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孤立性蝶窦较为微创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7例孤立性蝶窦病变行鼻内镜下经鼻入路开放窦口,清除病变。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痊愈13例(76.5%),好转2例(11.8%),总有效率88.2%。结论 鼻内镜下经鼻腔入路是治疗孤立性蝶窦病变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2.
鼻内镜手术9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的体会。方法:对96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人行鼻内镜手术,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结果:治愈69例(71.9%),好转24例(25%),无效3例(3.1%),总有效率96.9%。术后并发症主要是鼻腔粘连、上颌窦口狭窄。结论: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具有良好的疗效,尽管在基层医院条件差,落实好围术期每一个环节,仍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鼻渊舒口服液结合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鼻渊舒口服液结合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前1周和术后1月(围手术期)服用鼻渊舒口服液,两组其它治疗措施相同包括内镜鼻窦手术。随访6个月后,以鼻内镜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34例中,23例治愈,7例好转,4例无效,有效率为88.2%;对照组34例中,16例治愈,6例好转,12例无效,有效率为64、7%。经1。检验,x^2=5.23,P〈0.05,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鼻渊舒口服液结合内镜鼻窦手术能显著提高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效果,鼻渊舒口服液在围手术期的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鼻腔结构异常的鼻内镜手术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青少年鼻腔结构异常的适应证及其疗效。方法对37例鼻腔结构异常的青少年患者(年龄11~17岁,平均14.6岁)实施鼻内镜外科手术,主要行鼻中隔成形术,同时治疗影响鼻窦炎发病的下鼻甲肥大、泡状中鼻甲及腺样体肥大等相关疾病。结果经过随访3个月~2年,手术后鼻塞、流脓涕、头痛等症状消失29例(78.4%),好转5例(13.5%),无效3例(8.1%)。其中1例存在鼻腔粘连,再次行鼻内镜处理。结论经鼻内镜鼻中隔成形术结合同时处理影响鼻窦炎发病的相关因素,对青少年鼻腔结构异常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鼻源性头痛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鼻源性头痛诊断及鼻内镜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分析63例以头痛为主诉的病人的鼻内镜和鼻窦CT扫描等资料及其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方法。结果 鼻内镜及CT扫描检查发现钩突、筛泡变异和窦口鼻道复合体区域的病变最为明显。鼻内镜术后随访6个月~5年,46例头痛完全消失,15例术后头痛明显减轻,2例无效。结论 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和病变是引起头痛的主要原因,鼻内镜结合鼻窦CT扫描,可较准确地发现引起鼻源性头痛病灶的确切部位,及时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可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内镜鼻窦手术围术期治疗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123例鼻窦炎、鼻息肉行内镜鼻窦手术,术前2周、术后3个月内予局部及全身用药治疗,定期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治愈80例(65%),好转31例(25.2%),无效12例(9.8%),总有效率90.2%。结论:围术期治疗是降低鼻内镜手术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常规照明下利用鼻内镜器械行鼻窦手术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常规照明下利用鼻内镜器械行鼻窦手术的经验。方法:分析227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人在额镜照明下利用鼻内镜器械手术的疗效。结果:随访半年以上,227例病人治愈、好转、无效率分别是53.7%(122/227)、30.4%(69/227)、15.9%(36/227);并发症14例。结论:额镜照明下利用鼻内镜器械行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疗效满意,优于传统鼻窦手术,可在不具备内镜的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骨源性肿瘤的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2012年5月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4例鼻腔鼻窦骨源性肿瘤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鼻窦高分辨CT(HRCT)检查,确定肿瘤的位置和侵犯范围。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经鼻内镜手术11例,鼻内镜辅助鼻外径路手术3例。其中行肿瘤彻底切除9例,部分切除5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5年7个月。2例侵及眶内及前颅窝的骨化纤维瘤患者分别于术后2个月和8个月复发,接受第2次手术后1例病变基本控制,目前仍在随访中,另1例去外院接受了第3次鼻颅脑联合手术再复发,仍在观察中;1例骨母细胞瘤患者采用经鼻经额联合径路内镜手术,但侵入前颅窝相当于鸡冠处的肿瘤仍有残留,术后2年患者因左侧眶内及颅内肿物复发去外院行开颅手术后失访;其余患者随访至今未见复发。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鼻腔鼻窦骨源性肿瘤局限于鼻腔鼻窦者经鼻内镜手术可彻底切除;但当肿瘤破坏颅底突入颅腔或肿瘤侵及颈内动脉、视神经等重要结构时,单纯内镜下肿瘤不易彻底切除,需多学科的联合手术或其他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源性头痛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分析总结81例以头痛为主诉患者的鼻内镜和鼻窦CT扫描等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 81例患者行鼻内镜及CT扫描检查发现钩突、筛泡变异和窦口鼻道复合体区域的病变最为明显。其中58例手术治疗,23例单纯性鼻窦炎采用非手术治疗。随访6~12个月,治愈57例,有效16例,无效8例。结论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和病变是引起头痛的主要原因,鼻内镜结合鼻窦CT扫描,可较准确地发现引起鼻源性头痛病灶的确切部位,及时治疗可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远期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3年237例接受经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资料,术后随访7-24个月。结果本组病例治愈175例(73.8%),好转41例(17.3%),无效21例(8.9%),总有效率91.1%。结论经鼻内镜鼻窦手术具有较好的疗效,其疗效与临床分型、手术前后用药、定期换药等综合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鼻内镜下鼻内结构重建治疗鼻源性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结构重建手术治疗鼻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 对50例鼻源性头痛患者实施鼻内镜下矫正鼻内解剖异常,去除鼻腔、鼻窦内病变组织,开放病变窦口,使鼻中隔居中,维持中下鼻甲的形态,消退鼻窦炎症。结果 术后随访3 ~18个月,治愈30例,占60%; 显效12例,占24%; 有效5例,占10%,临床总有效率94%, 无效3例。结论 鼻内镜下鼻内结构重建手术视野清楚,能够准确彻底地清除病灶,使鼻内结构恢复正常,治疗效果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非炎症性鼻源性头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炎症性鼻源性头痛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分析63例非炎症性鼻源性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鼻腔解剖学特点,并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3年,总结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鼻、额部反复发作性疼痛,且均存在着鼻腔解剖结构异常。经鼻内镜手术后头痛缓解,疗效满意,无复发。结论非炎症性鼻源性头痛系鼻腔解剖结构异常所致,以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针对解剖结构异常的鼻内镜手术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鼻源性视功能损害的诊断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探讨鼻窦炎性疾病合并视功能损害的诊断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分析32例(32眼)鼻源性视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11眼治愈,20眼获不同程度改善,1眼无效,随访6个月~3年无复发,结论 鼻窦炎性疾病可以引起视功能损害,及早诊断以及鼻内窥镜手术配合药物治疗可望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鼻源性视功能损害的诊断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窦炎性疾病合并视功能损害的诊断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分析 32例 (32眼 )鼻源性视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11眼治愈 ,2 0眼获不同程度改善 ,1眼无效 ,随访 6个月~ 3年无复发。结论 鼻窦炎性疾病可以引起视功能损害 ,及早诊断以及鼻内窥镜手术配合药物治疗可望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侵犯眼眶及颅底的鼻窦囊肿的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研究侵犯眼眶及颅底的30例鼻窦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T和MRI检查。所有患者均在鼻内镜下进行手术,其中4例加用了辅助切口。术后均使用激素治疗并常规行鼻内镜复查。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术中出血50-150ml。术后患者眼球突出、复视、眼球运动障碍、头痛、鼻塞等症状明显改善或痊愈。随访2年以上,除1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出现复发外,其他均未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鼻窦囊肿的有效方法,术前影像学检查对其诊断、手术难度的估计和器械的准备非常重要。为将囊肿内容物彻底清除及改善外观,合适的辅助切口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眶-颅底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4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累及鼻腔鼻窦、眼眶、颅底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例, 女3例, 5~17岁, 中位年龄13岁。临床表现为鼻塞、头痛、流涕、嗅觉减退, 其中1例伴双眼视力下降。病变累及筛骨4例, 蝶骨2例, 额骨2例, 上颌骨2例, 颧骨、颞骨、枕骨1例。结果 4例均在鼻内镜下经鼻将病变组织大部分切除。随访13~123个月, 鼻塞、头痛、流涕均逐渐消失, 嗅觉好转, 鼻腔黏膜上皮化良好。1例视力下降者术后视力略有好转, 但4年后视力再次下降行二次手术。4例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 效果满意。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眶-颅底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安全、有效, 损伤小, 不仅可以恢复鼻腔鼻窦生理功能、改善临床症状, 而且对预防及治疗并发症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的目的是为了回顾分析3年来施行鼻内窥镜术的一些情况和问题。共收249个病例,术中出血、手术所需时间、术中疼痛、术后复发等参数都逐年得到改善。鼻内窥镜术与传统的额镜下手术联合应用的百分率也逐年下降。本文介绍了初涉该术式的体会,阐明了术者培训过程中的难点,认为在鼻腔、鼻窦炎症或息肉病变的治疗方面,鼻内窥镜术在一定程度上将替代传统的额镜下手术。  相似文献   

18.
鼻内镜手术后中药"通窍洗剂"术腔冲洗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后"通窍洗剂"术腔冲洗的疗效.方法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9例和对照组31例.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后,试验组以"通窍洗剂"冲洗术腔;对照组以生理盐水冲洗术腔.分别于治疗前后行鼻黏膜纤毛运动功能检测,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及术腔恢复情况.同时,试验组的症状改善情况和术腔黏膜恢复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两组治疗后鼻黏膜纤毛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实验组传输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窍洗剂"术腔冲洗可以提高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疗效,对促进鼻黏膜纤毛运动功能恢复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9.
A case-control study was conducted at our secondary referral hospital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microdebrider-assisted turbinate reduction (MATR) with laser-assisted turbinate reduction (LATR) and to evaluate their efficacy according to types of hypertrophic inferior turbinates. All patients who underwent only inferior turbinate surgery for refractory nasal obstruction were included. The required minimum follow-up period was 3 months postoperatively. Thirty-seven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22 in the MATR group and 15 in the LATR group. The patients were subclassified into mucosal (n = 14) and bone (n = 23) hypertrophy groups. Subjective (visual analogue scale) and objective (endoscopic score) assessments were performed prior to surgery and 3 months after surgery. Generally,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and endoscopic score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surgery, in both the MATR and the LATR groups. In the MATR group,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and endoscopic score improved regardless of type of hypertrophy. However, in the LATR group, these measurements improved only in cases with mucosal hypertrophy. We conclude that both MATR and LATR are good surgical techniqu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ypertrophic inferior turbinates who have substantial nasal obstruction. However, MATR is superior to LATR, especially in cases with bone hypertrophy.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腔扩容术在治疗以鼻塞为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0sAHs)中的意义。方法:在鼻内镜下对48例伴鼻腔结构异常的OSAHS患者施行鼻腔扩容术,观察患者术后主客观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PSG复查,治愈60.4%(29/48),显效20.8%(10/48),有效8.3%(4/48),无效10.4%(5/48)。全部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LSaO2和嗜睡程度明显改善,鼻塞症状明显减轻,唯有鼾声改善不甚明显。结论:鼻腔扩容术治疗以鼻塞为主的OSAHS疗效较好,其适应证是伴有鼻塞症状的0sAHs和上呼吸道阻力综合征的患者,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实行个体化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手术应以纠正鼻腔结构异常、调整两侧气流的对称性分布为主,以维系正常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