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T细胞亚群、NK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检测结果的变化与该病的关系及与慢性淋巴腺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不同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慢性淋巴腺炎及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NK细胞的变化。结果:非雹奇金淋巴瘤患者与正常人比较总的T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明显下降(P〈0.05),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明显升高(P〈0.05),NK细胞则无明显变化(P〉0.05)。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与慢性淋巴腺炎患者比较,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NK细胞明显升高(P〈0.05),而总的T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无明显改变(P〉0.05),CD4^+/CD8^+比值略有下降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受到抑制,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检测对NHL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穿孔素与颗粒酶B在鼻NK/T细胞淋巴瘤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检测鼻NK/T细胞淋巴瘤中的穿孔素、颗粒酶B表达分布情况 ,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1例鼻NK/T细胞淋巴瘤中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和分布情况 ;同时与组织芯片中其他类型淋巴瘤进行比较研究 ,10例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作为对照。结果  11例鼻NK/T细胞淋巴瘤中均见穿孔素和颗粒酶B过度表达。以 6 0例淋巴瘤制成组织芯片的 4 2例B细胞淋巴瘤中见 11例少许穿孔素和 14例少许颗粒酶B阳性表达细胞散在分布于瘤细胞间 ,10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 8例少许表达穿孔素和 9例少许表达颗粒酶B。 2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见少许穿孔素和颗粒酶B阳性表达细胞。 2例霍奇金淋巴瘤阴性。NK/T细胞淋巴瘤的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程度与T、B淋巴瘤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穿孔素和颗粒酶B是鉴定活化的细胞毒性细胞的免疫标记物 ,可作为NK/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性标记物 ;其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和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 ,反映了机体存在抗肿瘤的免疫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皮肤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下肢皮肤NK/T细胞淋巴瘤行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肿瘤侵犯至皮下组织,肿瘤细胞为小至中等大小的淋巴细胞,胞质丰富、透明,异型性明显,核不规则,围绕血管生长,核分裂象活跃。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CD2、CD3、CD56、TIA-1、perforin等,原位杂交检测EBER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60%~70%,初诊无其他脏器查见肿瘤,提示本组病例为原发皮肤的NK/T细胞淋巴瘤。结论原发皮肤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罕见,侵袭性高,预后差,其组织形态复杂多样,需与其他T、B细胞淋巴瘤、鳞状细胞癌等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及咽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特点、免疫表型及其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对158例鼻及咽部原发性NHL进行了HE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CD3、CD20、CD56、CD57)检查,按WHO2001年《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的病理学和遗传学》标准进行分类;并对其中99例进行了EBER-1原位杂交的检测。结果158例鼻及咽部原发性NHL中,原发于鼻腔84例(53.2%),扁桃体39例(24.7%),咽部35例(22.1%)。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101例(63.9%)、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23例(14.6%),B细胞淋巴瘤34例(21.5%)。99例EBER-1原位杂交结果显示阳性率: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为98.6%(70/71),而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为66.7%(8/12),B细胞淋巴瘤为43.8%(7/16)。结论鼻及咽部NHL中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最为多见,与EB病毒密切相关,其病理诊断需结合其免疫表型特征及肿瘤部位。  相似文献   

5.
淋巴结细胞毒性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n T  Liu W  Li G  Li F  Yuan J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1,30(2):101-104
目的 探讨淋巴结细胞毒性自然杀伤(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5例淋巴结细胞毒性NK/T细胞淋巴瘤作临床病理观察及随访、用ISAB法做免疫表型分析(CD35RO、CD8、CD56、CD30、CD20、TIA-1)及EBER1/2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淋巴结细胞毒性NK/T细胞淋巴瘤的瘤 理组织学特点为:(1)淋巴结结构明显破坏并被瘤细胞所取代:(2)瘤细胞呈多形性;(3)我数肿瘤细胞表达淋巴细胞分化抗原。5例中CD45RO阳性的有4例,其中3例瘤细胞同时呈CD56阳性;1例为无标记细胞性;所有病例的TIA-1和EBER均为阳性。结论 淋巴结细胞毒性NK/T细胞淋巴瘤有特征性的形态改变和免疫表型。提示肿瘤进展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疆645例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和亚型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08年4月~2013年3月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存档的645例淋巴瘤,复习HE、免疫组化切片及临床相关资料,按WHO(2008)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标准进行诊断、分类。结果645例淋巴瘤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NHL)558例(86.51%),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 HL)82例(12.71%)。 NHL中B细胞淋巴瘤448例(80.29%),T/NK细胞淋巴瘤110例(19.71%)。 B细胞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类型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58例,占所有病例40%)。 T/NK细胞淋巴瘤以结外NK细胞淋巴瘤多见(41例,占所有病例6.36%)。伯基特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均以维吾尔族多见,套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和结外黏膜相关组织边缘区淋巴瘤以汉族多见。 HL最常见的亚型是混合细胞型、结节硬化型、富于淋巴细胞型。 HL在不同民族中亚型分布有一定差异,发病年龄未见双峰,其中儿童所占比例最高。结论新疆不同民族淋巴瘤亚型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独特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根据WHO(2008版)造血和淋巴肿瘤分类标准,探讨青岛地区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及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2008年8月~2011年8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664例淋巴瘤,复习其临床资料、HE及免疫组化切片.按WHO(2008版)分类新标准进行病理诊断及分类.结果 664例淋巴瘤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621例(93.52%),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43例(6.48%).NHL中B细胞淋巴瘤485例(78.10%),T和NK细胞淋巴瘤136例(21.90%).NHL中,发病构成比居前5位分别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unspecified,DLBCL-NOS)277例(44.61%)、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type,MALT)48例(7.73%)、结外NK/T细胞淋巴瘤45例(7.25%)、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unspecified,PTCL-NOS)33例(5.31%)、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CLL/SLL)32例(5.15%).HL中以结节硬化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nodular sclerosis classical Hodgkin's lymphoma,NSCHL)为多(18例,41.86%).NHL和HL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52:1,平均年龄53岁(2~95岁).NHL(115例,18.52%)和HL(26例,60.47%)起病部位均以颈部淋巴结为多.结论 664例淋巴瘤中,NHL发病远多于HL,NHL中以DLBCL-NOS多见,HL中以NSCHL多见.大部分淋巴瘤类型以男性发病为多,起病部位以颈部淋巴结为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自然杀伤(NK)细胞发育相关转录因子T-bet、EOMES、ETS-1和MEF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运用原位杂交检测录因子T-bet、EOMES、ETS-1和MEF,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T-bet因子在40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表达情况,分析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与对照组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18例、B细胞淋巴瘤(BCL)10例以及正常脾、胸腺组织各5例和慢性炎性鼻黏膜组织10例进行对比.结果 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及PTCL中,T-bet mRNA(82.5%,33/40及17/18)和蛋白(100%,40/40及13/18)呈高表达,而在BCL中不表达.EOMES、ETS-1和MEF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呈高表达,分别为80.0%(32/40)、82.5%(33/40)和62.5%(25/40),而对照组均阴性.EOMES和T-bet在40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75%(30/40)共表达,具统计学意义(P<0.01).40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平均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3和10个月,5年生存率10.5%.临床各影响因素中仅治疗方案对预后影响有意义,各转录因子表达对预后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例存活和lO例死亡者中,各转录因子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bet表达与淋巴瘤类型有关,主要见于外周NK和T细胞淋巴瘤;NK发育重要功能基因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显著表达,是否为维持肿瘤高度侵袭性生物学行为所必需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王彦艳  沈志祥 《国际免疫学杂志》2007,30(5):358-358,F0003
EB病毒(EBV)较易感染的淋巴细胞为B细胞,偶尔感染T细胞和NK细胞,引发EBV感染的T/NK细胞淋巴增殖样疾病(LPD),包括慢性活动性EBV感染、EBV相关噬血综合征、蚊虫过敏、牛痘样水痘病、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和NK/T细胞淋巴瘤。NK细胞缺乏象TCR重排或T细胞亚群那样明显的标记,但NK细胞有一系列的杀伤免疫球蛋白受体(KIRs)和CD94-NKG2杂二聚体的C类植物凝集素。每个NK细胞选择性表达一个或多个KIRs,同时也选择性表达CD94-NKG2A,CD94-NKG2B,CD94-NKG2C中的一个。自2003年3月-2004年4月有学者研究了连续的4例EBV感染NK…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然杀伤(NK)细胞发育相关转录因子T-bet、EOMES、ETS-1和MEF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运用原位杂交检测录因子T-bet、EOMES、ETS-1和MEF,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T-bet因子在40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表达情况,分析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与对照组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18例、B细胞淋巴瘤(BCL)10例以及正常脾、胸腺组织各5例和慢性炎性鼻黏膜组织10例进行对比.结果 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及PTCL中,T-bet mRNA(82.5%,33/40及17/18)和蛋白(100%,40/40及13/18)呈高表达,而在BCL中不表达.EOMES、ETS-1和MEF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呈高表达,分别为80.0%(32/40)、82.5%(33/40)和62.5%(25/40),而对照组均阴性.EOMES和T-bet在40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75%(30/40)共表达,具统计学意义(P<0.01).40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平均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3和10个月,5年生存率10.5%.临床各影响因素中仅治疗方案对预后影响有意义,各转录因子表达对预后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例存活和lO例死亡者中,各转录因子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bet表达与淋巴瘤类型有关,主要见于外周NK和T细胞淋巴瘤;NK发育重要功能基因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显著表达,是否为维持肿瘤高度侵袭性生物学行为所必需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张爽  农琳  张莹  王颖  李挺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9,39(10):366-371
目的 探讨自然杀伤(NK)细胞发育相关转录因子T-bet、EOMES、ETS-1和MEF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运用原位杂交检测录因子T-bet、EOMES、ETS-1和MEF,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T-bet因子在40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表达情况,分析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与对照组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18例、B细胞淋巴瘤(BCL)10例以及正常脾、胸腺组织各5例和慢性炎性鼻黏膜组织10例进行对比.结果 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及PTCL中,T-bet mRNA(82.5%,33/40及17/18)和蛋白(100%,40/40及13/18)呈高表达,而在BCL中不表达.EOMES、ETS-1和MEF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呈高表达,分别为80.0%(32/40)、82.5%(33/40)和62.5%(25/40),而对照组均阴性.EOMES和T-bet在40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75%(30/40)共表达,具统计学意义(P<0.01).40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平均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3和10个月,5年生存率10.5%.临床各影响因素中仅治疗方案对预后影响有意义,各转录因子表达对预后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例存活和lO例死亡者中,各转录因子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bet表达与淋巴瘤类型有关,主要见于外周NK和T细胞淋巴瘤;NK发育重要功能基因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显著表达,是否为维持肿瘤高度侵袭性生物学行为所必需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广东地区不同类型成熟T和自然杀伤(NK)细胞/T细胞淋巴瘤及其亚型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按WHO(2008版)标准重新评估广东地区2002-2006年1137例成熟T和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由多名血液病理医师复查,补做必要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杂交.结果 963例确诊为成熟T和NK/T细胞淋巴瘤,占同期所有淋巴瘤20.1%(963/4801),发生于结内319例(33.1%),结外644例(66.9%);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293例(30.4%);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281例(29.2%);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198例(20.6%);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LT)46例(4.8%).男女比为1.99:1,发病中位年龄为44岁.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好发于55~64岁;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好发于25~54岁;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ALCL多见于年轻人而阴性多见于中老年人;AIIJT好发于65~74岁.结论 广东地区成熟T和 NK/T细胞淋巴瘤多见于结外,好发于男性,总体发病与年龄增长无明显关系,但具体类型有不同的年龄侧重群;常见的类型依次为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及ALCL;EB病毒感染与NK/T细胞淋巴瘤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上腺原发性NK/T细胞淋巴瘤(NK/T cell lymph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学资料、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68岁,肾上腺双侧巨大实性占位。镜下正常肾上腺固有结构消失,瘤细胞呈弥漫性片状分布,以小圆蓝细胞为主,核分裂象多见。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TIA-1、Granzyme B、CD56、CD2、CD3,Ki-67增殖指数为90%,EBER原位杂交结果阳性,符合肾上腺原发性NK/T细胞淋巴瘤。结论肾上腺淋巴瘤少见,其中以继发性多见,原发性罕见。病理类型为NK/T细胞淋巴瘤则更为罕见,其治疗以手术联合放、化疗为主,预后差。熟悉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EBV的存在与否,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型凝集素样自然杀伤(NK)细胞受体CD94和NKG2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型凝集素样NK细胞受体CD94和NKG2在经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EB病毒原位杂交及T细胞受体PCR克隆性重排分析确诊的21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以及对照组同部位B细胞淋巴瘤8例、淋巴结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10例、脾脏5例、胸腺5例和慢性炎性鼻黏膜5例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随访.结果 21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具有典型的形态学改变,表达CD3ε、CD56和细胞毒蛋白,TCR重排阴性,20例EB病毒阳性;RT-PCR扩增结果显示,在21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18例(85.7%)CD94呈阳性表达;NKG2总阳性率为95.2%(20/21),各亚基表达阳性率依次为NKG2A/2B(85.7%)、NKG2D(61.9%)、NKG2F(14.3%)、NKG2C,/2E(4.8%).对照组中PTCL和B细胞淋巴瘤均不表达CD94和NKG2,仅2例脾脏和2例慢性炎性鼻黏膜组织表达CD94,1例脾脏组织表达NKG2A/2B,1例胸腺组织表达NKG2D.CD94和NKG2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与T细胞淋巴瘤和B细胞淋巴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D94和NKG2同时表达于17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共表达率为81.0%(17/21).结论 CD94和NKG2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呈特异性和顺序性表达,提示多数病例肿瘤细胞处于活化和功能NK细胞阶段.对这些分子的检测有可能成为NK细胞源性淋巴瘤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鼻咽喉部淋巴瘤免疫表型与发病部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咽喉部淋巴组织丰富,是淋巴瘤的好发部位,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在此部位的淋巴瘤中占绝对优势。根据WHO关于淋巴瘤新的分类方案,NHL可分为B细胞淋巴瘤和T/NK细胞淋巴瘤两大类,每一大类进一步又分为不同的型,不同的免疫表型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和预后特征。鉴于我国淋巴瘤的类型及部位分布与西方国家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肠道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32例的临床与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肠道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复习32例肠道原发性NHL的临床资料、大体标本、HE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按2001年WHO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的标准重新进行分类。结果B细胞性NHL 21例,其中弥漫大B型15例,套细胞型2例,滤泡型1例,Burkitt淋巴瘤1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2例。T细胞NHL 10例(其中肠病相关型NHL2例和非肠病相关型NHL8例),组织细胞NHL1例。诊断时,9例为Ⅰ~Ⅱ期,23例为Ⅲ~Ⅳ期。随访4—168个月,死亡15例。B细胞NHL死亡率为7/21例(33%),T细胞NHL的死亡率为8/10。Ⅱ期死亡2例,均为T细胞NHL。Ⅲ-Ⅳ期死亡13例,占死亡数的86.6%。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最重要的预后因素是肿瘤的分期及肿瘤类型(分期P=0.002、肿瘤类型P=0.032)。结论肠道原发性NHL以弥漫大B型最多见。以结肠最多见,其次为小肠和回盲部,直肠最少。就诊时65.6%为Ⅲ-Ⅳ期患者。比较同期T、B细胞NHL,T细胞NHL预后差,死亡率高。分期越高预后越差,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恶性度较低的淋巴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γδT细胞淋巴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周T细胞淋巴瘤常表达αβTCR ,只有少数表达γδTCR。由γδT细胞肿瘤性增生所形成的T细胞肿瘤称为γδT细胞淋巴瘤 ,最具代表性是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 ,瘤细胞累及肝脾、骨髓 ,呈窦内侵犯 ;大多数表达CD4 CD8 ,可表达NK细胞相关抗原及细胞毒淋巴细胞标记 ;遗传学上可检测到 7号染色体异常i(7q)。发生于结外 ,如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的γδT细胞淋巴瘤以及发生于淋巴结的γδT细胞淋巴瘤都有其特殊临床病理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各种类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B NHL)中BCL 6基因 5′ 非编码区突变特点 ,探讨其在淋巴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DNA直接测序方法分析 135例B NHL[包括 5 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18例滤泡性淋巴瘤 (FL)、18例B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SLL)、15例套细胞性淋巴瘤 (MCL)、7例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 (LPL)、5例Burkitt淋巴瘤、3例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 (LBL)、18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MALT)淋巴瘤 ],5例T NHL、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LRH)、5例结节型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 (NLPHL)样本BCL 6基因 5′ 非编码区突变特点。结果 BCL 6基因 5′ 非编码区突变仅见于DLBCL(结内和结外 )、FL和MALTL中 ,突变率分别为2 7 3%、2 0 7%、2 2 2 %和 2 2 2 % ,结内、结外DLBCL中BCL 6突变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SLL、MCL、LPL、Burkitt淋巴瘤、LBL、T NHL以及NLPHL中均未见BCL 6突变 (P <0 0 5 )。 2例LRH的生发中心细胞可见有BCL 6突变。突变频率为 0 14× 10 -2 /bp~ 0 6 8× 10 -2 /bp ;突变类型全部为碱基替换 ,其中颠换略多于转换 (P >0 0 5 )。结论 BCL 6基因 5′ 非编码区突变可作为生发中心相关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分子标志 ,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  相似文献   

19.
鼻NK/T细胞淋巴瘤瘤细胞分化状态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鼻自然杀伤(NK)/T细胞淋巴瘤肿瘤细胞的分化状态。方法 收集已确诊的88例鼻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选用的抗体有:T细胞分化抗原(CD3ε、CD5、CD1a)、NK细胞相关抗原(CD56、CD57),还有CD34和CD38抗原。结果(1)病变部位以鼻腔最常见,其次为咽部,主要体征为溃疡或黏膜糜烂。本组88例鼻NK/T细胞淋巴瘤中有62例(70.5%)之瘤细胞呈弥漫性增生和浸润,瘤细胞中等大小者有71例(80.7%);(2)88例NK/T细胞淋巴瘤中,T细胞标记CD3ε阳性者78例(88.6%),CD5阳性者56例(63.6%),NK细胞标记CD56阳性者25例(28.4%);CD57、CD1a、CD34和CD38均为阴性。结论 鼻NK/T细胞淋巴瘤瘤细胞的分化可能已超越前体细胞阶段,但尚未达到成熟T淋巴细胞或NK细胞阶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WHO(2008版)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的分类了解四川省恶性淋巴瘤的分布、分型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复习纳入病例的临床资料、HE及免疫组化切片。病理诊断依据WHO(2008版)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的分类进行。结果 (1)589例淋巴瘤中,566例(96.1%)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23例(3.9%)为霍奇金淋巴瘤(HL)。68.0%NHL为B细胞性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亚型(287例,50.7%),其次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CLL/SLL)(4.9%)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oma)(4.9%)。181例(32.0%)为T和NK细胞淋巴瘤,结外NK/T细胞性淋巴瘤是最常见的亚型(105例,18.6%)。HL以结节硬化型HL为多(13例,56.5%)。(2)HL和NHL好发于男性,男女比为2.83∶1和1.68∶1。HL发病年龄14~74岁,平均39岁。NHL发病年龄1~96岁,平均55岁。(3)HL以颈部淋巴结最为多见(13例,56.5%)。DLBCL结外(64.5%)多于结内(35.5%),胃为结外DLBCL最常见的部位(32例,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