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国的古代法医学在世界上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其中以宋慈及其所著《洗冤集录》为我国古代法医学的代表。清朝的法医发展为整个古代法医学史上的一部分,不管在具体检验还是法医学著作方面同样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的法医学专著,在中国乃至世界法医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对法医学的系统研究及论述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作者通过对《洗冤集录》相关科学价值的研究,进而谈其对现代法医学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洗冤集录》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法医学与法制建设法医学是运用医学、生物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和解决法律上有关问题的一门特种医学。我国古代的法医学名著,如《洗冤集录》、《平冤录》、《无冤录》等,顾名思义,就是雪冤禁暴、扶弱锄奸,达到公平裁判,避免造成冤假错案。日本过去称法医学为裁判医学;欧美称法医学为GerichtlicheMedizin.Forensic Medicine,Legal Medicine(直译  相似文献   

4.
《洗冤集录》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部法医学专著,但其版本问题比较复杂。在对中国古代史志目录、私人藏书目录及其他材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除已知元刊本外,应该还有影宋钞本、元刊本、丈渊阁藏书本、永乐大典本及明刊本,并对其版本、流传、馆藏情况进行了初步考证。此外,亦对《洗冤集录》一书的学术价值、编写体例、作者生平事迹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中国古代案例在当今《法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查阅《洗冤集录》、《折狱龟鉴》、《棠阴比事》等古代典籍,从法医病理、法医临床、法医毒理、法医物证和法医昆虫学等教学内容上对相关的古代案例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并用之于课堂教学。结果共整理出十个富含法医学基本原理的古代案例,应用于法医学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在法医学教学中可以充分应用中国古代案例。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的法医学在世界上发源最早,并有许多系统的法医学著作问世。关于我国占代法医检验的实况,除有文字记载外,历代的法医著作中都没有以图片形式的记载。最近在《点石斋画报》中看到了不少幅有关清代法医检验实况的图画,鉴于其在法医学电乃至医学史上有重要价值,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清代道光十年(1830)纂修的《武强县新志》卷10《杂稽志》下《附急救方》中,用大量篇幅收录了中医急救方法,共计13000余字,分列14个条目。在每个条目下,先抄录宋代《洗冤集录》中的急救内容,接着补充了很多具体急救方法。这些方法总结了宋代以来的中医急救技术和经验,集清代中国北方地区急救疗法之大成,代表了当时中医急救医学的真实水平。在一部县志中全篇收录中医急救方法实属罕见,对《洗冤集录》的版本沿革研究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医解剖学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医学基础的解剖学知识,尽管我国古代《黄帝内经》、《洗冤集录》、《医林改错》等著作中有较多记载,伹由于封建制度的桎梏等原因,我国古代解剖学发展缓幔,没有出现体系完整的解剖学专著。祖国医学的基础知识以整体、机理为主。以形态结构为辅,它与以形态结构为主,辅以机理之西医解剖学,着眼点截然不同。多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努力研讨,试图创立中国式的解剖学。近九年来,由于党的中医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有关中医解剖学的研究工作,进展尤快。而现行中医院校解剖学教材,基本沿袭西医解剖学,为了显示与中医结合,往往只在各章总论中抄摘一段中医古籍的有关论述,并未有机结合,尤不能体现中医特色。在尚未形成独成体系的中医解剖学教材之前。笔者为了适应教改的需要,收集了有关中医脏腑解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资料,并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9.
《本草经集注》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本草著作,今人对其研究较多,关于此书的原名,卷数,尚有不少问题值得研究。笔者通过对《本草经集注》作悉心研究,另据《隋书》、《华阳谱》等资料以及《道藏》中新发现的资料考证出此书原名为《本草》、,卷数是三,其中,下二卷分为七卷,原名很可能是《本草经注》  相似文献   

10.
<正>人体头部是人身伤害中易被攻击的主要部位之一。因此,颅脑损伤在临床法医学鉴定中最为常见,其中颅骨骨折发生机率较高。颅骨骨折的损伤程度鉴定涉及《人体重伤鉴定标准》和《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轻伤标准)的有关条款,尤其轻伤标准中的若干条款相互矛盾、界定不清,在鉴定实践中易引起争议,造成适用错误而导致鉴定困难。为此,笔者收集119例涉及颅骨骨折伤害案件的法医学鉴定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颅骨骨折在轻伤鉴定标准中存在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柳州医学》2005,18(1):61-62
什么是法医?商务印书馆2001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将”法医”释义为”法院中专门负责用法医学来协助审理案件的医生”;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1979年版的《辞海》,将”法医”释义为”用法医学知识,解决侦查审判工作中有关医学问题的专业人员”。显然,《辞海》对”法医”作出的条目释义更为准确,而《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出现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错把法医当医生。在此基础上,如果有人把”法医”进一步引申为代表法律的医生,则更加谬之千里。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法医学起源很早,在先秦的《礼记·月令》中,就有瞻伤、察创、视折等记载。《汉书·薛宣传》中也曾谈到一种叫“积痏”(wěi委)的外伤,即皮肤肿起青黑而无创痕的肿斑,可见古人已注意皮肤组织的病理改变。五代后晋时,和凝父子著的《疑狱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著作。到了宋代,无名氏著有《内恕录》,郑克著《折狱  相似文献   

13.
<正>《洗冤集录》是中国第一部法医学专著。书中记录的一些刑事案例和检验手段,令人拍案叫绝。其中,有一则晒镰刀的故事:一男子被人杀死,浑身有伤十余处,都是镰刀斫伤。检官发现财物无损、衣物俱在,断定这是一桩仇杀案。经过调查探访,检官锁定了嫌疑犯。他让附近居民交出家中所有的镰刀,分别排列地上,总共有七八十把镰刀。当时正值盛夏,苍蝇聚集在其中一把镰刀上,停留不去,检官揪出了这把镰刀的主人。检官说,苍蝇  相似文献   

14.
明代医家张鹤腾的《伤暑全书》和清代医家叶霖的《增订伤暑全书》是两部比较重要的温病学著作。通过对两书作者与增订者、成书经过、学术渊源和版本传变等问题的探讨,发现在《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等文献的记载中,存在着关于两书的成书年代、卷数变迁、版本传变等问题的误识,应当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5.
《绍兴本草》是继《大观本草》、《政和本草》之后,对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的又一个校定整理本。由于此书仅存两种残卷本,又都在日本(见龙伯坚《现存本草书录》),学人未易得睹,加之有关史料记载零散,且多牴牾,故有关此书的校定编撰年代、卷数、所载药品数、所用底本及编撰整理者等问题,还不十分明瞭,笔者查阅到有关史料,似可借以弄清上述问题,谨述如次。一、校定编撰年代问题关于《绍兴本草》的编撰年代,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作“绍兴二十九年  相似文献   

16.
关于《难经》的著作年代,学术界一直存在着四种不同的看法,即战国说、东汉说、六朝说和唐代说。1979年,笔者将十余年来考察所得撰成《〈难经〉著作年代考》(以下简称《年代考》)一文,发表于《湘潭师专自然科学学报》1984年第2期上。在该文中,笔者就一些有关的问题分别作了比较详细的考证,并结合医学史上“三部九候”及“寸口”脉诊问题、命门学说源流诸问题,将《难经》的著作年代定为六朝后期。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法医学鉴定机构亦不断壮大,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作为司法鉴定的一部分,随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草案)》(以下简称“草案”)的论证,法医学鉴定管理体系的建立也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和焦点。为此,本文从我国法医学鉴定体制的现状着手,探讨了科学的法医学鉴定的一些相关设想,综述如下,供同仁商榷。1建立法医学鉴定管理体系的意义法医学鉴定是我国司法诉讼程序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是运用法医学、医学、法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主要从事与人肢体有关的活体、尸体及生物物证…  相似文献   

18.
<正> 前言《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和百科全书,由于它是战国时期医家的集体著作,包含有多学科纵横交错的多层次系统结构,其中又都贯穿着发病学理论,本文试图对《内经》中关于发病学问题作一初步探讨,错误之处,请于斧正。发病学和病因学是《内经》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学说。病因学已成为一种独立的学说被人们所接受,它是研究关于致病因素的学说,《内经》称为“邪气”、“病  相似文献   

19.
人参的介绍     
本文是一个文献摘要,记述人参的一个或两个重要问题。因为只是根据手头资料,作了初步查阅,可能遗漏某些重要著作;或者类似本文而有更好内容的著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可能早就发表过了。历史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写了最早的详细的关于人参(Panax giseng C.A.Mey.)的专著。之后,李时珍(1518—1593)用27年时间编成了著名的《本草纲目》,于1596年首次发表,该著作详细描述了人参。1932年赵燏黄  相似文献   

20.
仙鹤草为临床常用之中药,然而关于仙鹤草最早记载的文献及临床运用上,在近年出版的《中药大辞典》、《中医大辞典·中药分册》等较有影响的中药学著作确有些不确切的说法,笔者就此发表一得之见。首先是仙鹤草的出书,七十年代出版江苏新医学院主编的《中药大辞典》订为《伪药条辨》,八十年代出版、中医研究院、广州中医学院主编的《中医大辞典·中药分册》一书沿用其说。《伪药条辨》一书为清代郑奋扬的著作,刊行于1901年。这一说法把仙鹤草一药的运用推迟了数百年,仙鹤草的运用在明代已相当普遍,明代兰茂著作《滇南本草》及蒋仪《药镜》诸书均有叙述。兰茂生活于明·洪武三十年(1397)至明·成化十二年(1476) 间,其著作《滇南本草》中介绍仙鹤草(《滇南本草》使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