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da Vinci Si外科手术系统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da Vinci Si机器人手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患者4例。取距离双乳乳腺腺体边缘2 cm的4点、6点、8点位做长约5 mm、8 mm、5 mm切口,双乳6点位切口作为da Vinci Si手术系统镜头入路,4点、右8点位接da Vinci Si手术系统1、2臂,1臂接超声刀,2臂接抓钳。术中止血及腺体切除均采用超声刀,标本于摄像臂切口取出,术毕于术区留置负压引流管并关闭手术切口。结果:4例均成功完成机器人男性乳房发育症皮下腺体切除术,无中转开放或腔镜手术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术中出血量20~30 ml,手术时间120~148 min,建立皮下隧道用时10~15 min(单侧)。结论:应用da Vinci Si外科手术系统行男性乳房发育症皮下腺体切除术安全、可行,手术美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新一代的da Vinci Xi?手术机器人在可操作范围、对接流程、操作流畅度及可视化等方面均做出了优化,使其尤为适用于多象限的手术,在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应用中有望得到更多的获益。本文着重讨论da Vinci Xi?手术系统相较于前代机器人在技术特点方面的改进,并回顾相关文献,简述基于该系统的右半结肠切除术在Trocar孔配置、手术入路上的进展,对其安全性、可行性做出讨论;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在术中操作、术后恢复等相关临床数据的变化,分析da Vinci Xi?手术机器人在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3.
<正>自1987年第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成功完成,腔镜外科学掀起了微创外科的热潮。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术器械的持续改进和更新,微创外科再次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机器人手术时代。目前常见的机器人系统有AESOP(伊索)、ZEUS(宙斯)和da Vinci(达芬奇)系统,现临床上最常用的是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操作系统包括操作平台、手术机械臂系统及图像处理系统。与传统腹腔镜技术相比,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具有特殊的优势,如三维操作视野、十倍的高清放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完全脏器转位患者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过程中的优势和困难,探索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对于完全脏器转位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完全性全身脏器转位(situs inversus totalis,SIT)是一种极为少见的先天性解剖异常,其胸腹脏器正常的解剖位置呈镜像反转。由于解剖结构的变化,对于SIT患者在患有胸腹腔脏器肿瘤手术时,外科医师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达芬奇(da Vinci)手术机器人系统于20世纪末问世,该手术系统在胰腺微创外科手术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更多地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效果。2022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胰外科医学部收治了一例SIT患者,经过完善术前检查,诊断为胰腺头部癌并梗阻性黄疸,术前充分评估之后,给予达芬奇机器人(Da Vinci Si)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结果术后恢复良好,随访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结论SIT患者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过程中存在很多优势,但依然面临一些困难,通过对本例患者的诊治过程,证明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对于SIT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正>微创手术是外科医生的不懈追求,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Da Vinci robotic surgery system,DVSS)在外科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是当今世界临床医学发展的里程碑。泌尿外科是DVSS应用的主要阵地之一,开展范围较广,技术日益成熟。肾部分切除手术是治疗T1(≤7cm)期肾细胞癌的首推方法,主要包括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实用宫腔镜手术的提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宫腔镜手术直观 ,微创 ,保留子宫 ,甚至保留生育能力 ,使妇科手术实现了质的飞跃 ,已替代部分切除子宫、切开子宫的手术。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宫腔内病变的金标准 ,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是治疗失调性子宫出血 (Dysfunctionaluterinebleeding ,DUB)的首选手术方法[1] ,第一代宫腔镜手术是治疗月经过多的金标准[1] ,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是治疗子宫纵隔的标准术式 ,宫腔镜手术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2 ] 。总之 ,宫腔镜手术是现代微创手术成功的典范 ,其至高的评价是以优良的手术效果为基础 ,传统妇科手术基…  相似文献   

7.
医疗机器人手术系统是现代电子科技与微创外科发展及融合的产物。1995年美国IntuitiveSurgical公司制造了"达芬奇"(da Vinci)机器人手术系统,该系统于2000年通过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市场认证后,成为世界上首套可以正式在手术室中使用的机器人手术系统。与传统正中开胸、体外循环下实施心脏手术不同,机器人心脏手术可最大程度地减小手术切口、降低手术创伤,是目前微创心脏外科学最前沿的技术,同时也有望应用于远程急救医学,实现战争、地震等极端环境下的遥控手术。  相似文献   

8.
正腹腔镜肝切除术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1-2]),但手术风险极高,围手术期的护理非常重要。2012年9月至2015年2月我科共开展腹腔镜肝切除术32例,效果满意。现结合病例资料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2例患者中男15例,女17例;24~74  相似文献   

9.
手术是早期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式。微创食管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可以显著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但由于食管周围解剖复杂,术中食管的暴露、分离、吻合及淋巴结清扫成为MIE手术中的难点。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da Vinci surgical system)能提供3D视野、更加灵活及稳定的机械手臂,对完成精细外科操作有很大帮助,机器人辅助微创食管切除术(robot-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RAMIE)已经在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开展。机器人辅助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robotassisted Ivor-Lewis esophagectomy,RAILE)是近些年开展的机器人经胸入路的一种手术方式,本文对目前已经开展的RAILE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Da Vinci surgical system,DVSS)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应用最成熟、最广泛的机器人手术系统~([1])。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泌尿外科、普通外科、妇产科等~([2]),其应用不但改变了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模式,也打破了传统手术护理配合模式,给手术护理配合工作带来了新挑战与新要求,但国内应用DVSS完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癌根治+腔静脉癌栓取出术的护理配合报道较少。2016年5月至2019年3月我院成功施行16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癌根治+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手术顺利,医护合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达芬奇S(da Vinci S)机器人胸腺扩大切除术在老年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5月~2011年12月,使用da Vinci S机器人手术系统完成9例老年重症肌无力胸腺及胸腺瘤切除并进行胸腺周围脂肪组织清扫术。全身麻醉下双腔气管插管,仰卧位,一侧胸部垫高30°,术侧胸壁腋前线第5肋间皮肤切开1.5 cm,置入trocar作为观察孔,左右侧各约10 cm的距离(在腋前线第3肋间和锁骨中线第6肋间)置入左右机械手臂trocar,在腋中线第7肋间置入trocar作为辅助操作孔,连接机械手臂。人工气胸压力6~12 mm Hg。胸腺及周围脂肪组织置入一次性取物袋,经辅助操作孔取出。结果 9例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胸。麻醉时间平均180 min(60~210 min),机器人手术时间平均60 min(30~11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00 ml(30~200 ml)。无手术输血,住ICU时间平均1 d(1~3 d)。9例随访5~32个月,平均12个月,DeFilippi分级1级2例,2级2例,3例5例,有效率100%。结论选择合适的老年患者,使用da Vinci S机器人手术系统行胸腺扩大切除术安全可行,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2.
机器人辅助的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机器人辅助的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方法:应用da Vinci机器人系统取左乳内动脉,然后经左胸第2肋间小切口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本组34例患者无围术期死亡和心肌梗死;术后有4例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结论:机器人辅助的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可以减轻术后疼痛和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3.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与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或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是治疗子宫颈癌的主要手术方式。自2018年以来,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手术入路一直是妇科肿瘤医师讨论的热点,微创技术在子宫颈癌中的应用颇受争议。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的独特优势及微创手术无瘤术的精进,在合适的前提下能够取得不亚于开腹手术的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da Vinci Si机器人甲状腺手术不同径路的安全性.方法 2014年1月济南军区总医院用da Vinci Si外科手术系统完成甲状腺腺叶切除2例.1例取腋窝径路,于患侧腋窝沿腋前线取切口约5 cm,对侧锁骨中线乳头上方取横切口约8 mm,建立皮下隧道至术区,经腋窝切口置入da Vinci Si外科手术系统摄像臂及1、2号器械臂,经8 mm trocar置入3号器械臂.另一例取胸前径路,于胸骨切迹下约12 cm处建立观察孔12 mm,双侧锁骨中线乳晕上方处建立操作孔8 mm,观察孔置入摄像臂,操作孔置入1、2号器械臂,术中止血及腺体切除均采用超声刀,标本用取物袋取出,术毕于术区留置负压引流管并关闭手术切口.结果 2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机器人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无中转开放或腔镜手术,无手术并发症,术中估计出血量10 ~20 mL,平均手术时间为163 min,平均引流量90.5 mL.病理诊断分别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滤泡性腺瘤.术后测甲状旁腺素及血清钙磷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经腋窝与胸前径路机器人甲状腺腺叶切除安全可行,手术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前正中入路肝尾状叶肿瘤切除的手术技术及临床应用,提出微创肝脏手术的新入路。方法:分析2012年11月我院于机器人手术系统(da Vinci S)辅助下完成的1例前正中入路肝尾状叶肿瘤切除术,术前CT血管造影图像建立肝脏3D模型,确定经肝正中裂前入路行尾状叶肿瘤切除的手术方案。结果:病人男性,78岁。完全机器人辅助顺利完成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手术时间360 min,术中出血300 mL,无术中、术后输血。术后病理为肝细胞癌。未发生术后并发症,术后28天出院,随访至今1年余,恢复良好。结论:肝正中裂前入路可提高肝尾状叶肿瘤的手术切除率,保留更多的正常肝组织。在精确的术前评估后,机器人手术系统下肝尾状叶肿瘤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最近20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的应用,微创手术已成为外科发展方向.然而,腹腔镜技术自身的局限性亦限制了其应用范围.近年研发的达芬奇(da Vinci)辅助手术系统克服了腹腔镜手术的不足.其优势包括:仪器灵敏性改善,手震颤降低,三维可视化(3D)以及人机工程学和相机稳定性提高等.随着经验的增加,随着机器人技术及其在先进的腹腔镜操作中的应用,更多的机器人辅助手术得到开展.本文综述达芬奇辅助手术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其在普通外科手术应用.  相似文献   

17.
自1987年首例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及盆腹腔淋巴结切除术[1]被报道以来,腹腔镜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迅速发展,尤其在治疗宫颈癌方面取得了快速进展.近年来,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的比较性研究逐渐增多,人们在肯定腹腔镜手术微创性的优点后,开始科学地思考它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手术系统施行妇科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为11例患者施行达芬奇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手术系统辅助妇科手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达芬奇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手术系统共施行11例妇科手术,均获得成功。包括卵巢囊肿剥除术4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3例,子宫肌瘤剔除+卵巢囊肿剥除术1例,盆腔粘连松解+卵巢囊肿剥除术1例,单侧附件切除术1例,输卵管系膜囊肿剥除术1例。手术操作时间(49.0±19.3)min,术中出血量(33.6 ± 24.2)ml,术后排气时间(17.3±3.1)h,术后住院时间(2.3±0.9)d。11例患者在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患者脐部切口隐蔽,瘢痕不易发觉。 结论达芬奇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手术系统应用于妇科领域是安全、可行的,但要求术者要熟悉盆腔解剖结构,而且应具备娴熟的腹腔镜技术。  相似文献   

19.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是最为凶险的主动脉疾病之一^([1,2]),在发病后48 h内死亡率达49%^([3]),非手术治疗患者2周内死亡率高达74%^([4])。ATAAD一经确诊,原则上均应积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5])。近年来,“全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并支架象鼻手术”(孙氏手术)已成为ATAAD的标准术式^([4])。但ATAAD手术的技术难度极大,如何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依然是世界性难题^([6,7])。  相似文献   

20.
自1983年世界上首台外科手术机器人"Arthrobot"在加拿大的温哥华应用于矫形外科手术以来,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发展迅速并不断完善,先后有PUMA(1985年)、ROBODOC(1988年)、PROBOT(1988年)、AESOP(1993年)、Cyberknife(1994年)、ZEUS(1998年)和Da Vinci(1998年)等系统先后出现,Da Vinci手术系统于2000年获得美国FDA批准应用于外科临床,此后该手术系统在矫形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心血管外科、普外科和妇科手术中被广泛运用,该系统自身也不断升级换代:Da Vinci,Da Vinci S和Da Vinci Si[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