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讨论64层螺旋CT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急诊中因急性胸痛发作求诊,并自愿选择64层螺旋CT三联检查的70例患者,应用64层螺旋CT三联检查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等技术,对胸部进行增强扫描。结果:70例胸痛患者中,主动脉夹层者13例,急性肺动脉栓塞9例,冠状动脉狭窄34例,房间隔缺损3例,闭塞7例,缩窄性心包炎2例,气胸2例。所有病例均扫描一次成功显影并得出数据。结论:在临床对急性胸痛诊断中,64层螺旋CT三联检查安全,方便,准确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夹层过去曾被认为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随着检查仪器先进性的飞速提高,该病的检出率已明显提升,目前已经成为临床上一种较常见的疾病,尤其是64层螺旋CT的问世,对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胸痛三联征)的一次性检查已经成为可能。本文将就主动脉夹层的CTA应用作出讨论。本文将研究64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应用价值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价值。方法 40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平扫及血管成像,并结合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及容积再现等方法显示病变。结果 40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其中主动脉夹层28例,12例主动脉壁内血肿(3例伴有穿透性溃疡)。主要CT表现,主动脉夹层可见内膜片和双腔征;主动脉壁内血肿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5mm,平扫时呈高密度,增强后无强化;穿透性溃疡增强扫描表现为增厚的主动脉壁(块)内有造影剂充盈的龛影。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成像技术中40例均清晰显示病变部位、累及范围及并发症。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重组技术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具有重要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E)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临床诊治的PE患者32例,采用16层螺旋CT行肺动脉造影检查并采用多种后处理技术。结果:诊断直接征象显示偏心型充盈缺损22例,中心型充盈缺损10例;共累及血管49支;平扫的间接征象为局部肺纹理稀疏15例,胸腔少量积液1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PE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E)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就诊的PE的患者31例,采用16层螺旋CT行肺动脉造影检查并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强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等多种后处理技术.结果:PE诊断的直接征象显示,偏心型充盈缺损21例,中心型充盈缺损10例;共累及血管49支;平扫的间接征象为局部肺纹理稀疏15例,胸腔少量积液12例.结论:多层螺旋cT技术为临床及早发现并明确诊断PE的可靠检查手段之一,对PE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4例患者进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在EBWV4.5.2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对冠状动脉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134例均顺利完成检查,冠脉正常41例、异常79例、冠脉搭桥术后2例、冠脉支架置入术后12例。结论:256层螺旋CT在评价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走行异常、斑块形成情况、管腔狭窄程度、支架开放和桥血管通畅性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适合冠脉的体检和冠心病的筛查及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患者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4例经螺旋CT检查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观察血栓累及的部位、程度及范围。结果:PE诊断的直接征象显示,中心型充盈缺损24例;平扫的间接征象为局部肺纹理稀疏16例,胸腔少量积液22例。结论:多层螺旋CT敏感性高、方便、无创伤、无并发症,为临床及早发现并明确诊断PE的可靠检查手段之一,对于PE的诊断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闫军  付娟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113-11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MSCT在主动脉夹层诊断的价值。方法:12列急性胸痛患者,经平扫怀疑主动脉夹层,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扫描数据行多平面重建(MRP),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结果:12列中诊断主动脉夹层,其中DebakeyⅠ型2列,Ⅱ型2列,Ⅲ型8列。结论:薄层轴位图像及MPR对提高破口显示率及真假腔有极高的准确性,VR能够很直观观察真假腔的走形,对指导临床治疗提供详细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CT成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16排螺旋CT扫描,并结合工作站进行后处理技术成像.结果 26例平扫显示片状实变影,磨玻璃样影,楔形变等.增强扫描能清晰直观显示中央肺动脉栓塞,周围型肺动脉栓塞等.结论 多层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查技术对肺动脉栓塞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在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接诊的120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行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由2名高年资中级职称医师评估图像质量及对冠状动脉行分级评分进行评估。结果:两名医生对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值为0.775。本研究共显示1188个冠状动脉阶段,可诊断者共1079个(90.82%),其余109个(9.18%)均不能诊断。256层螺旋CT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准确率为84.17%,特异度为84.21%,灵敏度为84.15%,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动脉造影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检测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为0.895。结论: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图像质量高,对主动脉节段影响可清晰显示,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特异度及灵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37例临床确诊的夹层动脉瘤患者均行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27例患者采用多平面重建法(MPR)、曲面重组法(C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成像法(VR)进行血管成像。结果按DeBakey分型,其中Ⅰ型10例,Ⅱ型5例,Ⅲ型22例。平扫示主动脉管腔增粗,腔内可见低密度分隔影或钙化内膜内移,增强扫描示主动脉呈真假双腔影和剥离的内膜片呈低密度分隔线影,以及受累主动脉其分支和范围。二维图像(MPR和CPR)能够较好显示病变的范围、大小和病变细节,而三维重建图像(MIP,VR)可以更好地显示病变与周围空间关系。结论螺旋CT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对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多层螺旋CT结合影像后处理重建技术是早期确诊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用于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阳张仲景医院收治的35例行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1)共发现肺动脉1681支,其中385支(22.90%)表现为不同程度栓塞;(2)直接征象表现为中心型、完全阻塞型等类型的充盈缺损,间接征象主要有肺梗死、肺动脉高压以及心包积液等。结论:16层螺旋CT可有效诊断肺动脉栓塞,能够清晰显现栓塞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或临床确诊的夹层动脉瘤患者的64层螺旋CT表现,所有病例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并利用多平面重建法(MPR)、曲面重组法(C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成像法(VR)进行血管成像。结果平扫示主动脉管径增粗,腔内见低密度分隔影或内膜钙化高密度内移影,呈现蛋壳样及斑片状钙化。增强扫描示主动脉呈真假双腔影和剥离的内膜片呈低密度分隔线影,以及受累主动脉其分支和范围。二维图像(MPR和CPR)能够较好显示病变的范围、大小和病变细节,而三维重建图像(MIP,VR)可以更好地显示病变与周围空间的关系。结论 64层螺旋CT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结合影像后处理重建技术是早期确诊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4.
陆曙 《中医药研究》2009,(12):1485-1486
目的观察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复杂危重的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对于13例临床疑诊为主动脉夹层的病例进行CTA检查(包括血管重建)。观察病变的起始范围和其他重要脏器的情况,进行临床总结和分析。结果13例主动脉夹层的病例经CTA检查均能清晰显示病变,甚至可以了解夹层中的血栓,夹层导致的心包填塞和破入胸腔。结论CTA检查是早期诊断主动脉夹层快捷.准确的方法。结合早期的临床表现使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开平市中心医院经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的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检查所得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血管分析(VA)等数据进行分析,均经手术证实诊断结果。结果:本研究50例患者中39例患者为主动脉夹层,11例患者为主动脉瘤,患者结合多种重建方法可准确显示主动脉夹层破口位置、波及范围、分型、真假腔、夹层旋转方向、血栓形成、撕破内膜等情况,可清晰显示主动脉瘤类型、范围、位置、血栓形成、瘤壁钙化等情况。结论: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诊断中应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的效果较好,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速度快等特点,可直观、准确显示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情况,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浅谈多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3年间于我院诊断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97例,所有患者均行肺部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主肺动脉栓塞5例,第2级左右肺动脉栓塞19例共34支,第3级肺叶动脉栓塞265支,第4级肺段动脉栓塞共526支,第5级亚段肺动脉栓塞289支;结论:多层螺旋CT对于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不久将来有望成为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螺旋CT影像在急性胸部创伤中的诊断分析与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佳木斯中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急性胸部创伤患者100例,依据诊断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计算机X射线成像(DR)检查,观察组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螺旋CT在锁骨骨折、肋骨骨折、纵隔气肿、胸腔积液、肺挫伤、血胸、气胸等方面的诊断准确率均为10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胸部创伤时,应用螺旋CT检查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有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接受主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随访过程中应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成像的价值,为提高主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效果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支持。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接受支架植入术治疗的51例主动脉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主动脉夹层27例,腹主动脉瘤24例,对所有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并通过表面遮盖显示、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法、多平面重组等不同方法及角度进行重建后处理,观察动脉瘤支架内外血栓形成情况及内漏发生情况。结果:50例患者形成支架外血栓,1例患者出现支架内血栓,术后13例患者假腔缩小,11例患者动脉瘤体积减小;8例患者发生内漏,总发生率为15.69%(8/51)。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等特点,可有效对主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具体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在主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后随访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一直是诊断冠心病CHD的金标准,但其费用高、创伤大、存在潜在危险,不适于所有患者。随着多层螺旋CT逐步普及,冠状动脉CTA成为诊断冠心病的一项重要的无创性成像手段,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CA)作为一种无创、安全性高的新技术在心脏尤其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方面已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256层螺旋CT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较高,使冠脉病变的CT检查更具优越性。检查中,指导患者配合检查和成功注射对比剂以及图像后处理是获得最佳图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疑似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0例,给予16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检查,图像处理后分析评价,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手术检查对比。结果 30例患者血管重建图像显示良好。患者分型:广泛型、小腿动脉型、股腘动脉型、髂动脉型、腹主动脉型分别7例、4例、13例、2例、3例,1例患者未出现异常。5例同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1例16层CT中未能清楚显示病变段,手术治疗9例患者术中检查与16层CT检查结果相一致。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能够实现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变情况的准确清楚显示,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