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溶血是一种少见的并发症,我们自1982年1月至1989年6月,进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1179谢,术后发生溶血4例,现对此4例术后溶血加以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3年6月共完成OPCAB 19例,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例术中转为体外循环下手术,其余17例全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术后早期死亡1例.结论 OPCAB的手术具有微创、安全、经济、有效等优点,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提高手术技巧,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术后血清中钠离子的含量变化。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82例患者,检测这些患者术后血清中钠离子浓度,并分析导致钠离子含量变化的原因。结果术后有50例患者出现低钠血症(血清中钠离子的含量小于135mmol/L),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为61.1%(50/82),其中7例患者的低钠血症持续1~3d,30例患者的低钠血症持续4~9d,余13例患者的低钠血症的持续时间超过9d。主动脉阻断时间与术后低钠血症的发生率正相关,术后多巴胺和硝普钠的给药时间与低钠血症的发生率负相关。结论低钠血症的出现可能与手术创伤、手术对机体内分泌的刺激和体外循环有关。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术后出现低钠血症的几率较高,纠正低钠血症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临床上应注意纠正术后低钠血症。  相似文献   

4.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相比费用低,且减小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日数,目前已成为冠心病外科治疗的新趋势,它适用于单支、多支冠脉病变和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我院2003年6月-2007年5月对12例糖尿病患者施行OPCAB,由于术前术后重视血糖的监测护理,及时给予控制处理,未曾发生由血糖升高导致并发症的危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平均住院27d出院,现将其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实施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2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措施,对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恢复的时间较快,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防治术后并发精神障碍有显著的效果,在临床中有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3月在我院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手术类型、ASA分级、心功能分级、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史,术后抑酸剂使用时间。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心脏病、手术类型对术后肺部感染无明显的影响(P>0.05);患者ASAⅢ~Ⅳ级,术前心功能分级3-4级,手术时间≥3h,体外循环时间≥2h,术后抑酸剂使用时间<7d,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48h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更高(P<0.05)。(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SA分级Ⅲ~Ⅳ级、术前新功能分级3-4级、手术时间≥3h、体外循环时间≥2h,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48h是患者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0R=4.183,3.408,1.861,9.061),而术后抑酸剂使用时间≥7天是保护因素(OR=0.157)。结论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术前的ASA分级,心功能分级,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抑酸剂使用时间均可影响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临床上应根据患者情况,对于有高风险的患者,应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术;肺部感染;相关因素,高风险患者,重症医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早期结果,对两种手术方式进行综合评估.方法从1999年2月至2005年6月,对49名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21例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手术,28例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对手术情况、术后处理、实验室指标、并发症等围手术期的各项相关指标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与非体外循环组相比,体外循环组手术时间较长(P=0.009),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较长(P=0.001)及输血量较多(P=0.0001),白细胞(P=0.006)和血小板计数下降(P=0.001),血浆CK-MB水平较高(P=0.0001).结论非体外循环搭桥手术的手术时同较短,用血量较少,血液保护较好,但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率方面与在体外循环下手术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胸心外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1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体外循环方法,未涉及主动脉弓部的手术采用中低温体外循环方法;涉及弓部的手术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右腋动脉插管顺行脑灌注方法。结果:3例死于术后顽固性出血,2例术后心跳复苏时出现顽固性心律失常,经抢救无效后死亡,7例患者术后有神经系统症状,2例患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患者因术后呼吸功能衰竭,其余患者均早期(术后3~10天内)拔除气管导管,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主动脉夹层常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术前明确诊断并选择适当的体外循环方式,体外循环中维持内环境稳定,重视器官保护,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胸心外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1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体外循环方法,未涉及主动脉弓部的手术采用中低温体外循环方法;涉及弓部的手术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右腋动脉插管顺行脑灌注方法。结果:3例死于术后顽固性出血,2例术后心跳复苏时出现顽固性心律失常,经抢救无效后死亡,7例患者术后有神经系统症状,2例患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患者因术后呼吸功能衰竭,其余患者均早期(术后3~10天内)拔除气管导管,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主动脉夹层常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术前明确诊断并选择适当的体外循环方式,体外循环中维持内环境稳定,重视器官保护,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中引起过敏反应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6月-2005年2月,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12例术中出现过敏反应,在循环、呼吸系统和皮肤等表现出症状和体征。结果经用肾上腺素、激素、抗组胺药、钙剂或升压药治疗后过敏反应治愈。结论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比常规手术要多,临床上应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0):22-25
目的 探讨局部脑组织的氧饱和度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0 月在我院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60 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 例未发生术后谵妄为对照组,30 例发生术后谵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术中不同时间点rSO2 水平及术前术后MMSE 评分。选择患者术中rSO2 水平最低值与MMSE 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两组在体外循环复温时rSO2 水平最低,随后逐渐回升,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外循环开始时、体外循环降温时、体外循环复温时、体外循环停机时、体外循环停机后30 min rSO2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两组MMSE 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MMSE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患者术中rSO2 水平与术后MMSE 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921,P=0.000)。结论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发生谵妄的患者术中rSO2 有一个显著的下降过程,且患者术中rSO2 最低值与MMSE 评分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术后患者重返重症监护室(ICU)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2年6月经体外循环术治疗的86例患者,分析其重返ICU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体外循环术后患者重返ICU的主要原因是发生了低心排综合征、顽固性心律失常、低氧血症、感染、肾功能不全及精神障碍等并发症。结论加强术后的基础护理,周密细致的监护和采取及时的针对性措施是减少体外循环术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重返ICU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体外循环患者由于术前长期受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影响 ,体外循环手术过程中免疫球蛋白的损失使免疫功能下降 ;术后医务人员执行无菌操作不够严格 ,对呼吸机管道的消毒处置不合格 ,空气的消毒不彻底等均可造成院内感染[1] 。为了提高体外循环手术的成功率 ,本科对 1998年 9月~ 1999年 4月 110例体外循环术后患者采取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 ,使院内感染率降为 1.8%。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预防措施1.1 研究对象采取了预防措施的 1998年 9月~ 1999年 4月的 110例体外循环术后患者作为预防组。男性 61例 ,女性 4 9例 ,年龄 4 .5~ 62岁 ;其中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脏体外循环手术中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变化与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发展的联系?方法:选取20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为两组:A组(VAP组),B组(对照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开始即刻(T1),体外循环后20 min(T2),体外循环后40 min(T3),体外循环结束即刻(T4)采集所有患者左心房血液,利用流式细胞术法观察粒细胞TLR4的表达变化?同时分析患者术前一般状况,术中体外循环手术情况,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发展状况?结果:有8例患者术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其体外循环时间和术中T3?T4时间点左房血粒细胞TLR4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结论:长时间体外循环通过激活TLR4促进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老年患者由于机体代谢功能减退,在手术及术后易发生体温异常变化,直接影响能量代谢,导致人体机能损害。尤其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的低温或高热将直接影响循环,导致手术失败,危及生命。我院自1996年—2003年对57例体外循环术后老年患者体温实施预见性护理和针对性处理,未发生一例因体温异常而引起的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脱机困难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下心脏术后患者脱机困难的原因。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术后入住ICU的患者128例,其中瓣膜置换术5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5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8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9例。128例患者中12例(占9.4%)出现脱机困难,设为研究组(N组,n=12),余为对照组(n=116)。分析术前一般情况、心脏功能、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及术后第1天引流量等因素。结果研究组高龄(〉65岁)、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长期吸烟、体外循环时间长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循环时间长、术前心功能差、合并肺基础疾病等是心脏术后患者脱机困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七氟醚麻醉在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78例,根据临床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体外循环时采用七氟醚麻醉,对照组则常规进行体外循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复跳情况以及术后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体外循环时间、麻醉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等手术操作时间均明显提高,而患者复跳比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尿量和硝普钠总量明显提高,多巴胺总量和住院时间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麻醉能够有效改善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手术操作过程,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适于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张德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15(11):1315-1316
<正> 体外循环后患者心、肺、肾、脑等重要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其术后的监测与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之一。现将我院1997年10月~2000年3月共开展的25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术后监测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心房粘液瘤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总结1例体外循环下心房粘液瘤患者切除术的术前、术中、术后全程配合护理经验。结果经积极治疗,患者康复出院。结论体外循环下心房粘液瘤手术过程中给予积极护理配合,可促进手术顺利进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微型体外循环与传统体外循环对心脏手术术后死亡率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database数据库,纳入心脏手术术中微型体外循环与传统体外循环对术后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24个研究共277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体外循环比较,微型体外循环可减低术后死亡率(OR 0.40,95%CI 0.18,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传统体外循环比较,微型体外循环可降低术后心肌梗死发病率(OR 0.33,95%CI 0.12,0.90)、降低输血率(OR 0.24,95%CI 0.16,0.37)、降低心衰的发生率(OR 0.52,95%CI 0.32,0.84)、降低术后房颤的发生率(OR 0.66,95%CI 0.48,0.91)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脏手术术中使用微型体外循环可降低术后的死亡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