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患者脑出血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2013-01—2016-06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5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院12h后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其中0~15分249例为轻型组,16~30分201例为中型组,31~45分110例为重型组。所有患者在入院后24h内采集外周血,采用西门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平均升高率,比较不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患者在入院时、入院后第3天、第7天及第14天外周白细胞水平,比较不同意识患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结果重型组入院时外周白细胞计数水平最高,其次是中型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后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各组白细胞计数均呈下降趋势(P0.05);但重型组及中型组在第3天、第7天、第14天的白细胞计数仍显著高于轻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识障碍患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意识清醒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白细胞计数平均升高率及中性细胞升高率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水平与患者病情以及预后有密切关系,临床上可以根据白细胞计数判断患者病情,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脑出血急性期血常规参数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03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纳入研究,30例健康检查者为正常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分组:按出血情况不同分为血肿扩大组、并发脑室出血组、出血量30mL组、出血量≥30mL组,对比淋巴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按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分为重度组、中度组和轻度组,对比急性期不同时间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按预后分为死亡、不良和良好组,对比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性粒细胞、白细胞与脑出血急性期预后的关系及预测预后有效率。结果出血量30mL组淋巴细胞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脑室出血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白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出血量30 mL患者(P0.05),但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入院后3d、7d,轻、中、重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d这种差异消失。死亡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最高(P0.05)。脑积血患者白细胞计数上升77.14%,中性粒细胞上升71.43%。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不仅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还与出血量、治疗时间相关,是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颅脑损伤(TBI)患者在不同时间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浓度变化规律以及血清BDNF浓度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择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49例TB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的GCS评分将其分为轻型组(13~15分)52例、中型组(9~12分)49例、重型组(3~8分)48例。对照组为35例健康体检者。分析不同伤情组在不同时间点BDNF动态变化关系及其与对照组BDNF之间的关系。TBI患者伤后3个月采用GOS评分对患者预后进行评定,分为预后良好组(4~5分)98例、预后不良组(1~3分)51例,对比2组不同时间点血清BDNF浓度的差异,并对不同时间点血清BDNF值与患者入院时GCS评分及伤后3个月GO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1)轻、中、重型组患者1、7、14 d血清BDNF浓度与对照组比较,第1天轻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及不同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中、重型组患者血清BDNF浓度于1、7、14 d均低于轻型组(P=0.001),重型组患者血清BDNF浓度于1、7、14 d低于中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随访3个月,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各时间点BDNF浓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4)TBI患者伤后1、7、14 d血清BDNF浓度水平与GCS评分呈正相关,与伤后3个月GOS评分亦呈正相关。 结论TBI患者血清BDNF浓度变化与不同伤情及预后有相关性,可作为临床早期判断TBI伤情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预测颅脑损伤(TBI)患者6个月预后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346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出院后6个月的扩展格拉斯哥预后(GOS-E)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GOS-E评分≤4分)和预后良好组(GOS-E评分5~8分)。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建立3个基于入院时临床资料的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分析PLR对TBI患者6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346例TBI患者中,280例患者预后良好(预后良好组),66例患者预后不良(预后不良组)。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入院时较低的GCS评分、高白细胞计数、低血小板计数和较低的PLR是TB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结合PLR和标准变量的模型更有利于预测TBI患者6个月的预后(AUC=0.957,95%CI:0.931~0.976)。 结论入院时PLR水平具有较好预测TBI患者6个月预后不良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分析急性基底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究急性基底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白细胞及各亚型变化与预后情况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09—2021-12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3.0T磁共振明确诊断的急性基底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应用90 d随访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mRS>3分表示预后不良。运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预后不良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目、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数目、单核细胞数目、中性粒细胞数目/淋巴细胞数目(NLR)、淋巴细胞数目/单核细胞数目(LMR)、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数目(PLR)较预后良好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R高提示预后不良,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0%(OR:0.125;95%CI:0.012~1.187)、NLR高(OR:1.621;95%CI:0.979~2.681)是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1)。结论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血清D-二聚体(D-D)、P-选择素(P-selectin)、C型利钠多肽(CNP)浓度的水平变化与TBI临床症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为进一步研究TBI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具有临床价值的信息。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3月至2019年5月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TBI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27)、中度组(n=33)、重度组(n=20),并随机选取同时期内非外伤颅脑疾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D-D、P-selectin、CNP水平并分析各指标间相关性;从入院治疗后对患者随访1年,根据随访期间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n=71)与死亡组(n=9),比较2组患者D-D、P-selectin、CNP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D-D、P-selectin、CNP与TBI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短期死亡危险因素,构建ROC曲线分析比较D-D、P-selectin、CNP对TBI的诊断价值。 结果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的D-D、P-selectin水平高于对照组,中度组、重度组的CNP水平低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P-selectin与TBI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CNP与TBI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1年随访期间,死亡患者共9例(11.25%);死亡组D-D、P-selectin高于生存组,CNP低于生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D、P-selectin、CNP是TBI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D-D与P-selectin、CNP均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D-D、P-selectin、CNP联合检测对TBI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独检测(P<0.05)。 结论D-D、P-selectin、CNP水平与TBI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关注其水平变化;且D-D、P-selectin、CNP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颅内压相关参数对颅脑创伤(TBI)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新兴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2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出院时患者预后的GO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死亡、GOSⅠ~Ⅱ级,25例)与预后良好组(GOSⅢ~Ⅳ级,37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24 h内颅内压、脑组织氧分压、脑灌注压和血流动力学情况,并分析颅内压相关参数与TBI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的颅内压、脑组织氧分压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脑灌注压、收缩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和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水平均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患者的颅内压、脑组织氧分压水平与不良预后呈现正相关(r=0.618,P=0.000;r=0.514,P=0.000),脑灌注压水平、Vs、Vm和Vd与不良预后呈负相关(r=-0.571,P=0.000;r=-0.562,P=0.000;r=-0.501,P=0.000;r=-0.575,P=0.000)。 结论颅内压、脑组织氧分压、脑灌注压和血流动力学情况与TBI患者的预后具有相关性,积极控制颅内压和脑组织氧分压升高,促进脑灌注压,密切监测血流动力血指标,可改善患者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外周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的变化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发病30d后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分别收集其年龄、白细胞、红细胞分布宽度、纤维蛋白原、INR、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白蛋白、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尿酸、尿素氮等12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比2组间各项危险因素的差异。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危险因素与急性脑卒中短期预后的关系及对短期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年龄、白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INR、血糖、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独立相关(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年龄、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与短期预后有关,是预测短期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浆外泌体miR-212、miR-132水平与颅脑损伤(TBI)严重程度和Rotterdam CT评分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9年3月~2020年10月收治的TBI共76例,另选择我院体检的健康成年人38例为对照。提取血浆外泌体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212、miR-132表达水平。结果 76例TBI中,轻型19例,中型35例,重型22例。TBI血浆外泌体miR-212、miR-13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轻型TBI比较,中、重型TBI组血浆外泌体miR-132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中型TBI比较,重型TBI血浆外泌体miR-212、miR-132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浆外泌体miR-212((r=0.396)、miR-132(r=0.716)水平与入院GC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P<0.001)。血浆外泌体miR-212水平(r=-0.375)和miR-132水平(r=-0.613)与入院Rotterdam CT评分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TBI病人血浆外泌体miR-132、miR-212水平明显下降,并且随着TBI损伤程度加重和入院Rotterdam CT评分增加而明显降低。这提示血浆miR-132、miR-212可能是TBI潜在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TBI)病人入院血清天冬氨酸半胱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 (Caspase-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重型TBI病人120例,另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对照。根据伤后30 d内存活情况将TBI病人分为存活组(n=91)和死亡组(n=29)。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入院血清Caspase-3水平。结果 重型TBI组血清Caspase-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血清Caspase-3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重型TBI病人入院血清Caspase-3浓度与入院GCS评分呈负相关,与入院Marshall CT分级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呈正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GCS评分3~5分、入院Marshall CT分级Ⅴ~Ⅵ级、入院血清CRP >20 mg/L、入院血清Caspase-3>548 ng/ml是重型TBI病人伤后30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入院血清Caspase-3预测重型TBI病人伤后30 d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423 ng/ml,曲线下面积为0.862,灵敏度为85.69%、特异度为64.50%。结论 重型TBI病人入院血清Caspase-3水平显著升高,对预测病人伤后30 d内死亡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监测颅脑损伤(TBI)病人凝血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8例TBI的临床资料。按入院GCS评分分为轻型组(58例)、中型组(24例)、重型组(26)。分析TEG参数[主要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血形成时间(K值)、凝固角(α值)、血栓最大振幅(MA值)]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查指标的关系。结果 与轻、中型组比较,重型组凝血酶原时间(PT)显著延长(P<0.05),纤维蛋白原(Fg)含量显著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T与R值呈正相关(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R值、MA值均呈正相关(P<0.05);Fg与K值呈负相关(P<0.05),与α角和MA值均呈正相关(P<0.05);凝血酶时间与K值呈正相关(P<0.05),与R值、α角和MA值均呈负相关(P<0.05);血小板计数与K值呈负相关(P<0.05),与α角和MA值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TEG监测TBI病人凝血功能,能够准确反映机体的真实凝血全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对其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68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治疗结局分为死亡组(n=30)、残疾组(n=74)、无残疾组(n=581),其中死亡组与残疾组均归为短期预后不良。对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入院时体温等)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 3组患者年龄、高血糖、高血脂、纤维蛋白原、入院时体温及白细胞计数组间比较,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述因素均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将年龄等影响因素经校正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短期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趋势性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越高,短期预后越差,临床应引起重视并尽早干预,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血压控制水平对高血压脑出血(<30 mL)患者再出血风险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重庆市梁平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单双日随机分成2组,急性期均以静脉用药为主,血压平稳后以口服降压药为主,静脉用降压药为辅。对照组120例患者血压控制在140/80~160/100 mmHg(1 mmHg=0.133 kPa)、试验组125例患者血压控制在140/80 mmHg以下,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脑灌注压、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D)、总的生活能力状态(BI)以及预后情况。 结果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再出血风险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血压控制范围内的脑灌注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发病后3、10、30 d、6个月的FD和BI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半年对再出血患者随访发现,试验组较对照组恢复良好。 结论血压控制在140/80 mmHg以下可降低再出血风险,改善再出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术后颅骨成形术时机对病人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112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去骨瓣减压术后1~3个月颅骨成形术46例(早期组),去骨瓣减压术后3个月以后颅骨成形术66例(常规组)。术前及术后2周,颅脑CT灌注扫描评估脑灌注情况,包括相对局部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评价认知功能。术后6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价临床预后,4~5分为预后良好。结果 术后2周,两组rCBF、rCBV、MMSE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rMTT、rTTP、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早期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术后6个月,早期组预后良好率(86.96%,40/46)明显高于常规组(74.24%,49/66;P<0.05)。早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0.87%,5/46)与常规组(16.67%,11/66)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颅脑损伤术后早期颅骨成形术是安全可行的,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利于改善脑血流灌注状态及神经功能,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短期认知功能水平和血小板参数的表达特点,探讨相关指标与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以2018-06—2019-02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认知功能水平进行评估,比较不同人口学指标、临床参数以及血小板参数患者的MMSE评分,分析其与认知功能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性别、受教育程度、并发症数量、脑梗死病因以及他汀类药物、SSRI、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的MMS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抗凝药物治疗患者的MMSE评分相比未使用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以及血小板分布宽度与3个月后MMSE评分均无相关性(分别为r=0.083、0.016、0.181、0.067,P>0.05),与出院时MMSE评分呈正相关(r=0.319,P=0.003);涂层血小板与出院时MMSE评分、3个月后MMSE评分均呈负相关(r=0.380,P<0.01)。结论脑梗死发病时的涂层血小板水平与短期认知功能水平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狼疮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狼疮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配对原则分层抽取53例同期住院治疗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而无脑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差异,并进一步推断狼疮性脑病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神经系统症状中最为常见的分别是头痛38例(71.7%); 脑血管病24例(45.3%); 癫痫12例(22.6%); 狼疮性脑病组中血白细胞数升高、血小板计数减低、尿蛋白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抗核抗体(ANA)阳性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LE患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以及尿蛋白阳性与狼疮脑病有关(P<0.05)。结论 头痛是狼疮性脑病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 血白细胞数升高、血小板计数减少可能是SLE患者发生狼疮性脑病的危险因素; 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以及尿蛋白阳性可能与狼疮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作为TBI患者凝血功能障碍预测指标的可行性。 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大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2月至11月收治的颅脑损伤(TBI)60例患者,根据入院GCS评分分为重型组(GCS≤8分)38例,轻型组(GCS>8分)22例,均于伤后24 h内同时行TEG及常规凝血检查,另选取同期1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3组的各项凝血参数的差异;同时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相关性。 结果3组对比常规凝血检查和TEG各项参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Ρ>0.05),其余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Ρ<0.05);TEG参数与常规凝血检查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反应时间与凝血酶原时间、APTT呈正相关,凝血块形成时间与纤维蛋白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凝血块形成速率与纤维蛋白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最大振幅与PLT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重型与轻型TBI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存在差异性,前者更为严重;联合应用TEG和常规凝血检查可全面评估TBI患者早期凝血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青年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临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连续性纳入胜利油田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首次发病并接受rt-PA静脉溶栓的青年卒中患者114例.根据发病90 d mRS评分,将青年卒中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90 d mRS评分0~2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阶梯减压治疗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的临床疗效,以及该术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清中转铁蛋白(TRF)及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TRP-3)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取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治疗的70例重型TB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观察组患者给予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阶梯减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动力学水平、GCS评分、TRF、CTRP-3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对比其临床疗效。 结果2组患者术前双侧颈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峰值血流速度(PSV)及动脉搏动指数(PI)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 d的PSV、Vm及PI均优于术前,且观察组的PSV、Vm及PI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GSC评分、TRF及CTRP-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GCS评分、TRF及CTRP-3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增加幅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度残疾率、重度残疾率、植物状态生存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联合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及阶梯减压治疗重型TBI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其蛋白质代谢指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