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联合肿瘤局部注射卡介苗(BCG)的局部免疫反应及抑瘤效应。方法建立小鼠Heps肝癌移植瘤模型9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PDT组、BCG组和PDT+BCG联合组。观测各组移植瘤体积的变化。以F4/80抗体为标记,采用免疫组化法计数肿瘤局部巨噬细胞(MΦ)数量。结果 1.各治疗组治疗后7 d的移植瘤体积较对照组均明显缩小(P<0.01)。联合组治疗后7 d的肿瘤体积较单纯PDT组明显缩小(P<0.05)。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PDT组和联合组治疗后2、24 h和7 d肿瘤局部MΦ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BCG组(P<0.01)。上述时间点联合组肿瘤局部MΦ数量明显高于PDT组(P<0.05)。结论 PDT使小鼠肝癌移植瘤体积缩小,增强荷瘤宿主治疗局部的免疫力。PDT联合局部注射BCG的治疗方法的疗效优于单纯PDT和单纯BCG。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联合瘤体内输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光免疫疗法(photody-namic immuno-therapy,PIT)对小鼠Heps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免疫效应。方法体外培养昆明小鼠骨髓源性DC,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荧光染色液标记DC备用。128只昆明小鼠皮下接种Heps肝癌细胞建立肿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PDT组、DC组和PIT组。对照组小鼠瘤体内注射生理盐水,PDT组单纯PDT治疗,DC组小鼠瘤体内注射DAPI标记的DC,PIT组PDT联合瘤体内注射DAPI标记的DC细胞。治疗后定期测量各组肿瘤体积,记录各组小鼠生存时间,荧光显微镜下计数DC组及PIT组小鼠淋巴结中荧光细胞数目,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小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LDH释放法测定各组小鼠脾细胞杀伤活性。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PDT组与PIT组治疗后肿瘤生长明显受抑;(2)PDT组与PIT组小鼠生存时间延长;(3)高倍镜视野下DC组较PIT组荧光细胞数增多(P〈0.05);(4)治疗后72 h,PDT及PIT组小鼠外周血CD8+T细胞百分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DC组(P〈0.01、P〈0.01),其中PIT组较PDT组增高明显(P〈0.01),(5)PDT组与PIT组小鼠脾脏细胞杀伤活性较对照组和DC组明显增强(P〈0.01,P〈0.01)。结论 PDT疗法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并激发宿主免疫应答,联合输注DC可增强PDT对小鼠Heps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以CpG寡脱氧核苷酸(ODN)为免疫佐剂联合光动力疗法(PDT)的光免疫疗法(PIT)对小鼠Heps肝癌移植瘤的抗肿瘤及免疫效应.方法 92只ICR小鼠皮下接种肝癌Heps细胞建立荷瘤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PDT组、CpG ODN组和PIT组,治疗后定期测量各组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法计数肿瘤局部CD8+细胞毒性T细胞(CD8+CTLs).结果 (1)与埘照组相比,PDT组、CpG ODN组和PlT组治疗后16d肿瘤体积均明显缩小(P<0.01),抑瘤率分别为73.88%、20.09%、84.47%.PIT组肿痛体积较单纯PDT组明显缩小(P<0.05).(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PDT组、CpG ODN组和PIT组治疗后2、24h肿瘤局部CD8+CTLs数量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72h肿瘤局部CD8+CTLs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IT组肿瘤局部CD8+CTLs数量明显高于单纯PDT组(P<0.01).结论 CpG ODN能激活宿主免疫应答而有效增强PDT对小鼠Heps肝癌移植瘤的抗肿瘤及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4.
正目的:探讨顺铂联合光动力疗法(PDT)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抑制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皮下种植H22肝癌细胞的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DP组、PDT组、DDP+PDT组。观察治疗后各组荷瘤小鼠生活状态、移植瘤形态及体积变化;治疗第14d后各组处死4只小鼠,计算肿瘤抑制率及脾脏指数;行常规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率及周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光照剂量的光动力疗法(PDT)对小鼠Heps肝癌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及局部免疫效应。方法 69只ICR小鼠皮下接种Heps肝癌细胞建立荷瘤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光照低剂量PDT组(能量密度135 J/cm2)和光照高剂量PDT组(能量密度215~225 J/cm2)。治疗后定期测量各组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观察HE染色的瘤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的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8+CTLs)。结果 (1)光照低剂量PDT组和光照高剂量PDT组抑瘤率分别为73.9%、96.3%;光照高剂量PDT组的抑瘤效果显著高于光照低剂量PDT组(P〈0.01)。(2)PDT后2、24和72 h肿瘤组织先后出现肿瘤细胞空泡样变性、广泛核固缩及凝固性坏死;肿瘤中微血管淤血扩张、出血和管壁破坏,上述病理改变光照高剂量PDT组更为显著。(3)治疗后72 h光照低剂量PDT组和光照高剂量PDT组肿瘤中CD8+CTLs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而光照低剂量PDT组肿瘤中CD8+CTLs数量又显著高于光照高剂量PDT组(P〈0.05)。结论光照高剂量PDT组的抑瘤效果显著高于光照低能剂量PDT组;PDT可引起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在肿瘤局部浸润增加,光照低剂量PDT组对肿瘤局部CD8+CTLs的免疫增强效应优于光照高剂量PDT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K细胞输入后在荷Heps肝癌小鼠体内的分布规律,光动力疗法(PDT)对输入的NK细胞在肿瘤组织内分布的影响。方法 96只KM小鼠建立Heps肝癌移植瘤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细胞组(NK组)和光免疫组(PIT组),每组32只。对照组小鼠尾静脉输入生理盐水,NK组小鼠尾静脉输入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标记的NK细胞,PIT组小鼠PDT处理后即刻输入DAPI标记的NK细胞。治疗后1、2、4、6和8 d摘取小鼠肝脏、脾脏、肺脏和肿瘤组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NK细胞在上述脏器的动态分布情况;治疗后2 d观察瘤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治疗后1、2、4、6和8 d摘除小鼠眼球取血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NK细胞百分率;治疗后6 d LDH释放法检测小鼠脾细胞杀伤活性。结果 (1)各治疗组,输入后1、2、4、6和8 d,NK细胞在小鼠肝脏、脾脏、肺脏和肿瘤组织中均有分布,其中以肿瘤组织内最多;NK细胞在瘤内浸润密度:以输入后2 d最高,而各时间点PIT组又显著高于NK组(P〈0.05);(2)外周血中NK细胞含量:在治疗后1、2、4和6 d,PIT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治疗后1、2和4 d,NK组较PIT组和对照组增高(与PIT组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1);(3)效靶比为10∶1、20∶1和50∶1时,NK组和PIT组脾细胞杀伤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PIT组又显著高于NK组(P〈0.01)。结论 NK细胞输入荷瘤小鼠体内后能选择性聚集于肿瘤组织内;PDT可增加输入的NK细胞在瘤内的浸润密度,增强小鼠脾细胞对Heps肝癌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白介素-12基因治疗联合放射治疗协同抗小鼠肝癌作用。方法:荷肝癌动物模型,肿瘤局部γ射线照射后,瘤内注射AdmIL-12腺病毒,取组织标本进行ELISA及CTL活性检测,免疫组化染色等分析。结果:联合治疗小鼠肿瘤生长受到抑制,体积明显缩小,并可使50%的小鼠肿瘤完全染色等分析。结果:联合治疗小鼠肿瘤生长受到抑制,体积明显缩小,并可使50%的小鼠肿瘤完全消退,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照射组和瘤内注射AdmIL-12及其其他对照组(P<0.01)。而单纯瘤内注射AdmIL-12组的疗效并不优于单纯照射组(P>0.05)。联合治疗组小鼠血清和脾细胞的培养上清中可见INF-γ水平的显著提高,并诱导产生特异性的CTL活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肿瘤组织中见有大量CD4^ 、CD8^ 阳性淋巴细胞的浸润。结论:腺病毒介绍导白介素12基因治疗与放射治疗的联合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并诱导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联合胶质瘤化疗药宁得朗(ACNU)治疗胶质瘤干祖细胞SU3移植瘤的疗效.方法 将SU3移植于生长在独立送风系统小鼠笼(IVC)内的普通NC裸小鼠皮下.致瘤后,取肿瘤组织接种于全身发绿色荧光的NC裸小鼠皮下,第3天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4组:HBO组(7只)、ACNU+ HBO组(7只)、ACNU组(7只)和对照组(12只),前2组置于早先建立的无特殊病原体(SPF)的HBO-IVC装置内,每天1次每次100 min HBO治疗;第2、第3组按30 mg/kg ACNU腹腔注射,每周1次,共3次.每3d1次用游标卡尺测肿瘤体积和天平称荷瘤鼠体质量.实验结束时,测量肿瘤体积和质量,取部分组织行相关分子Rt-PCR检测,余下的制作病理切片.结果 各组移植瘤质量并与对照组比:ACNU+ HBO组为(2 252.86±1 062.54) mg (P=0.006);ACNU组为(1 914.28 ±744.55) mg(P =0.002);HBO组为(4 680.00±2 538.40) mg (P=0.925);对照组为(4 760.83±1 989.18) mg.移植瘤组织和分子病理方面:对照组肿瘤组织坏死性出血灶十分普遍,出血区域旁肿瘤血管较多,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活跃;这种情况HBO组较少见,而ACNU、ACNU+ HBO组没有见到新鲜出血,陈旧性出血亦较少,血管增生相对不活跃,同时TNF-α和CD105的mRNA表达值较对照组明显低(分别为P=0.028,P=0.008).结论 ACNU联合HBO治疗荷人胶质瘤荧光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虽然单独HBO治疗的抑瘤作用不明显,但无促进肿瘤生长作用.因此,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时,HBO辅助治疗不应视作禁忌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联合化疗栓塞(TACE)治疗大鼠Walker-256移植性肝癌的疗效。材料与方法45只Walker-256荷瘤大鼠于移植后第14d随机分成RI+碘油栓塞组(RI栓塞组,10只);5-氟尿嘧啶(5-Fu)+碘油栓塞组(TACE组,12只);RI+5-Fu+碘油栓塞组(联合栓塞组,13只);对照组(生理盐水组,10只)。各组分别经肝动脉左支注入栓塞剂和药物,RI用量为200U,超液态碘油为0.4ml,5-Fu为20mg/kg体重,生理盐水为0.4ml。用MR分别于栓塞后第7d、第13d、第18d测量肿瘤横径并计算体积。于术后第18d检测肝转移结节数。观察RI的系统毒性。结果 栓塞后7~18d各治疗组肿瘤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以联合栓塞组体积最小。在栓塞后第13d,联合栓塞组肿瘤的体积组明显小于RI栓塞组(P〈0.05);第18d TACE组亦明显小于RI栓塞组(P〈0.05)。肝脏转移结节数各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联合栓塞组明显少于RI栓塞组和TACE组(P〈0.05)。RI无明显系统毒性。结论 联合栓塞与单纯TACE相比,可明显抑制大鼠Walker-256移植性肝癌的生长和减少肝转移,提高了TACE的疗效。经肝动脉给药后,RI对Wistar大鼠无明显系统毒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藻蓝蛋白介导的光动力疗法治疗小鼠HeLa细胞瘤的免疫和凋亡机制。方法将HeLa细胞接种于小鼠肋缘皮下脾区构建荷瘤小鼠模型。实验分成3组:对照组、激光照射组、光动力治疗组(PDT组)。PDT组:肿瘤局部皮下注射藻蓝蛋白液0.25ml(约2g)2h后以He-Ne激光照射。实验第7d测瘤块重量,取胸腺、脾脏检测NK细胞活性和T细胞增殖活性。取瘤块制成石蜡包埋切片,采用原位核酸杂交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细胞内CD44、P53、NFκB、Fas基因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激光照射组NK细胞和免疫T细胞的增殖活性有所增强,肿瘤细胞内抗凋亡基因(Fas)表达量显著增多,而瘤块的重量、肿瘤形成率和抗凋亡基因(P53、NFκB、CD44)明显减少。以上各项指标PDT组与激光组比较,差异亦具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意义(P〉0.05或P〈0.01)。结论藻蓝蛋白介导的光动力疗法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同时启动HeLa细胞内的凋亡信号转导通路诱导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杀死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孙影  刘巍  杨方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1,20(3):149-153,202,203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裸鼠原位U87脑胶质瘤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裸鼠颅内种植U87脑胶质瘤细胞7 d后,随机分为对照组、PDT组(ALA300 mg/kg,能量密度80 J/cm2)和联合治疗组(PDT+贝伐珠单抗)。种植后第21天处死动物并取出脑组织。HE染色切片计算肿瘤体积;免疫组化染色检测Ki67、VEGF表达,分析肿瘤细胞的增殖和VECF地表达;TUNEL染色分析肿瘤细胞的凋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减小,细胞的凋亡也明显增加;与PDT组相比,联合治疗组的作用更为明显。单用PDT并不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但联合治疗的抑制作用非常明显。PDT的照射可诱导肿瘤周围组织中VEGF的表达增高,此作用可被贝伐珠单抗所抑制。结论 PDT联合贝伐珠单抗可明显抑制脑胶质瘤的生长,作用效果优于单用PDT,其作用机制为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细胞的增殖及PDT引起的肿瘤局部血管形成,本研究结果为临床联合应用PDT和贝伐珠单抗治疗脑胶质瘤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载药微球加载贝伐珠单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兔VX2 肝癌模型的抗血管生成效果。方法 构建30只新西兰大白兔VX2 肝癌模型,随机分为HepaSphere载药微球加载贝伐珠单抗组(A组,n=10)、Embosphere微球联合贝伐珠单抗组(B组,n=10)、单纯HepaSphere载药微球组(C组,n=10)。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定量检测TACE术前1 d,术后1、7、14 d各组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术前1 d、术后14 d腹部MRI检测各组肿瘤直径,计算瘤体体积和肿瘤增长率。结果 术后 7 d A组、B组血清VEGF水平与C组相比均较低(P<0.05),且A组低于B组;术后14 d 3组血清VEGF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最低,C组最高。术后14 d 3组肿瘤增长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最低。结论 载药微球加载贝伐珠单抗TACE治疗可明显降低兔VX2 肝癌模型术后血清VEGF水平和肿瘤增长率,疗效优于单纯载药微球或栓塞微球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  相似文献   

13.
手术切除联合ALA-PDT治疗Fisher大鼠9L胶质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鹏  杨方  张祥宏  张柳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9,18(4):213-217,270-272
目的 观察手术切除联合ALA-PDT治疗Fisher344大鼠9L脑胶质瘤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32只Fisher 344大鼠颅内种植9L脑胶质瘤细胞7 d后,随机分为对照组(未治疗)、手术组(近全切除颅内肿瘤)、PDT组(5-ALA 300 mg/kg,激光能量密度80 J/cm2)和联合治疗组(手术切除+PDT),每组8只鼠.治疗后7 d处死所有动物并取出脑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分析肿瘤体积和浸润瘤灶,以Ki67免疫组化染色和TUNEL染色方法分别分析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手术组和PDT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减小.与手术组和PDT组相比,联合治疗既能缩小肿瘤体积又可以减少浸润瘤灶.无论是否联合手术,PDT均能增加凋亡的肿瘤细胞数,单纯手术对凋亡的肿瘤细胞无影响.各组之间肿瘤细胞的增殖(Ki67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DT通过增加凋亡的肿瘤细胞数,杀灭浸润的肿瘤病灶,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 RB)移植瘤小鼠进行青蒿琥酯(artesunate, ART)联合卡铂治疗,并与单独采用卡铂、ART治疗组分别进行比较,以观察ART联合卡铂在RB治疗中的协同作用。方法 (1)将浓度为3.5×107/ml RBY-79肿瘤细胞注入新生小鼠右眼玻璃体内,建立RB移植瘤小鼠模型。(2)将建模成功的RB移植瘤小鼠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为ART联合卡铂组;对照组分3组,分别为卡铂组、ART组、空白对照组,对各组移植瘤小鼠分别给药,观察肿瘤变化及移植瘤小鼠生存时间,进行组间比较,并观察ART联合卡铂的协同作用。结果 (1)成功建立RB移植瘤小鼠模型,移植瘤小鼠右眼重量明显大于正常左眼(P<0.0001)。(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联合用药组、卡铂组、ART组移植瘤小鼠的肿瘤均明显缩小,P值分别为<0.0001,<0.0001,0.0015;联合用药组、卡铂组移植瘤小鼠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值分别为0.0253,0.0253;ART组移植瘤小鼠生存时间较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延长,P值为0.8722。(3)与ART组相比,联合用药组及卡铂组移植瘤小鼠的肿瘤均明显缩小,P值分别为0.0084及0.0015;联合用药组与卡铂组移植瘤小鼠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值分别为0.0240,0.0239。(4)联合用药组与卡铂组相比,移植瘤小鼠的肿瘤无明显缩小(P=0.7980);移植瘤小鼠生存时间无明显延长(P=1.0000)。结论 ART、卡铂及两药联合对RB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但ART联合卡铂对RB无协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仅(TNF-α)、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91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NF-α水平,NO与ET的水平分别用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2型糖尿病肾病各组患者TNF-α和E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其中ODN组最高(P〈0.01)。而2型糖尿病肾病各组患者血清N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显性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TNF-α和ET呈正相关;血清TNF-α和NO、ET和NO均成负相关。结论:TNF-α、NO与ET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及病程变化过程,检测患者TNF-α、NO与ET水平可作为判断预后、指导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PHC)介入术后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肝功能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2例PHC介入术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血清CRP、TNF-α和VEGF水平的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39%,与对照组的56.86%相比显著上升(P < 0.05)。两组术后3、7 d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显著下降(P < 0.05);且以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 < 0.05)。观察组肝区疼痛、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的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术后3 d时血清ALT、AST、TBIL、CRP、TNF-α水平均较本组术前显著升高(P < 0.05),术后7 d时则均较本组术后3 d时显著降低(P < 0.05);且观察组术后3、7 d时血清ALT、AST、TBIL、CRP、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点(P < 0.05)。两组术后血清VEGF水平均显著升高(P < 0.05),但术后7 d相比观察组显著更低(P < 0.05)。所有受试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PHC介入术后综合征能有效抑制血清炎性因子与VEGF表达,减轻肝损伤,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定丝裂霉素、长春新碱和5-F尿嘧啶掺入骨水泥后经皮介入治疗小鼠移植瘤的抗肿瘤效应。方法60只昆明种小鼠,体重17~18 g。S180肉瘤细胞1×106在每只小鼠皮下注射,7 d后随机分4组,每组15只;3组为治疗组,每一组各以上述一种抗癌药骨水泥0.5 ml瘤块内注入;另1组为对照组,仅注入单纯骨水泥0.5 ml。每组10只荷瘤小鼠记录肿瘤大小变化,余5只作病理检查。结果3组治疗组中,肿瘤体积在1~10 d内逐日缩小或不增大;而对照组中肿瘤体积持续增大。病理检查见治疗组水泥块周边肿瘤组织片状坏死。结论3种抗癌药骨水泥经皮介入治疗S180肿瘤具有显著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氧环境下脂氧素A4(lipoxin A4,LXA4)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肝癌细胞H22接种构建小鼠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LXA4对肿瘤生长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结果在接种肝癌细胞H22的7~15 d,小鼠皮下可见清晰肿瘤包块生长;在各相应时间点,给予LXA4的小鼠肿瘤体积均明显缩小(P<0.05),同时明显降低了肿瘤组织内部Ki-67和HIF-1α表达。体外培养发现200 nmol/L LXA4可明显抑制缺氧条件下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结论LXA4能抑制缺氧条件下肝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联用大蒜素注射液对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SOD活性的影响。方法:肺结核患者64例均为初治失败及一线抗结核药不敏感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对照组30例(治疗组)和联合用药组34例(联合组),治疗组为常规二线抗结核药治疗,联合组加用大蒜素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病灶吸收情况,痰抗酸杆菌检测,检测血清中炎性因子TNF-α、IL-8、IL-6水平及SOD活性。结果:联合组和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显著减轻,联合组痰菌转阴率及病灶吸收情况优于治疗组(P〈0.05),联合组血清中炎性因子TNF-α、IL-8、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显著低于治疗组(P〈0.01),SOD活性显著上升,联合组高于治疗组(P〈0.01)。结论:大蒜素注射液联合治疗能显著降低肺结核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抗结核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增强光动力学疗法(PDT) 治疗恶性肿瘤疗效的有效途径。方法 80 只昆明种小白鼠于皮下接种小鼠肝癌细胞,待肿瘤长到6 ~8 mm ,随机分为先化疗后PDT、先PDT 后化疗、单纯PDT、单纯化疗和空白对照共5 组,每组16 只。化疗方法为腹腔注射5氟尿嘧啶75 μg/g ;PDT 方法为经尾静脉注射血卟啉单醚20μg/g 后3 h 以能量密度135 J/cm2 的铜蒸气激光照射肿瘤部位。结果 采用不同治疗措施的4 组小鼠瘤体缩小,而空白对照组小鼠瘤体迅速增大,各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05) 。各治疗组中以先化疗后PDT 组瘤体缩小尤为显著,与其他3 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5) 。结论 PDT 和化疗均有抑瘤效应,两种方法联合运用可提高对小鼠移植瘤的疗效,而先化疗后PDT 治疗的疗效优于先PDT 后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