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 0 0年 1 1月~ 2 0 0 1年 1月 ,我院儿科与武汉市儿童医院运用马齿苋及藿香颗粒治疗小儿秋季腹泻 30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两院儿科门诊患儿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文献 [1 ]。年龄 6个月~ 4岁 ,病程 <2 4 h。采用随机方法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男 1 8例 ,女 1 2例 ;轻度腹泻 1 6例 ,重度腹泻 1 4例 ;大便检测 :轮状病毒阳性者 2 0例 ,大便常规 :脂肪球 ~ 1 5例 ,不消化物少许~ 1 6例 ;血白细胞 <4.0× 1 0 95例 ,4.0~ 1 0 .0× 1 0 92 3例 ,>1 0 .0× 1 0 92例。对照组男 1 7例 ,女 1 …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COPD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抑制因子(TIMP-1)同细胞黏附因子-1(ICAM-1)、血管内皮黏附因子-1(VCAM-1)间的关系。方法 46例COPD患者和20例对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MMP-9,TIMP-1,ICAM-1及VCAM-1。结果 COPD组的MMP-9,TIMP-1,ICAM-1,VCAM-1显著高于对照组;MMP-9及TIMP-1均同ICAM-1,VCAM-1浓度呈正相关趋势(P<0.05);同时血清MMP-9,TIMP-1,ICAM-1,VCAM-1浓度同FEV1%,FEV1/FVC%呈负相关,MMP-9/TIMP-1比值同FEV1%,FEV1/FVC%呈负相关。结论 MMP-9,TIMP-1是造成COPD患者气流阻塞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笔者 1 995年 1 0月~ 1 999年 1 2月应用自拟止泻灵敷脐治疗小儿腹泻 1 0 0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收治小儿腹泻患者 1 60例 ,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1 0 0例 ,男 61例 ,女 39例 ;年龄 2个月~ 3岁 ,平均 9.5个月 ;病程 1~ 7d87例 ,8~ 1 5 d 1 1例 ,>1个月 2例。对照组 60例 ,男 36例 ,女 2 4例 ;年龄 2 .5个月~ 3岁 ,平均 1 0个月 ;病程 1~ 7d 5 2例 ,8~ 1 5 d 8例。两组腹泻主要为蛋花汤样或黄水稀便 ,或夹少许粘液 ,每日 5~ 2 0次不等。大便镜检 :脂肪球 ~ ,或白细胞少许 ,无脓细胞…  相似文献   

4.
法延安胃煎治疗胃脘痛8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 3月~ 1 996年 1 0月 ,笔者自拟法延安胃煎治疗胃脘痛 88例 ,获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患者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者 ,其中男 52例 ,女 2 6例 ;2 0~ 30岁 1 2例 ,31~ 40岁 42例 ,41~ 50岁 2 1例 ,51岁以上 1 3例 ;病程 1~ 3年。1 .2 治疗方法 :基本方为法罗海 1 2 g,延胡 1 2 g,吴茱萸 3g,黄连 1 0 g,砂仁 1 0 g,川芎 1 0 g,香附 1 0 g,白芍 1 2 g。先将上述诸药纳罐中 ,加冷水浸泡 30 min后煎煮。每天 1剂 ,水煎 3次 ,每次取汁 1 50~ 2 0 0ml,分 3次 ,于饭前 1 h温服。1 5d为 1个…  相似文献   

5.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家琳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0):1414-1414
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短,具有高度传染性和传播快特点,常引起暴发,甚至世界性大流行。作为医疗卫生单位,提高对甲型H1N1流感认识,及时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人。切断传播途径,防止院内感染,有效地防控甲型H1N1流感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院从 1 999年 1 0月至今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胃肠道息肉 5 1例 ,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5 1例中 ,胃息肉 2 7例 ,男 1 1例 ,女1 6例 ;60岁以上 7例 ,60岁以下 2 0例。息肉部位 :胃窦部 1 9例 ,胃体部 3例 ,胃底部 3例 ,吻合口 2例。病理分类 :腺瘤 6例 ,炎性 1 1例 ,增生性 1 0例。中医辨证分型[1] :肝胃不和型 8例 ,脾胃湿热型 1 6例 ,脾胃虚弱型 3例。肠息肉 2 4例 ,男 1 6例 ,女 8例 ;60岁以上 1 7例 ,60岁以下 7例 ;生长部位 :回盲部 2个 ,直肠 1 2个 ,乙状结肠 1 4个 ,1 3个分布于升、横、降结…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 ,30岁。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8h许 ,于晚 1 0时 40分急诊入院。体检 :呼吸 40次 /min ,血压 1 40 /86mmHg( 1mmHg =0 .1 33kPa) ,深昏迷状态 ,双肺散在干性音 ,双下肺较多湿性音。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 ,心率 1 80次 /min ,在大量吸入常压氧、静脉滴注 (静注 )中枢兴奋剂等急救措施之同时 ,于 1 0时 5 5分给予心律平 70mg加 5 %葡萄糖 2 0ml,以 3ml/min之速度静注毕 ,1 1时 1 0分心率渐降至 1 45次 /min。继以上述方法静注第 2剂心律平。于 1 1时 2 1分 ,心律平总剂量用至 1 1 0mg …  相似文献   

8.
临床资料   2 0 0 1年腾冲县疟疾住院病例 1 4 5例 ,其中男性 1 39例 ,女性 6例 ;民工 1 34例 ,其他 1 1例。本县籍 1 1 3例 ,周边及外省 32例。治愈 1 4 2例 ,转院 2例 ,死亡 1例。年龄最小 3岁 ,最大 6 2岁 ,平均 32岁。其中 3~ 1 9岁 1 7例 ,2 0~ 2 9岁 50例 ,30~ 39岁 4 6例 ,4 0~ 4 9岁 1 9例 ,50~ 59岁 1 2例 ,6 2岁 1例。恶性疟、间日疟各 6 8例 ,混合感染 9例。其中重症疟疾共 2 2例。 1 5例重症恶性疟中并发伤寒 1例 ,中、重度贫血 8例 ,脑型疟 1型 ,脑型疟和中、重度贫血 2例 ,黑尿热 2例 ,脑型疟和黑尿热及呼吸衰竭 1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克隆并测定恶性疟原虫海南株(FCC1/HN)侧翼核酸内切酶 1(FEN 1)基因序列,比较 FCC1/HN株与国外分离株FEN 1基因序列的差异。 方法 根据 FEN 1 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 1 对引物,应用 PCR技术从 FCC1/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FEN 1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MD18 T FEN 1。阳性克隆的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后进行测序。应用DNAMAN分析软件进行不同分离株FEN 1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比较。 结果 PCR扩增得到特异的 FCC1/HN株FEN 1基因序列,基因全长1 947 bp,A+T含量为56%,G+C含量为44%。酶切鉴定获得了正确的PMD18 T FEN 1重组质粒。测序表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国外Gambia株和3D7株的FEN 1基因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 成功克隆恶性疟原虫FCC1/HN株FEN 1基因。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表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国外已报道各株的FEN 1基因序列有高度同源性。  相似文献   

10.
恶性疟原虫FCC1/HN分离株 (FCC1/HN )是 1977年 6月由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在海南省昌江县采集并建立体外培养 ,现已被我国多个研究室体外传代培养、广泛使用。本文通过FCC1/HN裂殖子顶端膜抗原 (AMA 1)序列变异 ,讨论其存在的不同克隆问题。1 恶性疟原虫AMA 1第 1区域序列FCC1/HN的AMA 1第 1区域第 1种序列引自文献 [1](本文称为FCC1 )。用PCR 克隆测序法测序 :提取FCC1/HN染色体DNA ,PCR扩增AMA 1第 1区域的DNA片段 ,克隆入测序质粒 ,转化大肠埃希菌 ,挑选 3个有插入片段的阳性菌落进行测序。FCC1/HN分离株AMA 1第…  相似文献   

11.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妊娠女性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易感性高于一般人群,病程中出现心肺并发症和妊娠异常的风险增加。妊娠期甲型H1N1流感可造成流产、早产、死产、新生儿死亡和低出生体重,影响孕妇及婴儿健康[1]。明确妊娠期间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致病性,揭示妊娠激素在病毒感染和免疫反应中的调节作用,有利于完善妊娠期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措施[2]。本文对妊娠期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后激素水平变化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食物源性脑寄生虫病住院病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食物源性脑寄生虫病的临床特点。 方法 用表格的形式对我院近 5年来出院时诊断为食物源性脑寄生虫病的住院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 结果 共调查出院病史 1 90份 ,确认非重复的病例 1 1 5例 ,男 73例 ,女 42例 ,男女比例为 1 .74∶1。有生食史的占 2 0 .9% (2 4 / 1 1 5) ,出院诊断为脑囊尾蚴病的占 92 .2 % (1 0 6/ 1 1 5) ,脑并殖吸虫病占 3 .5 % (4/ 1 1 5) ,脑裂头蚴病占 2 .6 % (3/ 1 1 5) ,脑广州管圆线虫病、棘颚口线虫病各占 0 .9% (1 / 1 1 5)。住院次数在 2次以内的占 86 .1 % (99/ 1 1 5) ,3次以上的占 1 3 .9% (1 6/ 1 1 5)。 结论 应进一步重视食物源性脑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13.
1资料病人,女,48岁,主因发作性心悸8年,加重20 d入院。入院查体:未见异常体征。辅助检查: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于2008年11月1日在我院心导管室行射频消融术。术中以S1S1为350 ms、300 ms、280 ms起搏右心室,均为1:1室房逆传,250 ms时出现2∶1室房逆传,且于S1S1为280 ms时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以S1S2为500/400-10 ms起搏冠状窦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离目前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其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和遗传变异分析,为研究病毒进化、致病性、流行规律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DCK细胞、SPF鸡胚和RT-PCR方法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子进化分析。结果从疑似甲型H1N1流感临床标本中分离得到1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命名为长春株(A/Changchun/01/2009(H1N1)),基因序列及分子进化分析显示该毒株与2009年大流行的甲型H1N1毒株高度同源,属于流行分支2。相对流行分支1(北美流行株A/California/07/2009(H1N1)),PB2、HA、NA分别出现2个、7个和4个氨基酸的差异。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毒长春株与2009年大流行的甲型H1N1毒株高度同源,属于流行分支2,与流行分支1相比存在变异。  相似文献   

15.
患者 ,女 ,55岁。因四肢关节疼痛 3个月伴双下肢膝关节以下肿胀疼痛 1 0 d,于 2 0 0 0年 1月 9日入院。既往体健 ,无长期卧床史。体检 :体温 38℃ ,血压 1 1 0 /90 mm Hg(1 mm Hg=0 .1 33k Pa)。皮肤粘膜无黄染、出血及皮疹 ;心肺无异常发现 ;腹软 ,无压痛 ;双侧近端指间关节呈梭形肿胀 ,双下肢膝关节以下明显肿胀 ,皮肤红紫 ,表浅静脉曲张 ,皮温增高。双侧下肢 Homan征 (+) ,Neuhof征 (+)。实验室检查 :Hb1 0 5g/L,RBC3.57× 1 0 12 /L,WBC1 1 .9× 1 0 9/L,N0 .76,L 0 .2 1 ,E0 .0 3,ESR1 1 0mm/h,BT1 min,CT1 1 min(试管法 ) ,…  相似文献   

16.
例 1 男 ,71岁。因血压增高 1个月 ,在附近就诊 ,测血压 1 80 /90 mm Hg( 1 mm Hg=0 .1 33k Pa) ,予吲哒帕胺 2 .5mg每日 1次 ,络活喜 5mg每日 1次口服。翌日即感心慌、气短明显来诊。既往患过“蛛网膜下腔出血”。体检 :血压 1 70 /1 0 0 mm Hg,心率 1 1 5次 /min,肝、脾不大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经 2 4 h动态血压监测 ,眼底、肾功能、CT及内分泌等有关方面检查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 级”,继续予络活喜口服 ,加服洛汀新 ,心慌、气短消失 ,心率降至 78次 /min,血压平稳在 1 2 0~ 1 30 /80mm Hg。因患者出现双下肢轻度水肿 ,停用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泰安市2008~2009年度季节性流感与2009年度甲型H1N1流感病原学检测结果 ,比较季节性H1N1与甲型H1N1血凝素基因变异情况。方法选择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以及暴发疫情的疫点,采集流感样病例的鼻咽拭子标本,通过RealtimePCR进行病毒检测,用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PCR扩增血凝素HA1片段的基因并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2008~2009年共检测鼻咽拭子标本283份,分离出流感病毒33株,分离阳性率为11.67%,其中季节性H1N1亚型31株。2009年5月1日~12月31日,检测鼻咽拭子标本996份,流感核酸检测阳性417份,阳性率为41.86%,其中甲型H1N1337份,季节性H1N1亚型1份。6株季节性H1N1病毒均在多个氨基酸位点上发生变异,与疫苗株A/Brisbane/59/2007(H1N1)比较,有11个位点发生了突变,其中5个位点位于抗原决定簇上;测序成功的6株甲型H1N1病毒在多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与疫苗株A/California/07/2009(H1N1)比较,有6个位点发生突变,其中1个位点位于抗原决定簇的B区。结论 2008~2009年度季节性H1N1为优势株,甲流暴发后,甲型H1N1成为绝对优势毒株。季节性H1N1分离株有多处氨基酸替换,抗原决定簇B区变异频繁;甲型H1N1病毒分离株的基因有变异,但关键位点第222位仍为D(天冬氨酸),与疫苗株相比抗原决定簇的关键位点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 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 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 74例乙型肝炎病毒 ( HBV)慢性感染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 ,研究 HBV C基因启动子 ( BCP)1 762 A→T、1 764G→ A双突变 ,探讨 BCP变异对HBe系统的影响及其意义。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74例患者均为 1 999年 1 2月~ 2 0 0 1年 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科住院患者。其中男 60例 ,女 1 4例 ;年龄 1 3~ 70岁 ,平均 ( 38.6± 1 1 .4)岁。符合 1 995年第三届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 74例患者中乙型肝炎轻、中、重度分别为 1 5、1 8、1 1例 ,肝炎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睡眠因子1(Slfn1)对内皮祖细胞(EPC)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未给予任何处理的EPC,N-control组)、腺病毒阴性对照组(Ad-control组)、Slfn1腺病毒载体组(Ad-Slfn1组)、发夹状RNA阴性对照组(Sh RNA-control组)、发夹状RNA Slfn1干扰组(Sh RNA-Slfn1组)。分离培养大鼠骨髓源性EPC,用Sh RNA-control质粒、Ad-Slfn1及相应的对照质粒分别转染EPC,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Slfn1及Cyclin D1表达,将EPC接种在预先铺好纤维连接蛋白的培养板中,观察其黏附功能。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Sh RNA-Slfn1组Slfn1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Sh RNA-control组,Ad-Slfn1组Slfn1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Ad-control组,说明转染有效。用Sh RNA-Slfn1减弱EPC Slfn1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强EPC的黏附能力,过表达Slfn1基因则明显抑制EPC的黏附能力。细胞周期检查结果显示,降低EPC Slfn1基因的表达,EPC的细胞周期进入到S期细胞明显增多,过表达Slfn1基因使EPC的细胞周期停止在G1期。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发现,Sh RNA-Slfn1组Cyclin D1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Sh RNA-control组,而Ad-Slfn1组Cyclin D1的蛋白表达则明显低于Ad-control组。结论 Slfn1通过下游靶点Cyclin D1负性调控EPC的黏附功能。  相似文献   

20.
本组采用脂必妥加维生素 E、维生素 C(简称ZEC)联合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肝 1 2 1例 ,并经 3年的随访观察 ,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院自 1 996年 5月~ 1 999年 1 2月共收治高脂血症伴脂肪肝患者 1 2 1例 ,男 73例 ,女48例 ,平均年龄 ( 4 5 .6± 1 6.7)岁 ,并发高血压 1 7例 ,糖尿病 1 1例 ,冠心病 1 0例 ,胆石症 9例 ,肥胖者[体重指数 ( MBI)≥ 2 6]2 2例 ,乙肝标志物阳性 1 1例 ,有酗酒史 2 3例。所有病例均符合脂肪肝的临床诊断 ,并经肝脏 B型超声确诊[1] 。1 .2 治疗方法 :1 2 1例患者在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