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艾萍 《中国厂矿医学》2005,18(3):278-279
自1956年从组织培养中成功分离巨细胞病毒(CMV)以来,世界各地对巨细胞病毒感染进行了广泛而全面的研究。巨细胞病毒属疱疹病毒科,为DNA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是人巨细胞病毒(HCMV)引起的人类感染性疾病。人巨细胞病毒在自然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遍,大多为不显性和潜伏感染。在我国妇女,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率极高,潜伏在孕妇体内的人巨细胞病毒在妊娠期被激活,  相似文献   

2.
张欣欣 《肝博士》2007,(1):12-15
近年来,由于拉米夫定大量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病毒变异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重视。其实,病毒基因变异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也可在人工诱导下产生,是病毒遗传进化的基本规律。正如人与人之间有许多不同之处一样,几乎所有病毒株都是如此。这些差异的积累有可能使病毒分为不同基因型或亚型,我们通常所说的病毒变异是相对而言的。病毒基因变异有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它可以使病毒逃避自然发生或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压力对其伤害,以便病毒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和改变发病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SARS病毒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周志涛  吴英松  李明 《热带医学杂志》2004,4(3):344-346,348
SARS是一种致死性传染病,目前虽然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但还有很多问题还没有解决,如病毒人侵宿主细胞的方式、快速、有效的早期诊断技术等,仍是广大科研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对SARS病毒人侵宿主细胞的方式,病毒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以及在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禽流感病毒引起人体感染的可能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报道称,家禽饲养员血清抗甲型禽流感病毒抗体阳性,Puzelli等人在本期《传染病杂志》(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上也作了类似的报道,近期又出现了人体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病例,这些情况向人类提出了有关禽流感病毒传播途径的一些基本问题:人体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途径;禽流感病毒在人群间的传播途径与在其它物种间的传播途径的不同之处;人类如何采取相应措施来预防禽流感病毒在人群(包括那些因职业需要而接触感染动物的工作人员、卫生保健人员、一般居民等)中传播。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目前我国现症CHB患者约2000万人,每年有23、7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相关疾病,其中15、6万人死于肝癌。在西医治疗上干扰素与拉米夫定存在病毒变异及不良反应较大等诸多问题。故在中医中药中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运用中医中药抑制或清除乙型肝炎病毒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保肝防止肝纤维化,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乙肝,在改善症状和恢复肝功能方面有较好的效果。现就国内同道的研究成果,结合本人30多年的临床体会,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6.
马亚楠 《开卷有益》2023,(10):14-15
<正>经历过孕期的妈妈可能还记得,怀孕时有一项优生优育检测(TORCH检测),这项检测中包含了人巨细胞病毒检测。检验科医生在门诊上会遇到很多关于人巨细胞病毒核酸检测标本选择的问题,下面了解一下这个检测项目的相关知识。一、人巨细胞病毒人巨细胞病毒(HCMV)又称人疱疹病毒5型,属疱疹病毒β亚科。人巨细胞病毒是有包膜的脱氧核糖核酸病毒,为双链线性脱氧核糖核酸分子,其基因组长约240千字节。  相似文献   

7.
为了证实人胎肝细胞在体外与丙型肝炎病毒(HCV)阳性血清共培养24h是否能感染HCV病毒而作定位研究。采用透射电镜、免疫电镜的手段对于HCV阳性血清共培养的人胎肝细胞中病毒样颗粒进行定位研究,以测定细胞内是否有HCV。结果发现在透视电镜下人胎肝细胞胞浆中有很多病毒样颗粒,直径约45nm。通过免疫电镜进一步证实在人胎肝细胞中这些病毒样颗粒含有HCV基因表达产物NS3及NS5。此外,人胎肝细胞在体外与HCV阳性血清共培养24h并经多次洗涤后的培养上清加入到新鲜分离 的正常人胎肝细胞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可以得出上述相同的结果。这些结果表明人胎肝细胞在体外培养情况下可以感染HCV,并且感染了HCV了人胎肝细胞可以产生具有传染性的HCV颗粒分泌到培养液中。  相似文献   

8.
猕猴中猴免疫缺陷病毒性脑炎的相关因素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是慢病毒中一组相关病毒,在遗传上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特别是HIV-2密切相关。在好几种非洲非人灵长类中自然存在SIV,但不显现疾病。而SIV感染亚洲猕猴时可引起与HIV在人类引起的获得...  相似文献   

9.
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的自然宿主是世界上的水栖禽鸟类,在禽鸟中病毒与其自然宿主之间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并可周期性地传播到其他宿主(包括哺乳动物),引起短暂感染和偶尔死亡,持续感染的情况较少见。1997年以来,当H5N1病毒首次在香港被传播到人并导致6人死亡时,便发现禽流感病毒对哺乳动物存在多种传播方式:或是完整的病毒被直接传播,或是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被哺乳动物种系所获得。2003年中期以来,在亚洲及世界范围内家禽对H5N1病毒的普遍感染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这一亚型可能导致人一人间传播和物种间传播。本文简要地介绍了A型流感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闻玉梅 《上海医学》1999,22(10):581-582
近年来,病毒性肝炎的基础研究具有明显的面向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的特点。在经消化道传播的甲型与戊型肝炎方面,预防性疫苗的研究与考核是热点。在我国,甲型肝炎(甲肝)减毒活疫苗及甲肝灭活疫苗均已被应用,并进行了现场疫苗保护效果的考核。由于对甲肝病毒入侵人体部位、病毒复制的场所及病毒扩散的途径尚未完全阐明,口服甲肝疫苗的发展相对滞后。戊肝疫苗和诊断试剂的研究仍在进行中。除研制重组表达病毒蛋白类型的疫苗外,还同时研究了与人戊肝病毒基因组同源性很高的猪戊肝病毒作为人用戊肝病毒疫苗的可能性。国际上学者们对十…  相似文献   

11.
11月28日从卫生部获悉,实验室分析表明,从我国近期发生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标本中分离的HSN1病毒与疫点禽类标本中分离的病毒具有高度同源性。但与越南病例感染的HSN1禽流感病毒相比,病毒的基因序列已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这种变异并不具备导致人传人的能力,不接触病、死禽的普通公众一般不会感染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2.
一、病毒首次列入致癌名单 美国有关部门公布的第11版致癌物报告中,新增6种“已知人类致癌物”,其中3种为病毒,即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某些亚型的人乳头状瘤病毒。这是病毒首次被列入致癌物名单。  相似文献   

13.
目前基因治疗已经成为科学家治疗多种难治性疾病的一种新手段,基因导人技术是基因治疗的核心也是最基本的技术。目前研究较多的基因导人技术共分为两大类:一,病毒载体基因导人法;二,非病毒载体基因导人法。前者转染效率高,但存在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等问题。因此,近年来人们对非病毒类载体系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一场暴发流行的禽流感席卷了东南亚的家禽行业,严重的摧毁了该地区的社会经济,但是怎样与人的健康相关联呢?至少在越南有7人感染了从家禽中发现的流感病毒亚型H5N1,其中6人死亡。在泰国3个男孩接触了病毒,2个死亡。这些病例很少,但研究者们至今从病例中发现,病毒并非通过人传播人,而是通  相似文献   

15.
2006年3月,笔者有幸应邀参加了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UNFP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在瑞士蒙特勒(Montreux)组织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疫苗和性与生殖健康项目专家研讨会,根据会议内容,UNFPA和WHO制订了“引入人乳头瘤病毒预防性疫苗的国家政策与方案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目的是使广大性与生殖健康、免疫接种、儿童和青少年健康及癌症控制领域工作者注意到在引进子宫颈癌HPV预防性疫苗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禽流感是一种古老的动物疫病,在历史上曾多次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危及人类的生命安全。禽流感病毒在近2个世纪中,较大的流行应有11次,不断侵袭着整个世界。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起,禽流感在欧亚大陆的爆发日趋频繁。这种病毒的肆虐不但给许多国家的家禽养殖业带来了沉熏打击,同时也向人类的健康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1997年我国香港地区爆发禽流感,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种历来只威胁家禽生命的病毒,出现了新的变异并能够传染给哺乳动物甚至人类。在这次流行中,香港有18人感染禽流感病毒,其中6人死亡。自2003年以来,全球已有184人感染了H5N1禽流感病毒,其中103人已经死亡,平均死亡率为56%。  相似文献   

17.
人微小病毒B19非结构蛋白1损伤细胞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微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于1975年在筛选健康献血者血液中乙型肝炎病毒时偶然发现,并因此而得名。该病毒是一种DNA病毒,无被膜,长约5.5kb,分子质量约50-80ku,是对称二十面体,平均直经约25mm,它是微小病毒科微小病毒属的成员(微小病毒科还包括依赖性病毒属和浓核病毒属),是该属病毒中惟一能使人类致病的病毒,  相似文献   

18.
干扰素(Interferon简写IFN)是由英国人在1957年发现的。它是由诱导细胞产生的一种高活性、多功能,大分子量的蛋白质,由人的白细胞释放提取得到,它能使其它未受感染的细胞有抵抗病毒的能力,故称为干扰素。它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细胞激活物,在自然控制的病毒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几乎可以抑制所有病毒的繁殖,对RNA、DNA病毒均有作用。尤以抗癌作用与免疫调节作用最为引人注目。干扰素有高度的种属特异性,人类干扰素只能作用于人,从动物中提取的干扰素对人无效”’。干扰素的获得是我国一个年轻的基因工程,人类的干扰素分为a、…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HIV-1 CN54株gagprotease基因嵌合脊髓灰质炎病毒cDNA的表达质粒,并鉴定、检测基因及其表达。方法 用PCR技术获得人免疫缺陷病毒CN54株的gagprotease基因,并使其两端带上合适的酶切住点,将其定向插入到包含脊髓灰质炎病毒cDNA的表达质粒pSVA14中,替代其部分结构基因,构建HIV基因嵌合缺陷性脊髓灰质炎病毒基因组的表达质粒。经筛选、鉴定后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新构建的质粒转入Hela细胞内,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目的基因在Hela细胞内的表达。结果 PCR技术扩增所得的人免疫缺陷病毒CN54株gagprotease基因经琼脂糖凝胶电泳、DNA测序证实成功获得,未引入突变碱基,筛选、鉴定证明gagprotease基因被正确定向插入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cDNA序列之中,Western Blot检测到gagpro-tcase基因正确表达了相关蛋白。结论 成功构建了表达人免疫缺陷病毒CN54株gagprotease基因的缺陷性脊髓灰质炎病毒基因组嵌合质粒,为利用脊髓灰质炎病毒作人免疫缺陷病毒基因的表达载体奠定了基础,此研究对开发以脊髓灰质炎病毒为艾滋病的疫苗载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史延  王爱华 《甘肃医药》2014,33(9):681-683
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是过去几年发现的一种较新的副粘液病毒。目前对hMPV的流行特征的认识尚是初步的,若需要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此病毒,则需要进行相关的大范围的有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来进一步阐明。目前大多数的研究证实,其在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中占有重要比列,但在成人中及其在夏、秋季的流行状况还未形成共识。经查阅目前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对人偏肺病毒的有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