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7年6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4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药及降纤药等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hs-CRP、TNF-α)水平、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评分和m RS评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标(TPA、IMT、不稳定性斑块数目)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患者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TPA和不稳定斑块数目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IMT虽均有降低趋势,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3个月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的TPA和不稳定斑块数目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的m 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组短期预后较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短期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49-5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调控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托伐他汀组(n=40)和辛伐他汀组(n=40),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两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厚度、最大长径。结果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TC、LDL-C水平显著低于辛伐他汀组(P0.05),但两组患者TG、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MT、斑块厚度、最大长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调控效果较辛伐他汀好,但二者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善效果相当,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药物防治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脑卒中的效果。方法:将161例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观察组82例(阿托伐他汀+常规降压,82例)与对照组79例(常规降压,79例),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中层厚度(IMT)、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化和脑卒中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C、LDL-C均达标,治疗前后TC、L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斑块有效控制率、3年脑卒中患病率分别为82.6%和35.4%、4.8%和25.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药物是防治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脑卒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月本院门诊诊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45例进行阿托伐他汀治疗及护理.结果: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显著,护理干预同样重要,能够有效地提高对阿托伐他汀药物依从性,积极配合饮食、运动护理干预能够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5.
焦岩  徐江涛 《重庆医学》2012,41(6):550-55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变化、血脂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颈动脉IMT变薄、斑块面积减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减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缩小斑块面积,调节血脂,预防卒中事件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根据原发疾病给予相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水平下降程度和HDL升高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斑块面积和IMT值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以有效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患者血脂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已降至目标值且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继续使用他汀类药物与停用他汀对LDL-C值、颈动脉斑块及卒中复发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2018年1月间因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随访的72例LDL-C达目标值1.8mmol/L以下且合并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继续低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的治疗组(A组,n=36)和暂停他汀的对照组(B组,n=36)。比较6个月后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LDL-C维持于低水平,而B组LDL-C值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颈动脉IMT及斑块积分、易损斑块比例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再发率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肝、肾、肌损害及脑出血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即使降脂达目标值以下,继续低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有利于维持LDL-C于低水平,并有利于延缓颈动脉斑块的发展进程,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对伴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120例2型糖尿病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独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颈动脉斑块大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血脂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粥样斑块大小、IMT值和血脂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粥样斑块大小、IMT值和血脂水平较治疗前稍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粥样斑块大小、IMT和血脂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能缩小伴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粥样斑块并改善其脂质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引发脑梗死患者122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普罗布考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和面积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联合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优于单纯阿托伐他汀治疗,明显改善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对患者血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0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7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检测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面积。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HDL-C、IMT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两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可以起到较好的降脂、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6):1-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浆ox-LDL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接受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血浆ox-LDL、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变化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ox-LDL水平、血脂水平、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ox-LDL水平较低,LDL-C、TC明显降低,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相对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DL-C的水平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治疗中,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明显,能够有效减少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作用. 方法 入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122例,入院后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62例,A组)和常规治疗组(60例,B组).在常规降压,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阿托伐他汀组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共20周,观察治疗前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记录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 结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能明显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MT[(1.24±0.13)比治疗后(0.98±0.19)]mm,P均<0.05.降低TC,TG,LDL- C水平(P<0.05),升高LDL-C水平.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改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效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3.
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蕾  高励 《四川医学》2010,31(2):194-196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25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常规治疗加口服阿托伐他汀),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回声性质、大小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6个月IMT分别为(0.914±0.069)和(1.1±0.141),12个月IMT分别为(0.829±0.076)和(1.114±0.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数量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的大小低于治疗前,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斑块的厚度较对照组和治疗前均有变薄,治疗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软斑数量治疗组较对照组也有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隐定和缩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能减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而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抗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的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2):30-3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自我院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MT以及血脂各项指标TC、TG、HDL-C、LDL-C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MT水平为(1.22±0.56)mm,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TC、TG、HDL-C、LDL-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C为(4.15±1.17)mmol/L、TG为(1.43±0.49)mmol/L、HDL-C为(1.33±0.47)mmol/L、LDL-C水平为(2.39±0.56)mmol/L,与治疗前及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TC、TG、HDL-C、LDL-C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不仅可以降低血脂水平,还可以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抚顺矿务局总医院神经内科自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患者80例,其中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治疗40例(观察组).单纯使用阿司匹林治疗40例(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后的4,12,24周检查患者的血甘油三酯(T G),总胆固醇(C 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粘滞度及评定斑块积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4周对照组患者T G,L D L-C.12周观察组患者TG,CH.24周观察组患者T G,CH,LD L-C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周CH,治疗后24周TG,CH,LDL-C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24周24周观察组患者粥样硬化斑块积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可以稳定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入院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Ⅰ组(常规治疗组)、Ⅱ组(20 mg阿托伐他汀组),各30例.治疗12周后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12周后Ⅱ组颈动脉斑块IMT与Ⅰ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Ⅰ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阿托伐他汀除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外,还具有稳定斑块,甚至减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左归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至8月来我院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高血压患者92例,并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实验组患者行左归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等进行检测,并对治疗前后患者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Crouse积分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TC、TG、LDL-C、HDL-C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实验组患者颈动脉IMT及斑块Crouse积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归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显著,且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临床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选取进展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拜阿司匹林300 mg,1次/天,睡前口服;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氯吡格雷75 mg+拜阿司匹林100 mg,1次/天,睡前口服。2组疗程均为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粥样硬化斑块最大厚度,并计算斑块面积及数目。结果:2组治疗后颈动脉IMT、斑块最大厚度和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1);且2组治疗后颈动脉IMT、斑块最大厚度和斑块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对照组治疗后不稳定斑块数目与稳定斑块数目基本不变;观察组治疗后不稳定斑块数减少15处,稳定斑块增加9处,斑块减少6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减少颈动脉IMT、斑块最大厚度、斑块面积及稳定斑块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3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给予脑心通胶囊4粒,3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1次/d。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1次/d,疗程12周。用药前及用药后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总面积、斑块总积分、血脂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颈动脉IMT、斑块总面积及斑块总积分比较、血脂水平比较、血清CRP水平比较,A组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具有更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逆转斑块、降脂等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4例脑梗死颈动脉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治疗组患者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也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有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血脂代谢异常的作用,值得临床上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