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 了解掌握低流行状态下麻风病的流行特征和规律.方法 对龙岩市1985~2004年麻风病年终报表进行分析.结果 麻风病患病率从1985年的0.128/万下降到2004年的0.031/万,发现率从1985年的0.336/10万,下降到2004年的0.07/10万;新发现麻风病89例,多菌型44例,少菌型45例,型比为0.98:1;畸残率为11.24%;二氨二苯砜(DDS)单疗复发12例,联合化疗(MDT)无病例复发;发现方式主要以皮肤科为主,占50.56%.结论 发病年龄主要在青壮年,无儿童麻风发现.龙岩市麻风流行仍然存在,消灭麻风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福建省2008—2012年麻风病新发病例特征,找出存在的薄弱环节,探讨工作的重点和对策。方法对2008—2012年全省新发现麻风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共发现麻风病新病例243例,年均发现率0.13/10万,男多于女,主要集中在40~59岁(47.7%),平均延迟期32.72月。病人85.0%为被动发现,流动人口13例(5.3%)。分型:多菌型(MB)135例,少菌型(PB)108例,型比为56%,发生Ⅱ级畸残51例,畸残比为21%。PB新发病例Ⅱ级畸残比高于MB。结论福建省处于麻风低流行区,仍需加强麻风病早期的发现与治疗,加强对大众的麻风知识宣传和医务人员培训,同时还要提高对流动人口的监测力度,控制传播,减少畸残发生。  相似文献   

3.
中国2009年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2009年全国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09年度全国麻风病疫情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9年度共发现新麻风病例1597例,发现率为0.120/10万,其中儿童占2.4%、多菌型占84.3%、2级畸残占22.8%.2009年度共发现复发病例148例,其中69例为联合化疗后复发.至2009年底全国尚有现症病例6603例,患病率为0.049/万,其中3332例尚在接受联合化疗.结论 全国麻风病总体处于低流行水平,但分布不均衡,重点流行地区为西南省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安徽省儿童麻风的发病特征,了解全省儿童麻风病流行状况,为儿童麻风病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全国麻风病疫情监测系统,收集整理1949~2013年安徽省儿童麻风病患者的个案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949~2013年安徽省登记新发麻风病人共8 104例,其中儿童221例(占2.7%),86.3%的病例在1978年以前发现。0~14岁儿童病例中,男性158例,女性63例,各年龄均有发病,平均延迟期中位数为13.0个月,四分位数间距25.5个月,延迟期≤24个月152例(占68.8%),2级畸残94例(占42.5%),延迟期越长,畸残率越高,查菌阳性70例(占31.7%),以结核样麻风和瘤型麻风为主,发现方式以皮肤科就诊为主。结论儿童麻风病是体现麻风病流行程度的敏感指标之一。加强安徽省的主动发现工作,早期发现儿童麻风病例,有利于发现和控制潜在传染源,缩短延迟期,减低畸残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东海县近30年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86—2015年历年新登记麻风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东海县1986—2015年新登记麻风病例68例,年均新登记麻风病例2.27例,病例数呈下降趋势。68例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18例,男女比为2.77∶1;发病年龄平均41.68岁;农民占97.06。冬春季节发现病例数(43例,占63.23%)相对高于夏秋季节。累计发生畸残29例,畸残比为42.64%。最长诊断延迟期为66个月,平均为15.85个月,其中1986—2000年为18.47个月,2001—2015年为4.7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东海县近30年麻风病呈低流行下降态势,但麻风畸残比例较高,应加强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龙岩市1998-2012年基本消灭麻风病达标后近15年来麻风病的发病特点和防治对策,为低流行状态下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龙岩市1998-2012年新发现麻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8-2012年新发现麻风病人25例,年均发现率0.062/10万,疫情较稳定;发现方式以皮肤科门诊为主(56.0%),主动发现占32.0%;多菌型与少菌型比为1.8∶1;2年以内早期病例占71.4%,Ⅱ级畸残率16.0%,男女比为4∶1,35-45岁中青年病例占53.6%,农民占80.0%,病例主要集中在长汀县(52.0%)。结论龙岩市麻风病继续控制在低流行状态下,但疫情下降不明显,局部地区流行较重,主动发现和早期病例诊断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江苏省近20年麻风病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实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4-2013年江苏省历年新登记麻风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江苏省近20年年均新登记麻风病46.40例,新登记病人数前10年为611例,近10年下降至317例;病人发现数苏北地区占54.35%,1-6月发现的占64.33%,皮肤科门诊发现的占69.72%;全省近10年无儿童病例,新病例确诊时平均年龄、型比、流动人口病例比例等数值较前10年上升;早期发现指标平均诊断延迟期28.27月、2级畸残比为32.75%,但近2年降幅明显。结论江苏省近20年麻风病呈低流行平稳下降态势,仍须以麻风病症状监测为手段,注重对各类医务人员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及质量,提高病人早发现水平,保证人员和经费投入,以实现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8.
宋瑛  郑禄祥 《职业与健康》2006,22(20):1719-1720
目的了解掌握低流行状态下麻风病的流行特征和规律。方法对龙岩市1985—2004年麻风病年终报表进行分析。结果麻风病患病率从1985年的0.128/万下降到2004年的0.031/万,发现率从1985年的0.336/10万,下降到2004年的0.07/10万;新发现麻风病89例,多菌型44例,少菌型45例,型比为0.98:1;畸残率为11.24%;二氨二苯砜(DDS)疗复发12例,联合化疗(MDT)无病例复发;发现方式主要以皮肤科为主,占50.56%。结论发病年龄主要在青壮年,无儿童麻风发现。龙岩市麻风流行仍然存在,消灭麻风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泉州市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为麻风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泉州市上报及历史麻风病例花名册1985—2022年泉州市新复发麻风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85—2022年泉州市报告新发现麻风病例524例,复发病例40例,发现率从1985年的0.47/10万下降到2022年的0.02/10万,患病率从1985年的7.16/10万下降至2022年0.32/10万,1994年后全市患病率均<1/10万,2022年底泉港区患病率>1/10万。各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前3名为惠安县、南安市及晋江市,共占全市71.0%(372例);男女性别比1.9∶1;以20~49岁为主(60.1%,315例),近10年无新发少年儿童麻风病例;总畸残率为17.6%(92/524);型比(MB/MB+PB)为0.6;非户籍病例占比7.6%(40例)。结论 麻风病流行得到控制,长期处于低流行状态,流动人口增加,部分地区患病率较高,说明防控工作应根据实际流行情况继续加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泸州市麻风病流行特征,探索有效防治麻风病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55~2009年新发现麻风病进行分析。[结果]新发现麻风病200例,男女之比为3.35︰1,发病人群以青壮年农民为主,7例儿童病例,1992年以前发现6例,2007年发现1例。5年平均发现率从0.35/10万(1965~1969年)下降为0.05/10万(2005~2009年);患病率从0.11/万(1975-1979)下降为0.02/万(2005~2009年);延迟中位数从5.6年(1985~1989年)下降为2.5年(2005~2009年);Ⅱ级以上畸残率从77.78%(1960~1964年)下降为23.08%(2005~2009年);发现方式以线索调查和门诊发现为主,占62.00%。[结论]泸州市麻风病流行呈下降趋势,控制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00-2006年安徽省麻风病流行状况和发展趋势,寻找麻风防治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今后工作重点,为进一步控制麻风提供决策依据。方法调查2000~2006年安徽省新发现麻风患者情况,采用EX-CEL2003对各流行病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2006年全省新发麻风患者189例,其中男130例,女59例,男女之比2.2∶1;多菌型(MB)133例,少菌型(PB)56例,MB与PB之比为2.4∶1。新发病人地域分布广泛,农民发病数最多,发病年龄为13~82岁,主要在麻防专业机构发现。189例新发患者中确诊时为Ⅱ级畸残者39例,患者确诊平均延迟期为39个月,新发现患者中有65例为家庭内感染。结论安徽省麻风病处于低流行状态,但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1960-2017年雅安市麻风病的流行情况,以便为当地的麻风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雅安市历年麻风病病理检验登记本、麻风病防治工作年报表、1960-2017年国家麻风病网报系统(LEPMIS)雅安市上报的数据并按照《麻风病防治手册》及《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12年版)中有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60-2017年雅安市累计发现麻风病病人896例,其中男性648例(72.32%),女性248例(27.68%),男女性别比为2.61∶1;截止2017年12月31日累计治愈存活者有263人(29.35%);平均发现率最高为1960-1964年,为4.89/10万;最低2015-2017年,平均发现率为0.17/10万;平均患病率最高为1965-1969年,为40.61/10万;最低为2015-2017年,平均患病率为0.43/10万;各区县中石棉县平均发现率最高18.19/10万(227例),最低为名山区0.27/10万(7例);二级畸残165例(18.42%),一级畸残190例(21.21%);LL(瘤型麻风)最多, 324人(36.16%),BT(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 最少,14人(1.56%);治疗分型以MB(多菌型)(86.05%)病人最多。结论 1960-2017年雅安市麻风病发现率与患病率明显下降,目前处于低流行状态,且流行模式以散发为主,但需保持对麻风病疫情的警惕性,努力落实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贵州省2013-2018年不同人群的肺结核发病情况和构成比变化,探究其原因,为重点人群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调查分析贵州省2013-2018年不同性别、职业、年龄段和地区的人群肺结核发病特征,采用趋势卡方检验分析发病率及构成比变化趋势。结果 贵州省2013-2018年的报告发病率从134.28/10万下降到114.06/10万(趋势x2=630.966,P<0.001),男女发病比例为1.88[DK]∶1,性别构成比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趋势x2=2.483,P=0.115);肺结核发病数和构成比有上升趋势的职业是学生(趋势x2=1092.775,P<0.001)、家务及待业(趋势x2=338.114,P<0.00)、干部职工(趋势x2=19.415,P<0.001)、商业服务(趋势x2=6.633,P=0.009);肺结核发病年龄构成比有上升趋势的是15~24岁(趋势x2=215.931,P<0.001)、50~54岁(趋势x2=487.589,P<0.001)、65~79岁(趋势x2=40.325,P<0.001);肺结核发病构成比有上升趋势的地区是六盘水市(趋势x2=4.566, P=0.033)、安顺市(趋势x2=27.579,P<0.001)、毕节市(趋势x2=81.055, P<0.001)。学生发病趋势上升的原因是新生入学体检、主动筛查措施的落实。结论 贵州省近六年的肺结核疫情总体下降明显,但一些职业、年龄段和地区人群需要引起注意,建议加强高危的医务人员院内感染控制措施,适当加大对商业服务、干部职工和65~79岁人群的主动筛查力度,制定并落实相关健康体检的政策。  相似文献   

14.
韦小瑜  田克诚  游旅  马青  刘英  唐光鹏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8):1185-1186,1269
目的了解贵州省2007-2010年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和菌型分布,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2007-2010年来源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菌痢疫情为资料,分析菌痢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特征,并对146株菌痢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 2007-2010年贵州省共报告菌痢48 222例,平均发病率为31.92/10万,病死率为0.049%,总体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主要集中在0~5岁组,发病率为151.76/10万,其次为65岁以上组,发病率为36.66/10万。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5∶1;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占46.04%,其次为散居儿童和学生分别占29.73%、11.06%;年均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黔东南州,发病率为49.06/10万,其次是黔南和黔西南;贵州省菌痢有明显的季节性,5-9月为发病高峰。菌型分布以宋内为主,其次是福氏志贺菌。菌株的多重耐药严重,84.93%的菌株存在多重耐药。结论菌痢是贵州省主要的传染病之一,2007-2010年贵州省菌痢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以婴幼儿和农民为主,流行菌株以宋内和福氏志贺菌为主,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自贡地区为麻风病低流行区。解放后历年累计共97例。全市总人口一百六十八万余,现症麻风病人24例,患病率1.4/10万,本文分析了分布、性别、年龄、职业、病期,传染方式、转归及流行趋势。初步认为:本市麻风流行趋势已趋下降,防止麻风传播,似应以控制家庭内传染为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山东省2011-2018年猩红热流行特征及空间聚集性,为猩红热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山东省2011-2018年猩红热报告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山东省2011-2018年共报告猩红热病例45 93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84/10万;经χ_趋势~2检验,逐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_趋势~2=5 317.16,P<0.001)。4-6月和11月-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期。男女性发病率比为1.62∶1;3~9岁病例数最多,占88.94%;幼托儿童(42.42%)、学生(36.94%)和散居儿童(19.50%)占比例最高。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2011-2018年山东省猩红热报告发病率全局Moran’s I指数分别为0.374、0.452、0.411、0.439、0.437、0.418、0.478和0.465(均有P<0.001),提示发病存在空间聚集性。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高-高"聚集区主要集中在济南和青岛两市的主城区,与高发病率地区较为一致。"低-低"聚集区则主要位于鲁西南和鲁西北地区。结论山东省2011-2018年猩红热发病存在流行和空间聚集性,应加大对高发季节、高危人群和高聚集区域的监测管理,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控制其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分析贵州省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MPV)推广使用和纳入免疫规划策略的成本-效果。方法 根据贵州省MPV接种、流脑发病情况,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计算贵州省不同阶段推广使用MPV和将MPV纳入免疫规划策略的成本-效果比值(cost-effectiveness ratio,CER)。结果 1999—2015年,贵州省共接种6 285.73万剂次MPV,共减少流脑发病94 069例,减少致残13 170例,减少死亡10 710例;推广使用MPV、将MPV纳入免疫规划免疫策略总投入成本8.20亿元,26年间,接种MPV每减少1例流脑病例投入的成本为6 952元,其中,1990—2005年推广使用MPV 、2006—2015年纳入免疫规划策略每减少1例流脑病例投入的成本分别为4 915.64、614.59元。结论 接种MPV对降低贵州省流脑发病水平具有良好的成本-效果,2006—2015年将MPV纳入免疫规划策略的成本-效果明显优于1990—2005年推广使用MPV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湖南省麻风发病流行特点,找出规律,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最终达到消除麻风病危害的目的。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对1993-2012年期间,湖南麻风流行强度、分布、疾病分型、发现方式、畸残、延迟期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湖南省麻风病处于低流行状态,但分布极不均衡;1993-2002年与2003-2012年相比较,复发病例占全部病例的比例有所上升;年均发病下降;延迟期有所延长;畸残率增高。结论要重点抓好麻风相对高发地区(湘西州、怀化市、张家界市)的麻风防治工作;要加强基层麻风防治人员防治能力的培训,加强发现病人的力度,降低延迟期,降低畸残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珠海市性病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性病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14—2018年珠海市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5种监测性病病例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 结果 性病报告发病率由2014年的276.70/10万上升到2018年的331.54/10万,年均增幅为4.62%,其中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上升明显,梅毒先升后降。城区街道发病率为455.49/10万,以拱北街道最高;郊区乡镇为180.00/10万,以井岸镇最高,城郊之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性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均呈上升趋势,男女性别比为1.16∶1,其中淋病性别比为12.60∶1,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为0.51∶1。20~39岁为高发年龄段(503.23/10万),50~59岁年均增幅最大(9.08%),梅毒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于梅毒其他年龄段及其他性病同年龄段发病率。职业以家务及待业最多(28.98%)。 结论 2014—2018年珠海市性病疫情总体呈上升态势,疫情具有明显的地区聚集性,以城区街道为主,应根据性病疫情发展特征采取相应防控政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甘肃省2014 - 2018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构成特点,为制定手足口病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 - 2018年甘肃省手足口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 - 2018年甘肃省手足口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1.38/10万。2014 - 2017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2018年发病率又明显升高。每年5 - 7月为发病第一高峰期,9 - 11月出现次高峰;主要发病人群为5岁以下的幼托和散居儿童,男女占比为1.47∶1;病原学监测2014 年以CVA 16 毒株为主,2015 - 2018年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2014 - 2018年甘肃省手足口病高发地区为嘉峪关市、酒泉市和兰州市,报告发病率依次为96.13/10万、62.86/10万和59.37/10万。结论 2014 - 2018年甘肃省手足口病发病主要是5岁及以下儿童,发病具有时间和空间的聚集性,需重视病原监测及分型,在多发地区和发病高峰期,针对高发人群开展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