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对不伴有结构性病变药物难治性癫痫进行外科治疗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前癫痫灶定位,术中皮层电极监测下癫痫手术方式选择,以及术后癫痫控制的意义。方法头MRI扫描未见有结构性病变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99例,均为复杂部分发作,其中继发全身强直-阵挛发作57例,术前24h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专业评估系统详细全面评估,进行癫痫灶定位,术中皮层电极监测下联合运用前颞叶切除,额极切除,功能区软膜下多处横切术或(和)低功率热灼术,切除癫痫灶或阻断痫性放电传播的途径。结果术后按照Engel疗效判断标准:EngelⅠ级40例,EngelⅡ级46例,EngelⅢ级8例,EngelⅣ级5例。结论对不伴有结构性病变药物难治性癫痫,术前V-EEG结合临床表现,专业评估系统进行全面评估定位癫痫灶,术中皮层电极监测指导下联合不同癫痫手术方式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引导下射频热凝毁损术对于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性。 方法 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癫痫诊疗中心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14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SEEG明确致痫灶,对致痫灶实施SEEG引导下的射频热凝毁损术,分析其有效性及安全性。 结果 14例患者共植入143根电极,根据SEEG结果共热凝50根电极。14例患者热凝后随访2~25个月,平均(8.29±7.90)个月,2例(14.30%)患者术后分别随访3个月及6个月,癫痫无发作为EngelⅠ级;4例(28.57%)患者术后平均随访(3.75±0.50)个月,癫痫发作减少90%以上为EngeⅢ级;5例(35.71%)患者术后平均随访(8.00±6.32)个月,癫痫发作减少50%以上为Engel Ⅲ级;2例(14.30%)患者术后随访25个月癫痫发作减少不足50%,1例(7.10%)热凝后随访2个月发作基本同术前为Engel Ⅳ级。14例患者热凝前后发作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7),且热凝后的效果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减退。14例患者热凝后均未出现永久性功能损害。 结论 SEEG引导下的射频热凝毁损术对药物难治性癫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影响其有效性的因素较多,它可以有效预测切除手术疗效,对特定类型的癫痫病灶可作为治疗的主要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伴癫痫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56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导致癫痫发作的患者,根据患者病史、动态-视频脑电图、影像学、功能区评估特点按照癫痫手术切除方式治疗,根据Engel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13例患者术后早期出现发热、头痛并发症,3例早期轻偏瘫,均无远期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术后随访1~3年,43例患者Engel评分Ⅰ级,11例评分Ⅱ级,2例Ⅲ级.结论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伴有癫痫患者按照癫痫外科手术方式均可达到明显的控制癫痫发作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selective amygdalohippocampectomy,SAH)对颞叶内侧癫痫治疗效果.方法 总结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在我科接受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的颞叶内侧患者47例,记录术后重要并发症,随访术后1年癫痫发作频率.结果 术后无偏瘫、失语、死亡.术后1年EngelⅠ级36例(78.3%) Engel Ⅱ级4例(8.7%),Engel Ⅲ-Ⅳ级6例(13%),失访1例.结论 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治疗颞叶内侧癫痫安全、控制发作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立体定向脑电图(stereoelectroencephalography,SEEG)证实为岛叶起源的难治性癫痫的手术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10月上海德济医院癫痫中心行SEEG监测明确为岛叶起源的难治性癫痫病例1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症状学、头皮脑电图、影像学、SEEG结果、术后病理学诊断以及术后癫痫控制情况等),评估并探讨岛叶起源的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手术疗效。结果 11例患者共植入电极148根,其中岛叶电极69根,未出现电极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按照个体化手术方案行致痫灶切除,随访时间6~42个月。术后9例患者无癫痫发作(Engel Ⅰ级),1例仅有轻型发作(Engel Ⅱ级),1例仍有癫痫频繁发作(Engel Ⅳ级)。组织病理学诊断:神经胶质增生6例,灶性软化3例,结节性硬化1例,炎症1例(脑膜炎病史)。术后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对侧肢体偏瘫,1例患者出现混合性失语,1例剧烈呕吐,1例颅内感染。上述除1例患者出现永久性一侧肢体轻瘫外,其余病例均于1个月内恢复正常。结论 经SEEG监测明确为岛叶起源的难治性癫痫经临床评估后可行外科手术切除治疗者,多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癫痫控制结果。  相似文献   

6.
冯文  高晋健  高利民  吴建兵 《四川医学》2011,32(11):1671-1673
目的总结癫痫开颅手术的癫痫灶定位及治疗情况,提供手术治疗的结果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行开颅手术治疗的顽固性癫痫患者483例,总结这些患者定位技术、癫痫灶位置、手术治疗方法以及1~8年期的随访情况。结果手术结果 Engel I级313例,Ⅱ级73例,Ⅲ级65例,Ⅳ32例。术后出现硬膜外血肿7例,一过性语言功能障碍17例,一过性一侧肢体力弱25例,永久性右上肢偏瘫1例,记忆力明显下降3例,无死亡患者。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一种有效方法,手术前准确定位致痫灶是关键步骤。难治性癫痫的多术式外科治疗不但能有效控制癫痫的发作,而且能最大可能地保护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免遭破坏或切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癫痫外科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经外科评估,79例接受抗癜痫药物治疗的外伤性癫痫患者中,35例难治性癫痫接受手术治疗,其余44例患者继续保守治疗.结果 随访6~48个月,44例保守治疗者中,18例在癫痫控制两年后逐步减量停药,未见发作,其余患者仍继续口服药物治疗;2例仍时有发作.35例手术患者,按照Engel分级,Ⅰ级18例,Ⅱ级12例,Ⅲ级5例,无Ⅳ级的患者,有效率85.7%(30/35).结论 正确的外科评估是治疗外伤性癫痫获得良好效果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分析难治性症状性癫痫患者病灶切除后皮层脑电(electrocorticography,ECoG)残余痫样放电类型[棘波、ripple、fast ripple (FR)]及残余量,探讨其与术后癫痫发作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71例经切除性手术治疗的难治性症状性癫痫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5年,选取病灶切除后最后1次监测1 min无干扰ECoG数据.根据各残余痫样放电类型,分别分析残余棘波(1~40 Hz,棘波组)、ripple(80~250 Hz,R组)和FR(>250~ 500 Hz,FR组)3组指标,根据各组内患者残余事件有无分为阳性(+)和阴性(-)亚组,比较各亚组患者术后癫痫发作人数;并统计各组残余事件的出现量,探讨各类残余痫样放电类型及数量与术后癫痫发作的关系.结果 71例患者随访(2.3±1.5)年,术后癫痫控制(Engel Ⅰ a)45例,术后癫痫发作(Engel Ⅰb~Ⅳ)26例.各残余事件组中,FR(+)患者术后癫痫发生显著高于FR(-)患者(12/17 vs 14/54,P<0.01),残余FR对术后癫痫发作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为70.59%;且术后癫痫发作患者平均FR数量显著高于术后癫痫控制患者[(7.62±1.19)vs(5.24±1.30),P<0.01].棘波组和R组中癫痫控制与癫痫发作患者在残余事件类型及数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难治性症状性癫痫患者病灶切除后ECoG残余的FR可能是术后癫痫发作的电生理标识,且残余FR量较高时与术后癫痫发作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进行观察和评估。【方法】对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7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采用术前长程头皮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监测结合术中皮层脑电图(corticalelectroencephalogram,ECoG)监测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癫痫发作控制情况按Engel标准评判,并分别对患者手术前后进行QOLIE-31量表评分。【结果】发作情况按Engle分级法分类:术后I级35例占48.6%,II~III级24例占33.3%,IV级13例占18.1%;手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手术前后患者QOLIE-31量表评分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是难治性癫痫的一种常用且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否准确定位致痫区以及选择的手术方式是否适当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采用改良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25例由一侧大脑半球病损所致儿童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结果和随访结果。结果按Engel手术分级标准,25例手术患儿中23例获得Ⅰ级效果,2例为Ⅱ级。所有患儿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术后无明显加重。术后脑电图随访显示,23例痫样放电消失,2例得到部分改善。术后MRI显示健侧大脑半球向对侧生长,同侧硬膜下腔明显缩小。结论对一侧半球广泛性病损所致的儿童难治性癫痫患者行改良大脑半球切除术,可使癫痫发作得到良好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特点,探索外科治疗该类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符合外科治疗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治疗过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神经电生理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在皮层脑电监护系统(ECOG)及深部电极监测下行手术,手术方式以切除致痫灶为主。结果手术后癫痫控制情况按Engel标准评判:I级29例,Ⅱ级3例,Ⅲ级l例,神经心理功能改善1例。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可以控制或减轻癫痫的发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胼胝体切开术对脑电图全导弥漫性异常放电为特征的顽固性癫痫的治疗作用.方法 收集2008 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21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发作类型有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失张力发作、全面强直发作.21例均行胼胝体前部2/3切开,术后1年时间,随访评价患者的癫痫控制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76.2%(16/21)的患者术后发作频率减少50%以上,19.0%(4/21)的患者发作频率减少75%以上.术后发生一过性并发症28.6%(6/21),未见永久性并发症.结论 胼胝体切开术能有效减少全面性发作癫痫患者术后的发作频率,对于药物无效的难治性癫痫,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证,应用本术式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特点,探索外科治疗该类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77例难治性癫痫患者中一侧半球大骨瓣开颅处理致痫灶21例;致痫主灶侧半球开颅联合胼胝体切开术29例;择期分阶段行双侧半球致痫灶手术27例。有54例次选择2种术式联合,44例次选择3种术式联合,10例次选择单纯低功率电凝热灼术。手术均在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下完成。手术后癫痫控制情况按Engel标准评判。结果随访时间7~76个月,平均37个月。Ⅰ级32例,Ⅱ级19例,Ⅲ级16例,Ⅳ10例。神经心理功能改善27例。术后18例出现并发症。随访期间15例症状消失,3例仍留有部分功能障碍。结论外科治疗难治性癫痫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不仅可控制或减轻癫痫发作,还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心理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骨修补术后患者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的药物和优质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7年3月本院单侧颅骨缺损患者110例颅骨修补术后SE发作患者7例的发病特点,给予有效药物控制和优质护理干预,并分析癫痫发作可能原因。结果:7例患者经抗癫痫药物及优质护理治疗后均康复出院,无因癫痫致死及致残患者。术后SE发作的原因中,术中分离颞肌导致假硬膜破裂损伤脑组织4例,术后发生感染2例,术后硬膜外血肿再次手术清除血肿1例。结论:术中操作影响癫痫发作,术后药物有效干预SE,积极开展优质护理观察病情,对于控制颅骨修补术后SE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在难治性颞叶癫痫外科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50例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经过详细的术前评估后,进行外科治疗,术中应用ECoG精确定位及指导切除范围。结果 50例患者手术前采用ECoG在致痫灶表面及其周围均记录到散在的或密集的痫样放电,致痫灶切除后,痫样放电消失者38例,病灶周围仍有残余痫样放电者12例,扩大切除范围后,6例痫样放电消失,再行皮层热灼术热灼后,2例痫样放电消失,4例仍可见有少量痫样放电。随访12~24个月,Engel术后效果评估为I级(癫痫发作消失)29例,Ⅱ级(癫痫发作极少或几乎消失)11例,Ⅲ级(癫痫发作频率减少90%)6例,Ⅳ级(发作频率减少〉50%,〈90%)4例,有效率92%。结论应用ECoG术中监测切除致痫灶是治疗难治性颞叶癫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仇海燕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1):2748-2749
目的:探讨磁源影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总结48例难治性癫痫手术病例,通过病情观察,探讨正确护理方法.结果:良好的术前评估和致痫灶的精确定位能有效控制癫痫的发作,促进康复.结论:外科开颅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心理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的药物控制,并发症的护理等,对减轻癫痫的危害,避免发作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致痫灶切除联合胼胝体切开术在药物难治性癫痫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将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3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完整,且采用致痫灶切除术联合胼胝体切开术治疗。以随访的形式,对1年后,患者的Engel分级状况进行统计,并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后半年,有8例达到了Engel分级1级;在手术后1年,有4例患者达到了Engel分级1级。结论胼胝体切开术的实施能够有效地减少癫痫病灶所引起的难治性癫痫发病,联合对应的病灶切除术,能够缓解患者的病情,优化治疗结果,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癫痫的疗效及参数调节体会。方法对46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迷走神经刺激手术治疗,术后2-3周开机。分次调试参数,脉冲发生器输出电流从0.25mA逐渐增加,但不超过3.0mA,刺激周期为开30s,间歇5min,频率20-30Hz,脉宽250-1 000μs。刺激8个月以上进行随访。结果随访39例患者,McHugh I级13例,II级11例,III级11例,IV+V级4例。其中4例(10.3%)术后无发作,24例(61.5%)发作减少50%以上。结论迷走神经刺激是治疗成人和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安全、有效的方法,超过60%的患者癫痫发作减少50%以上。治疗效果与刺激时间及参数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在癫痫中心诊治流程中的运用,为难治性癫痫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法:前瞻性观察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4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的病史、诊断、发作类型、辅助检查、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及随访情况。探讨多学科协作在癫痫中心诊治流程完善中的运用,对难治性癫痫多学科协作诊断治疗模式、术前评估内容及手术指征选择进行分析。结果:44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多学科的协作诊治,其中数次讨论患者4人。男30例(66%),女14例(34%)。病程1个月至30年,年龄2岁至53岁,平均年龄27岁。初始发病年龄2岁~50岁。有既往史11例(25%):热性惊厥(2例)、脑血管意外术后(2例)、颅内肿瘤术后(1例)、颅脑外伤(3例)、颅内感染(1例)、缺血缺氧性脑病(2例)。癫痫家族史1例,出生及发育异常史2例。完善头颅磁共振44例(100%),异常37例(84.1%),按解剖部位分类,海马病变(一侧或双侧)10例,额叶病变6例,颞叶病变4例,顶叶病变3例,枕叶病变2例,岛叶病变1例,皮质发育不良3例,蛛网膜囊肿2例,颅内血管病变2例(海绵状血管瘤术后;三叉神经面血管瘤),脑积水3例,寄生虫1例。完善视频脑电图42例(95.5%)(反复多次监测4例)。视频脑电图异常40例,监测到临床发作10次。经多学科讨论建议其中32例调整或继续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4例建议颅内埋藏电极,6例建议采取切除性手术,1例大脑半球纤维离段术,1例VNS。最终5例病例同意并施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14月,Engel癫痫疗效分级Ⅰ级4例(4/5),Ⅲ级1例(20%),为行VNS术患者,随访时间为6个月。结论:多学科开展技术协作可以为难治性癫痫患者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使癫痫发作得到良好控制甚至无发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5G联合迷走神经刺激术对难治性癫痫的疗效与传统手术的疗效比较。方法 选取蚌埠医学院附属蚌埠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完成手术的难治性癫痫患者,分为迷定神经刺激术(vagal nerve stimulation,VNS)组14例和传统手术组23例,VNS组给予迷走神经刺激术和术后程控,传统手术组给予常规手术方式,比较两组的并发症、疗效等情况。结果 VNS组术后随访11~24个月,传统手术组术后随访12~27个月。VNS组患者发作停止、发作频率减少>80%的比例分别为14.2%、21.4%,均低于传统手术组比例78.3%、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NS组患者治疗后Engel分级为Ⅰ级、Ⅱ级的比例分别为14.3%、14.3%,均低于传统手术组78.4%、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不能行传统手术的难治性癫痫患者行VNS手术疗效较可以行传统手术难治性癫痫患者的疗效低,不同的难治性癫痫患者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