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食管癌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以及肠内肠外营养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将40例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两组,每组20例。围术期给予等热量等氮量的营养支持,术前进行7天营养支持,术后3-10天经不同途径进行营养支持。结果:术后10天,PN组血清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realb)视黄醇结合蛋白(FN)水平显著高于EN组(P(0.01),而EN组肠功能恢复早干PN组,住院时间和营养费用少于PN组。结论:营养不良的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营养支持能改善病人营养状况,PN优于EN。而EN有利于肠功能恢复、可减少营养费用和住院日及增强免疫功能,减少肠源性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病人的营养支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制定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以提高肝移植病人的手术耐受力和促进术后的恢复。方法:对3例肝移植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状况和营养支持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各自代谢特点,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在术后早期1~3d采用全肠外营养(TPN),并辅以人血白蛋白以维持血浆白蛋白水平;在术后3~4d开始肠内营养(EN)结合肠外营养(PN),并逐渐过渡为完全经口饮食。结果:3例病人随访10个月,一般情况良好。结论:术前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可提高手术耐受力。术后视肝功能恢复程度,进行肠外营养(PN),适当控制营养供给量,当肝功能恢复后,应尽早开始EN,可辅以PN,并尽快过渡到完全经口饮食。  相似文献   

3.
营养支持是现代医学的一大进展,在围手术期经静脉途径行肠外营养支持(Tor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可显著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长期临床实践证明,以往可用的经中心静脉穿刺置管输入营养液的方法虽有其优点,但也存在诸多与置管有关的并发症,因此经周围静脉途径置管行TPN治疗现已逐渐成为临床趋势。我科从2002年5月至今应用静脉留置针(Y型)经周围静脉穿刺置管输入营养液,同样获良好疗效。现将我们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采用两种方式进行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1例胃肠道癌症患者分为TPN组(19例)和对照组(22例).TPN组以中心静脉置管给予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周围静脉单瓶输入各种营养液.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天血清白蛋白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对照组P<0.01,TPN组P<0.05),7天后血清白蛋白较术后1天均有所回升.但和术前比较TPN组P>0.05,对照组P<0.01;1PN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不大(P>0.05),对照组血红蛋白术后则有明显下降(P<0.05):TPN组术后肝功能指标升高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发生肠外营养相关肝功能损伤(PNALD)4例,对照组发生其他并发症或不良反应3例.结论 TPN支持更有利于维持患者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的稳定,同时可以避免周围静脉榆入途径容易产生的各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但是相比之下TPN更容易导致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5.
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严荣燚  丁飚  马俊  张琦 《上海护理》2008,8(1):73-75
现代慨念的临床营养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 rition,EN)和肠外营养(pasrenteral nut rition,PN)。PN能为危重患者和胃肠道功能不全的患者提供有效的营养支持,在改善围手术期患者的营养,提高手术成功率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长期应用标准的全肠外营养会导致肠黏膜萎缩.通透性升高和免疫功能障碍及肠道细菌易位.近年来,EN在临床营养支持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现就EN的应用与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支持对危重病人营养状态及内毒素水平影响。方法选择64例不能经口进食的危重病人,分为完全肠外营养(TPN)组及TPN+EN组,TPN组采用完全静脉营养支持,TPN+EN组在病人营养支持全程或部分时间采用EN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态、血清内毒素及炎性递质的水平。结果治疗1周后,TPN+EN组病人血清前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水平高于TPN组(t=2.92、3.58,P〈0.05),血清内毒素、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a水平低于TPN组(t=3.54~7.36,P〈0.05)。结论EN支持能够改善危重病人的营养状态,减少病人体内细菌内毒素的生成及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7.
肠内营养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肠内营养的必要性。方法:在本科实施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25例,其中15例为经术中空肠留置造口管给予肠内营养(EN)的患者,10例为经中心静脉输注营养(TPN)的患者。结果:EN组患者出院时体重减轻率为3.88%,TPN组为7.41%。结论:EN是一种较合理安全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8.
2005年2月~2005年7月,我院对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97例,其中术后接受瑞素、瑞能肠内营养支持(EN)的41例,男35例,女6例,中位年龄61.5岁;完全肠外营养支持(PN)的56例,男40例,女16例,中位年龄59.2岁。术后并发症:EN组轻度腹胀、腹泻4例,调整滴注速度和温度后缓解,营养管堵塞1例,改为口服;PN组输液引起疼痛9例,静脉炎3例。1.2方法完全肠外营养的每日通过中心静脉或外周静脉按预定营养支持计划,输注长链脂肪乳和氨基酸,肠内营养支持组术中放置空肠营养管,通过输血器连接空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围手术期的营养状况及合理应用胃肠内(Enteral nutrkion,EN)和胃肠外(Parenteml nutrition,PN)或全胃肠外营养(Tto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补充情况,采用EN和PN或TPN两种途径,术前和术后协调互补的方法,观察病人的一般状态,测量病人围手术期的血清蛋白和周围血液总淋巴细胞计数,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预后情况。统计学分析应用t检验。结果肠内营养不足时应用肠外营养加强。应用TPN前、后病人的血清蛋白和周围血液总淋巴细胞数分别为:(23、21±2.62)g/L、(27.36±2.95)g/L和(1.32±0.37)×10^9/L、(2.09±0.42)×10^9/L,二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TPN后病人的营养状态明显改善。结论围手术期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和护理,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柳慧 《临床医学》2002,22(9):30-31
危重新生儿的营养支持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而对于不能口服、鼻饲困难或禁食的危重新生儿,全静脉营养(TPN)尤显重要。现总结1999年至2002年我院新生儿病房TPN39例,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危重症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在危重病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186例收住ICU的危重病患者随机分成肠外营养组(PN)87例,肠内加肠外营养组(EN PN)99例,观察两组不同营养支持方法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单纯PN组并发症高,易发生高血糖及肝功能损害,维持营养状态效果差,最终导致胃肠功能衰竭。而EN PN组并发症少,疗效高,降低了MODS发生率。结论 对危重病人早期实施EN PN营养支持,不仅可有效防治胃肠功能衰竭,同时在降低危重病人的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和促进患者康复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胃肠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童强  王国斌  卢晓明 《中国康复》2004,19(6):342-344
目的 :比较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对胃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72例胃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 (EN组 )和肠外营养组 (PN组 )各 2 6例及常规输液组 (对照组 ) 2 0例。术后 2 4h开始肠内或肠外营养 ,检测术前和术后第 9天营养状况、免疫指标、严重并发症及肠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 :术后EN组、PN组体重、前白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EN组与PN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术后CD3 、CD 4 、CD 4 /CD8 EN组、PN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其中CD 4 、CD 4 /CD 8 EN组亦显著高于PN组 (P <0 .0 5 ) ;EN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PN组和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胃肠癌术后近期的营养和免疫状况 ,肠功能恢复方面亦明显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3.
童强  王国斌  卢晓明 《中国康复》2005,20(5):292-294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 方法:4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各20例,分别于术后24 h开始EN或PN,检测术前和术后第9天各免疫指标.术前和术后第9天2组患者均口服甘露醇5 g和乳果糖10 g,收集随后6 h的全部尿液,测量尿中甘露醇与乳果糖排除率之比值(L/M比值)。结果:术后第9天,EN组CD4^+、CD4^+/CD8^+显著高于PN组(P〈0.05),但IgG、IgM、IgA、CD3^+及CD8^+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L/M比值与术前比较均上升(P〈0.01)。结论:术后早期EN可明显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近期的免疫状况,细胞免疫方面亦明显优于PN,但对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与PN支持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对ICU收治的5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术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肠内营养组+肠外营养组(EN+PN组,n=26)与全肠外营养组(TPN组,n=26)。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代谢指标(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免疫功能(IgA、IgG、IgM水平;CD4+、CD8+、T细胞比值)的变化情况。结果与TPN组比较,EN+PN组治疗营养代谢指标前白蛋白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6,P<0.05);而免疫功能IgA、IgG、IgM、CD4+、CD8+、CD4+/CD8水平改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9.57、5.30、11.09、3.94、3.61、2.19,P均<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促进蛋白质合成代谢、促进免疫功能恢复方面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5.
非胃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非胃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40例非胃手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及肠外营养组(PN组)各15例,常规输液组(对照组)10例,比较各组胃肠减压量和胃排空障碍恢复时间。结果:EN组胃排空恢复时间明显短于PN组和对照组(P<0.01),胃肠减压量在治疗7和14d后明显少于PN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对胃排空功能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对非胃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应尽量采用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6.
食道、胃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NTRODUCTIONHavingrealizingthatintestinaltractisthecentralorganforsurgerystressandtheknowledgeofenterogenuosinfection,moreandmorepeoplearehavingpaidattentiontoNEespeciallyearlyNE.Undertheconditionofsameammoniandsamequantityofheat,weinves-tigatethesafetyofearlyenteralnutritionafteresophagealandgastricoperationandavailabilityforclinicalrehabilitationsupportcomparedwithPN.MATERIALSANDMETHODSMaterials40patientsweredividedrandomlyintoENgroup(n=20)andPNgroup(n=20).IntheENgroup,there…  相似文献   

17.
胃癌术后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何洁依  谢勇  李萍  花天放 《中国临床医学》2004,11(3):374-375,377
目的 :观察、比较胃癌术后肠内与肠外营养的效果。方法 :4 4例胃癌术后病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 (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EN组术后 2 4h启动经鼻肠管输注肠内营养制剂 ,给热卡 2 5~ 30kcal·kg-1·d-1,氮 0 .18g·kg-1·d-1,热氮比为 134∶1,PN组经外周静脉输注 ,热量 2 5~ 30kcal·kg-1·d-1,由葡萄糖及 30 %Intralipid分别提供 5 0 %的热量 ,氮 0 .18g·kg-1·d-1(氮源为 8.5 %乐凡命 ) ,共 7d。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营养计划。两组术后体重均低于术前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TP、PA、ALB组内比较PN组均下降明显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组间比较PN组PA下降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对肝功能的影响PN组术后AST、ALT、GGT升高较明显 ,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组间比较PN组术后GGT升高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术后经口进食时间EN组早于PN组 ,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有效的。EN对于改善营养状况、维持机体血浆蛋白水平优于PN ;与PN相比 ,EN对肝功能影响较小 ,术后经口进食时间提前。  相似文献   

18.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其对术后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EN)支持及其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1例胃癌术后按序随机分为全肠内营养组(TEN)35例,EN 肠外营养(PN)组36例,分别于术后24h后于营养支持,观察营养支持期间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有无腹胀、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肛门恢复排气时间TNE组较EN PN组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TNE高龄患者(年龄>60岁)较EN PN高龄患者多(P<0.05),但TEN组非高龄患者与EN PN组非高龄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龄胃癌患者术后EN应联合应用PN,逐渐过渡TEN,可减少胃肠相关并发症,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胃癌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胃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胃癌患者术后临床恢复的影响。方法PN组术后每日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直到经口进食。EN组术后第1d以静脉支持为主,第2d开始经空肠造瘘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逐步加大支持强度并减少静脉支持。观察两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体质量、血红蛋白(HGB)、血清前白蛋白(PALB)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LY)。结果EN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术后第7dEN组各项指标的恢复速度均优于PN组。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5/20),明显低于PN组45.00%(9/20)。结论胃癌术后早期EN支持可促进小肠运动功能恢复,加快免疫和营养状态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INTRODUCTIONInstress,bodyproduceshormonesuchascatecholamineandmanykindsofinflammationfactors,whichleadstocontractionofvisceralvessels,damageofendothelium,ischemia,hypoxiaanddamageoffreeradical.Ischemia-reperfusioncanproduceagreatamountoffreeradicals,whichleadtogastrointestinaltractlesion,displace-mentofbacteria/endotoxin,thenleadtoenterogenicinfection,ag-gravatestressreactionanddamageinternalorgans.Gastrointestinaltractwastheimportanttriggerorganofaseriesofstress,metabolicandinflammatory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