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从海洋潮汐探讨死亡时间与月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基于这一认识,人们对太阳变化(包括昼夜、周年节律)对人体机能及生死时间的影响,作了不少研究,得出了一些阳性结论。然对月球与人体机能之间的关系,却很少有人探讨。鉴此,我们通过分析海潮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以管窥月相对人体生理机能及生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根据人眼玻璃体中钾离子的含量随着死亡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规律,用最小二乘法处理得出五种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全部离子含量与死亡时间之关系函数;并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和微机技术,研制成实用性的人体死亡时间测定仪。本文阐述最小二乘法的优化算法、仪器的测量原理、系统组成和软件配置,并给出试验结果及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嗜尸蝇类蛆虫的长度与尸体死亡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利用蛆虫长度与尸体死亡时间存在的正相关系,将蝇类蛆虫长度推断尸体死亡时间运用于实际案例中。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交叉免疫电泳方法研究离体全血和尸血补体第三成分(C3)的裂解率与死后时间的关系。将离体全血孵育于不同温度与时间,观察到温度越高、时间越长,C3裂解速度越快。死亡时间与尸血C3裂解率呈正相关关系,其推断死亡时间95%可信区间为死亡时间±12h。若同时考虑尸体直肠温度,推断死亡时间95%可信区间为死亡时间±6h。说明,根据C3裂解率可较准确地推断死亡时间。  相似文献   

5.
合理用药和服药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人体生物节律与时辰药理学的关系,为临床选择最佳用药时间提供参考。方法参考有关文献和资料,结合临床用药,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依据人体的生物节律性,药物具有最佳的服药时间。结论临床用药应按照人体的生物节律和药物的作用时辰选择最佳的给药时间、给药方案,不仅可以提高疗效,减少药物的用量,还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人死亡后胸骨骨髓脂质含量与死亡时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死后胸骨骨髓脂质含量的变化与PMI的关系。方法:离体人胸骨置于32℃培养箱中不同的时间点取材,病理切片,苏丹染色,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研究脂质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结果:死后1~9d,染色逐渐变浅淡,至10d后已观察不到,脂质含量随死亡时间延长而下降,且二者之间存在线形关系。结论:人胸骨骨髓脂质含量对死亡时间的推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时间医学,在我国是一门既年青而又古老的学科。我国医籍名著《内经》。曾精辟地描绘了时间生物医学的雏模,提出了人体功能随月盈亏而变动,应四时变化而呈现阴阳消长以及强调临床辨证论治必须遵循“因时制宜”等宝贵卓见,并形成了系统的中医基础和临床理论而流传至今。下面仅就时间医学与护理工作之间的关系谈谈体会。1时间病理学与疾病护理临床上许多疾病的发生有其明显的规律性,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如周期性发热、周期性呕吐、周期性关节痛、结核病的发热、肠结核的五更泻等等。还有一些疾病从发病、病情转化以至死亡都有一定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尸体早期直肠温度与死亡时间关系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理论上探讨尸体早期温度变化的规律,为用直肠温度准确推定尸体的死亡时间提供理论依据。根据非平衡热力学的基本观点,我们将人体死后温度的下降过程简化为单一的圆柱体径向热传导过程,在圆柱边界条件下求解热传导方程,获得了尸体直肠温度与死亡时间的理论表式。研究表明:尸体早期直肠温度可表示为一无穷级数;级数各项都随死亡时间按指数规律下降;环境温度、体形对直肠温度有明显影响。数值计算结果与有关文献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哲盟旗县以上医院儿科1982~1984年死亡165名婴儿肺炎(其中新生儿肺炎24例,婴幼儿肺炎141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死亡时间与季节与时辰关系密切,现用X~2检验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我院十年来住院死亡病例的死因和死亡时间的规律,以及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对3296例死亡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首位死因为恶性肿瘤,其次是消化系统疾病。前五种致死疾病男性均高于女性,死亡年龄高峰为60-69岁,各病种死亡高峰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死亡时间以农历朔,望期最多。结论:十年来,我院住院死亡患者前五位死因无变化,但有性别、年龄、时间差异。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浸法测定技术,对分别从20具经福尔马林溶液处理的尸体和6具新鲜尸体上选取的17种人体组织材料进行比重值测定。将获得的各种组织的比重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比分析和实际验证,确立其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建立起一整套切实可信的人体组织比重数据。为人体惯性参数的CT法研究和人体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双黄连注射液在生物体内抗细菌内毒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黄连注射液在生物体内抗细菌内毒素的效果。方法 观察双黄连注射液对内毒素休克小鼠的生存时间及对内毒素所致大鼠肝,肺,肾等病理改变的影响。用鲎试剂法测定用药后大鼠和人体血浆内毒素的含量变化。结果 双黄连注射液可明显降低动物和人体血浆内毒素含量,延长内毒素休克小鼠的平均生存时间,对内毒素所致大鼠的肝、肺,肾等损害具有保护作用。结论 双黄连注射液在生物体内具有显著的抗内毒素作用。  相似文献   

13.
The progress of medicine is recorded m the history of mankind of the past twenty-five centuries. It is a record of struggle to win by toil thu secretB of nature conceming man''s body and its disturbances by disease and accident. Gradually facts have gained general acceptance by verification. These facts have been classified and organized and concept! in harmony with these facts have been Established regarding the structure. the function and the disturbances of the human body. Thus scientific medicine bas bem slowly and carefully built up, and'' today is the foundation upon which stands the structure of medic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14.
人发角蛋白人工肌腱材料的组织相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探讨人发角蛋白人工肌腱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及其生物特性。②方法 行鼠脊柱两侧埋植试验,对不同埋植物引起的局部反应进行比较。对68例接受了人发角蛋白人工肌腱材料移植的病人进行观察、随访,了解其切口愈合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对23 例行人发角蛋白人工肌腱移植病人进行术前及术后的免疫学指标检测并进行比较。③结果 埋植试验显示,人发角蛋白人工肌腱材料对机体组织的刺激性小于正常人发(t= 3.803~7.605,P< 0.05)。68 例病人中62 例切口一期愈合,随访发现仅有2 例术后功能无明显改善,有效率为97.1% .23例病人手术前后的免疫学指标无明显变化(t= 0.01~1.33,P> 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t= 0.02~2.01,P> 0.05)。④结论 人发角蛋白人工肌腱材料对机体的刺激性小,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15.
《明天的医学向何处去》一文是王佑三同志应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西医结合研究会1990~2010年中医药研究的重大进展与突破预测研究课题组和中国人体科学学会之约所撰。本报征得作者同意稍加删节后发表,期望引起对“明天的医学”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中医的思维取向为何重视时间与重视重阳气,这与阴阳时空演化规律有关。天地大宇宙,人身小天地。天人合一。不论是认识宇宙还是认识人体生命,自古以阴阳时空来表述。阴阳是论道的。时空是讲宇宙万物的。阴阳之道是认知宇宙时空的基础工具。宇宙与人体生命是阴阳时空演化的无形与有形和合物,重阳气与时间是中医原创性思维的重要部分。重视阳气与时间在中医中运用广泛。重视阳气与时间思维可全面地把握人体生命规律,注重整体,注重系统。可动态地以及主动地把握人体生命规律。坚持与重视阳气与时间思维,有助于中医学的继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17.
《黄帝内经》对人体构成的基本认识是"形与神俱"。"神"是主宰人体生命的某种力量或能量(暂将其称为"生命矢量"),现代人类可能不能用感官手段观察这种能量的存在及其矢量活动,但《黄帝内经》却找到了相应的观察方法,类似于现代医学利用矢量图来对心电综合矢量的观察,《黄帝内经》建立了相应的坐标系用于观察"生命矢量"的综合活动,并把"脏"作为观察坐标点。藏象模型的实质,就是为观察"生命矢量"活动而建立的一系列坐标系。《黄帝内经》在"六合-五行-八宫"中所描述的脏腑的实质,就是观察"生命矢量"活动的方位和时间指示坐标,其功能就是其所代表的不同方位、时间所具有的特性,其与西医学的器官功能相比,具有不同的概念。《黄帝内经》甚至还找到了调节"生命矢量"的多种方法——调神,即"治未病"的相关内容。中医学里的顺时、导引、按乔、针灸、中药等治疗方法,其作用首先是用于"调神"而不是"调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青海野生大黄茶对小鼠的润肠通便作用。方法 分低、中、高剂量组,给小鼠灌服青海野生大黄茶,同对照组比较,观察各剂量对小鼠体重,首粒排便时间,排便粒数及小鼠小肠推进百分率的影响。结果 各剂量大黄茶对小鼠体重、排便粒数影响不大,均可显著增加小鼠小肠推进百分率。大剂量大黄茶可明显缩短小鼠首粒排便时间,其余剂量与水相比则无显著差异。结论 青海野生大黄茶具有润肠通便作用,且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9.
徐学河  周亚东 《中医学报》2020,35(3):504-507
中医学注重从整体上把握人的生命活动,讲求人体内部各组织器官的有机协调,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内部的动态平衡,致力于恢复人体最本然的状态,与生态学的整体性、有机性、动态性、绿色性等观念息息相关。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以人为本"的认识论认为,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应当顺应自然发展变化规律,在诊疗疾病以及预防养生中要考虑周围环境的影响,体现了整体性生态学属性;五行学说把人体各组织结构及其功能划分为有机配合的五个系统,同时还将这五个系统与五方、五季、五时、五气、五谷等联系起来以说明人体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体现了有机性生态学属性;气血学说与阴阳平衡观念认为,一旦人体的气血阻塞不通或阴阳的动态平衡被破坏,就会导致机体发生异常,体现了动态性生态学属性;中医师通过四诊合参的方式确定患者的辨证分型,再运用天然药物、针灸等为患者治疗疾病,体现了绿色性生态学属性。  相似文献   

20.
“九宫八风图”是《黄帝内经太素》中唯一的1幅图。以《灵枢·九针论》中“身形应九野”的记载为线索,可以找到这幅图中有关人体外周划分思想的由来。人体外周划分的原理与考古所见的“神龟占”、“人字图”一致。“九宫八风图”将脏腑、体表组织与八方、八节、八风匹配,使时空与人体相联系,形成了简单的人体论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