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pancreatoduodenectomy,PD)后胰胃吻合术与胰肠吻合术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胰腺外科从2006年4月至2010年12月间因十二指肠癌和胰头肿瘤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7例(其中胰胃吻合组19例,胰肠吻合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胰胃吻合组患者采用将胰腺残端套入胃后壁方式吻合,胰肠吻合组采用传统套入式吻合.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失血量、术后胰瘘、病死率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 胰胃吻合组和胰肠吻合组的平均手术时间[(372.1±79.5) min比(351.0±69.2) min,P>0.05]、术中估计失血量[(693.5±412.8)ml比(645.1±488)ml,P>0.05]、术后胰瘘(2/19例比2/18例,P>0.05),病死率(1/19例比1/18例,P>0.05)和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 7.5±8.9)d比(16.1± 7.6)d,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D后胰胃吻合并发症率不会高于胰肠吻合,可以作为PD后的另一种消化道重建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胰腺-胃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消化道重建中的合理性。方法对2002年3月至2004年10月期间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和胰腺-胃吻合术重建消化道的24例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胰腺-胃吻合手术,胰瘘的发生率为8.3%(2/24),通过保守治疗均痊愈。结论胰腺-胃吻合术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一种安全的消化道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3.
胰胃吻合术作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腺残端与消化道重建的一种方法.对其研究主要涉及手术方法、术后胰瘘的发病率及残胰的内外分泌功能及对消化道的影响,并往往与胰肠吻合作对比研究.本文结合胰胃吻合术的应用历史就上述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胰肠插入荷包式吻合术防胰瘘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 ,是引起术后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 1996年底我们设计了胰肠插入荷包式吻合术 ,经临床使用 ,效果满意。现将我院近 17年来传统胰肠端端套入式吻合术与胰肠插入荷包式吻合术的资料作一比较 ,结果如下。1.资料和方法 :(1)手术方式 :全组病例均按Child法重建消化道。空肠与胰腺的吻合分为两种术式 :一种是传统的胰肠端端套入式 ,即将胰腺端与空肠端吻合后 ,再将胰腺套入空肠内 3cm ,行空肠浆肌层与胰腺被膜结节缝合。另一种是胰肠插入荷包式吻合 ,即将胰腺端直接插入空肠内 3cm ,空肠端与胰腺被膜缝合 …  相似文献   

5.
<正>胰腺消化道重建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胰腺中段切除术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的关键步骤,技术要求高,重建质量和方法与术后胰瘘发生关系密切。2014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发布了《胰腺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技术专家共识》,强调选择临床医师自身熟悉的术式并提高吻合质量是减少胰瘘发生的关键[1]。近年的腹腔镜和达芬奇外科机器人PD单中心大  相似文献   

6.
为了减少胰腺部分切除后胰瘘和出血的并发症。作者在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1例胰体尾切除术中采用胰胃吻合术(胰管和胃粘膜吻合)。该术式采用二层吻合法,外层为胰腺和胃后壁浆肌层缝合,使胰腺切面与胃后壁紧贴。胃后壁相应部位戳一小孔,将胰管和胃粘膜吻合完成手术。4例术后恢复良好,1例术后死于心肝肾功能衰竭,与手术方式无关。该术式是一项安全的胰液引流方法,且有许多方法上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适用于胰腺头部及壶腹部周围良(恶)性肿瘤的治疗,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该术式在20世纪40年代获得了精炼和标准化[1-3]。尽管近些年来外科技术和医疗设备都在不断精进,使得PD围手术期病死率已明显下降至2%~4%,但是术后并发症率仍居高不下(30%~50%),其中罪魁祸首就是胰瘘[4-5]。尽管PD的胰腺残端重建技术命名繁多,但从根本上区分,主要包含3大类:①残端闭合,该术式由于术后出现胰瘘、胰腺炎及胰腺外分泌功能丧失的概率较高,目前已基本淘汰[6]。②胰腺-胃吻合,该术式被部分学者认为在胰瘘方面优于胰-空肠吻合。但是这些研究结论目前仍存在诸多矛盾与争议[7-9]。现有的文献报道表明,胰胃吻合使用的广泛程度远不及胰肠吻合[10]。③胰腺-空肠吻合,被多数学者认为是“标准化”的重建技术,并且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胰肠吻合日臻成熟并不断发展,仅2016年之前报道的胰肠吻合方式就多达50种以上。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胰腺肿瘤的诊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对胰腺肿瘤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手术切除仍是可切除胰腺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壶腹周围肿瘤的经典术式,该术式需切除胰头、十二指肠、胆囊、胆管及部分胃,并行胰肠吻合、胆肠吻合和胃肠吻合。在有经验的大型胰腺外科中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死亡率为2%  相似文献   

9.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远端胰腺和肠道的吻合处是引起并发症和死亡的重要部位。临床上试用了各种不同的胰肠吻合,但尚无一种公认的最佳术式。作者从1991年3月至1995年9月,由同一位外科医师对86例壶腹周围癌施行了PD。选择非胰腺源性的壶腹周围癌施行保留幽门的改良术式,对患胃病或有胃病史者,以及术中发现十二指肠供血不足时,施行常规的Whipple术式。消化道重建采用两种方式:“胰肠吻合(PJ)38例,将胰腺套入空肠的对系膜缘进行吻合;胃肠吻合(PG)48例,将胰腺套入胃窦或胃体下部后壁进行吻合。两组患者平均年龄:>70岁患者…  相似文献   

10.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针对胰腺质地柔软的患者,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设计了双重连续锁边缝合胰胃吻合术,采用该方法对92例胰腺质地柔软的壶腹周围癌患者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消化道重建。中位胰胃吻合时间为12min,1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发生胰瘘(A级和B级各1例)。双重连续锁边缝合胰胃吻合术对胰腺质地柔软患者是一种安全、简单和可操作性强的新型胰胃吻合方式,有望为腹腔镜胰胃吻合提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Aroori S…//HPB(Oxford),2011,13:723-731胰瘘(PF)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的主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胰腺空肠吻合术(PJ)是PD中最常用的消化道重建方式,而胰腺胃吻合术(PG)则常被作为PJ的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分析机器人辅助胰腺切除术中胰肠吻合术与胰胃吻合术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技巧,分析比较两种吻合方式的优劣.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上海瑞金医院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行24例胰腺吻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胰腺吻合术均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下完成,无中转开腹.其中男10例,女14例,平均年龄( 48.58±13.31)岁,术中切除肿瘤平均大小( 2.74±1.31)cm,胰管平均直径(3.58±1.69 )mm,胰腺吻合口平均完成时间( 57.71±13.10) min,其中行胰肠吻合术12例,胰胃吻合术12例,术后并发胰漏者9例(37.5%)、胰腺吻合口出血者2例(8.3%)、胃排空延迟者1例(4.2%),均经过保守治疗后康复.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 23.88±8.02)d,胰腺吻合口旁引流管留置时间为(18.83±7.23)d,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为( 2.38±1.24)d.进一步研究发现,与胰肠吻合术组比较,胰胃吻合术组吻合时间长、术后胰漏发生率较高(P<0.05),但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吻合口引流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下完成胰胃吻合或胰肠吻合均是安全可行的,具体吻合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手术方式与外科医师的手术经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胆汁胰液分流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并探讨其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3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采取胆汁胰液分流的消化道重建方式,57例为胰胃吻合,79例为胰肠吻合.手术主要步骤:①胰胃吻合术后,在距胰胃吻合口远端5~ 10 cm处行近端空肠胃后壁端侧吻合.②胰肠吻合术后,胰肠吻合口10 cm左右将胃后壁与空肠行侧侧吻合.随后在距胃肠吻合口40 ~ 50 cm处离断空肠,形成游离肠袢;远端封闭后与胆管行端侧吻合;在距胆肠吻合口40~50 cm处与游离肠袢的远端行侧侧或端侧Y形吻合.收集术前、术中和术后资料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136例消化道重建(含胰胃或胰肠吻合时间)中位时间为71min(62~97 min),手术死亡率为0;术后并发症为13.2%(18例),包括术后出血2例,胆漏2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脂肪液化并感染2例,胃瘫3例,腹腔感染3例,胰漏4例(3例A级和1例B级胰漏).结论 胆胰分流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对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胰肠吻合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难点.如何改进胰肠吻合方式、减少术后胰瘘的发生是临床医师不断探索的问题.2002年11月至2012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34例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壶腹周围癌患者采用包卷式胰管空肠吻合术进行胰肠重建,效果良好,仅2例患者术后发生A级胰瘘.本研究结果显示:包卷式胰管空肠吻合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消化道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胰腺中段切除术中胰腺吻合的主要方式为胰腺头侧断端封闭、胰腺尾侧断端行胰肠吻合或胰胃吻合。这两类重建方法已应用于开腹、腹腔镜和机器人胰腺中段切除术。然而,上述两种吻合方法无法维持消化道的完整性和胰液分泌的正常路径,存在一定局限性。笔者结合前期机器人手术和胰管修复手术的开展经验,于2017年8月30日完成1例机器人胰腺中段切除、胰管成形、胰腺端端吻合术(荣氏胰  相似文献   

16.
谭冠  沈世强 《腹部外科》2014,27(6):456-459
胰腺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胰腺癌中胰头癌占60%~70%,其手术方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该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而胰瘘是其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胰腺重建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最关键的一步,其大致分为胰肠吻合和胰胃吻合,每种吻合又有若干吻合方式.术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吻合方式.本文就胰腺常见重建方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经手术治疗的18例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例合并胰管结石,5例合并胰腺囊肿。1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行胰管空肠Roux-Y吻合术,2例行胰腺囊肿空肠Roux-Y吻合术,1例行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其中1例同时行胰肠吻合和胃空肠吻合术。比较不同术式对腹部疼痛的缓解率。结果 17例完成手术,1例损伤肠系膜上静脉大出血术中死亡。术后出现胸腔积液2例,切口裂开1例。获随访13例,其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例(61.5%),疼痛完全消失;胰肠或胆肠吻合4例(30.8%),疼痛部分缓解;胰肠吻合和胃肠吻合1例(7.7%),疼痛无缓解,反复住院治疗未痊愈。结论外科手术是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有效治疗方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自1935年Whipple等首先提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以来,几经改进已失去原貌.六十年代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包括远端半胃、全十二指肠、胆管、胆囊及胰头、颈、钩突的切除.重建术为胰空肠吻合、胆肠吻合和胃肠吻合.1978年Traverso和longmire采用了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重建术的选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重建方式有:传统的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幽门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胰胃吻合术、双Roux袢吻合术,以及最近提出的保留幽门的各种重建术式.胰腺残端的处理:1.不吻合的选择,早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曾采用胰管结扎术,但有囊肿形成和胰瘘的危险,有报道胰管结扎术后胰瘘发生率达70%.以后许多作者使用胰管栓塞术,认为这种方法较胰空肠吻合术安全.可导致完全的外分泌腺萎缩.1991年Linos等提出了胰管外引流术,并通过对病人4~10个月随访认为这种技术既避免了高危的胰空肠吻合又保留了内分泌功能.2.胰空肠吻合术: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为端端套人式吻合,一为端侧粘膜对粘膜吻合.认为粘膜对胰管吻合是一种可取的方法,许多外科医师在胰肠吻合处使用支架管,以引流胰液防止有活性的胰酶引起组织自溶,而Bartoli等认为用支架管与不用支架管的胰瘘发生率无区别,不同类型的胰空肠吻合术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别.3.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双荷包胰胃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合理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 -2010年12月施行的12例双荷包胰胃吻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时间(420.3±11.7)min;术中失血量(1 021.5±37.8)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0.4±2.7)d,无1例胰瘘发生,切口感染1例(1/12).结论 双荷包胰胃吻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残端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20.
胰瘘是引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高并发症及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为10%~20%.胰胃吻合(PG)作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减少瘘发生率的术式近年来备受推崇.主张PG的学者列出许多优点:1.PG术式操作容易;2.PG术后胰外分泌液由于进入高酸环境,故不易被激活;3.PG由于使用单个空肠袢而减少肠袢扭转的可能.目前有报道PG优于PJ(胰空肠吻合术)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均有一定局限性,病例较少,非随机性以及对有高危胰瘘的病例处理的两种方法缺乏可比性,而且对胰瘘的定义缺乏统一标准.到目前为止,尚未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行胰空肠吻合与胰胃吻合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临床报道.作者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胃吻合比胰空肠吻合术式安全且较少引起胰瘘的假设进行前瞻性随机单机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