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目的总结和探讨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预防与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53例乙肝相关性肝病行肝移植术患者乙肝防治方法、术后乙肝复发的处理。结果术后乙肝复发者7例,复发率2.76%。复发后分别采用加大乙肝免疫球蛋白(HB IG)剂量、改用恩替卡韦、加用贺维力等措施,2例HBsAg经治疗后转阴,2例HBsAg明显下降,总有效率57%。结论肝移植术后HB IG 拉米夫丁能有效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HB IG、恩替卡韦、贺维力能不同程度控制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回顾性分析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乙肝)复发的发病及防治情况.方法:对我院1994年5月~2003年3月因乙肝相关性终末期肝病接受肝移植手术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其术前、术后乙肝相关检查及复发情况.结果:在351例病人中,围手术期(术后30 d以内)因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各种原因而死亡的病人59例.生存>30 d的292例病人中有19例出现乙肝复发,乙肝复发率为6.51%(19/292),其中未使用任何预防措施的7例病人中,复发率为71.43%(5/7);单用拉米夫定的15例病人中,复发率为13.33%(2/15),拉米夫定联合低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270例病人中,复发率为4.44%(12/270).3组病人复发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乙肝复发时间在0.3~66.6个月(中位值为6.1个月);复发后采取加用或改用阿德福韦(Adefovir)或恩替卡韦(Enticavir)等措施,疾病得到控制.结论:核苷类似物联合低剂量HBIG的应用能有效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及时发现及治疗可改善乙肝复发病人预后.定期监测术后长期生存病人的乙肝标记物及HBV-DNA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原位肝移植(OLT)术后HBV再感染的效果,探讨HBV复发高危患者的预防策略。方法对具有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采用双向型的队列研究。试验组:前瞻性研究从2006年3月至2007年6月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患者,术后长期使用恩替卡韦+肌注型HBIG预防HBV再感染;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6年3月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患者,术后长期使用拉米夫定+肌注型HBIG。两组患者观察截止~1]2008年3月,对HBVDNA定量水平、乙肝两对半、HBV再感染时间、累积再感染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38例患者,随访时间(18.5±53)个月,未发现HBV再感染;对照组共116例患者,随访时间(20.2±9.8)个月,其中15例出现了HBV再感染,再感染率为12.9%,再感染时间为(18.9±8.7)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累积再感染率行Kaplan—Meier法分析提示两组患者累积再感染率曲线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累积再感染率低于对照组(0VS12.93%,P〈0.05)。结论对具有HBV再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恩替卡韦联合HBIG与拉米夫定联合HBIG相比,有效地降低了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单中心不同年代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乙肝)复发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总结、优化治疗方案。方法选择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1994年5月至2012年12月因乙肝相关良性肝病接受首次肝移植术的984例成年患者,剔除围手术期(术后30天内)死亡者62例。依据患者术后预防乙肝复发治疗方案分为未治疗组、泛昔洛韦组、拉米夫定组和核苷(酸)类似物+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组。结果 922例患者中共有27例肝移植术后出现乙肝复发,其中3例肝移植术后未接受任何预防乙肝复发治疗的患者,均出现了乙肝复发,手术日期为1994~1999年间;术后接受泛昔洛韦治疗组患者2例,均出现乙肝复发,手术日期为1998至1999年间;单一应用拉米夫定组患者共15例,其中6例出现乙肝复发(40.0%),手术日期为1998至2001年间;1999年起接受核苷(酸)类似物+HBIG联合治疗组患者乙肝复发率为1.8%(16/902);四组患者间累积乙肝复发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48.99,P=0.000),累积存活率的差异也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62.694,P=0.000)。结论伴随核苷(酸)类似物及HBIG的成功研制上市,我中心肝移植术后预防乙肝复发的治疗方案逐步得到优化完善,核苷(酸)类似物+HBIG联合治疗方案可有效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并已推广应用至全国,为肝移植术治疗乙肝相关终末期肝病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效果.结论 小剂量HBIG和拉米夫定联合应用预防原位肝移植后HBV再感染疗效确切;对于HBV再感染的患者则应分别采用提高HBIG剂量、加用阿德福韦或改用恩替卡韦等措施;对证实为术后乙型肝炎复发患者,需同时应用合理的护肝药物、免疫调节和抗肝纤维化等治疗以促进移植肝组织学改善,恢复肝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单用拉米夫定或与乙型肝炎(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应用对乙肝相关肝病病人肝移植术后预防乙肝复发的效果。方法:应用酶联免疫试验(EIA)检测HBsAg、抗鄄HBs、HBeAg、抗鄄HBe及抗鄄HBc;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检测乙肝病毒(HBV)DNA。26例单用拉米夫定15例,联合应用拉米夫定和HBIG11例。结果:26例乙肝相关肝病病人于肝移植术后随访3~24个月,2例死亡,4例出现乙肝复发,其余20例病人HBsAg持续阴性。结论:肝移植是治疗乙肝终末期病人的有效方法,拉米夫定与HBIG联合应用可有效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长期观察大三阳乙肝病人肝移植后在LAM或(和)HBIG预防下其体内HBV标志物的变化.探讨乙肝复发的可能机制,为预防复发及个体化治疗寻找切人点.方法 ELISA、HBV-DNA荧光定量、免疫组化定期检测术前术后各期血清及其供肝活检组织,回顾性观察55例大三阳病人随访中HBV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平均随访69.14个月,共12例乙肝再感染/复发,LAM+HBIG组乙肝复发比率为4.8%(2/42),而LAM组为76.9%(10/13)(P=0.000).联合组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7.1%、92.7%、92.7%;单用组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76.9%、69.2%、53.8%、46.2%(P=0.000);前者2年内乙肝复发率<3%,后者1、2、3、4年复发率分别为16.1%、41.3%、66.4%、66.4%(P=0.000).结论 HBIG联合核苷(酸)类似物作为当前最佳的乙肝复发预防方案明显地降低了复发率,治疗依从性差及病毒的自身状态是中国肝移植后乙肝再感染/复发的主要原因.根据治疗过程中病毒自身状态的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将有助于进一步减少术后乙肝复发.  相似文献   

8.
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Liu J  Wu GC  Zhang ZT  Wu P  Zhang D  Sun MC  Gao DC  Wang Y  Jia JD  Wang BE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5):976-979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低剂量乙型肝炎(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效果及乙肝复发后的治疗。方法对2000年12月至2003年5月因乙肝相关性终末期肝病和(或)合并肝细胞癌于我院接受肝移植手术并经随访的1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拉米夫定联合低剂量HBIG预防乙肝复发方案。观察术后近期乙肝转阴情况、术后较远期乙肝复发情况以及乙肝复发后的治疗情况。结果(1)所有患者HBsAg、HBeAg、HBV-DNA均于术后1-4d转为阴性,术后1周所有患者对HBIG均有反应,HBsAb滴度水平逐渐上升;(2)所有患者于观察期内生存情况均良好,对患者HBsAb滴度水平定期进行监测结果示大部分患者HBsAb滴度水平与预期治疗水平基本符合;(3)1例患者于术后25个月乙肝复发,通过改用阿德弗韦并加大HBIG用量,基本得到控制。结论拉米夫定联合低剂量HBIG预防肝移植后乙肝复发疗效确切,而且可显著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肝移植病人术后乙肝复发的临床随访观察.方法 复诊与随访表调查.结果 拉米呋啶和HBIG联用的情况下,8个分中心的182例肝移植病人术后19个月随访期的乙肝复发率为0.55%.若将术后1周内230个研究病例中血清HBsAg未阴转的9个病例(3.91%)视为乙肝复发病例,术后19个月试验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6.89%(6/87),4.21(4/95).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分析世界范围内单用HBIG、拉米呋啶及拉米呋啶和HBIG联用3种方法,认为均有不同程度防治肝移植病人术后乙肝复发的效果.结论 该次临床随访时间与多数的历史文献对照观察时间点形成重叠,临床研究与随访的乙肝复发率与既往文献结果吻合,拉米呋啶和HBIG联用是较优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0.
乙肝相关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后乙肝复发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0月到2007年10月肝移植109例乙肝相关性终末期肝病患者,移植后给予抗病毒预防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拉米夫定治疗组50例、拉米夫定和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组59例,观察临床表现,血清HbsAg、血清HbeAg、血清HBVDNA及必要时肝穿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bsAg等指标。结果109例接受了3个月一8年的抗病毒治疗随访。①拉米夫定治疗组50例,10例复发,复发率为20%,复发病例中2例分别于术后5个月、8个月死于乙肝复发爆发性肝炎;余8例给予阿德夫韦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后,肝功能好转,目前在随访中。②拉米夫定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59例,2例复发,给予调整免疫抑制药后,肝功能好转。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22,P〈0.05)。结论用拉米夫定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可以有效预防肝移植后乙型肝炎病毒的再感染。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Purpos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 (CRI) and renal artery stenosis (RAS) following renal artery (RA) stent placement with and without embolic protection device (EPD) usage. Materials and Methods: Eighteen patients who had RA stent placement with EPD were matched to control patients (RA stent only). Blood pressure, number of hypertensive medications, and 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 at 3 months before the procedure and after 12 months were determined. An increase of ≥ 20% in eGFR at 12 months from baseline was defined as "improvement," decrease of ≥20% as "deterioration," and an eGFR change between those values as "stabilization" at 12 months. Results: At 12 months, stage 4 patients treated with EPD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eGFR than controls (P = .01).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blood pressure outcomes between the 2 groups. Conclusions: Patients with stage 4 CRI did significantly better with EPD than those treated without it.  相似文献   

15.
Intubation with propofol augmented with intravenous lignocaine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Sixty patients of ASA grade 1 and aged 18 to 55 years were admitted to a double-blind study. Anaesthesia was induced with propofol 2.5 mg/kg after intravenous pretreatment with lignocaine 1.5 mg/kg or a similar volume of isotonic saline. The quality of subsequent tracheal intubation was graded and the pressor response to tracheal intubation assesse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reatment groups.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