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产程模式下第二产程时长对母婴结局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7月在本院分娩的初产妇210例,根据第二产程时长不同(<2h、≥2h)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150例,其中观察组又分为观察A组59例(2h≤第二产程时长<2.5h)、观察B组50例(2.5h≤第二产程时长<3h)、观察C组41例(第二产程时长≥3h)。记录并比较各组剖宫产率、产科干预及产后出血、产后发热等产妇不良结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住院等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结果:观察A组剖宫产率、产科助产率及产妇、新生儿不良结局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B组和观察C组剖宫产率、人工破膜率和宫缩素使用率,以及产妇产后出血、产后发热、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C组切口愈合不良和会阴侧切高于对照组,观察B组新生儿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C组新生儿窒息、住院、巨大儿及低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异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新产程模式下第二产程时长的适当延长,能够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且不增加母婴不良结局。但≥2.5h时剖宫产率增加,产妇产后出血、发热发生率等增加,≥3h时新生儿窒息等不良结局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2.
张宠英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5):2277-2279
目的:探讨心理、生理以及社会支持等因素对自然分娩产程的影响。方法:对平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1~10月收治的102例准备自然分娩的产妇进行产前、产时的心理、生理及家属的支持等干预因素;选择同时期的102例准备自然分娩的产妇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两组产妇产程中疼痛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及剖宫产率分别为76.47%(78/102)、23.53%(24/102),对照组自然分娩率及剖宫产率分别为55.88%(57/102)、44.12%(45/1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疼痛程度≤Ⅰ级产妇60例(58.82%),对照组产妇第一产程疼痛程度≤Ⅰ级产妇30例(29.4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结论:在产妇自然分娩过程中进行心理、生理以及亲属的支持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减少产后出血量,减轻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程度,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有效地促进自然分娩的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拉玛泽呼吸减痛法对高龄孕妇分娩及产后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福建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高龄产妇5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0例,观察组产前采用拉玛泽呼吸减痛分娩法进行产前教育,对照组采取常规的产前教育方法;比较两组孕妇产程时间,产时疼痛,分娩结局,胎儿宫内情况,产后心理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缩短(t=7.578,P<0.05),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25.683,P<0.001),其剖宫产率,胎儿宫内窘迫、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也明显较低,差异有显著性(χ^2/t分别为41.49、7.12、9.08,均P<0.05)。对照组产妇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阳性即总评分≥13分的人数明显高于观察组(t=59.72,P<0.05),两组产妇心境、乐趣、焦虑、失眠、悲伤评分上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拉玛泽呼吸减痛法可减轻高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缩短第二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降低剖宫产率及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对于产后产妇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20例健康高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产妇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有产妇60例。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产妇助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各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对比两组产妇自然分娩与剖宫产数量;对比两组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妇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高龄产妇助产护理干预,可缩短产妇产程,提产妇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妇产后出血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在产科中的应用。方法将2012年10月1013年10月收治的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00例,对照组20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程序分娩。实验组在其基础上实施心理疏导。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自然分娩产程时间和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剖宫产率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第一产程时间较对照组短,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心理疏导不但可以消除产妇对分娩恐惧情绪及陌生孤独感,缩短产程,而且有效地降低了非医疗指征的剖宫产率,降低了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间840例住院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0例。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于分娩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初产妇剖宫产率、产程时间、难产例数、并发症发生率及病人满意度。结果:两组产妇剖宫产率、产程时间、难产率、产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并发产后出血发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娩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难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助产护理干预的应用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和产程的影响。方法在我院产科2017年3月-2018年10月收治的高龄产妇中选出174例为对象,均行阴道试产,随机将产妇分入两组,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分娩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助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等。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阴道分娩率88.51%高于对照组的阴道分娩率70.11%,P 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2.30%低于对照组的11.49%,P 0.05;阴道分娩的产妇中: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以及产程中的VAS疼痛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助产护理干预为高龄产妇提供分娩全程一对一的专业助产护理服务,缓解产程中的疼痛感,促进产程进展,提高阴道分娩率,预防产后出血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联合针刺镇痛无痛分娩对产妇产程、分娩结局及产后出血的影响,为提高机体疼痛阈值达到镇痛分娩提供可靠辅助镇痛方式的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7月-2016年12月在浙江省中医院进行无痛分娩的初产妇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产妇接受硬膜外阻滞镇痛分娩,观察组产妇接受硬膜外阻滞联合针刺镇痛分娩,对比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长、分娩结局、产后出血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长短于对照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产妇,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产妇,产妇产后2 h平均出血量、产后总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产妇,产后大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联合针刺镇痛无痛分娩有助于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同时减少产后出血、降低产后大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临产妇产程、分娩和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该院进行分娩的产妇3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60例,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对照组未采用心理护理,观察两组对分娩、产程和产后出血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两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产妇进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预警性干预联合全程助产护理服务在剖宫产术后行阴道分娩(VBAC)中的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妇产科在2018年11月-2020年4月收治的8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措施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8例产妇接受传统助产护理措施,研究组42例产妇接受预警性干预联合全程助产护理服务。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长、产后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分娩方式的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长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剖宫产率和阴道分娩率分别为11.90%、88.10%,对照组的剖宫产率和阴道分娩率分别为42.11%、57.89%,研究组的剖宫产分娩率低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BAC的产妇接受预警性干预联合全程助产护理服务,能够缩短产妇产程时长和降低产妇疼痛感,能明显提高阴道分娩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产程标准实施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132例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66例,对照组遵循原产程标准,观察组遵循新产程标准,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以及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和会阴侧切率高于对照组,中转剖宫产率和产钳及胎吸助产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转NICU、新生儿窒息、巨大儿、产褥病、产后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新产程标准可降低产程中中转剖宫产率,但容易导致不良母婴结局,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孕产妇分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分娩方式与母儿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79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妊娠结局,其中47例行剖宫产,32例阴道分娩,比较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母亲并发症及围产儿结局的差异。结果:①两组孕妇年龄、体重、孕次、分娩孕周、血压、血清生化指标、尿蛋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阴道分娩组产次、引产前宫颈Bishop评分显著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新生儿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围生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分娩方式应依据病情个体化制定,剖宫产并不能明显改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围产儿结局,且产后出血风险增加,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严格选择病例可以考虑引产和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3.
耿庆霞  于燕  赵洁  高飞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0):1418-1419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采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CSEA)的方法分娩镇痛的78例产妇作为观察组,未采用任何分娩镇痛药物的78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镇痛效果、副反应及对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结果:两组总产程、产后出血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剖宫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24 h神经行为评分(NBNA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SEA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好,降低了剖宫产率,对母婴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宁丰  周霓  韦凤莲  林红  黄桂凤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2):5093-5096
目的:研究在产程潜伏期及活跃期实施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分娩方式、剖宫产指征、缩宫素使用情况、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 000例初产妇,根据实施分娩镇痛时宫口扩张情况分为潜伏期组(A组)1 000例,活跃期组(B组)1 000例。另选未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 000例为对照组(C组)。比较三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剖宫产指征、缩宫素使用情况、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组和B组剖宫产率比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缩宫素使用比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指征前3位A组依次为活跃期停滞、第二产程停滞、胎儿窘迫;B组依次为第二产程停滞、活跃期停滞、胎儿窘迫;C组依次为胎儿窘迫、活跃期停滞、第二产程停滞。C组因胎儿窘迫改行剖宫产的比例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因活跃期停滞、第二产程停滞改行剖宫产的比例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在潜伏期或活跃期实施分娩镇痛均不影响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实施分娩镇痛能降低剖宫产率,但会增加缩宫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VBAC)产妇的产时特点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院区VBAC的12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VBAC组),按1∶2配对病例对照设计,选择与VBAC产妇同时期分娩的重复性剖宫产(elective repeat cesarean section,ERCS)产妇244例(ERCS组)及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244例(对照组),比较3组产妇的母婴结局,分析VBAC组的产时特点。结果①ERCS组年龄最大、孕次最多,对照组年龄最小、孕次最少;对照组受教育程度高于其他两组;ERCS组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分娩前BMI高于其他两组;VBAC组孕期增重低于其他两组,入院时宫颈Bishop评分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VBAC组分娩孕周(38.47±1.82)周,低于对照组(P<0.05);VBAC组早产发生率最高、新生儿体重最低、巨大儿发生率最低(P<0.05);VBAC组产后出血量最多,对照组次之,ERCS组最少(P<0.05),VBAC组及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ERCS组(P<0.05);VBAC组、对照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少于ERCS组(P<0.05);3组新生儿Apgar评分、转入NICU率、输血率、产褥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中均无产妇及新生儿死亡。③VABC组中自然临产率、阴道助产率、会阴侧切率高于对照组,引产率、分娩镇痛率、产程中应用缩宫素比例低于对照组,第一、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体重,降低新生儿出生体重,更好地理解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 delivery,TOLAC)产程特点,加强监测,有助于降低TOALC的风险,提高VBAC成功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破膜在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感染产妇中的应用及对母婴风险的影响。方法选择320例生殖道GBS感染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自然破膜,研究组人工破膜,比较两组产妇产程、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围生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剖宫产率为4.38%,对照组产妇剖宫产率为11.25%,研究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产后1 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5 min 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及新生儿GBS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胎盘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期感染、产后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破膜能够促进生殖道GBS感染产妇产程进展,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安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48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在产程中的作用.方法 比较488例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产妇(观察组)和405例非陪伴分娩产妇(对照组)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12.7%)、产后出血率(0.41%)、新生儿窒息率(1.6%)低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87.3%)、患者满意度(98.9%)均高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两组第三产程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能显著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产科领域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