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目的探讨保护动机理论在大学生艾滋病微信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苏州卫生职业学院195名护理专业新生作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入实验组(n=98)和对照组(n=97),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实验组以保护动机理论为指导实施为期8周的微信教育。结果干预前,两组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安全套知识和安全套使用意向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安全套知识和安全套使用意向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保护动机理论对进行微信健康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促进大学生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的行为意向建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连续行为干预对女性性服务者接受预防艾滋病的效果。方法:从2009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数法相结合方式选取我市娱乐场所女性性服务者实施连续行为干预,分析其掌握艾滋病预防相关知识和行为的结果分析。结果:干预后女性性服务者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并且中、低档场所的女性性服务者干预后安全套使用率均明显高于干预前,总体比较干预后安全套使用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收入越高者在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的频率越高(OR=1.623);安全套观点总分越高、安全套使用的自我效能总分较高的人员使用安全套的频率越高。结论:连续行为干预可以帮助女性性服务者掌握艾滋病预防相关知识和行为,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应该继续在娱乐场所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青少年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为预防和控制该地区艾滋病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大理白族自治州的1500名青少年作为调查对象,采取自行设计的艾滋病认知调查表进行对其艾滋病认知度的调查,包括艾滋病相关知识、相关行为和性行为等情况。结果:男性青少年对艾滋病的知晓率为61.5%,女性青少年对艾滋病的知晓率为61.1%,两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艾滋病是传染性疾病占58.7%,害怕或者恐惧艾滋病占50.0%,愿意与艾滋病感染患者交往占46.7%,了解艾滋病的病原体占40.0%,知道艾滋病病毒入侵人体哪个系统占26.7%,知道世界艾滋病日占50.0%,愿意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占60.0%。发生性行为占58.7%,性行为时采取保护措施中使用安全套占26.7%,口服避孕药占26.7%,阴道冲洗占6.6%。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中每次使用占13.3%,经常使用占7.3%,偶尔使用占6.0%,不使用占73.3%。结论: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青少年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并对艾滋病存在认识不足的情况,应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和加强健康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马燕 《中国性科学》2019,(1):158-160
目的探讨南京市鼓楼区社区新发HIV感染者艾滋病认识及行为特征。方法选自南京市鼓楼区新发HIV感染者81例作为调查对象(观察组),未感染HIV的社区居民81名作为对照组。采用调查问卷调查对HIV感染者和艾滋病认识情况及行为特征,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配偶/固定性伴HIV感染状况、感染途径、性经历),艾滋病相关知识等情况。比较两组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情况、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情况,及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感染后行为特征。结果观察组对高危易感人群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两组对可以治疗或有无疫苗可以预防、可以治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对性乱者容易感染、艾滋病母亲传染给婴儿、输血或血制品可传播、正确使用安全套不会传播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对与感染者一般生活接触传播不会传播和蚊虫叮咬不会传播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对总知晓率(92. 59%)高于对照组(76. 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得知感染后偶尔使用和经常使用安全套高于得知感染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南京市鼓楼区社区新发HIV感染者艾滋病认识程度高于社区居民,但仍存在对行为背离情况。故而需加强对新发HIV感染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参与式综合干预在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某高校在读的1 000名大学生(2018年1月~2018年7月),随机分两组,500例/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中实施参与式综合干预,比较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艾滋病正确态度持有情况、自我管理行为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学生的艾滋病各项知识知晓率、艾滋病正确态度持有率、自我管理行为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增高(P 0.05),其应对方式评分均较干预前改善(P 0.05),且观察组干预后的艾滋病各项知识知晓率、艾滋病正确态度持有率、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参与式综合干预用于高校学生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工作中,可有效促使高校学生更好地掌握艾滋病相关知识,使其正确对待艾滋病,有利于艾滋病预防工作在高校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性科学》2015,(5):124-126
目的:探究浙江省青田县暗娼人群安全套使用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青田县内可能存在暗娼的场所进行调查访问,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探究近1个月暗娼人群安全套使用状况,对比分析暗娼人群的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与其安全套使用率之间的关系。结果:估计青田县内可能存在暗娼人数为230人,本次接受调查者共178例,受调查率为77.39%。暗娼最近一次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者共118例,安全套使用率为66.29%。在近一个月内暗娼人员进行性交易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者共62例,安全套使用率为34.83%;偶尔使用者87例,安全套使用率为48.88%;从未使用者29例,安全套使用率为16.29%。年龄小于30岁、未婚、初中以上学历、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暗娼女性有较高的安全套使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田县暗娼人群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安全套使用与暗娼人员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等诸多因素有关,并且仍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为了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应对暗娼人员加强引导和干预,提升其安全套使用意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校外青少年对艾滋病的认知及涉足艾滋病高危行为情况,探讨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对艾滋病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朋友找朋友"的方式抽样,对样本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与培训,所得资料采用Excel录入,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2.41%的校外青少年有过性经历,高于在校青少年的4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8.16×10~(-7));校外青少年和在校青少年在多性伴、一夜情等艾滋病高危行为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P=1.59×10~(-8));校外青少年和在校青少年在第一次性行为和最近一次性行为的安全套使用情况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7.37×10~(-5),P=7.47×10~(-5));2.54%的校外青少年承认使用过毒品,918名在校青少年均否认曾有毒品使用情况;培训后,校外青少年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回答正确率提升10%以上。结论校外青少年较在校青少年存在不安全性行为、毒品使用等艾滋病高危行为,艾滋病相关知识宣教有助于校外青少年对艾滋病更全面的认识和改善其涉足艾滋病高危行为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云南省4县(市)暗娼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暗娼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云南省4县(市)出租屋、小旅馆、发廊、浴室以及街边揽客,每次商业性行为平均价格低于80元的390名暗娼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34.65±10.18)岁,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0.51%。暗娼与新客、熟客和丈夫的安全套使用比例分别为79.74%,65.72%和1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次性服务收费(OR=1.97,95%CI 1.32~2.95)与熟客安全套使用有统计学关联;每次性服务收费(OR=1.48,95%CI 1.06~2.05)与新客安全套使用有统计学关联。结论云南省4县(市)暗娼艾滋病知识需要进一步提高,通过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改变不安全性行为,促进安全套的使用,减少艾滋病经暗娼的传播与蔓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州市男男性行为者(MSM)的艾滋病知识、高危行为以及艾滋病、梅毒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开展MSM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面对面问卷调查520名MSM人群的艾滋病知识、行为情况,并进行艾滋病、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0.19%(469/520);HIV抗体阳性率为9.23%(48/520),梅毒阳性检出率为5.77%(30/520);最近六个月同性肛交性行为时每次均用安全套比例为53.81%(240/4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染了性病[OR=3.333,95%CI:(1.146~9.696)]、最近六个月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频率较少[OR=3.460,95%CI:(1.770~6.763)]是HIV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广州市MSM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安全套使用率低、知行分离严重,艾滋病、梅毒感染率高,应加强有效的干预检测和性病诊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性病门诊和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患者单纯疱疹病毒(HSV)-2感染率及感染危险因素,为相应防范对策的制定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性病门诊就诊的200例患者及艾滋病VCT门诊就诊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其HSV-2 IgG抗体水平,明确是否存在HSV-2感染,再对比HSV-2感染患者和未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HSV-2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性病门诊和艾滋病VCT门诊患者HSV-2感染发生率均较高,分别为27.00%、36.00%;性病门诊和艾滋病VCT门诊中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年龄、婚姻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性别为女性、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初次性行为年龄≤20岁、无固定性伴侣、性行为中未使用安全套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感染组性病相关健康知识得分显著低于未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上述因素均是引发性病门诊和艾滋病VCT门诊患者发生HSV-2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且经Logistic分析证实。结论引发性病门诊和艾滋病VCT门诊患者发生HSV-2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女性、文化程度较低、性病相关健康知识得分较低、初次性行为年龄过早、无固定性伴侣、性行为中未使用安全套等,开展艾滋病VCT门诊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就诊人群对性病相关健康知识的认识,但其并未规范患者自身性行为,因此,还需加强对就诊人群的监督。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天津市中职学生艾滋病知晓及性行为特征。方法:采用2011~2014年天津市青年学生艾滋病监测哨点数据,对中职学生发生性行为的比例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4年共调查1641名中职在校学生,其中1例HIV确认结果阳性,为男男同性性接触感染;受访学生总体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8.5%(140/1641)的学生自述发生过性行为;最近1年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低(16.4%)。结论:中职学生性行为比例高,艾滋病知晓率低,安全套使用率低,感染艾滋病风险高,应该加强中职学生群体的艾滋病检测宣传等工作。  相似文献   

12.
昆明市艾滋病流行态势严峻,为了给政府制定艾滋病预防对策、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预测我市艾滋病流行趋势、评价干预工作效果提供依据,昆明市开展了包括吸毒人群和暗娼在内的艾滋病高危人群的规模估计,同时对艾滋病高危人群开展了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市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艾滋病高危人群,高危人群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安全套使用率偏低,干预工作覆盖面较小,艾滋病防治工作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13.
2005年昆明市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效果评估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年昆明市有计划、有目的地在全市针对普通居民开展了一系列的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为了评估宣传教育的效果,为进一步实施干预提供可靠依据,2005年底在全市针对普通人群,采用三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样本,开展了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效果评估。评估显示: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了很大提高,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城市为85.5%,农村为80.3%,流动人口为78.7%;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城市为79.2%,农村为73.0%,流动人口为70.6%。不同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参差不齐,了解不全面,18-20岁的人群以及流动人口、农村居民,特别是农村妇女的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艾滋病的社会歧视仍较为严重;发生高危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率极低;电视媒体,宣传小册子/折页是人们乐意接受的宣传形式。提示:今后要利用电视、宣传小册子/折页等传播艾滋病的预防方法、检测咨询、治疗等重点知识和信息,创造良好的关心、帮助,不歧视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社会氛围。18-20岁的人群以及流动人口、农村居民,特别是农村妇女是宣传教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省建筑工地男性建筑工人艾滋病相关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特征。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对目标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使用Epidata3.02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建筑工地工人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相对较高,但对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低。商业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高,但缺乏正确使用安全套的相关知识。结论建筑工人是艾滋病传播中的脆弱人群,需要在此人群中开展针对性的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皮肤性病门诊患者对性病/艾滋病的了解以及预防知识的认知情况,探讨如何在人群中进行性病/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及干预方式。方法:对皮肤性病患者按就诊科室分为2组,在同一时间可随机调查人群的认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给予适当的性病预防知识宣传及干预,再对同一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人群对性病有一定的认识,尤其是宣传较多的艾滋病及经典性病如梅毒、淋病等,但对性病的预防及传播知识了解不够。结论:加强社会宣传,提高人们对性病预防知识及意识的提高,通过行为干预是预防性病传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形式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性知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辖区青少年400例为观察组,另选400例青少年为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多形式健康教育,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对两组青少年的性知识情况、紧急避孕知识进行观察。结果:教育前,两组青少年的性知识了解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青少年经教育后的性知识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青少年教育前的紧急避孕知识知晓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教育后的知晓率显著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形式健康教育能提高青少年的性知识了解程度,也能提高青少年对紧急避孕知识的知晓率,对降低青少年非意愿妊娠、性传播疾病发生率具有显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看守所妇女艾滋病相关知识情况,为制定HIV感染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看守所及收教所的妇女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的调查。结果:看守所及收教所妇女艾滋病相关知识部分问题回答正确率较低,卖淫组和吸毒组问题知晓率普遍高于其他组。艾滋病知识获得途径以电视及互联网两种途径最高,分别为67.38%和41.40%。最近6个月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平均为65.59%。结论:看守所及收教所羁押妇女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仍然偏低,须针对不同人群进行艾滋病的知识宣传和妇女保健干预工作,控制艾滋病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性病患者对梅毒、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情况,为进一步开展针对性的宣传干预工作提供线索和数据。方法:采用统一的梅毒、艾滋病预防知识调查问卷对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7月间的202例性病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梅毒、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分析影响知晓率的因素。结果:参与调查人员年龄以20~30岁为主,占56.93%;职业以外来务工人员、个体工商户、文员、学生为主,分别占19.80%、19.80%、13.86%和7.92%;同性恋者占19.31%。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81.19%)高于梅毒知晓率(67.33%)(χ~2=10.15,P0.05);本科及以上学历者梅毒、艾滋病知晓率均高于高中及以下者(P值均0.05);同性恋者知晓率高于异性恋者;艾滋病预防知识的获得途径以电视为主,占57.43%。结论:性病门诊患者艾滋病知晓率明显高于梅毒知晓率,梅毒、艾滋病知识各题知晓率间也有差异,文化程度和性取向是影响梅毒、艾滋病知晓率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宣传艾滋病知识的同时更要加大对梅毒等其他性病的宣传教育。需要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性健康教育促进方案,以提高大众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的性病预防意识,避免或减少性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