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应用人工生物假体,将股骨颈骨折后的股骨头和髋臼进行置换,以恢复髋关节功能的治疗方法[1]。作为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成熟术式,可在早期减轻患者疼痛、减少患者卧床时间、恢复髋关节功能[2],在临床应用广泛。老年人在发生髋部骨折后,因术后卧床、患肢制动以及术中软组织、骨骼、静脉损伤、出血较多等因素的影响[3],导致静脉流速变缓、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更易于处于高凝状态,因此术后易诱发下肢水肿、疼痛、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等并发症[4];因此,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下地活动、功能锻炼、给予消肿、止痛、抗凝等治疗措施,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5]。  相似文献   

2.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常见的并发症[1]。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骨折患者逐年增多,预计到2050年髋部骨折患者将从目前每年150万例发展到450万例[2],其中需要THA治疗的患者约占90%[3]。目前认为DVT的形成原因分别为静脉壁损伤、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4]。  相似文献   

3.
<正>全髋关节置换术(THA)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远期疗效。THA能够解除疼痛、纠正畸形,恢复功能,是股骨头坏死、骨关节炎以及股骨颈骨折等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1-2];但对THA术后康复认知尚不足,康复早期若不给予重视,可能会导致关节脱位、粘连、静脉血栓、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情况,影响手术效果[3]。早期康复训练是保证和巩固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功能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使患者获得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4]。  相似文献   

4.
<正>下肢骨折是骨伤科常见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干骨折等,手术治疗是临床常用且有效的治疗骨折手段,但是肢体功能的恢复通常需要漫长的时间,由于长时间的肢体固定,可能导致肢体肌力下降、组织粘连、关节挛缩,影响肢体功能,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其中膝关节功能障碍最为常见。早期康复治疗对缓解肢体肿胀、促进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1-2]。个体化康复训练是使患者由被动康复转变为自主训练的一种临床治疗理念,是医者依据患者的体质、骨折具体情况,制订的由医护人员、患者家属和患者本人协同完成的一种临床治疗模式[3]。个体化康复训练对于下肢骨折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达成业界共识[4]。中药熏洗属于中医临床常用外治法,临床应用可减轻肢体肿胀、膝关节僵直、促进肢体功能恢复[5-7]。本文观察了中药熏洗联合早期个体化康复训练对下肢骨折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血管意外偏瘫侧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脑血管意外偏瘫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总结脑血管意外偏瘫侧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结果:14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1例,发生泌尿系感染1例,术后1周均可扶拐行走,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效果满意。结论:脑血管意外偏瘫侧股骨颈骨折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并在术后加强肌力训练,积极预防、治疗并发症,加强护理,可得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龄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高龄患者,其中32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28例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经治疗后,术后2~5周恢复行走能力,随访半年发现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达95%。结论: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有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7.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老年糖尿病患者股骨颈骨折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危险性大,并发症发生率高,围手术期处理及护理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1].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提高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从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来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选取7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治疗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各39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中观察指标(术中失血量、术中用时、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两种方案治疗各有利弊,全髋关节置换术虽然疗效显著但创伤较大、应激反应较强,临床应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9.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和髋关节病变的常用方法,能有效缓解髋部疼痛,重建稳定的关节,恢复和改善髋关节的运动功能,我院1990年~2012年开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52例,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髋关节功能满意。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行后外侧小切口与后外侧标准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的不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者为观察组;后外侧标准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结局.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两种术式均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后外侧小切口术比较安全,且近期疗效优于后外侧标准切口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濮阳市中医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11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组,对照组55例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组56例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优良率85.71%高于对照组74.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1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简式量表(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能取得较佳的近期效果,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机体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全髋关节置换术远期效果较佳,安全性高,能够更为有效的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股骨颈骨折容易导致骨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发生[1]。治疗老年人移位股骨颈的手段主要为手术,手术方式有内固定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R,total hip replacement)[2]。本文旨在研究老年人移位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Ⅰ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失效后再行THR疗效,探讨老年人移位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两种手术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3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76例6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病例,其中46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0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这两种手术方案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从术后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不良反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进行比较和随访。结果:2组病人经过1—3.5年,平均2.5年的随访,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中远期的并发症多,而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临床疗效好。结论:人工全髋置换术可以改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远期出现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06年8月-2010年3月在我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56例70岁以上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记录术前和术后1M、6M、12M、18M的患髋Harris功能评分,并行组间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0M,根据Hams评分标准,优46例,良6例,中4例,其中优良率高达92.86%;术后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均P姐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M、12M、18MHarris评分较术后1M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选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临床效果良好,可早期下床活动,防止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比较不同方法治疗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98例65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例。其中,行空心加压螺纹钉固定1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44例。采用Harris评分比较不同方法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结果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优良率分别为68.4%、82.8%、84.1%。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的康复措施对疗效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夏志华 《光明中医》2013,28(6):1251-1252
随着社会老龄人口逐步增加,髋关节病、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等髋关节病不断增多,严重影响了老龄人的生命质量。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解除患者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DVT(深静脉血栓)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其继发的肺栓塞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致死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淮滨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依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41)与观察组(n=41),对照组施以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观察组施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与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较长,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多,术后下床时间明显较短,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较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均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提升关节功能优良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能够缩短下床活动时间。  相似文献   

18.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常用方法,但由于患者年龄大又常常合并其他内科性疾病,加大了手术的难度,增加了手术风险,因此如何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是我们工作的重点[1]。本文选取我院近年3年来收治的高龄(75岁以上)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26例,给予做好术前、术中的手术护理配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老年糖尿病患者股骨颈骨折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危险性大,并发症发生率高,围手术期处理及护理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为提高此类患者的护理水平,现将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2月对42例老年糖尿病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平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患者采用缝匠肌骨瓣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要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后6个月按髋关节功能按照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估,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能使骨膜愈合完整,适合于各级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