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7,(12):2493-2497
目的:通过文献检索总结临床中针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常用手针和电针刺激参数,为针刺治疗RA刺激参数的选择提供文献依据。方法:检索CNKI、VIP、WF、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确定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合格的文献,用Endnote X7进行文献管理,EXCEL提取相关针刺刺激参数数据,通过频数分析法、WEKA软件中关联规则分析法对针刺治疗RA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以手针最常用。(2)手针文献基于频数分析:最常用的刺激参数分别为:0.30 mm×40 mm针灸针、常规穴位直刺、进针深度1~1.5寸、平补平泻手法、间隔10min行针1次、留针30 min、1次/d,共观察30 d。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和1次/d最常联合使用,其中以留针时间30 min和1次/d关联性最强。(3)电针文献基于频数分析,最常用的刺激参数分别为:G6805系列电针仪、疏密波、频率60 Hz、以病人耐受为度、留针30 min、1次/d,共观察30 d。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电针治疗RA一般采取每日治疗一次,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持续治疗30 d。结论:手针治疗RA推荐的刺激参数为0.30 mm×40 mm针灸针、常规穴位直刺、进针深度1~1.5寸、平补平泻手法、间隔10 min行针1次、留针30 min、1次/d,连续治疗30 d。电针治疗RA推荐的刺激参数为G6805系列电针仪、疏密波、频率60 Hz、以病人耐受为度、留针30 min、1次/d,连续治疗30 d。  相似文献   

2.
电针对单纯性肥胖瘦素及脂联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罗华丽  李荣亨 《针刺研究》2007,32(4):264-267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电针组、手针组,后两组隔天治疗1次,9次为1疗程,对照组不采用任何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选穴分为两组:1)梁丘、血海、支沟、外关等;2)公孙、内庭、丰隆等。两组穴位交替使用。电针组采用电针(疏密波,强度2~5 mA,频率0.8~3 Hz)双侧天枢、腹结等穴,轮流给予。手针组在电针的相同穴位上行平补平泻手法,每10 min捻转1次,每次1 min,频率100~120次/min,留针30 min。治疗前后采血对患者瘦素及脂联素值以酶联免疫法进行测定。结果:电针组与手针组瘦素值较治疗前均下降(P<0.01),电针组瘦素值与手针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电针组与手针组脂联素值治疗后均明显升高(P<0.01,0.05),电针组与手针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电针和手针均可降低单纯性肥胖病人血中瘦素含量,升高脂联素含量,电针效果明显优于手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对肥胖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及脂联素的影响,探讨电针调节脂联素的可能机制。方法: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大鼠各10只,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电针组在高脂饲料喂养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观察各组大鼠观察治疗前后体质量、空腹及餐后血糖、血清胰岛素、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观察干预7周后各组大鼠的腹腔糖耐量和腹腔胰岛素耐量,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白色脂肪组织SIRT1、Fox O1、Adiponectin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结果:电针组的体质量上升幅度小于模型组,肥胖大鼠接受电针后胰岛素敏感性及脂联素水平上升;电针组中SIRT1、Fox O1、Adiponectin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低于正常组;正常组SIRT1、Fox O1的基因表达高于模型组和电针组,模型组和电针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电针组的脂联素基因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结论:电针能够明显改善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的胰岛素抵抗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电针调控白色脂肪组织中SIRT1/Fox O1通路进而影响脂联素的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针法对肥胖鼠减肥效应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C57BL/6小鼠,随机选取6只作为正常组,余鼠饲以高脂饮食。8周后,将肥胖鼠分成模型组、针刺14天组和针刺21天组。针刺组针刺天枢、关元、足三里及三阴交,施以补法干预,得气后接通电针。观察比较各组小鼠体重、Lee's指数及附睾周围脂肪湿重差异,运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体内血清瘦素及脂联素含量变化,并通过HE染色观察附睾周围脂肪细胞形态的改变。结果模型组体重、Lee's指数及附睾周围脂肪湿重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针刺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血清瘦素及脂联素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针刺组血清瘦素及脂联素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附睾周围脂肪的体积显著大于正常组(P0.01),针刺组脂肪细胞体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0.01);针刺21天组血清瘦素及脂联素含量明显高于针刺14天组(P0.05)。结论健脾益气针法治疗肥胖,疗效确切,显著提高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进而达到促进脂肪代谢、减肥消脂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运用针刺联合电针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针灸科门诊进行急性周围性面瘫治疗的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50例为针刺联合电针治疗组,另50例为单纯针刺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常规的毫针对患者选穴进行针灸,得气后施予平补平泻手法,再接电针轻强度连续波刺激,每次留针30 min。对照组则使用单纯常规针刺治疗,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每天针灸1次,一个疗程10次,持续2个疗程。疗效采用H-B评价系统分析研究与评价,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等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60%,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则分别为32%、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电针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单纯针刺对照组,且越早进行针灸治疗预后越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隔药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治疗组取穴:下关、翳风,配穴合谷、足三里。面部均取患侧穴位,合谷﹑足三里取双侧。针刺方法:采用0.3mm×40mm毫针,常规进针,捻转以患者感到酸胀得气为度。留针30min,每隔10min捻转针1次,以保持针感。隔药灸,方用南星30g、制马钱子10g、白芷30g、冰片10g,上药共研细末,取药末适量用鲜姜汁调,做成一元硬币大小厚薄药饼,分别贴敷于患侧下关﹑翳风穴,用艾柱隔药灸每穴5壮,灸完后用胶布固定10h后取下。对照组单纯用电针治疗,取穴:阳白透鱼腰﹑地仓透颊车﹑下关﹑翳风﹑合谷﹑足三里。均取患侧,常规进针得气后接6805-2电针治疗仪疏密波刺激30min。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6.00%,对照组40.00%。治疗组平均治疗(17.26±5.06)次,对照组平均治疗(23.78±4.32)次,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隔药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取穴少、方法简单、疗效好、患者容易接受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特定穴针刺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本院门诊就诊的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均采用特定穴针刺法治疗.取穴:中脘、章门、天枢、大肠俞、丰隆、上巨虚.方法:嘱患者取仰卧位,对选穴部位进行严格消毒;选择0.30 mm×50 mm的一次性针灸针,采用泻法快速进针;得气后,接通GB6805型电针仪,选择断续波,留针40 min,每日1次.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期间嘱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并辅以适量有氧运动,饮食宜低糖、低脂、低盐,忌辛辣刺激食物.结果:痊愈2例,显效16例,有效23例,无效7例,有效率占85.42%.结论:特定穴针刺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有较好疗效,且能够显著改善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肥胖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就诊患者60 例随机分为温针组32 例,针刺组28 例.温针灸组给予温针灸治疗,穴取肩关节周围的阿是穴、肩髃、肩髎、臂臑、肩贞,采用直径约0.30mm、长60mm 毫针,常规针刺进针后行提插转手法,持针刺得气后,将针留在适宜深度(以真根离皮肤15mm 为宜).把预先准备好的长1.5~2cm 的一段艾条,插在针尾上,然后从下端点燃,每针温灸2 段,待艾条烧完熄灭冷却后将针拔出.针刺组给予单纯针刺治疗.结果 结果显示温针灸组显效1 例,有效29 例,有效率为93.75%,针刺组显效1 例,有效11 例,有效率为42.86%.结论 温针灸比单纯针刺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马建华  王昱政  赵琳 《新中医》2012,(11):134-137
目的:探讨针刺对2型糖尿病肥胖大鼠瘦素、胰岛素抵抗和脂联素水平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型糖尿病肥胖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针刺组和盐酸西布曲明组4组,针刺组给予针刺中脘、天枢、足三里和三阴交,盐酸西布曲明组给予盐酸西布曲明按3mg/kg灌胃,正常对照组继续常规饲料饲养,不做处理,模型对照组按10mL/kg生理盐水灌胃。结果:干预前Lee’s指数模型对照组、针刺组、盐酸西布曲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针刺组、盐酸西布曲明组Lee’s指数、脂肪湿重、脂肪系数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而模型对照组、针刺组、盐酸西布曲明组的脂肪湿重、脂肪系数仍然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针刺后针刺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胰岛素、瘦素水平显著下降,脂联素水平上升,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但仍达不到正常大鼠的水平。针刺组与盐酸西布曲明组之间各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针刺治疗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肥胖大鼠的瘦素水平,升高脂联素水平,并改善其他肥胖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隔药灸治疗脾肾阳虚型女性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28例)和电针组(30例).电针组单纯采用电针治疗,穴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大横、减肥点、阿是穴等,其中天枢配大横、减肥点配下脘和气海行电针治疗,留针40 min.针灸组在电针基础上,在脾俞和肾俞穴加用隔药饼灸.5次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针灸组总有效率为92.9%( 26/28)优于电针组的70.0%(21/30,P<0.05).结论:电针配合隔药灸治疗脾肾阳虚型女性单纯性肥胖能提高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复方苍术汤治疗老年肥胖或超重合并糖耐量异常(IGT)的疗效.方法:以复方苍术汤治疗老年肥胖或超重合并IGT患者32例,并与盐酸二甲双胍治疗30例作对照,对治疗前后患者体重、腰围、臀围、腰臀比(WHR)、糖耐量、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血脂的变化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复方苍术汤组治疗后患者的体重、腰围、臀围及WHR、糖耐量试验的血糖水平、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血脂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苍术汤对肥胖或超重合并IGT患者的体重、腰围、臀围及WHR、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血脂有明显降低作用,可用于老年肥胖或超重合并IGT患者的减重及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灸辅助治疗肥胖相关性肾病的效果及对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收治的肥胖相关性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西医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辅助加味升降散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糖脂代谢、肾功能、炎症介质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3个月后,2组血清血糖(Glu)、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24 h尿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而2组血清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肥胖相关性肾病患者辅以针灸治疗可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纠正其糖脂代谢紊乱状态,效果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进一步开展中医治疗肥胖的研究,建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小鼠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100只4周龄的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20只和模型组80只,以高脂饮食加水湿垫料因素造模10周后,在肥胖模型的基础上按照脾虚湿阻证表征进一步筛选出脾虚湿阻单纯性肥胖小鼠。通过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的脂肪分布与体积,并结合小鼠的脂肪组织湿重及系数来评价小鼠的体脂含量;通过对小鼠进行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抵抗实验,再进一步测定小鼠血糖血脂的水平,从而对模型进行进一步的评价。结果:单纯性肥胖小鼠获得率88.75%,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小鼠造模成功率81.25%。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小鼠的体质量、Lee’s指数、粪便含水量、脂肪体积等均大于对照组小鼠,饮食量、饮水量、疲劳乏力等均小于对照组小鼠,血糖血脂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小鼠,并且出现了葡萄糖耐量异常及胰岛素抵抗现象。结论:以高脂饮食加水湿垫料诱导的方式可以科学地建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小鼠模型,为中医药治疗肥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王正环 《河南中医》2020,40(1):56-59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治疗的肥胖型T2DM患者104例,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柴胡汤加味治疗。结果:试验组总改善率为88.46%,对照组总改善率为73.08%,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胃脘胀满、胸肋胀闷、心烦易怒、口干口苦、体型肥胖、大便秘结等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对照组,胰岛素敏感指数、β-细胞功能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柴胡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肥胖型T2DM,可明显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和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气化痰活血法对气虚痰瘀型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及肥胖抑制素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86例超重/肥胖2型糖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益气化痰活血中药+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剂+基础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肥胖抑制素(obestatin),安全性指标(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详细观察患者症状、体征的变化以及药物的毒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可以明显改善少气乏力/懒言、口干不多饮、肢体麻木或刺痛等症状;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体质量指数、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下降(P0.05),obestatin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显著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P0.01);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化痰活血法可以改善治疗组患者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提升obestatin水平,这可能是益气化痰活血中药复方发挥作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针刺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TNF-α和Resistin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陈锋  吴凡  张艳 《针刺研究》2005,30(4):243-245
目的:明确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机理,为治疗的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取足阳明胃经穴位梁丘、丰隆、天枢施泻法,足太阴脾经穴位箕门、腹结、大横、阴陵泉、血海施以补法,同时配以任脉穴位下脘、中脘平补平泻,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并与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单纯性肥胖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BMI)、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抵抗素(Resistin)、空腹血糖(FBG)的变化。结果:单纯性肥胖患者不同程度地存在胰岛素抵抗,其TNF-α、Resistin血浆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经过针刺治疗,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况得以改善,TNF-α、Resistin浓度明显降低。结论:针对单纯性肥胖脾虚、胃热、痰结病机选穴的针刺治疗通过降低可溶性TNF-α、Resistin浓度,影响糖与脂的代谢,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态,起到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利拉鲁肽治疗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鄂尔多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患者用恩替卡韦联合利拉鲁肽治疗,对照组患者用利拉鲁肽治疗.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胰敏胶囊对高脂膳食诱发肥胖大鼠胰岛素钳试验下葡萄糖输注率(GIR)和股四头肌葡萄糖摄取率(CUR)的作用。方法:高脂饲料喂养Wistar大鼠6周后给予胰敏胶囊,同时以罗格列酮对照治疗4周,检测大鼠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口服糖耐量(OGTT)、GIR和股四头肌CUR。结果:造模大鼠FINS、TG和FFA升高,而OGTT减低、GIR和股四头肌GUR明显下降。胰敏胶囊治疗4周后,各项指标均改善,效果与罗格列酮接近。结论:胰敏胶囊对高脂膳食诱发肥胖大鼠的胰岛素抵抗(IR)有治疗作用,作用机制可能是因为提高了肥胖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无糖尿病家族史、糖代谢正常的脾虚痰湿型、气滞痰阻型肥胖女性体脂改变及β细胞功能变化,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60例入选对象按体重指数(BMI)分为非肥胖者和肥胖者,肥胖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脾虚痰湿型、气滞痰阻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检测体脂,通过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评估急性相胰岛素分泌(AIR)、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ns)、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血糖曲线下面积(AUCins/AUCglu)等β细胞功能指标。结果 与非肥胖者比较,脾虚痰湿型、气滞痰阻型肥胖者BMI、腰围(W)、脂肪含量增加,但两种证型肥胖者间BMI、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脾虚痰湿型肥胖者比较,气滞痰阻型肥胖者躯干、总体脂肪含量、躯干脂肪质量/总质量比增加,AIR、AUCins、AUCins/AUCglu亦明显增加。AIR、AUCins、AUCins/AUCglu与BMI、W、躯干和总体脂肪含量呈良好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躯干脂肪含量是影响AIR的重要因素。结论 气滞痰阻型肥胖者具有更高的体脂(尤其是躯干脂肪)含量和伴胰岛素抵抗的AIR增加,该人群是临床干预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在治疗上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将18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91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硝酸甘油5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3h内静脉滴注),治疗组9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检测两组在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常规心电图ST改变、CRP、FIB等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过敏及其他副作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能显著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症状(P<0.05)与缺血心电图(P<0.05),治疗组CRT、FIB指标下降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安全和有效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微循环指标改善是安全肯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