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宫内感染对新生大鼠出生后早期生长发育和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方法 通过将大肠埃希菌注入孕15 d的SD大鼠的子宫颈内建立宫内感染大鼠模型,并观察宫内感染对孕鼠分娩的影响。HE染色法观察新生大鼠脑白质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新生大鼠脑白质组织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2′,3′-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CNPase)、神经丝(NF)表达。随机监测新生大鼠早期生长发育和神经行为功能。 结果 孕鼠宫内感染后,子宫和胎盘组织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建模成功,但宫内感染对分娩无显著影响。新生大鼠7日龄时脑白质部位结构稀疏呈筛网状改变,GFAP表达增加(P<0.01),而CNPase和NF表达减少(P<0.05或P<0.01)。与对照组新生大鼠比较,感染组新生大鼠出生体质量轻、体质量增长缓慢(P<0.05或P<0.01);耳廓分离、睁眼、平面翻正、负趋地性、听觉惊恐和游泳试验等完成日龄延长(P<0.05或P<0.01)。 结论 宫内感染可导致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并引起新生大鼠早期生长发育及神经行为发育延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肾母细胞瘤1(WT1)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探讨WT1表达及其在核仁磷酸蛋白1(NPM1)或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不同突变状态下与AML患者疗效和生存的相关性,评估其对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以167例初发AML患者(除外M3亚型)为研究对象,根据初诊时WT1表达水平分为WT1高表达组和WT1低表达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患者生存分析以明确WT1表达水平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特别是在NPM1FLT3-ITD不同突变状态AML患者中的预后评估价值。 结果 WT1高表达组126例患者中治疗有效83例(65.9%),低表达组41例患者中治疗有效39例(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T1高表达组2年总存活率低于WT1低表达组(46.1%和75.2%,P<0.05),2年无病存活率也低于WT1低表达组(43.5%和68.5%,P<0.05)。诱导化疗前后WT1表达量下降≥1 log患者总反应率和2年总存活率优于下降<1 log患者(均P<0.05),但两者2年无病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M1野生型患者中,WT1高表达组总反应率、2年总存活率较WT1低表达组低(均P<0.05);FLT3-ITD野生型患者中,WT1高表达组总反应率、2年总存活率和2年无病存活率均较WT1低表达组低(均P<0.05);而NPM1FLT3-ITD突变患者中,不同WT1表达水平组疗效及生存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初发AML患者中WT1基因过表达提示预后不良;诱导治疗后WT1表达量下降≥1 log的患者预后优于下降<1 log的患者;初诊WT1基因表达水平可以作为NPM1FLT3-ITD野生型AML患者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考察3~5岁幼儿心理韧性的发展特点并探讨气质、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检验父母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 方法 选取杭州市570名幼儿为被试对象,由幼儿教师完成Devereux幼儿心理韧性量表评定,由幼儿父母完成气质问卷和教养方式问卷的评定。采用AMOS 17.0对幼儿气质、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并采用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方法对模型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432份,回收率为75.79%。5岁幼儿心理韧性的主动性和自我调节两个维度高于3岁和4岁幼儿(均P<0.01),依恋/关系维度高于4岁幼儿(P<0.01);女生的主动性和自我调节维度高于男生(P<0.05或P<0.01)。气质的负性情绪维度与心理韧性三个维度均呈负相关(均P<0.05),而努力控制维度和权威型教养方式则与心理韧性三个维度均呈正相关(均P<0.05)。负性情绪和努力控制均部分通过权威型教养方式预测幼儿心理韧性(中介效应分别为 -0.0143和0.0363)。 结论 3~5岁幼儿心理韧性存在年龄、性别差异,且父母教养方式在气质与心理韧性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人源骨骼肌电压门控钠通道hNav1.4 I1363T突变体导致患者出现先天性副肌强直症状的机制。 方法 利用氨基酸序列比对,检测hNav1.4 I1363位点的保守性;将hNav1.4蛋白的羧基端融合荧光蛋白mCherry,利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Nav1.4野生型与I1363T突变体蛋白的表达量与分布情况;通过全细胞电生理技术记录野生型与I1363T突变体的稳态激活及快失活参数,并进一步分析野生型与I1363T突变体的窗电流。 结果 hNav1.4 I1363位点在各类钠通道中高度保守。野生型与I1363T突变体均能正常上膜,且表达量无明显差异。野生型与I1363T突变体的50%激活电压V0.5 分别为(-29.08±0.24)mV和(-28.79±0.21)mV,斜率因子k分别为5.06±0.21和4.73±0.18(均P>0.05);野生型与I1363T突变体的50%失活电压V0.5 分别为(-68.03±0.34)mV和(-59.01±0.26)mV,斜率因子k分别为4.55±0.21和5.24±0.23(均P<0.05),I1363T突变体的失活电压向去极化方向移动,且更为平缓。I1363T突变体形成的窗电流大于野生型的窗电流。 结论 I1363T突变会导致hNav1.4慢失活受损,增加肌肉细胞兴奋性,导致肌强直的发生;而增大的窗电流使得钠离子在细胞内缓慢聚集,最终导致细胞兴奋性下降,引发肌无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摸索人源瞬时受体电位M2型通道(TRPM2)羧基端Nudix水解酶9(NUDT9)同源结构域(NUDT9-H)的蛋白提取和纯化方法。 方法 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的Rosetta(DE3)大肠埃希菌菌株经超声破碎和离心后,将收集到的上清液与GST磁珠结合并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洗脱以抽提GST-NUDT9-H融合蛋白,浓缩离心后再经分子排阻色谱层析纯化,最后经凝血酶酶切并与GST磁珠结合即得NUDT9-H蛋白。 结果 含有0.5%的十二烷基-β-D-麦芽糖苷(DDM)裂解溶液体系和0.025%的DDM分子排阻层析色谱溶液体系能够提高GST-NUDT9-H融合蛋白的稳定性,再按每2 mg融合蛋白加入1 U凝血酶切割24 h,即获得高纯度NUDT9-H蛋白。 结论 NUDT9-H蛋白稳定性较差,提取和纯化体系中需添加DDM以稳定其构象从而提高目的蛋白的产量和纯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瞬时受体电位M8型(TRPM8)离子通道选择性滤器结构域的三维结构模型。 方法 在Rosetta计算结构生物学工具包中,使用基于运动回路闭合算法的从头计算,对TRPM8离子通道选择性滤器结构域进行多轮计算建模。 结果 经过9轮计算得到了能量最低且结构收敛的TRPM8通道选择性滤器结构域的三维结构模型,发现D918位点的侧链并不指向离子流过的孔区中心,而Q914、D920和T923位点的侧链指向孔区中心;糖基化位点N934位于孔区外侧,其侧链指向胞外水环境。 结论 构建了TRPM8通道选择性滤器结构域的三维结构模型,为理解该通道的离子选择性及相关机制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肛门直肠畸形患儿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情况及分层治疗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55例肛门直肠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对照手术结果将患儿分为肛门直肠畸形中高位组和低位组。根据心脏结构畸形程度分为微小先天性心脏病和严重先天性心脏病。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严重程度与wingspread分型、合并心外畸形的相关性。结果: 155例肛门直肠畸形患儿中,47例(30.3%)患儿存在不同类型的心脏结构畸形,其中18例(11.6%)为微小先天性心脏病,29例(18.7%)为严重先天性心脏病。60例(38.7%)合并心外畸形,其中38例(24.5%)合并1种心外畸形,15例(9.7%)合并两种及以上心外畸形,6例唐氏综合征,1例VATER联合征。wingspread分型及合并心外畸形是肛门直肠畸形患儿合并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独立影响因素,肛门直肠畸形中高位组合并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概率是低位组的4.709倍(OR=4.709,95%CI:1.651~13.432,P < 0.01),心外畸形每增加一个等级(无、1种、2种及以上)合并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概率是原来的3.850倍(OR=3.850,95%CI:2.065~7.175,P < 0.01)。治疗上,无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和合并微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可遵循原计划进行肛门直肠畸形的治疗与管理,但合并微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需要心脏随访和观察,合并严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须依据急症优先救治的原则,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与无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和合并微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比较,合并严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感染增加(P < 0.05)、住院时间延长(P < 0.01)、治愈率降低(P < 0.05)、病死率增加(P < 0.05)。结论: 患有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的疑难重症患儿、不合并瘘管及瘘管不畅的急重症患儿或合并多系统异常的患儿,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较高。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有助于为肛门直肠畸形患儿制订最优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因先天性心脏病行体外循环治疗的低月龄、低体质量患儿其体内乳酸水平与血糖及氧合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病人129例,根据术后6 h乳酸水平,将患儿分为高乳酸组(n=43)和正常乳酸组(n=85)。比较2组患儿手术相关指标及体内葡萄糖、乳酸和氧合指标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儿术后体内乳酸水平的因素,应用Pearson相关模型对术后6 h患儿体内乳酸水平与葡萄糖及氧合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高乳酸组患儿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葡萄糖及乳酸水平均高于正常乳酸组(P < 0.05~P < 0.01),2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与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差值(SaO2-SvO2)水平、酮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月龄较大是体外循环术后防止乳酸水平升高的保护因素(P < 0.05),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及体内高葡萄糖水平是体外循环术后乳酸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P < 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儿体内乳酸水平与葡萄糖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 < 0.01),与SaO2-SvO2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低体质量婴儿体外循环术后6 h的乳酸水平与葡萄糖水平有关,与氧摄入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48 h累积液体平衡量(cumulative fluid balance postoperative 48h,FB 48 h)与术后胰瘘(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POPF)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SICU)连续收治的237例PD术后患者,收集并整理其术前、术中和术后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POPF将患者分为胰瘘组(POPF)和非胰瘘组(Non-POPF),采用单自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POPF的危险因素,采用多自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去除混杂因素,最终确定POPF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根据FB 48 h将患者分为液体负平衡组(FB 48 h ≤ 0 mL·kg-1·h-1)、少量液体正平衡组(0 mL·kg-1·h-1 < FB 48 h ≤ 0.5 mL·kg-1·h-1)、中等量液体正平衡组(0.5 mL·kg-1·h-1 < FB 48 h ≤ 1 mL·kg-1·h-1)和大量液体正平衡组(FB 48 h>1 mL·kg-1·h-1)等4个亚组,分析FB 48 h与POPF之间的关系。结果 30例(12.7%)患者发生了POPF,其中B级POPF 24例(10.1%),C级POPF 6例(2.5%)。多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男性)(OR=23.917,95% CI:3.775~151.526,P=0.001)、高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OR=1.313,95% CI:1.059~1.628,P=0.013)、罹患糖尿病(OR=9.120,95% CI:2.262~36.771,P=0.002)、入院时低白蛋白浓度(OR=0.876,95% CI:0.783~0.981,P=0.022)、术前高胆红素浓度(OR=1.008,95% CI:1.002~1.013,P=0.005)和FB 48 h(OR=4.870,95% CI:1.906~12.443,P=0.001)为POPF的独立危险因素。大量液体正平衡组患者C级POPF发生率显著高于少量液体正平衡组(P=0.002)和中等量液体正平衡组(P=0.002)。结论 PD术后FB 48 h是POPF的独立危险因素,FB 48 h>1 mL·kg-1·h-1时,C级POPF发生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旨在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腹部手术后延迟性肠麻痹(prolonged postoperative ileus,PPOI)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接受开腹消化道肿瘤根治术的患者123例为研究对象。以出现PPOI为病例组(13例),其余为对照组(110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POI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χ2=6.824,P=0.009)、术后出现低钾血症(χ2=3.872,P=0.049)与PPOI发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BMI<18.5 kg/m2是PPO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BMI是PPOI的独立危险因素,当BMI<18.5 kg/m2,发生术后延迟性肠麻痹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role of lactate clearance rate(LCR) over time in predicting earl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led by radical esophagectomy for cancer. Methods: Data of 82 patients undergoing open thoracic esophagectomy were p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 of complications,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mplication group and non-complication group. Comparison of APACHEⅡ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LCR at 6 h,24 h,48 h and other parameters between two groups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were applied to identify risk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ROC curve to investigate its role. Results: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6 h[(12.9±5.6)% vs.(38.2±14.7)%,P<0.001],24 h[(33.8±17.7)%vs.(58.2±13.5)%,P<0.001],48 h[(55.7±18.8)%vs.(71.7±11.4)%,P<0.001] LCR of complic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non-complication group while APACHEⅡ score[(16.1±4.5) vs.(13.5±2.4),P<0.001]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wo the groups.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6 h lactate clearance w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reas under the ROC curve of 6 h,24h and 48h LCR were 0.984,0.848 and 0.774. Conclusion: 6 h LCR can be regarded as a reliable predictor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fter open thoracic radical esophagectomy for cancer.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会厌囊肿等离子手术与传统手术围手术期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及影响术后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施行会厌囊肿摘除术病人,采用逐一配对法进行配对,纳入等离子手术组(治疗组)90例,传统手术组(对照组)90例。对比两组术中与术后1周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对全组术后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等离子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无术中不良反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7.8%(25/90)和60.0%(54/9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24小时内出血、吞咽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5.6%和16.7%,14.4%和37.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呼吸困难和进食呛咳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时间和是否等离子手术是影响会厌囊肿摘除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会厌囊肿等离子手术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是否等离子手术和手术时间是影响会厌囊肿摘除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丙泊酚对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术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需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分为观察组(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丙泊酚组)和对照组(单纯丙泊酚组),每组各60例。最终入选观察组58例、对照组59例。检测两组患者麻醉前(T0)、置入胃镜时(T1)、术毕(T2)血清中血糖(BG)、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的含量并记录两组患者各时间点MAP、HR、SPO2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术后清醒时间并对麻醉效果进行评价;观察并记录术中病人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T0时相比,两组患者在T1和T2时的BG、E、Cor均增加,特别是两组T1时的E、Cor与T0时比较显著增加(P<0.01);观察组在T1时的 E、Cor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T1时的MAP和T1、T2时的HR与T0相比均明显增加(P<0.05或<0.01);观察组T1、T2时的MAP、HR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丙泊酚用量、术后清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异丙酚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老年病人胃镜检查,麻醉效果安全、可靠,能够有效减轻应激反应,检查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686例手术治疗的UTU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临床随访数据,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测定均在入院第1天,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贫血分类标准(男性血红蛋白<130 g/L,女性血红蛋白<120 g/L), 将患者分为贫血和正常血红蛋白水平两组,并使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86例患者中,女性383(55.8%, 383/686)例,男性303(44.2%,303/686)例,中位年龄为68岁(四分位距:60~74岁), 术前贫血患者320例(46.6%,320/686)。术前贫血和患者性别(P = 0.002)、年龄(P < 0.001)、淋巴结转移(P = 0.026)、肿瘤分级(P = 0.018)、伴随原位癌(P = 0.038)、肿瘤组织坏死(P = 0.007)和肾功能状态(P < 0.001)显著相关。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7个月(四分位距:31~75个月), 随访期间共有160例(23.3%,160/686)患者死亡,其中141例(20.6%,141/686)死于肿瘤,19(2.7%,19/686)例死于其他疾病或意外。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术前贫血是患者总生存(P<0.001,HR = 1.861)和肿瘤特异性生存(P = 0.003,HR = 1.688)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贫血是UTUC患者总生存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