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长春市3409名12~19岁中学生缺铁性贫血(IDA)的患病率及该病在性别、年龄、学校间患病情况的差别,并探讨了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和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的测定在缺铁性贫血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长春市中学生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为14.4%,女生高于男生(P<0.05),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下降;SF和FEP的改变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符合率较高,分别为88.3%和86.7%,SI则只有61.7%。  相似文献   

2.
对一青年男性人群的缺铁性贫血和核黄素营养状况的关系进行了观察。发现:其核黄素缺乏率为42.9%(30/70),缺铁性贫血率为37.5%(27/72),游离原卟啉(FEP)异常率为11.0%(8/73)。核黄素缺乏者平均血红蛋白(Hb)浓度低于核黄素正常者,缺铁性贫血率(50%)显著高于核黄素正常者(25.0%,P<0.05),而两者的FEP异常率无差别。对全血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系数(BGRAC)与Hb、FEP和红细胞压积(HCT)做相关回归分析,发现BGRAC与Hb、HCT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FEP无显著相关关系。结果提示:核黄素缺乏与缺铁性贫血有关系,而与反映铁缺乏的早期指标FEP无关  相似文献   

3.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96例血液病患者的血清铁蛋白(FS)值,结果显示:单纯缺铁性贫血(IDA)组FS值较对照组高(P<0.01),白血病组、再障及溶血性贫血组SF值较对照组高(P<0.01),白血病组在化疗有效时SF值下降。说明SF对IDA诊断有特异性价值,可作为白血病化疗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用放射免疾法对116例正常人和35例急性白血病,14例慢性白血病,2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8例缺铁性贫血,9例淋巴肉瘤及8例骨髓纤维化病人血清铁蛋白(SF)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正常人为85.3±37.8μg/L(男),46.0±30.7μg/L(女),急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骨髓纤维化、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清SF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0.01),而慢性白血病SF含量差异无显著性,缺铁性贫血SF含量则明显降低,结果表明SF测定对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观察有极高价值,而对周围血象没有改变的病人SF含量测定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89例缺铁性贫血(IDA)患者同时进行骨髓铁染色和血清铁蛋白(SF)测定,结果骨髓细胞外铁100%阴性,铁粒幼红细胞计数和SF低于正常的百分比,分别为95.5%和88.7%。SF与贫血程度及铁粒幼红细胞计数均呈正相关;认为骨髓细胞外铁和SF在IDA实验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缺铁性贫血大鼠脂质过氧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对机体脂质过氧化产生的影响。方法:观察缺铁性贫血大鼠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及血清Fe、Cu、Zn、Mn、Se5种微量元素变化。结果:缺铁性贫血大鼠血清及肝、肾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增高(p〈0.01);红细胞SOD活性及全血GSH-PX活性呈升高趋势(p〈0.01);血清Fe、Cu、Mn含量低于对照组,而X  相似文献   

7.
RDW和SF联合检测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例缺铁性贫血(IDA)和26例非IDA贫血联合检测血清铁蛋白(SF)T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结果表明,RDW和SF联合检测可提高IDA的检出率,RDW可弥补SF在IDA血清学诊断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策略解放军总医院(100853)汪月增缺铁性贫血(IDA)在开始治疗前有两点应该注意。一是确定诊断,诊断缺铁的指标有血清铁蛋白(SF)<12~20μg/L红细胞内游高原卟啉(FEP)>100μg/dlRBC,血清铁降低,运铁蛋白饱和率...  相似文献   

9.
Chen B  Lin G  Ni Z 《中华医学杂志》1999,(2):99-103
目的评价几种铁参数在铁缺乏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90例贫血病人(缺铁性贫血36例,慢性病贫血23例,慢性病伴缺铁性贫血31例),做骨髓铁染色、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血清铁蛋白(Serumferitin,SF)、血清铁(Serumiron,SI)、总铁结合力(Totalironbindingcapacity,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insaturation,TS)等检查,应用似然比(LR)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方法,以骨髓铁染色作为金标准对以上的铁参数诊断慢性病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在判断慢性病是否合并缺铁性贫血时SF在25~44μg/L时的LR最大(58),sTfR>50nmol/L时的LR最大(60);ROC曲线下面积以sTfR最大(084),其他依次是sTfR/logSF(0.83)、SF(077)、sTfR/SF(0.74)、SI(072)、TIBC(068)。结论认为ROC曲线与LR对科学评价铁参数诊断价值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血清铁蛋白(简SF)、癌胚抗原(简CEA)在良、恶性肝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对219例肝硬化、49例肝癌患者血清SF、CEA进行检测,结果显示,SF在肝硬化及肝癌中增高分别占30.81%和65.91%(P<0.01),SF在肝癌患者血清中明显高于肝硬化者;CEA在肝硬化及肝癌中增高分别为9.68%和17.78%(P<0.05),其意义不如SF。因此认为SF可做为诊断肝癌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整群抽样0~14岁白族儿童3197名,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并抽样进行膳食调查和大便寄生虫检查。结果表明:铁缺乏症(ID)患病率58.7%,其中缺铁性贫血(IDA)患病率51.90%。调查儿童中未发现钩虫感染,蛔虫感染率39.4%,但并非缺铁的危险因素。婴儿期辅食添加太迟,以米粉为主;大龄儿童热量、蛋白质、铁、血红素铁、维生素C摄入不足和/或生物利用率低以及社会经济收入低下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应用超声心动图方法对29例贫血病人及其对照组20例正常人分别进行了左心功能检测。结果:贫血组的LVEF、LVFS、E及E/A均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差异(LVEF、LVFS、E/A:P〈0.01;E:P〈0.05)。而两组的AOV及PEP/LVET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贫血病人的左心室功能有代偿性增强,其增强机制可能为前负荷增加、后负荷降低及心肌收缩力增强。  相似文献   

13.
非平衡法检测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部分血液病患者血液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含量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试剂盒(非平衡法),同时测定了50例健康人及44例不同血液病患者血液EPO。结果:1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CRI)贫血患者血清 EPO水平为7.03± 1.58U/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n= 50,13.69±2.74U/L, t=7.4, P< 0.001)。10例再障(AA)患者血清EPO水平为128.84±80.42U/L,10例缺铁性贫血(IDA)患者血清EPO水平为53.33±10.16U/L,二者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其余血液病贫血(M2、M3、M5、ALL、CML、ITP)血清EPO亦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结论:选择一种较好的方法检测血清EPO对某些贫血的诊断和治疗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妊娠与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张凤华吕秀萍任春娥李振荣(潍坊医学院附院妇产科潍坊261031)铁蛋白是机体贮存铁的主要成分,存在于肝、脾及骨髓等组织中,血清铁蛋白(SF)是反映体内贮存铁的有效指标,有助于诊断隐性缺铁性贫血,是检测缺铁或铁负荷过度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5.
对26例原发肺癌(肺癌组)和30例非肺癌(非肺癌组)患者的血清和支气管冲洗液(BLF)中的癌胚抗原(CEA)、铁蛋白(FT)、唾液酸(SA)和β2-微球蛋白(β2-M)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肺癌组血清SA、β2-M和BLF中SA、FT含量与非肺癌组比较相差不显著(P>0.05);肺癌组血清CEA、FT和NF中CEA;β2-M的含量明显高于非肺癌组(P<0.01 ̄0.001),其单项检测诊断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53.58%、93.33%、50%、86.67%,50%、80%,65.38%、90%。四项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肺癌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阴性肺癌的及时诊断,而纤支镜检查对四项指标均为阴性者有弥补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参考Troost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对30例肝细胞癌患者、30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血清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和唾液酸(SA)测定。结果肝癌患者上述各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P<0.01),肝癌患者血清中AFP、AFU和SA的阳性率分别为70.0%,76.2%和70.0%。将上述3项肿瘤标志物进行联合检测,以任2项阳性为诊断标准,则联合检测对肝癌诊断的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98.3%,准确性为94.4%,阳性预示值为93.7%,阴性预示值为96.3%。结论血清AFP、AFU和SA联合检测对肝癌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12月龄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并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该年龄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生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儿童保健门诊健康体检的12月龄儿童,采用氰化高铁法检测血红蛋白浓度,对儿童的喂养情况、出生情况及家庭一般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喂养方式对12月龄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影响。结果:共1211名12月龄儿童完成所有检查,131名儿童诊断为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10.8%。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比较结果显示,母乳喂养组(36.0%),高于混合喂养组(32.2%)及人工喂养组(5.1%)(P<0.01)。多元Logistic回归模分析结果显示,排除性别、出生情况及家庭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后,母乳喂养的婴儿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为人工喂养婴儿的10.963倍,混合喂养的婴儿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为人工喂养婴儿的9.653倍(P均<0.01)。结论:缺铁性贫血仍是婴儿期高发的营养性疾病之一,母乳喂养的儿童在12月龄更易发生缺铁性贫血,须高度重视并注意补充含铁食物,以预防缺铁性贫血。  相似文献   

18.
应用单克隆抗体(CD71)建立了斑点免疫过氧化酶法(DIPA),并对61例不同贫血病人血清转铁蛋白受体(TfR)水平进行测定。初步结果显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血清TfR水平显著降低(P<0.001),溶血性贫血病人和缺铁性贫血病人则显著升高(P<0.001),而急性失血性贫血病人血清TfR水平与正常人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血清TfR测定为贫血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项实用的临床新指标。  相似文献   

19.
苏Yu  林其德 《上海医学》1994,17(8):455-457
本文报告53例SLE合并妊娠时的外周血象变化,并与50例正常妊娠妇女作比较。初步分析了产生这些变化的可能原因,发现贫血31例(58.5%),血小板减少20例(37.7%)。其中贫血合并血小板减少12例(22.6%),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血球均减少者1例,较正常妊娠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15例网织细胞增高的病例进行Coombs试验,直抗阳性4例(26.7%)都为C3型。对9例SLF孕妇贫血  相似文献   

20.
血清CYFRA21—1和NSE联检在肺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兵 《河北医学》1998,4(5):30-32
本文对116例肺癌病人同时测定血清中CYFRA21—1和NSE水平,并与健康人及肺部良性疾病作对照。对其中20例NSCLC患者血清CYFRA21—1水平在治疗过程中连续观察。结果肺癌患者在治疗前血清CYFRA21—1水平明显高于BPD组(P<0.01)及正常对照组(P<0.01)。在肺癌组,血清CYFRA21—1升高主要在NSCLC组,阳性率为72.73%、SQC组为79.20%、ADE组为60.13%,LCC组为50%,均高于SCLC组(16.67%)。NSCLC组血清CYFRA21—1与肿瘤分期是正相关。血清NSE水平升高以SCLC为主阳性率66.67%,高于NSCLC组27.28%(P<0.01)。联合检测血清CYFRA21—1和NSE可提高整体肺癌的阳性诊断率,从而提高早期诊断。临床上连续动态监测血清CYFRA21—1水平对NSCLC特别是SQC的进程、疗效及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