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和阻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是危害我国乃至全球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全球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约3.5亿。我国人群中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率9.5%左右,约1.25亿;慢性乙肝患者2000多万,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高危人群。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是我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病毒感染最主要的传播途  相似文献   

2.
<正>2006年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7.18%,乙肝感染流行率为34.28%,据此推算,我国仍有HBsAg携带者9 300万人,全国有近5亿人感染过乙肝病毒。研究显示,乙肝携带者中约有近10%的人会发展为慢性乙肝〔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7.18%,乙肝感染流行率为34.28%,据此推算,我国仍有HBsAg携带者9 300万人,全国有近5亿人感染过乙肝病毒。研究显示,乙肝携带者中约有近10%的人会发展为慢性乙肝〔13〕。老年人在机体生理和免疫功能等多方面都逐渐减退。本研究探讨老年慢性乙肝住院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乙肝病毒(HBV)感染高发区,但乙肝病毒标志阳性首次发病的患者是否都是急性乙肝,慢性乙肝病情波动时有无其它病毒重叠感染,值得做进一步探讨。为此,我们对200例成人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及乙肝病毒e抗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观察组的血清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率及乙肝病毒e抗原阳转率两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的对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乙肝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其疗效显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血清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率及乙肝病毒e抗原阳转率。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杰 《山东医药》2008,48(25):88-88
目前,我国乙肝病毒(HBV)携带者占10%~15%,;在慢性乙肝(CHB)患者中,每年发生肝硬变和肝细胞癌者分别占2%和1%.因此,积极治疗HBV感染对阻抑其向肝硬变和肝癌发展有重要意义.中西医结合治疗CHB的研究进展如下.  相似文献   

6.
大剂量LAK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裘云庆,钱文炳,盛吉芳,干梦九,严力行慢性乙型肝炎是目前危害我国青壮年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除干扰素为目前较为有效的抗乙肝病毒(HBv)药物外,近年陈成伟等[1、2]报道小剂量自体LAK细胞回输是治疗慢性乙肝较...  相似文献   

7.
如何正确处理慢性乙肝病毒感染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正确处理慢性乙肝病毒感染问题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100034)傅希贤我国为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发地区,人群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10%,这意味着全国有回亿多HBSAg阳性的人。如何正确处理这些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等问题,首先应当是...  相似文献   

8.
据医学空间网3月17日报道,如今的乙肝病毒与20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人类不应过度惧怕乙肝病毒变异。近日在广州举行的全国慢性乙肝治疗进展研讨会上,我国名肝病专家、解放军传染病中心张宜俊教授指出,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的不断问世,已成为对付乙肝病毒变异耐药的新武器。  相似文献   

9.
膦甲酸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目前治疗慢性乙肝较理想的方案为应用抗病毒药物。近年来体外研究表明,广谱抗病毒药物膦甲酸钠对乙肝病毒DNA聚合酶具有抑制作用。我们采用膦甲酸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五项检测方法和乙肝病毒丹氏颗粒抗原检测试剂在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感染中的一致性,探讨丹氏颗粒抗原检测试剂在检测慢性乙肝感染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方法ELISA方法检测134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标志物和丹氏颗粒抗原,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 DNA。比较各组丹氏颗粒抗原水平及HBVDNA定量水平和乙肝五项的相互关系。结果慢性乙肝患者HBsAg、HBeAg、HBcAb阳性组、HBsAg、HBcAb阳性组、HBsAg、HBeAb、HBcAb阳性组和HBsAb、HBeAb、HBcAb阳性组丹氏颗粒抗原阳性率分别为100.0(、100.0(、94.3(和0。结论丹氏颗粒抗原试剂在检测慢性乙肝感染中与乙肝五项指标及HBV DNA定量之间具有一致性。丹氏颗粒抗原是一个能较好的反应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对乙肝的诊断、预后及抗病毒疗效观察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背景乙肝是由一种包膜DNA病毒-乙肝病毒(HBV)感染肝脏引起的肝细胞坏死和炎症。慢性乙肝(CHB)的定义为乙肝表面抗原持续阳性6个月或以上,它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全球约有2.4亿慢性感染者,尤其在中低收入国家(LMIC)。慢性乙肝的主要并发症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大约20%到30%的慢性感染者会出现这些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世界性传染病.乙肝病毒(HBV)感染是我国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治疗的基本目标是要清除或永久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从而终止或减轻肝脏炎症和坏死。长期以来.许多临床学者对治疗慢性乙肝的研究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对抗乙肝病毒的有效药物和方法已经形成共识.目前的乙肝治疗多采用抗病毒、免疫调节、联合、序贯治疗等。现将治疗方案及疗效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从1965年Blumberg发现澳抗以来,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和乙型肝炎的发病率一直难以控制,慢性乙型肝炎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目前我国有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1亿多人,慢性乙肝患者达三千万以上。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是世界上广泛流行的传染病,我国是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现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3000万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中有15%~25%可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要减轻或阻断慢性乙型肝炎向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肝癌发展,必须要清除乙肝病毒,才能减轻肝脏损害并最终恢复正常。拉米夫定是抗乙型肝炎病毒核苷类似物药物中的第一种药物,能直接抑制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慢性化及纤维化与乙肝病毒(下称HBV)的持续存在并复制有密切关系,故及时清除HBV、尽快改善肝功能是治疗慢性乙肝的关键。我们联合应用强力宁和小剂量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31例,经与对照组比较,证明本疗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正>慢性乙肝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为半年以上有畏食、乏力、腹胀、恶心、肝区疼痛等临床表现的患者,我国约1.2亿的人口携带HBV,目前临床上并未明确HBV感染后进展为慢性乙肝的机制,有研究指出[1,2]可能与病毒和宿主有一定相关性。因此本研究对某院健康体检人群HBV携带者进展为慢性乙肝的长期随访进行了探究,以期能为后期临床提供参考。现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  相似文献   

17.
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传染科尹洪波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内科姜琦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持续活跃的复制是导致乙肝慢性化的基本病理基础。乙肝病毒对肝细胞的损害是通过免疫介导的。对慢性乙肝患者进行有效的抗...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是乙肝病毒(HBV)感染的中等流行区,现有的HBV感染者约9 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有2 000万例。HBV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硬化、肝癌的病原因素,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的根本~([1])。核苷(酸)类似物可以有效地抑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的复制,从而抑制疾病进展,因此能改善预后,推迟或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肝有安全、有效、易行的优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IFA法对32例慢性乙肝和21例正常健康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_3、CD_4CD_8进行检测,以探讨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改变、乙肝病毒复制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作者认为.CD_4/CD_8比值可作为判断慢性乙肝患者免疫状态、病情变化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马海芬  保志军 《肝脏》2013,18(1):55-57
慢性肝病是一种常见疾病,现今随着检验技术的发展,各种肝病的检出率也逐渐上升。据统计,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西方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20%~30%[1],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乙肝病毒,其中3.5~4亿人发展为慢性乙肝,约占全球人口的6%[2]。各种慢性肝病逐渐加剧,最终会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在美国,平均每年有25192人死于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已成为第十二个主要的死亡原因[3]。肝脏疾病导致的高死亡率并不仅局限于美国,据WHO统计,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