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牙列缺损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一般的义齿修复治疗,观察组采用口腔种植牙修复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满意度、临床疗效、恢复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美观度、舒适度、语言功能、咀嚼功能、固位功能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治疗有效率高、恢复较好、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对种植牙修复患者拔牙后出现骨缺失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种植牙修复患者65例,分为试验组(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和对照组(常规种植牙操作),均随访至拔牙6个月后,锥形束CT评价骨密度、牙槽嵴高度与宽度变化。比较两组种植成功率、种植满意度;采用红色美学指数(PES)评价牙齿的美学效果。结果拔牙3个月及6个月后两组牙槽嵴高度、宽度及骨密度值均较拔牙前有所降低,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拔牙6个月后,试验组P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种植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种植牙修复患者采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能有效减少牙槽骨骨吸收,有助于提高种植的美学效果与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口腔修复治疗中预成纤维桩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70例牙体组织缺损较大需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观察组85例(患牙102颗),对照组85例(患牙100颗),观察组采用预成纤维桩修复,对照组采用金属桩修复.对2组患者的修复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成功率为94.12%,与对照组的82.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修复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8%,对照组为18.00%,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口腔修复中使用预成纤维桩可提高成功率,降低修复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丁睿 《河北医学》2012,18(5):669-670
目的:探讨冠外附着体修复牙周病伴双侧游离端缺失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按照随机数字法将40 例牙周病伴双侧游离端缺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Ceka 冠外附着体修复牙周病伴双侧游离端缺失患者,并与采用卡环式可摘义齿修复的对照组进行效果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7.21,P<0.05);3 年后复诊发现,观察组的满意率仍然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9.58,P<0.05);而不满意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4.21,P<0.05).结论:冠外附着体的固位力、稳定性、审美性好,异物性小等特点,在牙列缺损修复中,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5.
刘玲 《海南医学》2013,24(14):2085-2086
目的 探讨全瓷冠美容修复在成人前牙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我科室就诊的28例前牙需要修复的患者,观察组14例患者采用全瓷冠美容修复,对照组14例患者采用镍铬合金烤瓷修复,1年后进行复查,比较两组患者牙龈色泽、牙龈指数、边缘适合性等情况.结果 1年后复查发现,对照组镍铬合金烤瓷牙有61.3%的牙龈颜色变深,观察组全瓷冠美容修复牙无一发生牙龈颜色改变,两组牙龈颜色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牙龈指数在1级以上者为29.0%,观察组牙龈指数在1级以上者为3.0%,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对照组牙边缘适合性A级为67.7%,观察组A级为90.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全瓷冠美容修复前牙,牙体形态和色泽、边缘适合性等情况良好,并且其效果明显优于镍铬合金全烤瓷修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种植牙修复前牙缺失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缺牙区骨内植入纯钛种植体,术后4-6个月做永久性修复,并跟踪2-4a随防观察。结果种植前牙缺失159例223颗牙,成功215颗,失败8颗。成功率为96.4%。结论种植牙修复前牙缺失效果肯定,骨整合期是种植成功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种植牙术在牙列游离端缺失患者修复中的效果。方法:将70例牙列游离端缺失患者分为对照组合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义齿修复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种植牙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牙齿修复成功率、稳定性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牙齿咬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成功率、稳固率以及患者满意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种植牙技术用于修复牙列游离端缺失,稳定效果良好,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邻指皮瓣与鱼际皮瓣在手指皮肤软组织缺失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手指皮肤软组织缺失患者11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7例.观察组予鱼际皮瓣治疗,对照组予邻指皮瓣治疗,记录与随访2组的预后.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换药次数、上皮组织完全覆盖创面时间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创面感染、创面坏死、瘢痕挛缩、静脉危象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98.2%,56/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7%,50/57)(P< 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的感觉恢复功能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对于邻指皮瓣,鱼际皮瓣在手指皮肤软组织缺失修复中的应用能促进患者的创面愈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恢复患者的手指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种植牙技术在牙列游离端缺失患者修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牙科接诊的130例游离端牙齿缺失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分别给予活动义齿修复、单端固定桥修复以及种植牙技术治疗,观察3组患者修复后牙齿成功率、稳定性情况以及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程度,比较3组患者临床修复效果.结果 C组患者的咬功能、种植体成功率及其稳定性以及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率(97.78%,93.33%,88.89%,97.78%)均显著优于A组(45.00%,52.50%,37.50%,55.00%)、 和B组(73.33%,75.56%,68.89%,77.78%),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与传统活动义齿修复与单端固定桥技术相比,在牙列游离端缺失患者治疗中应用种植牙技术进行修复疗效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老年人牙列游离端缺失种植牙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单牙牙列游离端缺失修复老年患者85例,根据数字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患者选择义齿修复,实验组患者则选择种植牙技术修复,观察比较修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患牙修复成功率、咀嚼良好率、稳定率、美观率、舒适率、固定功能良好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种植牙技术来修复老年人牙列游离端缺失,能取得比较显著的临床疗效,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杜远宽  崔润蕾  樊洁 《黑龙江医学》2021,45(21):2260-2261
目的:分析改良铸瓷高嵌体对行后牙根管治疗后牙体的修复效果,为后牙根管治疗方案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20年1月尉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行后牙根管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后牙根管治疗后所采用的牙体修复方式分为观察组(40例43颗牙)和对照组(45例50颗牙).对照组采用全冠修复后牙根管治疗后牙体,观察组采用改良铸瓷高嵌体修复后牙根管治疗后牙体.对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治疗后6个月对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评价,治疗后12个月对两组患者的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及患者对牙体修复满意度进行测评,对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1)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经评估完全修复41颗,完全修复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0颗(80.00%),修复失败1颗(2.3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8颗(16.00%);(2)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咀嚼功能评分及语言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3)观察组患者对后牙体修复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改良铸瓷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的后牙,其后牙体修复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患者口腔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对后牙体修复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说明改良铸瓷高嵌体用于牙根管治疗后牙的修复,对后牙体恢复效果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探讨置骨法重塑种植牙牙间龈乳头的稳定性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1年12月收治口腔疾病病患237例,其中有64例患者是需做行种植牙同时给予牙间龈乳头的修复治疗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其中观察组使用置骨法重塑牙间龈乳头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修复牙间龈乳头的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使用置骨法重塑牙间龈乳头效果显著,显效28例,占87.5%;有效3例,占9.4%;无效1例,占3.1%,其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中显效21例,占65.6%;有效6例,占18.8%;无效5例,占15.6%,其总有效率为84.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骨法重塑种植牙牙间龈乳头有很好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方法修复牙间龈乳头的治疗,它能够有效地修复龈乳头,并且龈乳头与种植牙间能紧密地结合  相似文献   

13.
赵灵洁  刘莹 《当代医学》2022,28(6):99-101
目的 探讨不同牙齿种植方案对老年牙列缺失患者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老年牙列缺失患者80例,采用单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种植牙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即刻种植牙法治疗,比较两组修复成功率、种植体稳定性系数(ISQ)、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修复...  相似文献   

14.
王进  徐驰  王祥军 《黑龙江医学》2021,45(11):1145-1146
目的:研究全瓷高嵌体与全瓷冠对前磨牙牙体缺损患者远期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8月—2018年6月收治的95例前磨牙牙体缺损患者,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全瓷冠修复,观察组给予全瓷高嵌体修复.治疗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远期修复效果,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3个月后咀嚼功能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8.72%)(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咀嚼效率、咬合力比治疗前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8%)较对照组(4.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磨牙牙体缺损患者经全瓷高嵌体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远期疗效,可提高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临床创伤性牙缺失伴牙槽骨缺损采用口腔正畸疗法联合种植牙修复技术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以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2例创伤性牙缺失伴牙槽骨缺损患者,并给予临床口腔正畸疗法联合种植牙修复方式的治疗列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采用种植牙修复技术治疗的36例患者列为对照组。结果依据cBct自体骨等检查方式显示研究组患者种植体四周结合情况并未发生骨吸收的现象,其留存率高达100%,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留存率为80.56%。比较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 0.05)。结论关于临床创伤性牙缺失伴牙槽骨缺损应用口腔正畸疗法联合种植牙修复方式的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可有助于牙齿咬合关系的改善,同时对于种植体的长期稳定具有显著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短种植体进行缺牙修复的长期效果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90例缺牙行种植体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种植体不同而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8).其中短种植体患者为观察组,常规种植体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即刻、术后(3~5)个月、3年、5年时的边缘骨高度.结果 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边缘骨高度相差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短种植体进行缺牙修复对于骨量不足无法进行常规种植的患者而言是一种可以取得稳定的长期效果并相对简单易行、容易接受的手术方式,在临床应用中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刘捷  王维维  陈云剑 《西部医学》2023,35(7):1036-1039+1045
探讨牙槽突扩张术联合引导骨再生(GBR)植骨术同期种植牙在骨宽度严重不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20年10月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滁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23例骨宽度严重不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66)和对照组(n=57)。观察组实施牙槽突扩张术联合GBR植骨术同期种植牙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牙槽骨劈开术同期种植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骨愈合时间,术前、术后1年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近中吸收量、远中吸收量),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主观感受评分(固位功能、咀嚼功能、美观度、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种植体周围牙槽骨近中吸收量、远中吸收量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内,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观察组主观感受评分固位功能、咀嚼功能、美观度、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牙槽突扩张术联合GBR治疗骨宽度严重不足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少,术后患者固位功能、咀嚼功能及美观舒适度主观感受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玻璃纤维桩与金属桩用于上颌前牙残根残冠患者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该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62例(78颗患牙)实施上颌前牙残根残冠修复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选择修复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38颗患牙),94玻璃纤维桩进行修复;对照组30例(40颗患牙),采用金属桩进行修复.对比观察1年后两组患者桩核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成功率为94.74%(36/38);对照组患者修复成功率为77.50%(31/40),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x2=4.77,P<0.05).结论:玻璃纤维桩和金属桩用于上颌前牙残根残冠修复时,玻璃纤维桩的修复成功率更高,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人牙列游离端缺失后,种植牙技术在牙列游离端缺失修复中的疗效。方法采用种植牙技术治疗牙列游离端缺失的老年患者120例,均在拔牙术后3个月后行种植修复,术后随访1—3年,观察修复成功率、患者满意度、软组织形态、种植体松动度、种植体的骨丧失水平等。结果115例患者种植牙修复成功,患者自感修复体功能正常、美观舒适,种植体区黏膜、牙龈色泽形态正常,种植体及烤瓷牙无松动,口腔CT检查种植体的骨丧失水平符合成功标准。5例种植失败,成功率95.83%。结论种植牙技术在老年患者游离端缺失修复中具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方便选取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口腔医院于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83例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抽签分成义齿佩戴组(n=41)和种植牙组(n=42),义齿佩戴组行常规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种植牙组行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结果①种植牙组相比于义齿佩戴组总有效率更高,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和75.61%(P﹤0.05);②修复前,种植牙组的牙槽骨近中和远中骨吸收量分别为(0.49±0.12)、(0.53±0.11),义齿佩戴组分别为(0.48±0.12)、(0.54±0.11);修复后种植牙组相比于义齿佩戴组牙槽骨近中和远中骨吸收量变化更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