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系统式家庭治疗过程中的若干观察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系统式家庭治疗。方法 :通过对 2 9例家庭实施系统式家庭治疗 ,总结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的观察和感受。结果 :治疗师要尊重咨客的就诊习惯和思维方式 ,以实际生活中的事件作为治疗资源促进咨客的变化 ,将家庭对自己命运的焦虑转化成重新自我组织的动力淡化未解决的问题 ,注重积极变化 ;同时治疗师要对会谈进程保持高度意识 ,注意控制会谈的节奏和时间。结论 :引进的治疗方法应结合我们的国情  相似文献   

2.
系统式家庭治疗原则及试用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式家庭治疗是我国临床心理治疗的新发展。治疗对象是以整个家庭为咨客系统.治疗师通过一系列特殊的提问技术和留作业方式,诱发家庭内部的互动模式的变化,从而引起病人的改变。我们通过对26例家庭的系统治疗,获得一些有益的经验,并提出家庭治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1988年ro月3日至9日在云南昆明举办了“中国联邦德国心理治疗讲习班”。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135位学员代表参加;联邦德国stierlin(系统家庭治疗创始人)等9位心理治疗家讲解了精神分析治疗、咨客中心治疗、系统家庭治疗、行为治疗的技术和方法,这次学习班是由昆明  相似文献   

4.
“资源取向”家庭治疗的操作技术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1资源取向的概念系统家庭治疗是以系统论、控制论来理解和干预家庭的一种心理治疗。它认为索引患者(indexpatient)呈现的问题只不过是家庭成员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家庭本身才是“病人”。因此,改变病态现象不能单从治疗个别成员着手,而应以整个家庭系统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心理治疗也大力开展起来。咨客中心疗法,又名患者中心疗法,就属于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它的疗效可喜,有待积极推广。 我们先从咨客中心疗法的理论基础说起。存在主义认为:人是有意识、有自由和能够为改变自己或他人的生活而做出选择的存在物。人本主义心理疗法就是在这种基本观念指导下形成的。这些疗法把人的意愿、选择和决策置于治疗的中心地位,强调建立医患之间的相互交流关系,重视患  相似文献   

6.
王晓娟 《医学信息》2005,18(9):1224-1224
逆反心理也称“反对癖”,是对外界刺激采取抗拒态度,跟当事人的意愿或多数人的反应完全相反,对对方的要求完全不合作的一种心理状态。突出表现为“你不要我这样做,我偏要这样做”,“你不让我那样做,我偏要那样做”。1发生逆反心理的原因逆反心理的成因,其外在因素有:①家庭变故。家庭成员出现婚变,或遭到重大伤害没有得到及时帮助,心理产生不平衡,或家庭遭受重大灾害等。②地位变化。自认为原来条件类似或比不上自己的人,现在变成了自己的上级,心里不服气。③教育失当。教育或敷衍了事,杂乱无章;或拖泥带水,一味灌输;或隔靴搔痒,缺乏针对性,…  相似文献   

7.
笑话与幽默     
多走路医生检查过病人的舌头之后说道:“朋友,你是因为缺乏户外运动。你只要常到户外走动走动,马上就会恢复健康。”“医生,我是……”“不要强辩,我是医生,你要听我的劝告。你从今天起每天至少要散步一个钟头,这是能够治好疾病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8.
笑口常开     
一定有希望 罗杰斯绝望地问医生:“医生,请您告诉我真实情况,我的病是没有指望了?” “不,罗杰斯,您不要这样消极,这对您的病是没有好处的。您要知道,这种病虽然十个有九个要  相似文献   

9.
心理咨询门诊咨客人格障碍倾向的分布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心理咨询门诊咨客人格障碍倾向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法,以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PDQ+4)为工具,对1402例就诊于心理咨询门诊的咨客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心理咨询门诊咨客的PDQ+4总分及各分量表分均高于正常人群常模[如,总分( 38.23±17.04)vs.(22.79±14.10), P<0.001].女性边缘型得分高于男性[(4.25±2.48)vs.(3.97±2.41),P=0.031],而反社会型、偏执型、分裂型、被动攻击型得分低于男性[(1.31±1.55)vs.(1.71±1.64),(2.75±1.87)vs.(3.02±1.93),(3.31±2.17)vs.(3.56±2.21),(2.71±1.69)vs.(2.93±1.64);均P<0.05].按年龄分层后,PDQ+4总分及各分量表分(除分裂样人格障碍外)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如,总分18~24岁(41.73±16.28),25~34岁(39.46±16.95),35~44岁(33.88±16.24),≥45岁(30.64±17.21),P<0.001].各分量表阳性率最高的是强迫型(58.5%)和回避型(54.0%),其次是边缘型(44.4%).心理咨询门诊咨客PDQ+4的3因素分析中,因子1至3分别对应人格障碍C、B、A 3群,方差累计贡献率已达到67%.结论:心理咨询门诊咨客的人格障碍倾向较正常人群更常见,大部分类型人格障碍倾向随年龄增长有缓解趋势,与人格障碍的类群理论构想有一定程度地吻合,提示在咨询工作中要重视对咨客人格的评估与治疗.  相似文献   

10.
在临床咨询工作中.我们发现男女咨客的心理有很大的不同,为了进一步研究其差异,进行了研究。1对象和方法1997年以来、我科的咨客共200例,按性别分为两组,男组98例、女组102例。采用NEO个性调查表(NEO-PI-RPaulT.Costa等编著,杨坚译)。NEO一PI-R是根据5因素个性模式制定的·共含5个维度员表和3O个层面量表构成。一月后抽取30名患者重测.一致率在079以上。检查由受过专门训练的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完成,将两组评分作t检验。2结果5个维度量表、3O个层面量表得分,部分项目男女咨客有明显的差异(见表1~5)。3讨论3.1抑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系统家庭治疗在中德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应用的特点和屏障,为系统家庭治疗在国内的推广和本土化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82名中国和76名德国系统家庭治疗师,使用自编系统家庭治疗临床应用情况调查表来调查专业和工作背景、临床工作情况、心理治疗培训情况、系统家庭治疗推广情况及应用系统家庭治疗的体会和评价,以频数统计、内容编码等方式分析数据并作比较。结果:中国治疗师中具有医学背景者占77%,而德国治疗师具有心理学、教育学或社会工作背景者占76%。德国治疗师接受督导者多于中国治疗师(76%vs.38%,P<0.01)。德国治疗师评价系统家庭治疗在工作中的推广程度(中位数=4.0)高于中国治疗师(中位数=3.0,P<0.05);德国治疗师评价系统思维对其日常"工作的帮助(中位数=6.0)高于中国治疗师(中位数=5.0,P<0.01)。中德治疗师最常见的培训动机是工作需要"(n=41、61);中德治疗师共同评价临床应用最突出难点是治疗技术和方法本身的复杂性(n=67、65)、而中国治疗师提到的另一常见难点是咨客不合作(n=50);系统家庭治疗对两国治疗师个人生活的影响归为8个主类别,中德治疗师最常见的影响是"对问题和关系有了新的看法"(n=28、25),中国治疗师另一个突出影响是"接纳多样性"(n=25),而德国治疗师是"以资源取向和欣赏的态度看待人和事"(n=22)。结论:两国治疗师的临床应用体会体现出了文化差异,在治疗中应重视文化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年前后精神科医护人员对精神病态度的变化。方法:选取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安定医院和北京民康医院的精神科医生和护士,1999年218人,2019年298人,用精神病态度调查问卷调查对精神病的态度。结果:2019年精神科医护人员精神病态度调查问卷分量表“精神病患者的行为是暴力和攻击性的”、“精神病不能治疗”、“精神病患者无社会价值”、“应回避精神病患者”、“应限制精神病患者的社会角色”得分均低于1999年的得分(P<0.05),但仍高于50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医生(β=0.14、0.22,P<0.05)、男性(β=-0.12,P<0.05)、年龄小(β=-0.16、0.14、0.20、0.23,P<0.05)、受教育程度高(β=-0.28、-0.22、-0.21、-0.12,P<0.05)的医护人员更容易接纳精神病。结论:2019年精神科医护人员对精神病的态度较1999年有轻度改善,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年轻、受教育程度高的男性医生对精神病的态度更积极乐观。  相似文献   

13.
1 精神互动的涵义在分析性治疗情景中 ,咨客的部分变化是由于两个人的精神世界在此相遇 ,相互影响而引起的。这提示 ,在技术操作层面上讨论病人的变化 ,如果把治疗师本人隐藏起来 ,那是不真实的。此外我们发现 ,在治疗领悟能力强、移情性阻抗较隐蔽的神经症者时 ,经治疗师和  相似文献   

14.
王凤 《心理与健康》2000,(11):38-39
俗话说:“有病三分治,七分养”,一个“养”字道出了人们对疾病的态度,也指出了家属对患者的呵护程度。对患者生活上的细心关怀,提供丰富的一日三餐,料理患者的个人卫生等等,这一切均以患者养病为中心。当然对于较重的躯体疾病的患者这样做是无可非议的,可是对大多数精神病患者,这样的“养病”是否合适呢? 有这么一个家庭,“文革”时父母由于是“权威”而被揪斗,后来下放,他们17  相似文献   

15.
“还元净身法”治疗癌症有成效北京市青莲中医药研究所所长阮青莲医生研制的中医整体治癌方法——“还元净身法”,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从1966年治愈第一例乳腺癌至今,阮青莲医生已研究并使用“还元净身法”30多年。该方法以中医“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思想为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到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就诊中学生情况.方法 对36例门诊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6例咨客中有重性精神障碍5例(13.89%),轻性精神障碍25例(69.44%),心理问题34例(94.44%).结论 来咨询的中学生以轻性障碍居多,心理问题涉及范围广.心理治疗或心理记录联合药物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一种在实践中形成的悖论干预取向的治疗技巧--积分悖论干预法.方法:"积分悖论干预法"的操作特点是在治疗初期不但不寻求消除症状,相反而要主动发动和加重症状,最终消除症状.操作原则: 定时、定量主动发动和体验症状,或者在现实情境中主动诱发症状,加重和扩大症状,假装或表演症状,操纵症状,对诱发的症状进行评分,积累症状分数,达到消除症状.积累分数的评估过程具有使自我把症状痛苦"客体化"的效果.结果:通过对42例咨客实施治疗,取得不同程度疗效,并报告了两个案例的典型治疗过程.结论:"积分悖论干预法"适合治疗大中小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特别对轻度强迫思维、强迫意象及学校恐怖等问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7487例心理咨询门诊初诊咨客的就诊问题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门诊初诊咨客的咨询问题分布。方法 对2001年5月~2002年11月32位专家的门诊登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咨客7487例,其中重性精神障碍1161例(21.52%).轻性精神障碍3624例(48.40%),一般心理问题2252例(30.08%)。结论 咨询问题以轻性精神障碍较为突出,一般心理问题涉及范围较广,诊断分类名称不统一。心理咨询应建立一套统一的诊断或分类名称,以便于提高信息处理和交流。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生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医生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并进一步考察上司支持和同事支持对于缓解冲突与倦怠的积极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一线临床医生进行个别施测,通过相关分析、层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医生存在较严重的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并且在职称、医院级别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临床医生的工作家庭冲突水平能够显著地正向预测其职业倦怠;同事支持能够有效调节临床医生家庭-工作冲突对其职业倦怠的预测作用。结论:临床医生的工作家庭冲突是其职业倦怠的重要预测源;上司支持与同事支持确实是缓解临床医生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的重要支持性资源。  相似文献   

20.
在学习系统家庭治疗的过程中 ,引发了许多本土化的思考。当我们把西方系统治疗的新知灼见纳入到我们东方的文化 ,做比较后才会产生迁移效果 ,才会理解的更深。学习系统治疗后 ,我们为东西方文化的殊途同归而高兴 ,也为东方道教与禅学中所蕴含的系统治疗思想而骄傲 ,同时又为没有在中国心理治疗中开花结果而惭愧 (我们的文化在日本森田疗法和德国的“系统治疗”中大放异彩 )。系统性家庭治疗 ,如赵旭东教授所言“有背景深厚的治疗思想 ,包含精神分析、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行为治疗、催眠、认知疗法 ,甚至有很多老庄哲学和禅学的思想 ,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