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高龄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高龄肾功能衰韵口才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65例高龄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后的生存率和死亡原因,心脑血管并症的发生情况及与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况相关的指标。结果高龄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率逐步提高,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感染及严重营养不良,常见心血管并发症为低血压,透析充分性和营养情况有改善,但血清白蛋白仍明显低于非老年组。结论施行个体化透析和治疗,积极改善营养,减少感染,有助于减少高龄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老年慢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92例老年慢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后的生存率和死亡原因,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与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况相关的指标。结果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率逐步提高,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感染及严重营养不良,常见心血管并发症为低血压,透析充分性和营养情况有改善,但血清白蛋白仍明显低于非老年组。结论 施行个体化的透析和治疗,积极改善营养,减少感染,有助于减少老年透析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袁玲  张欣荣  袁敏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9):1428-1429
目的 评估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以减少透析并发症,提高其存活率.方法 观察总结36例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后的生存率,死亡原因和常见的并发症.结果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感染及严重营养不良,常见并发症为心力衰竭,感染.结论 施行个体化,充分的透析和治疗,积极改善营养状况和贫血,减少感染,有助于减少老年透析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张倩 《中国医药指南》2013,(15):256-256
目的探讨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效果和提高生存率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老年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临床资料和随访生存状况。结果透析后原发疾病好转;并发症:心力衰竭发生34.3%,低血压14.3%,感染25.7%,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48.6%;生存率:一年以上生存率68.6%,三年以上生存率37.1%。结论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疗效明显,透析中进行周密、细致的临床管理和营养支持,减少并发症发生,才是提高生存率之根本。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予以腹膜透析,观察组予以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比较2组肾功能、血液指标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肌酐、尿素氮、血红蛋白、白蛋白情况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病率为5.3%(4/76),低于对照组的13.3%(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可有效改善肾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东升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0):1341-1343
目的 分析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并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至少3个月以上的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MHD患者的死亡原因.结果 全组死亡38例,其中死于心血管并发症16例,脑血管并发症6例,重症感染5例,其他11例.死亡组动脉收缩压及透析期体质量增长率较存活组高,而血清白蛋白、清总胆固醇、血清肌酐及尿素氮浓度等较存活组低,平均血液透析时间较存活组明显缩短.结论 心血管并发症和感染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重视血液透析充分性、控制血压、纠正贫血、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是预防该类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高卓  张赤兵  李新伦  伦立德 《河北医药》2012,34(9):1330-1331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L-cartinitin 左旋肉碱)改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耐受性的作用.方法 4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左卡尼汀注射液6个月(每次透析结束后静脉注射左卡尼订1.0 g,3次/周),对比治疗前后患者透析中低血压、心律失常、心绞痛、肌痉挛等并发症的改善状况,以及治疗前后患者的透析充分性指标Kt/v、血红蛋白(Hb)、营养指标血浆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和C-反应蛋白(CRP)的情况.结果 治疗前后并发症发生例次,透析充分性及各项生化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静脉补充左卡尼汀可明显提高患者的透析耐受性,降低透析中低血压、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营养不良、贫血和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8.
胡月华  卢秀荣  林珊 《天津医药》2002,30(3):151-15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对采用血液透析疗法治疗尿毒症存活≥5年的33例患者,同期35例存活<5年死亡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并分析影响生存质量的因素。结果:存活组年龄低于死亡组;存活组糖尿病肾病所占比例低于死亡组;存活组的心血管并发症、感染和出血情况发生率低于死亡组;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HCO3^-、血和血磷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高龄、糖尿病是影响透析中层得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心血管并发症、感染及出血是透析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低蛋白性营养不良、代谢紊乱是透析患者预后不良的征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方法以医院收治的130例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治疗分析。结果老年患者1年内死亡62例(47.7%);老年肾衰竭患者的死亡因素主要为心血管因素、脑血管意外、感染、电解质紊乱、严重营养不良、肝功能衰竭、肿瘤。结论应用血液透析方式治疗老年肾功能衰竭效果明显,可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用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方法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2年10月至2011年8月期间接受诊治的9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随机分为三组,其中40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称作血液透析组;另40例行腹膜透析治疗,称作腹膜透析组,剩下10例称作非透析组,并比较分析三种方法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结果血液透析组治愈34例,5例死亡,病死率12.50%。腹透组治愈34例,6例死亡,病死率15.00%。非透析组治愈4例,6例死亡,死亡率60.00%。血液透析组、腹膜透析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非透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液透析的病死率稍微低于腹膜透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净化已经成为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最有效措施,进行血液净化治疗越早,患者的肾功能越快恢复,且并发症越少,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透析次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8年7月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7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腹膜透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及血浆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64%,低于对照组的50.00%(χ^2=4.062,P<0.05)。结论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可有效改善各项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宏  姚永兴  方靖  刘鲲 《安徽医药》2011,15(10):1255-1256
目的分析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探讨其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年来35例维持性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比较每位死亡患者的透析充分性、血压、贫血程度等方面的情况。结果 35例死亡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34例,维持性腹膜透析1例。其中死亡于心血管疾病16例、脑出血11例、感染5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放弃治疗2例,占总死亡率的百分比分别为45.7%、31.5%、14.2%、2.9%、5.7%。结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感染为维持性透析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高龄、高血压、低蛋白血症、严重贫血和左心室肥厚是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控制透析患者的高血压、贫血,纠正钙磷代谢紊乱及营养支持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达到临床预防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老年慢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特点,以便采取恰当措施,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50例老年患者和50例非老年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的原发病以高血压和糖尿病为主,而非老年组则以慢性肾炎为主。老年组的营养状况、透析充分性及治疗效果均明显比对照组差。心血管并发症是老年组的主要死因。结论早期发现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并进行适当的干预,积极改善营养状况,提高透析充分性,加强心理护理,可能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龄血液透析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特殊性,为高龄血液透析患者提供合理、有效的护理,减少并发症.方法:通过对收治的13 例高龄透析患者的特点分析,总结并找出适合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的透析并发症减少,导管及内瘘感染率为0,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降低,能主动配合,顺利完成血液透析治疗,生命延长.结论:高龄患者由于其生理、心理及社会特点,血液透析风险性增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可提高高龄患者透析的成功率,保证血液透析治疗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16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患者的年龄、透析龄、血清白蛋白、透析充分性、是否插管及贫血程度、心功能情况,并与感染发生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并发感染的102例次,并发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高龄、透析龄较长、低蛋白血症、透析不充分、是否插管、重度贫血及并发心力衰竭。结论临床工作人员,了解血液透析并发感染的高危因素,有针对性的进行医疗护理,减少高危因素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能有效降低血透患者并发感染的发生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的疗效。方法 1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接受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分析治疗前后血液及临床指标变化。结果与单腹膜透析相比较,联合治疗可明显降低血肌酐,提高血清白蛋白。结论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能增加透析充分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维持性血液透析(HD)替代了正常肾功能的部分排泄功能,延长了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的生命周期并改善了其生存质量,但并发症日益凸显。感染作为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同时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1]。由于血液透析病人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损伤,易遭受感染的危险,其感染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2]。因此,识别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预防和降低血透患者感染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为降低患者的感染率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娄澜  于黔  吴欣  赵珺  艾萍 《贵州医药》2009,33(3):257-258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随着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逐年增多和生存时间的延长,准确及时地评价透析的充分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逐年增多,其并发症肾病也逐年增多,由此引起的肾功能衰竭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血液透析是治疗肾功能衰竭的首选,建立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是保障血液透析成功的必备条件,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日益发展,透析条件的改善、透析效果的日益好转,糖尿病肾病、高龄、透析龄长等血管条件差的患者越来越多,使得透析通路的维护显得越来越重要。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血管通路是内瘘。但对糖尿病肾病等血管条件差的患者无法建立内瘘或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与透析充分性、微炎症状态、营养状态的相关性。方法抽取2006年11月~2011年11月来我院就医的15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15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对患者的长期生存率、透析充分性、微炎症状态以及营养状态指标进行分析,并比较长期生存率与透析充分性、微炎症状态、营养状态的相关性。结果 15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33%、78.00%、60.67%;150例血液透析患者平均kt/v为(1.35±0.25),患者的上臂皮褶厚度、上臂围放松、上臂围紧张、BMI、白蛋白、血红蛋白分别为(19.45±3.25)mm、(21.34±1.25)cm、(22.19±1.32)cm、(22.42±1.56)kg/m~2、(34.42±2.56)g/L、(114.58±9.32)g/L;CRP、IL-6水平分别为(15.45±5.32)g/L、(85.14±14.25)μg/L;长期生存率和血液透析充分性及营养状态呈现正相关(P<0.05),但长期生存率和微炎症状态呈现负相关(P<0.05)。结论透析充分性、微炎症状态、营养状态对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均具有一定的影响,为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临床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实施相关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