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基本病机及治疗原则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在中医文献中常被描述为“懈怠“、“神疲乏力“等,病机非常复杂。笔者通过查阅古代文献,总结现代临床经验,结合其发病特点进行分析,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位在肝、脾、肾三脏,其基本病机不外脾虚、肾亏、肝实,且多虚实并见。虚证以脾肾亏虚为主,实证以肝郁气滞血瘀为要。并提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原则是“补脾、益肾、泻肝。“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继发性慢性肾脏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情况,为老年继发性慢性肾脏病分型的统一提供参考,更好地协助临床诊疗。方法:通过对近年来临床医家诊治继发性慢性肾脏病的经验进行总结,归纳老年继发性慢性肾脏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规律。结果:老年继发性慢性肾脏病的病机特点为虚实夹杂,本虚以肝、脾、肾亏虚为主,标实以湿、热、瘀、毒为主。虚证常见证型为气阴两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气虚型、脾肾阳虚型、阴阳两虚型,实证为水饮型、湿浊型、湿热型、血瘀型、浊毒型。结论:老年继发性慢性肾脏病为虚实夹杂之证,多从气虚、阴虚、阳虚、湿浊、瘀血、毒邪等方面分型论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近20年文献的研究,探讨其中医证候的临床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证候要素的提取,总结其分布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国内有关中医药辨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文献,应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对证候及证候要素进行频次分析。结果临床最常见的证候类型主要是心脾两虚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肝气郁结证、脾胃气虚证。病位依次为脾、肝、肾、心。临床病机特点以正虚为主,兼有虚实夹杂,正虚以气虚、血虚、阴虚为主;邪实以气滞、痰湿、瘀血为主。结论从证候要素入手进行中医证候的研究能够更好地统一、规范临床辨证,文献分析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补肾调肝祛邪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以其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为切入点 ,提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主要病机为肾虚肝郁、外邪侵袭 ,应以补肾调肝祛邪为治疗大法 ,并结合临床对具体用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组以长期疲劳为特征,并且伴有乏力、骨骼肌疼痛、睡眠紊乱等症状的综合征。患者时常感到疲劳,且疲劳不因休息而缓解,但在体力或脑力劳动后加重,症状可持续24 h以上。其具体病因并不确定,可能为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昆明市中医医院李莉副主任是云南省高等级(针灸)学科带头人,擅长运用针灸从脾肾论治慢性疲劳综合征。她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以脾肾阳虚型患者居多,提出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位多在脾、肾,涉及心、肝,病机以脾肾亏虚为本,情志抑郁为标。她临证取穴精要,辨证施治,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疗效。文章通过案例,介绍李副主任从脾、肾论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独到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补肾调肝祛邪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永红 《新中医》2004,36(10):5-6
根据慢性疲劳综合征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肾虚肝郁、外邪侵袭。治疗应以补肾调肝祛邪为大法,并结合临床对具体用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陈一清  雷震  陈志明 《中医药学刊》2004,22(7):1332-1333
根据近10年来,中医药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部分文献分析,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本虚主要是脾肾气(阳)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为主,邪实重在湿浊、血瘀、湿热。病位在肾,涉及脾、肝。辨证分型以脾肾气(阳)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阴阳两虚为主要证型,用药以补苴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泻下药、清热解毒药及温里药为主,作者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施治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多数医家认为干燥综合征病位涉及多个脏腑,以肺、肝、脾、肾为主,肾藏精濡养四肢百骸,肺之通调水道影响津液输布,肝失调达阻碍津液运行,肝血亏虚则致燥症丛生,肝郁致瘀加重津液输布不通,脾主运化统领水精输布,脾虚生痰湿阻滞气津运行。各医家或侧重单个脏腑为主,或和而治之,现从以上四脏之病机虚实浅谈干燥综合征之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9.
<正>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1]。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祖国医学将其归属于"胸痹"、"心痛"范畴。本病多因精神刺激、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或脾胃气滞而导致心绞痛发作。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虚实相互夹杂,本虚多为心气亏虚,标实以气滞血瘀较为多见。冠心病心绞痛病位虽然在心,但其发生发展过程与肝脾两脏密切相关,所以冠心病心绞痛在治疗上应从肝脾入手。本文将从肝脾探讨冠  相似文献   

10.
景天加灵片治疗脾气虚弱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放  史哲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0):1048-1049
本文运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理论,通过对2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观察,以“扶正固本、补脾益气”的治法,应用后天补先天的纯正中药制剂景天加灵片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以症状、发病史推测了病因病机,提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因为劳倦、情志直接伤及脾、肾、肝为本质。是由于脾肾肝三脏虚而使气血不足,四肢百骸失养所致。  相似文献   

11.
白塞氏病的病因病机复杂,病情缠绵,反复发作,顽固难愈。古代医家多认为与伤寒之后余热未尽,湿热邪毒内蕴相关。现代多数医家认为湿、热、毒、瘀是该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与肝、脾、肾、胃等脏器有关。在治疗方面多采用分型论治和循经论治的方法。冯宪章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白塞氏综合征核心病机为肝脾肾亏虚为本,湿热毒蕴为标,病性为虚实夹杂,强调"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和"标本同治"的中医治则,采用"疏肝健脾,滋阴补肾,扶正解毒"的治法来分期论治本病,并拟定了专病专方,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心绞痛(以下简称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地暂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近年多数中医学者认为,心绞痛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肺、肾等脏腑,病机为虚实夹杂。虚责之于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实主要指气滞、血瘀、痰阻、水停、寒凝等;此外,亦有医家认为心绞痛病机为络脉瘀阻、绌急,  相似文献   

13.
阮诗玮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病因病机 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机为寒热交错,虚实夹杂。正虚多以脾肾两脏气阴亏虚为主,邪实为湿浊、湿热、瘀毒内留,虚实并存,互为因果。该病多由各种肾病日久发展而来,在慢性肾病初期,诸病邪扰乱脾肾肝机能,脾不摄精,肾不藏精,肝不藏血,出现蛋白尿、血尿,日久正气耗损。脾胃升清降浊功能障碍,肾虚开阖气化失常,功能减弱,代谢产物蓄积,形成恶性循环,久病入络,痰瘀交阻,形成了本病错综复杂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周志  韩非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3):73-73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属中医学“虚痨”、“肾痨”、“血痨”等范畴,多数学者将其病因病机概括为正虚邪实。叶传蕙教授认为,根据其发病情况,当属于中医“虚痨”、“肾痨”等病的范畴,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之候,慢性肾衰的形成,存在着“虚、瘀、湿、浊”等四大病理机制,其中虚是根本,且以肾虚为中心,而兼及脾、肺、肝,但导致贫血,则以肾、脾两脏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15.
2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证候分布特点与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200例慢性肾衰病例调查分析,证实慢性肾衰的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正虚以气阴两虚为主,阴阳两虚、脾肾气虚其次。单纯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少见。病位在脾、肾、肝三脏。夹邪主要为湿热,其次为风燥、风动、水气、瘀血、湿浊,一个病例可同时兼见数邪。慢性肾衰发病多在40岁以后,女性多于男性。慢性肾衰的治疗宜以益气养阴为主,兼顾祛邪,温燥之药须慎用。  相似文献   

16.
汤一新主任中医师认为,慢性腹泻以虚为主、虚实夹杂、脾病湿盛为其根本病机,与肝、肾密切相关,常分为脾虚湿盛、肝脾不调、脾肾阳虚三型。治疗应把握:升阳助中气,风药胜湿邪;利小便祛湿邪;先消后补,以通为治;补脾不过甘,清热不过苦;泻久宜丸散,药补食疗兼施。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功能衰竭证治规律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10年来,中医药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部分文献分析,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本虚主要是脾肾气(阳)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为主,邪实重在湿浊、血瘀、湿热.病位在肾,涉及脾、肝.辨证分型以脾肾气(阳)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阴阳两虚为主要证型,用药以补益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泻下药、清热解毒药及温里药为主,作者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施治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疾病,“郁、虚、湿、毒、瘀”是其核心病机,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各有侧重,其中,以“郁、虚”为核心的肝脾失调是慢性肝病发生发展的关键。“肝脾同调”是治疗慢性肝病的基本治法,在慢性肝病不同阶段,其“肝脾同调”内涵同中有异。根据肝、脾生理病理特性,治脾明辨虚实,厘清轻重,活用运脾、健脾、温脾、醒脾、补脾等法;调肝体用并重,精准辨证,活用疏肝、缓肝、散肝、柔肝等法。临床上,治脾与调肝相辅相成,治调并举,常获良效。  相似文献   

19.
肾病综合征证治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肾病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本虚以脾肾气虚、阳虚及肝肾阴虚为主,标实重在湿、热、毒、瘀。辨证分型以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脾肾气虚、脾虚湿困、气阴两虚为主要证型。用药主要为补益药、利水渗湿药、活血祛瘀药、清热凉血药等几大类  相似文献   

20.
从肾论治慢性疲劳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杰  郭智宽 《光明中医》2010,25(11):1984-1985
慢性疲劳综合征目前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众多中医药研究者观察认识问题的角度不一致,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认识的多样化,没有定论。我们通过研究国内外文献,结合其临床表现,提出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位在肾,病因为肾气亏虚。治疗上应结合临床以补肾为治疗总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