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探讨某农林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变迁状况,为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高等农林院校2010-2014年44 699名新生采用症状自评量(SCL-90)进行测评.结果 2010-2014年新生的SCL-90总分、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该校近5a的新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t=-198.959-73.973,P值均<0.01);每年的咨询人数中新生所占百分比呈现上升趋势,但经2013年后有所下降;人际关系、家庭问题和成长困惑是历年新生咨询求助的主要类型,恋爱问题和职业发展方面的问题也是新生求助的重点;新生中男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女生(P<0.01).结论 该校新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好,变迁状况总体较为平稳,但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新生心理健康问题差异程度和心理问题求助率逐渐增加.构建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了解常州市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网络人际关系成瘾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预防学生网络人际关系成瘾提供依据.方法 以分层整群抽取的常州市4所五年制高职学校1 876名学生为调查对象,使用自编问卷调查其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现状,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相关因素.结果 五年制高职学生网络人际关系成瘾报告率为7.94%.不同学校类型、性别、年级及是否走读高职生网络人际关系成瘾报告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文化程度、过去1 a经历挫折、抑郁情绪、学习乐趣体验、家庭满意程度、家长过问上网情况、恋爱经历等与网络人际关系成瘾有关(P值均<0.05).结论 学校与家庭均应采取一定的措施,预防高职生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了解石家庄市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石家庄市9所大学的5 485名大学生进行了一般人口学特征、网络成瘾、生活事件和心理症状的问卷调查.结果 石家庄市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2.84%,其中男生为18.85%,女生为7.58%;网络成瘾大学生生活事件6个因子得分远高于正常大学生,其中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4个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7.422,38.277,28.423,13.479,P值均<0.01);心理症状诊断量表的9个因子得分网络成瘾大学生均高于正常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主要影响因素是性别、生源地、家庭情况、每月生活费、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人际关系敏感、抑郁9个方面(P值均<0.01).结论 石家庄市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不容乐观,网络成瘾大学生往往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家庭和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4.
了解新疆某高校维吾尔族大学生身体活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维吾尔族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支持.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新疆某高校1 486名在校维吾尔族大学生,对其进行身体活动量表长卷和自编问卷调查.结果 维吾尔族大学男女生在家务性身体活动、闲暇性身体活动和总身体活动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399,-4.199,-2.423,P值均<0.05).71.5%的学生每次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少于30 min,81.4%的学生每周参加2次以下体育活动.身体活跃程度与身体状况、对生活的满意度、性别、充实感、幸福感、运动场地及运动主动程度均存在相关性(r值分别为0.12,0.08,0.23,0.15,0.26,0.31,0.29,P值均<0.05).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新疆某高校维吾尔族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健康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5.
了解在校对大学生健康教育网络课程认知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高校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方便选取的北京某综合性高校960名大学生进行集中自拟问卷调查,结合学生提交作业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超过90%的大学生认为健康教育网络课程重要,68.4%赞同网络与面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大学生对健康知识需求各有侧重,女生在急救与互救、行为与疾病、合理用药方面的需求多于男生,男生在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内容上的需求多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04,18.81,6.73,P值均<0.01);不同年级学生在急救与互救、行为与疾病、心理卫生、传染病防治、健康生活方式及健康体检方面需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生口腔疾病防治、五官科疾病防治、合理用药提交作业错误率多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46,5.58,4.00,P值均<0.05);不同年级学生作业错误率除性与生殖健康和外科疾病防治章节外,其他章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利用视频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首选渠道(70.1%).结论 健康教育网络教学切实可行并且为大学生认可,但在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的主导地位不能动摇,还要避免网络教学内容及方法陈旧、信息量不足的弊端.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提高高校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6.
探讨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对宿舍人际关系及幸福感的影响,为大学生改善宿舍人际关系、增加幸福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人际交往问卷、宿舍人际关系问卷、总体幸福感量表问卷,对分层抽取的某大学1 215名本科生进行集体测试.结果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中的人际关系建立能力、适度拒绝能力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路径系数分别为-0.02,0.07,P值均>0.05);冲突控制能力、情感支持能力及自我表露能力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路径系数分别为0.29,0.47,-0.18,P值均<0.05).人际交往能力中的自我表露能力、冲突控制能力通过宿舍人际关系间接影响幸福感(路径系数分别为-0.15,0.31,P值均<0.05);人际关系建立能力、适度拒绝能力直接影响幸福感(路径系数分别为0.35,0.16,P值均<0.05);情感支持能力对幸福感的影响,完全通过宿舍人际关系的中介效应起作用(路径系数为0.45,P<0.05).宿舍人际关系显著影响幸福感(路径系数为0.44,P<0.05).结论 部分人际交往能力对宿舍人际关系产生显著影响.人际交往能力既可以直接影响幸福感,又可以间接影响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刘巍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2):286-289
了解延边地区朝鲜族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朝鲜族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在延边大学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4 246名朝鲜族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其网络成瘾情况及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13.59%的朝鲜族大学生存在网络成瘾问题.其中男生的网络成瘾检出率(18.08%)高于女生(7.59%)(x2=97.421,P<0.01);城市生源(16.69%)高于乡村(9.00%)(x2=51.56,P<0.01);不同学习成绩、每月生活支出、家庭情况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 147.574,1 234.531,385.965,P值均<0.01).网络成瘾大学生生活事件中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和健康适应等因子得分均高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4.279,38.411,36.383,3.415,21.205,P值均<0.01).网络成瘾朝鲜族大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生源地等9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P值均<0.05).结论 朝鲜族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与东部沿海城市大学生一致,网瘾者生活事件和心理问题较为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及时干预和引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农村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卫生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现况,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顺义区两所中学初、高中的49个班级,221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此地区中学生心理卫生知识平均得分(6.12±1.54)分;男女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9,P〈0.05),女生优于男生。需求最强的心理健康服务内容是人际关系(41.55%),获取心理卫生知识的首要途径是媒体(26.68%),心理困扰求助的首要对象是朋友(43.78%)。在心理卫生知识需求、心理咨询的求助对象上男女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9.803和58.039,P〈0.01),在心理咨询的求助态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80,P〈0.05);高中生与初中生在心理卫生知识需求、心理咨询求助对象、心理咨询的求助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5.006、77.745和26.073,P〈0.01);在心理咨询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72,P〈0.05)。结论北京农村地区中学生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程度不高,知晓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广州某综合大学大学生生活事件与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调查问卷来研究大学生的应付方式与生活事件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生活事件量表”、“应付方式问卷”抽取广州某综合大学部分学生进行调查,测试。结果大学生在生活事件中的人际关系与学习压力上问题最严重。而在应付方式上,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得分最高,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可以正确的使用应付方式.应付方式与生活事件的相关系数说明了大学生中成熟型的应付方式与生活事件的各因子相关性不显著,而不成熟型和混合型的应付方式则与生活事件的各因子呈正相关,且相关性显著(P〈0.01)。结论大学生的生活事件与应付方式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探讨大学生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心理污名和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专业心理求助态度量表、心理疾病污名感受量表(短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赣南地区3所院校600名大学生进行匿名施测.结果 心理污名感受量表总分在男女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78,P<0.01),不同院校类型大学生在专业心理求助态度量表总评分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676,7.321,P值均<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专业心理求助态度量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9,P<0.05);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态度总分与心理污名呈正相关(r=0.367,P<0.01),社会支持与心理污名呈负相关(r=-0.197,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心理污名、社会支持、院校类型差异、是否独生子女对大学生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有一定预测作用(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心理污名可以预测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学校应根据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心理健康教育及宣传工作,以达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安全感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和安全感量表对29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完美主义总分上性别差异显著(t=2.723,P〈0.01),男生高于女生;在父母期望维度上,年级差异显著(F=4.310,P〈0.01),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显著(t=2.005,P〈0.05)。在安全感总分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显著(t=2.457,p〈0.05);在人际安全维度上,城镇高于农村(t=2.270,P〈0.05),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t=2.457,P〈0.05)。完美主义与安全感呈负相关(r=-0.475,p〈0.01);完美主义中的担心错误、行动的疑虑对安全感有负性预测作用(p〈0.05),条理性对安全感有正性预测作用(p〈0.05)。结论大学生完美主义与安全感总体上呈负相关,担心错误、行动的疑虑、条理性对安全感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安桂花  李苗  师玉生 《健康研究》2013,(1):61-64,69
目的探讨河西学院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学习满意度的关系。方法运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Time—management disposition,TMD)和自我学习满意度问卷对河西学院随机抽取的3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①性别在自我学习满意度和时间管理倾向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年级在自我学习满意度的差异显著(P〈0.05),而在时间管理倾向的差异不显著。②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学习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P〈0.05)。③时间管理倾向对学习满意度有显著预测作用(P〈0.05)。结论河西学院大学生总体自我学习满意度较高,时间管理倾向对自我学习满意度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与交往焦虑的特点和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交往焦虑量表对3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男生在自我灵活性和自我和谐上得分低于女生(P〈0.01),研究生在自我灵活性上得分低于本科生(P〈0.01),理科生在社交焦虑上得分低于文科生(P〈0.05);高自我和谐组在社交焦虑上得分低于低自我和谐组(P〈0.05);从总体上看,社交焦虑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刻板性、总体的自我和谐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和社交焦虑之间均存在相关,自我和谐对社交焦虑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卫生状况及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方法以吉林地区两所高校2005年入学的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90项症状量表(SCL-90)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对有效答卷用EPQ,SCL-90及SPSS11.5分析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效问卷EPQ:2604份,SCL-90:2626份,其中EPQ—N〉60占15.82%,其中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焦虑、精神病性等因子大于常模(P〈0.01),男性大于女性(P〈0.01~0.05),位于前三位的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结论部分大学新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焦虑对大学生科学发明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影响,为研究焦虑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0名西南大学在校大学生,通过《威廉姆斯创造倾向性测验》问卷进行筛选,选出符合实验条件的3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得分情况将其分为高创造性倾向组和低创造性倾向组。进入实验程序后,采用《科学发明创造实验材料库》进行创造性评估,并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其焦虑状态进行评估分析。结果科学发明与创造性倾向测验总分以及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挑战性4个因子显著相关,r分别为0.467,0.456,0.385,0.377,0.501(P〈0.01)。在创造性问题解决中,特质焦虑主效应显著(F=4.772,P〈0.05),低度特质焦虑组创造力得分显著高于高度特质焦虑组。创造性倾向与状态焦虑之间交互效应不显著(F=0.508,P〉0.05)。结论焦虑与大学生科学发明创造问题解决显著相关,特质焦虑对创造性有显著影响,而状态焦虑对创造性的影响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有氧健身操锻炼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40名女大学生对其进行有氧健身操训练,然后比较训练前后身体素质成绩和心理健康量表因子得分。结果训练后身体素质有明显的变化,耐力、灵敏、协调等素质显著改善,尤其表现在对墙传球、垒球掷远、Z字型跑、800米跑项目上的成绩较训练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面,在强迫、人际抑郁、焦虑、敌对、妄想和精神病性7项因子上的得分。实验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参加有氧健身操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氧健身操是较好地提高女大学生身心素质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做好该类患者的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医学生及其慢性乙肝感染患者进行独立测试,并与全国常模及医学生健康组进行比较。结果慢性乙肝感染患者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焦虑、恐怖因子分上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生健康组与国内常模比较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感染患者与医学生健康组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生及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王玉琴  刘健 《健康研究》2013,(3):238-240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提出优化心理健康的策略。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对方式量表对167名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贫困生进行调查。结果 (1)通过症状自评量表发现,除了躯体化和精神病性因子外,在强迫(P〈0.01)、人际敏感(P〈0.001)、抑郁(P〈0.01)、焦虑(P〈0.01)、敌对(P〈0.01)、恐怖(P〈0.05)和偏执(P〈0.05)各因子以及总分(P〈0.01)上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2)不同的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密切相关,其中解决问题、求助、幻想和逃避可以有效预测心理健康状况(均P〈0.001)。结论引导积极性的应对方式有益于少数民族贫困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职院校学生人际关系和自尊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安徽省2所高职院校3867名学生,探讨其人际关系与自尊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高职学生人际困扰检出率为36.6%,男性人际关系困扰得分高于女生(t=3.43,P=0.001);男女间自尊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0,P=0.46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自尊水平和人际关系困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在自尊和人际关系困扰上,不同生源地、不同朋友数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高职学生人际困扰检出率较高,影响高职学生人际关系和自尊水平的因素较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校国防生心理韧性和幸福感的特点与关系。方法采用问卷法对390名国防生进行调查。结果国防生心理韧性的平均分为(3.74±0.43),所有因子的总均分均高于普通大学生;幸福感总分平均为(76.15±11.08)。不同年级国防生心理韧性总分和情绪稳定、朋友支持、家人支持等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5,P〈0.01)。城镇出生的国防生幸福感得分为(77.68±11.69),农村为(75.24±1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P〈0.05);不同年级国防生幸福感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5,P〈0.01)。国防生心理韧性的所有因子均与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自我接纳、情绪稳定、家人支持等因子是预测国防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结论高校国防生心理韧性和幸福感的总体水平较好,不同年级和城乡出生地国防生的幸福感存在差异,心理韧性可以有效预测国防生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