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调查广州市医疗机构隐性梅毒的诊断准确率,为进一步采取措施更好地控制梅毒提供依据。方法从传染病直报系统下载广州市医疗机构2012年报告的隐性梅毒病例,分区按不同医疗机构抽取病例,在医疗机构现场核实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查阅病历,完成核查登记表。根据隐性梅毒诊断标准,分析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不同科室报告的隐性梅毒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抽查了89家医疗机构报告的1352例隐性梅毒病例,诊断准确率为56.73%。TPPA、TP—ELISA、RPR单阳性报告率分别为16.3%、5.6%、16.3%;TPPA/RPR双阴性报告率5.0%。按疫情报告科室分析,皮肤科报告的准确率高于非皮肤科[Х^2=41.33,P〈0.01,比值比(OR)=3.06,95%可信区间(CI)2.13~4.27],性病哨点医院报告隐性梅毒的准确率高于非性病哨点(Х^2=25.69,P〈0.01,OR=1.92,95%CI1.50~2.50);医疗机构皮肤科开展RPR滴度检测多于非皮肤科(Х^2=66.64,P〈0.01,OR=4.27,95%CI2.96~6.16);性病哨点医疗机构多于非哨点机构(Х^2=39.24,P〈0.01,OR=2.3,95%CI1.71~3.00);性病专科哨点多于非专科哨点(Х^2=25.24,P〈0.01,OR=8.47,95%CI3.06~23.17)。结论广州市隐性梅毒疫情报告存在过度诊断和报告现象,诊断准确性有待提高。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和完善梅毒归口诊疗和会诊制度,同时加强疫情报告人员梅毒知识培训,提高隐性梅毒疫情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疆阿克苏地区梅毒病例报告的准确性,为规范各级医疗机构梅毒病例的诊断和报告、提高梅毒疫情报告的质量、控制梅毒的传播蔓延提供依据。方法核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的梅毒病例与被调查医疗机构报告的梅毒病例,并根据国家梅毒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 273-2007与报告要求确定报告病例是否准确。结果 2013年9—10月阿克苏地区19家县级医疗机构报告梅毒病例283例,梅毒报告病例现场核查准确率47.00%;其中妇幼保健机构梅毒核查准确率81.40%,综合医院42.52%,民族医医院26.92%;核查的283例报告梅毒病例中,综合医院、民族医医院报告240例,占报告数的84.81%(240/283),其中病例报告来源于皮肤科47例,占19.58%(47/240);来源于其他临床科室193例,占80.42%(193/240)。结论阿克苏地区县级医疗机构梅毒报告准确率远低于非国家级性病监测点地区梅毒报告病例现场核查准确率(80%),1期、2期和胎传梅毒诊断准确率低,需要进一步加强各级医疗机构梅毒诊断的培训,以建立符合本医疗机构实际情况的梅毒会诊制度并提高疫情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东莞市综合医院梅毒报告病例诊断和分期的准确性及规范治疗情况,为进一步改进梅毒预防控制与医疗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从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导出2015年7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期间东莞市20家医院报告的梅毒病例,每家医院随机抽查50例,不足50例者全部抽查。由专业人员按国家梅毒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评估梅毒病例诊断和分期的准确性及规范治疗情况。结果共纳入核查资料完整可分析的893例梅毒病例,其中一期梅毒71例,占7.95%;二期梅毒97例,占10.86%;三期梅毒20例,占2.24%;胎传梅毒13例,占1.46%;隐性梅毒692例,占77.49%。梅毒诊断准确率为90.03%,分期准确率为65.85%,规范治疗率71.89%。各期梅毒诊断和分期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3.772,P0.001;"2=23.309,P0.001),胎传梅毒诊断准确率最低,三期梅毒最高。综合医院中皮肤性病科诊断准确率(93.45%vs 86.45%)、分期准确率(72.95%vs 59.31%)和规范治疗率(91.27%vs 51.49%)要高于非皮肤性病科;三级医院的规范治疗率(87.78%vs 65.29%)高于二级医院。结论东莞市综合医院梅毒诊断准确率较高,但分期准确性不高,规范治疗率低于国家要求。应重点加强非皮肤科室人员的梅毒诊疗培训和督导,落实会诊转诊制度,提高梅毒分期准确率和规范治疗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16─2017年新疆乌鲁木齐市和喀什地区梅毒病例报告质量,为今后新疆梅毒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管理系统中,导出2016年7月─2017年6月新疆乌鲁木齐市和喀什地区各类医疗机构报告的梅毒病例,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665例现场核查。结果 2016─2017年15家医疗机构共报告梅毒病例3 529例,重复报告176例,其中重复1次153例、2次10例和3次1例,重复报告率4.98%;乌鲁木齐市报告梅毒1 924例,重复报告率1.46%,诊断准确率98.55%,梅毒分期准确率,一期梅毒89.28%、二期梅毒93.33%和隐性梅毒99.00%;喀什地区报告梅毒1 605例,重复报告率9.22%,诊断准确率为82.77%,梅毒分期准确率,一期梅毒8.80%、二期梅毒77.41%和隐性梅毒100.00%;乌鲁木齐市梅毒诊断准确率(χ~2=38.59)和一期梅毒分期准确率(χ~2=86.25)高于喀什地区(均P0.05)。结论新疆存在梅毒病例重复报告,乌鲁木齐市各医疗机构诊断准确率高于喀什地区,喀什地区一期梅毒分期准确率较低;应加强医疗机构诊治医师的梅毒诊断标准培训,提高病例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准确评估乌鲁木齐市梅毒流行情况,充分发挥国家级性病监测点作用,进一步全面落实性病诊断标准,加强病例报告质量监管,确保疫情报告真实可靠。方法将2012年1月1日至6月30日乌鲁木齐市医疗机构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报的梅毒病例与医疗机构梅毒报告病例记录进行核对,根据国家梅毒诊断标准《WS273-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与报告要求确定梅毒报告病例准确性。结果核查了2012年1~6月乌鲁木齐市53家医疗机构网报的1 225例梅毒病例,正确报告896例,核查准确率73.14%(一期梅毒17.53%,二期梅毒55.10%,隐性梅毒79.94%,胎传梅毒18.75%),低于国家级性病监测点梅毒报告病例现场核查准确率考核标准。结论乌鲁木齐市少数医疗机构缺乏对性病病例的有效管理,部分医务人员未完全掌握梅毒的诊断和报告标准以及个别医疗机构实验室检测方法不正规等因素造成梅毒病例报告不准确现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梅毒报告病例数据的质量,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7月1日—2019年6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4个盟市的30家医疗机构的895例后天梅毒报告病例进行调查,包括核对传染病报告卡、临床和实验室原始资料等,评价其信息质量指标和诊断质量指标。结果4个盟市的报卡填写完整率、正确率、信息录入正确率、病例报告及时率、过度报告率、重复报告率分别为97.65%、92.63%、89.16%、91.06%、13.85%、3.46%。不同盟市的报告卡的填写正确率、病例报告及时率、过度报告率和重复报告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后天梅毒病例诊断正确率为66.93%,不同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63,P=0.000)。不同地区间一期梅毒分期正确率、隐性梅毒分类正确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皮肤性病科、非皮肤性病科报告病例正确率分别为74.90%、5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967,P=0.000)。结论内蒙古自治区梅毒疫情报告质量参差不齐,梅毒诊断正确率、分期正确率低,影响梅毒发病率与发病趋势的分析,须加强梅毒报告、诊断标准的培训,切实提高病例数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甘肃省定西市不同医疗机构梅毒诊断及报告管理质量,发现梅毒诊断与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选取有梅毒诊断能力且2019年1—5月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梅毒病例的医疗机构16家,根据《梅毒诊断标准》WS 273-2018核查并分析报告的梅毒病例诊断质量和报告质量,包括核查传染病报告卡、实验室和临床诊断记录等,以EXCEL 2003和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 2019年1—5月16家医疗机构符合梅毒诊断标准病例261例,漏报59例,漏报率22.6%(59/261),且市级综合医院漏报率较高,与中医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8,P0.05);报卡及时率68.6%、完整率98.2%、准确率100.0%,卡网一致率94.2%;16家医疗机构梅毒病例的诊断正确率86.5%,其中一期梅毒28.6%、二期梅毒66.7%、隐性梅毒85.0%,市级综合医院诊断正确率最低,与县级综合医院(χ~2=15.863)和中医院(χ~2=29.73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级医疗机构疫情管理人员和临床医生梅毒知识知晓率均较低,仅为43.8%。结论定西市各级医疗机构梅毒诊断报告结果较差,存在较严重漏报、迟报、分期/分类诊断正确性较低等问题;应加大各级医疗机构梅毒诊断报告标准的培训力度、规范报告程序,提高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内蒙古地区医疗机构梅毒病例报告的准确性,了解梅毒病例报告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6个旗县区的30家医疗机构报告的后天梅毒报告病例进行调查,同时对选取医疗机构的474名医务人员的梅毒诊断和报告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计算其合格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例报告准确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30家医疗机构报告的后天梅毒病例895例,报告准确率为62.46%(559例),实验室确诊病例准确率为69.88%(594/850),疑似病例准确率为11.11%(5/45)。一期、二期、三期和隐性梅毒报告准确率分别为45.18%(75/166)、50.75%(68/134)、100.00%(4/4)、76.48%(452/591)。临床医生梅毒诊断与报告知识合格率为77.64%(368/474)。多因素分析表明,医院级别高、皮肤科、性病监测点地区、临床医生近3年参加性病培训等,与梅毒报告准确率提高存在关联。结论调查地区梅毒病例报告准确率较低,梅毒疫情报告质量有待提高。建议加强监测培训工作,重点做好基层、非监测点和皮肤科以外相关科室医务人员的能力培训。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银川市医疗机构住院患者中发现的隐性梅毒病例治疗情况,为改进梅毒诊疗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下载2014-2016年银川市医疗机构隐性梅毒报告病例,采用国家制定的调查问卷,对来自于住院患者报告的隐性梅毒病例的治疗情况进行调查,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调查银川市36家医疗机构住院患者中筛查发现的隐性梅毒病例1 442人中,2014-2016年住院期间规范治疗率分别为18.37%、39.92%和40.61%,呈逐年上升趋势(χ_(趋势)~2=49.77,P0.001),3年平均规范治疗率为33.56%。配备有苄星青霉素的医疗机构比例为83.33%(30/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住院发现的隐性梅毒患者使用苄星青霉素规范治疗的因素有年份、医疗机构类型、诊疗科室;妇幼专科医院(47.92%)高于综合医院(31.36%),妇产科(48.94%)高于外科和内科(29.95%、33.48%)。结论银川市医疗机构住院患者中发现的隐性梅毒病例规范治疗率逐年增长,但仍然较低,不利于传染源的控制。应制订医疗机构住院患者中隐性梅毒治疗指南或临床路径,加强隐性梅毒治疗,控制梅毒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甘肃省隐性梅毒病例的报告质量,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择甘肃省9个市(州)、13个县(市、区)的21家医疗机构报告的隐性梅毒病例进行准确性及影响因素调查,包括核对临床、实验室原始记录等,依据国家诊断标准进行判断。采用Excel 2007软件和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比例计算、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结果对2015年4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甘肃省21家医疗机构报告的417例隐性梅毒病例进行调查,隐性梅毒病例诊断符合率为83.21%(347例)[95%可信区间(CI):79.60%~86.80%],报告准确率为81.06%(338例)(95%CI:77.29%~84.8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隐性梅毒病例诊断准确性的因素有2个:病例是否会诊[比值比(OR)=6.27,95%CI:1.90~20.73],是否为性病监测点医院(OR=5.48,95%CI:1.28~23.39)。结论甘肃省隐性梅毒的诊断和报告工作亟待规范,迫切需要加强培训和病例报告准确性监管工作,切实提高病例数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00-2011年11年间广州地区梅毒疫情的形势,为制定梅毒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先后收集整理性病疫情网(2000-2003)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疫情网(2004-2011)广州市梅毒疫情资料,分析各类型梅毒的年报告发病率及患者的人口特征现状。结果 2011年梅毒报告发病率为104.61/10万,较2000年上升1.51倍,其间Ⅰ期、II期梅毒发病率年均降低5.28%,而隐性梅毒、胎传梅毒、Ⅲ期梅毒年均分别增长21.56%、18.34%、35.59%。2011年的报告病例中,60.63%的病例来自临床术前检测、咨询门诊和专项调查等,而各医院性病门诊报告的病例数只占39.37%。低学历,低收入人群、60岁以上高龄及性活跃期年龄好发是当前梅毒患者的特征。结论广州地区梅毒疫情上升出现结构性特征,早期梅毒逐年下降,胎传梅毒、隐性梅毒和Ⅲ期梅毒逐年上升,加强梅毒筛查及疫情管理、阻断梅毒母婴传播、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是当前梅毒控制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05-2011年深圳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献血者梅毒/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为制订有效阻断输血传播梅毒/HIV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深圳市MSM献血者梅毒/HIV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趋势分析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法。结果近2年内曾经献血的1 320名MSM中,感染梅毒282例,感染率为21.36%;确认感染HIV 80例,感染率为6.06%。梅毒感染率从2005年起快速上升,2009年达到峰值后,维持波动在20%左右;HIV确认阳性率从2006年起迅速上升,2009年达到峰值后,稳定在7%左右;HIV初筛阳性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结论深圳市MSM献血者梅毒感染率居高不下,HIV感染率逐年增加,应引起有关政府部门足够重视,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围产期孕妇产前检测相关感染性疾病血清学指标的临床意义,了解孕妇产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的感染状况,为孕产妇感染经血源传染病提供客观依据,从而建立有效的防治母婴传播措施。方法:对6 566名孕妇进行血清检测,丙型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和梅毒抗体(抗-T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结果:6 566例孕妇中抗-HCV阳性19例(0.29%);梅毒螺旋体抗体初筛阳性68例(1.04%);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确诊试验(TPPA)阳性38例(0.58%);抗-HIV阳性2例(0.03%)。结论:揭示孕妇尚存在HCV、HIV、梅毒感染情况,孕期常规检测上述实验指标,有助于早期发现母婴健康隐患,有效阻断母婴传播,对优生优育以及降低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2-2016年济南市疟疾监测系统发现的疟疾病例流行特点,为进一步提高疟疾诊治水平和防控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6年济南市疟疾监测结果。结果 2012-2016年,济南市共发现疟疾病例91例,死亡1例。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其中自非洲输入最多,占95.60%(87例);虫种以恶性疟最多,占82.42%(75例)。病例均为成年男性,以农民工为主。病例自发病至确诊,中位数为5 d,从首次就诊至确诊,中位数为1 d。首次就诊单位以市级医疗单位为主,占46.15%(42例)。首次就诊误诊率较高,村、乡镇级误诊率分别为100%(8/8、2/2);市级医疗机构误诊率最低,为7.14%(3/42)。45.05%(41例)的疟疾病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济南市输入性疟疾疫情日趋严峻,需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相关培训和多部门合作开展宣传教育,及时发现病例,积极救治,防止二代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受血者输血前不同人群梅毒抗体流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受血者梅毒感染率流行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安全输血提供保障,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选择2005—2007年34209例需输血及术前备血的患者,进行梅毒螺旋体血凝实验(TPPA)已确诊。结果:梅毒抗体阳性率0.57%(196/34209),其中女性梅毒抗体阳性率0.48%(94/19527),男性梅毒抗体阳性率0.69%(102/14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阳性率分别为0.46%、0.51%、0.73%,采用2005年与2006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6年与2007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于20岁、20~50岁、50岁以上不同年龄段阳性率构成比分别为2.04%、70.92%、27.04%。结论:受血者梅毒感染率逐年升高,男性患者明显高于女性,通过对受血者梅毒抗体检测,可明确患者健康状况,杜绝医源性经血液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性病哨点机构(包括哨点医院和专科哨点机构)开展梅毒筛查和行为干预,在梅毒控制中的作用。方法按照哨点医院和专科哨点机构分层抽样,选取广州市15个性病监测哨点,统计2005—2010年各机构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筛查量,分析两类哨点梅毒筛查的人次及阳性率变化趋势,以及同期因卖淫嫖娼被治安收容人群的梅毒感染率趋势。同时,统计同期哨点机构开展的行为干预的工作量。结果6年间,累计筛查39.8万人次,发现RPR阳性1.41万人次,阳性率3.54%;哨点机构初诊RPR筛查人次年均递增22.00%,RPR阳性率由4.06%下降至2.83%。按照不同哨点机构来源分析,性病专科哨点机构RPR阳性率分别从7.81%上升到12.19%,而哨点医院RPR阳性率则从3.79%下降到2.56%。卖淫嫖娼人群的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双阳性率,由2005年的5.85%下降到2011年的4.03%。结论广州市性病哨点医院普通人群梅毒筛查量逐年增加,结合性病哨点专科机构对高危人群的梅毒筛查及行为干预,在广州市梅毒控制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一步了解绵阳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病毒(HIV)等相关性病的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在绵阳市5县1市2区,经知情同意,在固定场所采用滚雪球抽样法招募MSM,进行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和HIV等血清学检测。结果在问卷调查合格的820人中,近1年报告被诊断过性病的占4.6%(38/820),HIV初筛阳性率7.4%(61/819),确证阳性率5.9%(48/819),既往阳性率1.0%(8/819)。初筛阳性追踪到位率78.7%,失访率21.3%;失访原因为不愿意复查和电话不通各占38.5%,外出占23.0%。单因素分析显示:婚姻状况、本地居住时间、近6个月肛交保护性、HIV知识知晓,近1年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艾滋病咨询与检测、接受过同伴教育、做过HIV检测、梅毒感染与HIV感染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最终HIV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有:婚姻状况[比值比(OR)=4.644]、近1年做过HIV检测(OR=5.228)、HIV知识知晓(OR=16.180)、近1周肛交次数(OR=2.322);梅毒的独立影响因素有:年龄(OR=0.449~0.337)、HIV知识知晓(OR=4.693)。离异/丧偶、近1年未做过HIV检测、近1周肛交次数≥2次、年龄较大、不知晓HIV知识者梅毒感染危险性较大。结论绵阳市MSM人群HIV感染率较高,受婚姻状况、知识知晓、HIV检测和性行为频次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