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320排CTA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320排CTA在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收集接受颅脑CTA检查并经病理和(或)DSA证实的脑AVM破裂出血患者45例,均接受增强动态容积多期CT扫描;利用sub/add软件得到动脉期和静脉期减影数据,对其进行VR、MIP,获得仿真脑动脉、静脉减影图像;回顾性分析原始及重建图像。21例同时接受CTA与DSA检查,对CTA与DSA显示的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的数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CTA 检出44例脑AVM,其中幕上39例(颞叶最多,8例,顶叶次之,7例),幕下5例,均位于小脑;漏诊1例。AVM破裂出血表现为脑实质血肿4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单条动脉供血37例,2条动脉供血7例;引流至浅表静脉窦29例,引流至深静脉15例。CTA与DSA对AVM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20排CTA可作为诊断脑AVM破裂出血安全、准确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2.
直接法多层螺旋CT髂静脉成像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SCT静脉成像(MSCTV)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28例临床怀疑IVCS的患者先后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及直接法髂静脉MSCTV检查,评价两种方法对髂静脉的显示能力;以DSA或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IVCS的敏感度及特异度。 结果 28例中,经直接法髂静脉MSCTV检查,髂静脉显示清晰26例,显示不清2例;经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检查,髂静脉显示清晰19例,显示不清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3,P=0.019)。直接法髂静脉MSCTV对IVCS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5.65%(22/23)、80.00%(4/5),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5.22%(15/23)、80.00%(4/5),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 结论 直接法髂静脉MSCTV诊断IVCS具有较高敏感度,有助于检出IVCS。  相似文献   

3.
双源CT不同后处理技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源CT不同后处理技术在肠系膜上动脉(SMA)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2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手术证实SMA狭窄患者的双源CT血管造影(CTA)图像进行分析,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后处理技术对SMA进行显示。以手术及DSA为参考标准,统计双源CT不同后处理技术诊断SMA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双源CT各种后处理技术中,MPR、MIP、VR敏感度分别为75.00%、62.50%、43.75%,特异度分别为98.00%、92.22%、89.29%。MIP与MPR诊断SMA狭窄的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R与MPR诊断SMA狭窄的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源CT各种后处理技术在诊断SMA狭窄各有优势,结合各种技术有助于准确诊断病变。  相似文献   

4.
非对比增强四维MR血管成像评价脑动静脉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非对比增强四维MRA(NCE 4D MRA)在评价脑动静脉畸形(AVM)中的价值。 方法 收集15例临床确诊且未经治疗的脑AVM患者,分别行NCE 4D MRA和DSA检查;观察AVM的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大小及引流静脉,对比二者的诊断结果,并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 结果 DSA检查时所见的15例共15个AVM病灶NCE 4D MRA均可显示。DSA和MRA显示AVM供血动脉的一致性好(Kappa=0.92, P<0.001),判断畸形血管团大小的一致性较好(Kappa=0.69,P<0.001),显示引流静脉的一致性中等(Kappa=0.50,P<0.001)。 结论 NCE 4D MRA能无创评价脑AVM的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信息,具有潜在应用价值,但对引流静脉的显示效果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5.
320排4D-CTA评估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320排4D-CTA诊断及评估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经DSA确诊的DAVF患者的4D-CTA资料。由2名医师采用盲法分析4D-CTA图像,评估DAVF部位、供血动脉及静脉引流类型,分析医师间以及4D-CTA与DSA间评估上述指标的一致性。结果 23例患者共27个DAVF,对于判断DAVF部位和引流类型,医师间一致率均为96.30%(26/27),一致性均好(Kappa=0.94),4D-CTA与DSA间一致率均为100%(27/27),一致性均好(Kappa=1.00);医师间及4D-CTA与DSA间检出供血动脉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4.50、21.00,P均>0.05)。结论 320排4D-CTA可准确诊断及评估DAVF部位、供血动脉及静脉引流类型,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常规CTA及减影CTA技术显示颈静脉球的能力及优势。 方法 采用64层螺旋CT,先平扫再行CTA容积扫描,同期显示全脑血管,重建110名接受头部或头颈部CTA检查者的颈静脉球图像,评价常规CTA及减影CTA显示颈静脉球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的价值。 结果 颈静脉球显示率为100%。颈静脉球形态分为平坦型(125/220,56.82%)、上突型(95/220,43.18%),颈静脉球顶至颈静脉孔下缘的高度右侧高于左侧(t=4.127,P<0.001),高位颈静脉球及颈静脉球憩室发现率分别为10.45%(23/220)、6.36%(14/220),左、右侧颈静脉球顶到内听道的距离分别为(7.71±3.15)mm、(6.72±2.71)mm(t=2.48,P=0.02)。 结论 CTA可观察颈静脉球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明确诊断高位颈静脉球及颈静脉球憩室,是显示颈静脉球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7.
MSCTA诊断犬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MSCTA对急性肠系膜上动脉(SMA)栓塞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用6只杂种犬建立犬急性SMA栓塞模型。分别于栓塞前及栓塞后行DSA、MSCTA检查。对原始CT图像采用MIP及VR技术进行重建。以DSA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MIP、VR两种后处理技术诊断急性SMA栓塞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结果 6只犬均成功建立急性SMA栓塞模型。MSCTA图像均能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主干至二级分支。采用MIP技术的诊断敏感度为96.40%,特异度为90.50%,VR技术的诊断敏感度为92.85%,特异度为90.50%。两种后处理技术诊断SMA栓塞的特异度、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MSCTA简便易行,能准确诊断犬急性SMA栓塞。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头颈部双能量去骨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dual energy bone remov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DEBR 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 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及三维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rotat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3DRA)为金标准。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8例怀疑颅内动脉瘤且均行双能量头颈部CTA、DSA及3DRA的患者。根据载瘤血管位置将颅内动脉分为16个区域, 逐一观察动脉瘤存在情况, 测量动脉瘤各种径线长度, 比较其与DSA/3DRA的一致性。根据动脉瘤最大径分为4组:无, < 3 mm, 3~5 mm, ≥ 5 mm; 分别评价DEBR CTA对动脉瘤大小的评价效果。  结果  8例患者DEBR CTA共发现9个动脉瘤, 全部经过DSA证实。DSA/3DRA及DEBR CTA测量的最大径线分别为(5.2±5.1)和(5.7±5.6)mm, 配对t检验无统计学意义。2例后交通动脉起始处动脉瘤的2条远端供血动脉未被DEBR CTA显示。DEBR CTA评价≥ 5 mm动脉瘤最大径的准确性达100%;1例DEBR CTA评价为 < 3 mm的动脉瘤, DSA/3DRA评价为3~5 mm。  结论  DEBR CTA能有效诊断颅内动脉瘤, 与DSA/3DRA具有较高的一致性。DEBR CTA可能会漏诊接近颅底动脉瘤的远端细小供血动脉并且低估接近颅底的小动脉瘤的大小。  相似文献   

9.
双能量颅脑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脑血管成像(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72例临床疑诊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双能量颅脑CTA检查。将原始数据传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重组,得到MIP、MPR和VR等重组图像,结合原始轴位图像及重组图像进行诊断,并将CTA诊断结果与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双能量颅脑CTA与DSA测得的动脉瘤的瘤体长轴、短轴及瘤颈的大小。结果 CTA诊断32例患者共39个动脉瘤,均经DSA检查或手术证实,另有一枚后交通动脉瘤漏诊,诊断符合率达97.50%。双能量颅脑CTA显示脑动脉瘤的瘤体长轴、短轴及瘤颈分别为(7.20±1.69)mm、(4.12±1.68)mm、(3.21±1.60)mm,DSA检测动脉瘤的瘤体长轴、短轴及瘤颈分别为(7.33±1.73)mm、(4.30±1.70)mm、(3.25±1.6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双能量颅脑CTA综合各种后处理技术能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的瘤体大小及瘤颈,是诊断颅内动脉瘤无创、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双源CT(DSCT)一站式扫描对急性肺栓塞(PE)及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DSCT对56例临床疑诊急性PE患者先行肺动脉成像(CTPA),间隔120~180 s后再行深静脉成像(CTV)。利用MPR和MIP观察PE和DVT分布情况。56例中,12例于CTPA检查发现PE后接受DSA检查。以血管节段为单位,记录双源CT和DSA对PE和DVT的诊断结果,并与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2例PE患者中发现DVT 11例,CTPA对肺段及亚段动脉PE的检出率明显高于DSA(χ2=8.34、92.65,P均<0.01),对肺叶动脉及以上级别血管PE的检出率与D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TV对DVT的检出率与DS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67,P=0.414)。以DSA为金标准,CTV评价DVT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2.16%(47/51)、96.49%(55/57)、94.44%(102/108)。结论 双源CT一站式扫描可同时准确地诊断急性PE及DVT。  相似文献   

11.
64层螺旋CTA评估脑缺血患者供血动脉及Willis动脉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A评估脑缺血患者供血动脉、颅底Willis环的解剖诊断价值及代偿潜力的价值.方法 137例患者进入研究,其中TIA患者59例,脑梗死45例,33例无症状.对全部患者行64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使用多种方式重建,多方位观察Willis环及大脑Willis环前、后动脉结构.结果 三组间脑供血动脉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脑前动脉A1段、椎-基底动脉、颈总-颈内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M1段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A能全面评价动脉狭窄及Willis环代偿能力,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CT血管造影(CTA)在支气管动脉性咯血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8例大咯血患者利用16层螺旋CT进行CTA检查,并分别在DSA对照下对支气管动脉CTA影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0例支气管扩张或慢性炎症以及8例肺癌的咯血患者均显示有支气管动脉的异常,表现为支气管动脉的主干及其分支的扩张、迂曲以及远端血管网的形成,部分有肺外体循环参与供血。2例CTA阴性表现中,经DSA血管造影证实均有不同程度的支气管动脉扩张并移位。【结论】CTA能显示咯血患者扩张的支气管动脉、其所在位置以及数量等信息有助于对再次咯血的预测和指导介入治疗,其无创、方便值得大咯血病例临床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不同千伏设置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头颈联合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进行头颈联合CTA检查的70例患者随机分2组.A组35例扫描的千伏设为100 kV;B组35例扫描的千伏设为120 kV.扫描后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R)重建,以九位法来显示动脉的位置.对两组血管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16±0.36和2.8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图像质量优于A组的图像质量,颈动脉及椎动脉起始部图像质量得到明显改善.B组的平均辐射剂量高于A组.结论 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高千伏可以获得满意的CTA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4.
64排CT在头颈CTA中最佳扫描时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64排容积CT头颈联合动脉成像最佳对比剂浓度的扫描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头颈动脉联合成像的扫描延迟时间与靶血管中对比剂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重新设计扫描延迟时间公式,按新公式扫描测量52例头颈CTA靶血管中对比剂浓度。结果使用新设计的延迟时间公式扫描,测得颈总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对比剂浓度CT平均值为(370±51)HU,而原公式对比剂浓度CT平均值为(440±79)HU,明显高于新公式(u=6.5565,P<0.01)。结论使用新公式计算扫描延迟时间,可将头颈CTA中靶血管对比剂浓度稳定地控制在显示血管软斑块的浓度值上,避免对比剂浓度过高、静脉过度显影等造成静脉伪影。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与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术(DSA)的比较,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60岁及以上拟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A检查.其中28例在CTA检查1周内行全脑血管DSA检查,对比分析DSA及CTA的检查结果。结果以DSA为参考标准,CTA检出老年脑血管中度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6%和99.2%,重度狭窄为87.5%和99.3%,闭塞分别为92-3%,99.8%。结论64层螺旋CTA能清晰显示颅内血管狭窄,是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256层MSCTA观察肾癌患者肾动脉解剖及肿瘤供血动脉情况,为肾癌患者术前评估提供影像学信息。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肾癌患者(肾癌组)及300例非肾癌患者(对照组)肾动脉CTA资料,采用VR及MPR技术重建肾动脉图像,观察肿瘤供血动脉形态改变、肿瘤与肾动脉空间解剖关系及肿瘤肾外迷走供血动脉情况;比较肾癌组及对照组肾动脉解剖及变异差异。结果 肾癌组肿瘤位于左肾者31例、位于右肾者24例、双肾癌1例,肿瘤最大径(5.86±2.48)cm;肾动脉主干及分支、肾盂、肾静脉呈各种受压、受侵改变;患侧肾动脉直径分别为左侧(7.14±0.72)mm、右侧(7.04±0.70)mm,较对照组 明显增粗(P<0.05);共发现肿瘤肾外迷走供血动脉27支,分别来自脾动脉、肠系膜下动脉、膈下动脉、肾包膜动脉、肝动脉、腰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肾癌组肾动脉变异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We describe a case of intracranial and extracranial multiple arterial dissecting aneurysm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RA).Case PresentationA 29-year-old man with a medical history of RA since 18 years of age wa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or vomiting, dysarthria, and conscious disturbance. At 23, he underwent ligation of the left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 with 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 to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astomosis because of acute infarct of the left hemisphere caused by arterial dissection of the left ICA. During the current ad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revealed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nd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demonstrated dissecting aneurysms of the left intracranial vertebral artery (VA) and right extracranial VA. We diagnosed him with a ruptured dissecting aneurysm of the left intracranial VA and performed endovascular parent artery occlusion on the left VA. For the right unruptured VA aneurysm, we performed coil embolization simultaneously. At 2 weeks after the endovascular treatment, follow-up DSA revealed that multiple de novo dissecting aneurysms developed on the origin of the left VA and left and right internal thoracic arteries. Those aneurysms were treated with coil embolization. Other remaining aneurysms on the left thyrocervical trunk, right transverse cervical artery, and both common iliac arteries were treated by conservative therapy. While continuing medical treatment for RA, the patient recovered and was discharged to a rehabilitation hospital.ConclusionConsidering that RA-induced vasculitis can be a potential risk of 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multiple arterial dissections, physicians should carefully perform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for patients with long-term RA.  相似文献   

18.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壁冠状动脉(MCA)的诊断价值.方法 528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回顾性分析VCT确诊的65例MCA的CTA表现.结果 65例共83段壁冠状动脉,其发生率为12.3%.其中前降支占78%,左旋支占13.5%,右冠状动脉最少,约占8.5%.MCA 肌桥长度为7~32 mm,平均21 mm,厚度2~5 mm,平均2.6 mm.结论 64层螺旋CTA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在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MSCTA与DSA对肝动脉解剖变异成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与数宁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研究,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显示肝动脉解剖变异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38例肝动脉MSCTA和DSA检查资料,对两者肝动脉显影质量进行分级比对;分析评估MSC-TA和DSA显示肝动脉起源、分支走行情况,并根据Michels分型标准进行解剖变异分型.结果 MSCTA和DSA两种检查手段对肝叶、肝段动脉显像有很好的一致性,对段以下的肝动脉分支显示,DSA优于MSCTA;综合对比分析,MSCTA和DSA检出正常肝动脉86例,占62.3%;变异肝动脉52例,变异率为37.7%,其中非Micheles分型的少见变异7例,占5.1%.两者显示肝动脉解剖变异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DSA对比研究,MSCTA能对肝动脉解剖变异正确评估,可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和肝脏外科手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