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8~2002年间我院共收治各类阑尾炎2200例,其中发现阑尾类癌3例,占0.14%,均术后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阑尾类癌在消化道类癌中是最常见的,约占胃肠道类癌48%左右,是其它阑尾肿瘤总和的一半。我院从1976~1998年共收治胃肠道类癌15例(均经病理确诊),其中阑尾类癌6例,占40%。同期阑尾手术4886例,占同期阑尾手术012%,现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例阑尾类癌女性4例,男性2例,男女性别比为1∶2,年龄在18~46岁之间,平均312岁。其中以急性阑尾炎收治4例,慢性阑尾炎收治1例,行妇科手术附带切除阑尾病理报告类癌1例。位于阑尾头端4例,中段1例,基底部1例。肿瘤直径小于1cm4…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阑尾类癌的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阑尾类癌 2 4例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2 4例中无 1例术前诊断为阑尾类癌 ,均为术中偶然发现或术后病理证实 ,19例仅行阑尾切除术 ,2例行回盲部切除术 ,3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对其中 19例进行随访 ,尚未发现有阑尾类癌复发者。结论 :阑尾类癌术前诊断较困难 ,应根据患者的年龄 ,肿瘤的大小 ,浸润的深度及有无转移等决定手术方法的选择 ,多数阑尾切除术足以治疗 <1cm的阑尾炎癌 ,直径 >2 cm的可行规范的右半结肠切除术及区域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4.
阑尾类癌误诊为阑尾炎1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钟宁 《实用全科医学》2007,5(11):1000-1000
本文报道1例阑尾类癌误诊为阑尾炎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阑尾是消化道类癌的好发部位。阑尾类癌细胞起源于阑尾上皮嗜银细胞(即嗜铬细胞,kultschitzsky细胞),占阑尾肿瘤的首位。绝大多数患者因“阑尾炎”而仅施行了阑尾切除术,术后经病理证实为类癌。所以对这些患者术后需跟踪随访,并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再次扩大手术。是否需再次手术及再次手术的指征,目前存有争议[1~3]。我们通过对7例病人的术后随访,提出了再手术指征的个人见解。1 临床资料本组共7例,男2例,女5例;平均年龄31-5(24~49岁),均因“急性阑尾炎”行单纯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  相似文献   

6.
杨闪 《中外健康文摘》2009,6(31):117-118
阑尾类癌起源于阑尾的嗜银细胞.阑尾类癌约占胃肠道肿瘤的45%.占阑尾肿瘤的90%,阑尾是消化道类癌常见部位.而在临床上常被误诊为急慢性阑尾炎.本文对阑尾类癌的起病、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阑尾类癌的生物学特性、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总结自1984~2004年收治的26例阑尾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中多数表现为急性阑尾炎的症状和体征.肿癌直径小于1cm16例,1~2cm9例,大于2cm1例,其中1例在首次手术中发现肝脏转移性肿瘤.20例仅行阑尾切除术,5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及肝叶部分切除术.随访的26例患者中,25例无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阑尾类癌较少而且多无症状,小于1cm的阑尾类癌仅作单纯性阑尾切除即可,术中冰冻切片可指导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阑尾类癌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阑尾类癌常无症状或表现为急性或慢性阑尾炎的症状 ,术前诊断率极低。我院于 1970年 8月~1998年 8月共施行阑尾切除术 8172例 ,术后经病理确诊为阑尾类癌 32例 ,现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32例 ,男 18例 ,女 14例。年龄 2 3~ 6 2岁 ,平均 32岁 ,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9.
李保军  邹寿椿 《浙江医学》1999,21(11):684-685
阑尾类癌临床比较少见,我院1984年12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9例,占同期阑尾切除术6000例的0.15%,均经手术和病理切片证实,现就其诊治问题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男4例,女5例,男女之比1:1.25;年龄20~65岁,平均44岁。临床表现为右下腹痛8例(其中伴恶心、呕吐4例),发热3例,右下腹包块1例,无症状1例(在作胆囊切除术时发现阑尾有慢性炎症而附带切除)。诊断为急性阑尾炎5例,慢性阑尾炎3例,右下腹炎性包块1例。术前无一例获确诊。行阑尾切除术8例,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术中见瘤体呈圆形或椭圆形,质地中等,可推动,直径小于1cm7例(位于阑尾尖端6例,阑尾中段1例),直径1.5、2.5cm各1例(均位于阑尾基底部)。术后病理报告均为阑尾类癌。1例术后半年复发(瘤体直  相似文献   

10.
报告阑尾类癌10例,占同期阑尾切除的0.43%。结合有关文献就阑尾类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治原则等进行了探讨。发现该病多以阑尾类病史表现,术中或术后经病理证实。术后随访11个月~9年,除1例行单纯阑尾切除者术后2年复发外,其余9例未见复发和转移,且均健在。本文强调阑尾切除术及其它腹盆腔手术中应有阑尾类癌的概念,若术中高度怀疑,应常规行冰冻切片检查,以提高阑尾类癌的检出率,防止漏诊而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类癌少见,极易误诊。现将我院最近遇见的1例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3岁,教师,本院职工家属,既往体健。因发烧,右下腹疼2d拟诊阑尾炎入院。入院后即行阑尾切除术,术中所见回盲部粘连成团,阑尾充血水肿,直径约0·8cm,切除阑尾。术后病理报告:阑尾类癌(本院病理医师曾在北京协和医院进修)。病人家属持病理切片请省肿瘤医院、省人民医院会诊。会诊意见:阑尾肌层内见低分化腺癌浸润,可能为其它部位的癌侵犯阑尾,省人民医院除诊断腺癌外,尚不除外不典型阑尾类癌。于是阑尾切除术后第10 d又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中未见肿大淋巴结及其它脏器癌…  相似文献   

12.
阑尾炎是普外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阑尾切除手术亦经历了200多年,然而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一直无法回避,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率一般为10%~30%。近年来,由于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使阑尾术后切口感染率明显下降,单纯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为零;化脓、穿孔或坏疽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在10%以下。我院自1985~2000年共实施阑尾切除术1925例,切口感染22例,感染率为1.14%,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部分回盲部肿瘤与阑尾炎临床症状易相互混淆,对其误诊、漏诊的原因进行分析,提高回盲部肿瘤的诊断水平,降低误诊率.方法:对1997年~2008年共2643例因急性阑尾炎住院的病例进行临床回顾分析.结果:回盲部癌误诊为急性阑尾炎7例、阑尾脓肿3例、阑尾炎伴穿孔1例.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回盲部肿瘤的认识,术前全面分析,术中仔细探查,争取确诊,减少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阑尾肿瘤12例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项灿宏  罗杰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0,14(6):337-330,F003
目的:探讨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5年1月~2000年3月的12例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中良性肿瘤6例(阑尾管状腺瘤1例、粘液性囊腺瘤5例),恶性肿瘤6例(阑尾类癌4例、粘液性囊腺癌2例),均行手术切除。1例典型类癌患者于住院期间死亡,随访其它患者,未见肿瘤转移和复发。结论:阑尾肿瘤少见且临床诊断困难。大部分原发性阑尾肿瘤行单纯阑尾切除术即可,阑尾腺癌、腺类癌及Φ〉2cm的典型类癌,应考虑右半结肠切除术。对于Φ=1cm~2cm的类癌,其手术方式仍有争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1例阑尾类癌的回顾性探讨,结合阑尾类癌的生物学行为及病理特点,分析了易导致阑尾类癌误诊的原因,重视阑尾切除术中的探查是减少误诊的关键,对已确诊的阑尾类癌应根据生长部位及浸润范围来决定手术方式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阑尾类癌5例,占同期阑尾切除的0.51%。患者均以阑尾炎病史表现,术后经病理证实。术后随访3个月~5年,术后无转移及并发症,均健在。本文强调阑尾术中应有阑尾类癌的概念。若术中高度怀疑,应行常规冰冻病理检查,以提高阑尾类癌的检出率,防止该病的漏诊。本文就阑尾类癌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临床处理原则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阑尾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探讨其组织起源、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87年1月~2012收治的6例阑尾类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观察和嗜银染色观察。结果:6例术前临床误诊为阑尾炎,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肿块位于阑尾末端4例,体部2例。光镜下癌细胞大小、形状、染色较一致,排列呈巢团状、缎带状、腺泡状、水纹状、假腺样等。6例CgA及NSE、Syn及NSE均阳性。1混合型例CK、CEA、EMA阳性。嗜银染色阳性。结论:阑尾类癌临床表现及体征缺乏特异性,确诊靠术后病理检查。预后一般良好。阑尾类癌是消化道类癌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大约有19%的类癌发生在阑尾[1],阑尾类癌在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多数在阑尾炎和其他腹腔手术时发现。本文回顾性分析6例。  相似文献   

18.
郑世平 《当代医学》2011,17(16):81-82
目的分析阑尾切除术后早期再次手术的原因,寻找有效合理的方案避免再次手术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2年3月~2010年10月阑尾切除术后再手术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再手术原因包括腹腔脓肿8例;粘连性肠梗阻6例;阑尾残株炎5例;阑尾系膜出血3例;肠瘘1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例;盲肠游动扭转1例;回盲部肿瘤1例;阑尾类癌1例。所有患者均于近期治愈。经随访结肠肿物复发1例,转院继续治疗;其余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其他并发症。结论急性阑尾炎误诊、手术操作不熟练、阑尾局部解剖不清、不重视阑尾炎及阑尾切除术等是导致阑尾切除术后再手术的主要原因。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手术成功率可有效避免并发症,降低术后再手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刘学东  韩进 《中级医刊》1997,32(11):28-29
通过对11例阑尾类癌的回顾性探讨,结合阑尾类癌的生物学行为及病理特点,分析了易导致阑尾类癌误诊的原因,重视阑尾切除术中的探查是减少误诊的关键,对已确诊的阑尾类癌应根据生长部位及浸润范围来决定手术方式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阑尾类癌占所有阑尾肿瘤的50%~77%,所有类癌有大约19%的病例发生于阑尾[1],阑尾类癌在阑尾切除标本中的最高检出率为0.33%[2].阑尾类癌本身无特异的临床症状,术前难以确诊,绝大多数病例是以急性或慢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或因腹腔其他手术附带阑尾切除,经病理检查而得以确诊.本文报道12例阑尾类癌并进行了文献复习,对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及治疗与预后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