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细胞信号转导理论等领域的进展,有关晚期糖基化终末化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的结构及其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作用的研究也逐步深入。AGE—RAGE系统在DN巾的作用已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从AGE、RAGE的结构、特征,对DN肾小球、肾小管的致病作用及其拮抗剂对DN治疗的作用等几方面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细胞信号转导理论等领域的进展,有关晚期糖基化终末化产物(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s,AGE)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for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s,RAGE)的结构及其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作用的研究也逐步深入。AGE-RAGE系统在DN中的作用已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从AGE、RAGE的结构、特征,对DN肾小球、肾小管的致病作用及其拮抗剂对DN治疗的作用等几方面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葡萄籽原花青素(GSPE)是一类在植物界广泛存在的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多酚化合物。本研究观察GSPE对糖尿病大鼠糖基化终产物(AGE)、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影响,探讨其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有关机制,为GSPE应用于糖尿病肾病(DN)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细胞信号转导理论等领域的进展,有关晚期糖基化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及其受体的结构及对糖尿病肾病(DN)作用的研究也逐步深入。galectin-3即AGE-R3,是AGE的受体之一,与OST-48(AGE-R1)、80K-H(AGE-R2)一起在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基化终产物(AGE)对肾间质成纤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及抗氧化剂的干预作用&#65377; 方法 不同浓度AGE修饰的牛血清白蛋白(AGE-BSA)作用于NRK-49F细胞24 h,普通培养基和牛血清白蛋白 (BSA)作为对照&#65377;N-乙酰半胱氨酸(NAC)预处理细胞以观察抗氧化剂的干预作用&#65377;AlamarBlue还原法测定细胞增殖活力,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实验)测定细胞DNA损伤&#65377;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GE作用后的细胞增殖活力下降;DNA迁移距离(彗星尾长)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2者呈剂量依赖关系&#65377;各浓度BSA作用后对细胞增殖活力无明显影响;彗星尾长无明显变化&#65377;与相同浓度BSA相比, 400&#65380;800 mg/L AGE分别使AlamarBlue还原率下降14%和15%(P < 0.05);200&#65380;400&#65380;800 mg/L AGE组彗星尾长分别为BSA组的1.45&#65380;2.12&#65380;2.71倍(P < 0.05)&#65377;与未用NAC预处理组相比,NAC预处理可使AlamarBlue还原率上升[(45.15±0.93)% 比(38.40±0.81)%,P < 0.05];彗星尾长变短[(10.02±4.54) μm比(13.48±5.32) μm,P < 0.05]&#65377; 结论 AGE可导致肾间质成纤维细胞DNA损伤,使用抗氧化剂可有效减轻AGE导致的DNA损伤&#65377;细胞内氧化应激增强可能是AGE引起肾间质成纤维细胞DNA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是蛋白质的氨基与糖的醛基发生非酶反应生成的终产物。Miyata等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动脉血管壁中有AGE沉积。AGE与单核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可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学作用,导致CRF患者远期并发症如心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及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的发生和发展;AGE还可加重CRF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7.
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细胞信号转导理论等领域的进展,有关晚期糖基化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及其受体的结构及对糖尿病肾病(DN)作用的研究也逐步深入。galectin-3即AGE-R3,是AGE的受体之一,与OST-48(AGE-R1)、80K-H(AGE-R2)一起在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是蛋白质的氨基组、脂质和脂蛋白与糖的醛基组之间的非酶性糖基化/氧化终产物。正常人体内AGEs水平随年龄增长而缓慢增加,在糖尿病肾病(DN)和慢性肾衰((2RF)等病理状况下,循环中AGEs修饰蛋白的水平明显增高。它不仅参与了DN的发生和发展,而且当DN进入终末期时在体内聚集,加速了其并发症的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补脾益肾活血法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及炎症因子的影响,从而防治蛋白氧化的损伤。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肾病科的住院和门诊的DN患者60例,按照国际统一诊断标准(Mogensen诊断分期标准)及血清肌酐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N1组)22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持续20~200μg/min;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N2组)18例:UAER200μg/min;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组(DN3组)20例:UAER200μg/min且Cr445μmol/L。DN1、DN2、DN3组使用中药补脾益肾活血方治疗,所有入组成员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检测各组治疗前后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随着DN的发展,DN患者体内AOPP、AGE、hs CRP及IL-6水平增加(P0.05),SOD活性下降(P0.05),AOPP与SOD显著负相关。治疗后,从中医临床症状总疗效来看,3组均显示了补脾益肾活血法有显著治疗效果,DN1组显效率为54.55%,总有效率为95.45%;DN2组显效率为38.89%,总有效率为88.89%;DN3组显效率为40.00%,总有效率为85.00%。3组均能改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DN1、DN2、DN3组血清AOPP、AGE、hs CRP及IL-6、UAER水平在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1),SO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中药补脾益肾活血法对DN患者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应激及抑制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对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rGEnC)紧密连接的影响及激活细胞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其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原代培养的rGEnC,予不同浓度AGE(20、40、80 mg/L)分别作用6 h、12 h和24 h,采用跨内皮细胞电阻抗和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滤过率观察通透性的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5、连接黏附分子A(JAM-A)和闭合小环蛋白1(ZO-1)]和细胞RAS组分[血管紧张素原、肾素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AT1)]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免疫荧光技术显示紧密连接的完整性;紫外光法和酶免疫分析技术测定细胞内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及AngⅡ水平。 结果 AGE可引起内皮细胞通透性、RAGE表达量、ACE活性、AngⅡ浓度和AT1表达量的升高,occludin、claudin-5和JAM-A表达量的下降。加入抗RAGE抗体(100 mg/L)预处理后,上述AGE作用被阻断。AGE可引起上述紧密连接蛋白在细胞连接处的中断。予卡托普利(1 mmol/L)或缬沙坦(10 μmol/L)预处理可部分阻断AGE上述效应。 结论 AGE可通过上调RAGE表达,激活细胞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破坏肾小球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导致其通透性的升高。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