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14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简单随机划分两组,70例为一组。对照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单一使用缬沙坦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前后血清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尿素氮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尿素氮各指标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效果较为可观。  相似文献   

2.
杨伟鹏 《基层医学论坛》2014,(26):3530-3531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34例,疗程均为2周,检测患者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微量白蛋白。结果 A组患者血肌酐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可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从而更大程度地保护肾脏,延缓肾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3.
前列地尔、缬沙坦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与缬沙坦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缬沙坦组、前列地尔组、前列地尔与缬沙坦联合治疗组,比较3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Cr和BUN的变化。结果 3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均有下降(P〈0.01),Cr、BUN下降不明显(P〉0.01)。联合组与单药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前列地尔与缬沙坦联合应用是治疗糖尿病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7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组22例行常规治疗,前列地尔组21例为前列地尔注射液加常规治疗,联合组24例为前列地尔与丹红注射液加常规治疗。疗程2周,并监测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血尿素氮、肌酐。结果前列地尔组及联合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在治疗后明显下降,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与前列地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地尔联用丹红注射液可明显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白蛋白,防止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与缬沙坦联合用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组给予前列地尔与缬沙坦联合用药,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24 h尿蛋白下降的幅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降低24h尿蛋白排泄的作用明显强于对照组,但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及血压无明显差异性。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与缬沙坦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是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前列地尔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探讨前列地尔(prostaglandin E1)治疗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糖尿病肾病病人107例,其中56例糖尿病病人,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静点,同时应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治疗组)。51例糖尿病肾病病人单用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后的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的变化情况。结果前列地尔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同时应用胰岛素治疗对尿微量白蛋白抑制作用明显,对糖尿病肾病有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洛丁新与缬组坦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52例,均维持原有抗糖尿病药物控制高血糖,饮食、活动量不变,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应用缬沙坦80 mg·qd;联合治疗组用缬沙坦80 mg·qd,同时加用洛丁新10 mg·qd.应用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肾功能、肌酐(Cr)、血钾(K )、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 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UAER)的变化.结果 6个月后,两组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均有降低,联合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24 h UAER降低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洛丁新与缬沙坦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安全有效,可以更好地降低24 h尿微量白蛋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3月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接受α-硫辛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空腹血糖、24小时尿微量蛋白排泄量、血肌酐含量。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为(70.0%)(p0.05);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24小时尿微量蛋白排泄量、血肌酐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相比α-硫辛酸单独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褪黑素与缬沙坦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60例,均维持原有抗糖尿病药物控制高血糖,饮食、活动量不变,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应用缬沙坦80mg/d,联合治疗组用缬沙坦80mg/d,同时加用褪黑素10mg/d。应用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肾功能及24h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结果:6个月后,两组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均有降低,联合治疗组较单缬沙坦治疗组24h尿白蛋白降低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褪黑素与撷沙坦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安全、有效,可以更好地降低24h尿微量白蛋白,延缓糖尿病早期肾病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李玥  韦小玲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6):73-74,76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UAlb)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糖尿病肾病患者70例,将其分为三组:缬沙坦治疗组24例给予缬沙坦胶囊80mg,1次/d,疗程4周;前列地尔治疗组24例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1次/d,静脉注射,疗程14d;联合治疗组22例给予两药联合治疗,治法相同。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24hUAlb和血清肌酐(Set)水平的改变。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各组UAlb水平均有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而Scr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缬沙坦和前列地尔可有效治疗DN,减少UAlb。两药联合应用,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春梅  李正良  廖常冰 《当代医学》2011,17(36):141-142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 将DN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A组服用缬沙坦,B组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时间均为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尿蛋白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均有显著下降(A组P<0.05,B组P<0.01),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内酯片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早期糖尿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螺内酯片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24h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24h尿微量清蛋白、血清肌酐及血清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取螺内酯片联合缬沙坦胶囊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尿蛋白,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和氯沙坦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早期DN患者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沙坦钾片50 mg口服,每日1次;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U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BUN、SCr、24 h UP、TC、TG、SBP及DB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BUN、SCr及24 h U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Cr和24 h U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C、TG、SBP及DB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TC、TG及DB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和T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和氯沙坦联合治疗早期DN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有效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口服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及药物安全性。[方法]选取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与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与口服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与缬沙坦胶囊进行治疗,连续用药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尿素氮(BUN)及肌酐(Scr)的变化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UAER、Scr、BU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UAER、BUN、S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UAER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BUN和Scr下降程度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使用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两者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加军 《河北医学》2011,17(6):757-759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8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前列地尔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静滴治疗;缬沙坦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缬沙坦口服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静滴加缬沙坦口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24h...  相似文献   

16.
陈云亚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2):1685-1687,1690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59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同时,给予缬沙坦胶囊(代文)80mg,每日一次;观察组基础治疗同对照组,另将前列地尔注射液10肛g加入100~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点滴,每日一次,疗程均为2周。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空腹血糖(FP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UAER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其他生化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TNF—a水平均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结论:前列地尔可能通过减低血清IL-6、TNF—a的表达,阻滞炎症反应,起到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阿魏酸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收集7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并将其分成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常规治疗组加用前列地尔,联合治疗组加用前列地尔和阿魏酸钠,经过3个月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尿总蛋白、血肌酐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尿蛋白变化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阿魏酸钠治疗糖尿病肾病有确切疗效,能明显减少尿白蛋白的排出,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缬沙坦联合雷公藤多苷、川芎嗪对糖尿病肾病蛋白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3月~2013年8月到我院就诊的93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入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46例,采用缬沙坦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47例,采用缬沙坦胶囊、雷公藤多苷及川芎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UAER、24 h尿蛋白定量、SCr、BUN、HbA1c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UAER、24 h尿蛋白定量、SCr、BUN及HbA1c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UAER及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低于对照组,IgG、IgA、C3、C4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缬沙坦联合雷公藤多苷、川芎嗪治疗能降低蛋白尿水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靶点疗法治疗慢性进展性中重型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慢性进展性中重型IgA肾病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缬沙坦及泼尼松治疗,观察组接受尿激酶、霉酚酸酯、泼尼松、贝那普利及缬沙坦等多药联合多靶点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平均动脉压( MAP)、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 ALB)及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等。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3.0%,观察组为9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Z=2.068, P=0.039)。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MAP、24 h尿蛋白定量、ALB及Ccr水平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819,P=0.732,P=0.509, P=0.244),治疗后两组之间比较,各指标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7, P=0.006, P=0.000, P=0.000);对照组及观察组各指标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除5例因剧烈咳嗽退出外,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多药联合多靶点治疗慢性进展性中重型IgA肾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盖维  ;戴春  ;吕昌云 《铁道医学》2014,(10):1121-1126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相关分子podocin表达的影响及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清洁级雄性SD大鼠5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13)、造模组(n=39),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造模组则高脂高糖喂养,8周后造模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35 mg·kg-1,糖尿病肾病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BMSCs组(n=13)、前列地尔组(n=13)及DN组(n=13)。于造模成功的当天,BMSCs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经体外培养、鉴定、Brdu标记后的BMSCs 2×106·ml^-1,前列地尔组大鼠经腹腔注射前列地尔4μg·kg-1·d^-1,而DN组及正常组则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于注入后的1、14、28 d检测4组大鼠24 h尿蛋白、血尿素氮(BUN)和肌酐(Scr)水平;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荧光显微镜下观察BMSCs在肾脏的定位;利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ting检测肾组织podocin的表达。结果:BMSCs移植后28 d,与DN组和前列地尔组相比,BMSCs组大鼠尿蛋白、Scr、BUN水平均有下降(P〈0.05);BMSCs组podocin的表达较正常组降低,但较DN组和前列地尔组明显上升(P〈0.05);BMSCs组大鼠肾组织可见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结论:BMSCs可以上调足细胞相关分子podocin的表达,改善足细胞融合,并促进足细胞再生,从而减少尿蛋白,对肾脏起到一种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