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盆底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行IVF-ET助孕后妊娠结局及妊娠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ET治疗获临床妊娠的盆底型EMs 96个周期(A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者107个周期(B组),并选择同期180个周期输卵管因素行IVF-ET助孕获临床妊娠者为对照组(C组)。分析比较各组患者行IVF-ET助孕的妊娠结局及妊娠期并发症。结果:A组早产率显著低于B组(9.38%vs 21.50%,P0.05);流产率(25.00%vs 12.78%)及单胎流产率(35.00%vs 17.31%)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妊娠发生率略高于B组(2.08%vs 1.87%),低于C组(6.67%),但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72)。A组和B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30.21%vs 31.78%vs 16.11%,P0.05),但A、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A组和B组子痫前期(8.33%vs 9.35%)、前置胎盘(9.38%vs 10.28%)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2.78%;3.33%);A组先兆流产率高于B组和C组(18.75%vs 14.02%vs 8.33%),且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型EMs患者行IVF-ET助孕其自然流产率显著高于输卵管不孕患者,早产率较卵巢型EMs降低;妊娠期并发症较输卵管不孕患者明显增多,主要表现在子痫前期、前置胎盘及先兆流产3个方面,而与卵巢型EMs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2.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异位妊娠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异位妊娠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组IVF-ET移植病例共852例(包括冷冻胚胎移植),发生异位妊娠者16例;对照组为随机抽取IVF-ET宫内妊娠并正常分娩病例23例。结果:输卵管炎症、阻塞或积水者,宫外孕术后异位妊娠发生率明显上升;促排卵方案、胚胎数、子宫内膜厚度、不育原因、胚胎移植后黄体支持剂量无显著差异。结论:异位妊娠是一种IVF-ET的危险并发症,因此提高对IVF-ET后异位妊娠的发生危险性认识,对早期识别、诊断和处理异位妊娠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长方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82个周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超长方案(42个周期)和常规长方案(40个周期)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与常规长方案组相比超长方案组的获卵数(8.2vs10.7)、受精率(69.32%vs72.11%)、卵裂率(87.49%vs89.78%)无明显差异(P>0.05),但Gn总量(44.55支vs33.79支)、优质胚胎数(4.3vs5.8)、临床妊娠率(20.00%vs40.48%)、胚胎植入率(9.90%vs19.64%)等几项指标,超长方案组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在IVF-ET超促排卵前,采用超长方案进行降调节能显著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IVF-ET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多胎减胎后双胎妊娠结局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IVF-ET中多胎妊娠减胎术对双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地分析IVF-ET治疗后直接双胎妊娠124例(A组)和IVF多胎妊娠减为双胎妊娠43例(B组),比较二组孕期流产率、早产率、胎儿出生体重、胎儿畸形率、新生儿死亡率、胎盘粘连和产后出血等。结果:早期流产率A组8.1%,B组25.6%;晚期流产率A组16.9%,B组9.3%;总流产率A组25%,B组34.9%;A、B组间流产率有显著差异(P<0.01)。A、B组平均孕周(36.6±2.2周vs36.0±2.9周)、第一胎胎儿出生体重(2678.0±510.3gvs2542.5±454.8g)和第二胎胎儿出生体重(2393.4±496.8gvs2297.5±501.0g)间无统计学差异;A、B组间在母体并发症发生率、胎儿畸形率、新生儿死亡率之间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VF-ET中多胎减为双胎妊娠与IVF-ET中直接双胎妊娠相比,早期流产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不同治疗结局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妇女的焦虑、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湖南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来自全国各地的538例IVF-ET妇女连续入组,采取现场询问方式,在胚胎移植术后2h内对IVF-ET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生育情况、治疗情况、社会心理因素及情绪症状的评定。结果:治疗失败组妇女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39.90±2.93)分、(36.31±4.68)分,稍高于妊娠组,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失败组妇女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症状检出率分别为43.96%、14.65%,均显著高于妊娠组(P<0.05)。治疗失败组与妊娠组IVF-ET妇女焦虑症状的危险比为1.551。家庭年收入少(OR=6.744)、既往治疗时间长(OR=2.355)、夫妻交流少(OR=9.501)、心理健康评分低(OR=9.617)是IVF-ET治疗失败妇女焦虑情绪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IVF-ET治疗失败妇女出现焦虑倾向的危险比高,家庭收入少、既往治疗时间长、夫妻交流少、心理健康评分低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配子输卵管内移植(GIFT)或胚胎输卵管内移植(ETR)是治疗输卵管通畅的难治性不孕症的新方法,优点是比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更符合生理,无需IVF-ET中的体外受精卵培养或胚胎移植,而且妊娠率也比IVF-ET  相似文献   

7.
受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结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受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9月至2005年11月在本中心接受卵子赠送IVF-ET的患者共21周期的临床资料。赠卵组(20例)均采用长方案控制性超排卵行IVF-ET。受卵组(21例)采用激素替代治疗准备子宫内膜。赠卵者所赠卵子与受卵者丈夫精液行IVF-ET。选择同期常规IVF-ET患者55例做对照。结果:赠卵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7.3%,15.79%)明显低于受卵组(34.9%,52.38%)和同期IVF-ET组(21.19%,34.55%),P<0.05。结论:受卵IVF-ET是治疗卵巢功能不良和遗传原因不能生育健康后代妇女的有效方法;激素替代周期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高于控制性超排卵周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IVF-ET)术后单胎妊娠与子痫前期的关系及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收治的通过IVF-ET受孕的单胎子痫前期患者58例(IVF-ET组),同期自然受孕的单胎子痫前期患者100例(自然受孕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特点和妊娠结局。 结果IVF-ET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8.74±4.98) d较自然受孕组(7.26±3.07) d长,t=-2.314,P<0.05;发病时间(28.6±5.63)周和诊断孕周(32.0±6.07)周均早于自然受孕组(28.6±5.63)周和(33.9±4.28)周,t=4.02和2.04,P<0.05;IVF-ET组尿蛋白(+++)的发生率34.5%、胸腹水发生率48.3%、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发生率41.4%均高于自然受孕组20%,29%和26%,P<0.05。 结论IVF-ET术后单胎子痫前期患者以严重尿蛋白和胸腹水为主要临床症状,胎儿不良结局主要为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相似文献   

9.
促性腺素释放素拮抗剂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LH峰抑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宾红  贾晶  邱玉莹 《生殖与避孕》2008,28(7):432-435
目的:探讨促性腺素释放素拮抗剂(GnRHA)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GnRHA方案的306个IVF-ET周期(实验组)和使用常规促性腺素释放素激动剂(GnRHa)长方案266个IVF-ET周期(对照组)。结果:实验组Gn用量少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GnRHA用药时间明显少于GnRHa;实验组平均获卵数、中、重度OHS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优质胚胎移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二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移植率、胚胎冷冻率、种植率、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二组均无LH峰提早出现。结论:GnRHA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安全的控制性超排卵方案,并可有效抑制LH峰过早出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后单胎妊娠孕妇早产的相关因素及新生儿结局。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分娩的250例孕产妇临床资料,其中IVF-ET后单胎妊娠早产组(A组)50例,自然妊娠单胎早产组(B组)100例,IVF-ET后单胎妊娠足月分娩组(C组)100例。记录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前置胎盘或低置胎盘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结局等资料,分析IVF-ET术后单胎妊娠早产相关因素。记录和分析孕期因宫颈机能不全行宫颈环扎术操作的情况。 结果妊娠期并发症、早产儿出生体重和分娩孕周,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期高血压(A组14%、C组3%),胎膜早破(A组42%、C组14%),前置胎盘或低置胎盘(A组12%、C组2%),新生儿出生体重[A组(2225±622)g、C组(3231±482)g]、1 min Apgar评分[A组(8.61±1.77)分、C组(9.49±0.94)分],5 min Apgar评分[A组(9.66±0.94)分、C组(9.93±0.29)分],A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前置胎盘或低置胎盘、宫颈机能不全与IVF-ET术后单胎妊娠早产相关。孕期因宫颈机能不全,需行宫颈环扎术的患者,A组为22%,B组为9%,C组为4%,A组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前置或低置胎盘、宫颈机能不全是IVF-ET术后单胎妊娠早产的高危因素。IVF-ET术后单胎妊娠早产儿与足月儿相比,出生体重、1 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均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