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患者女性,49岁,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快慢综合征。附图(见第170页)Ⅱ导联在每组三联律的第1个QRS波前无P波,为房室交界处性逸搏(R_(1、4、7));每组的第2个QRS波前出现窦性P波,P-R间期为0.18秒,为心室夺获(R_(2、5、8)),但R_2、R_5的振幅稍低,为轻度室内差异传导,R_8呈右束支阻滞型的室内差异传导,是由于R_6-R_7间期(1.36秒)长于R_3-R_4间期(1.32秒)之故,每组第3个QRS波前均出现1个倒置的P′波,P′-R为0.12秒;R-P′固定为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7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电图aVF导联连续记录(附图)示P波规则出现,P-P间距1.08秒。P波与QRS波完全无关,为窦性心动过缓、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值得注意的是有两种不同形态的室性异位搏动交替出现,经分析都是间歇性并行心律;一、QRS波振幅较大的E_2自身节律为37次/分(R_1-R_3=1.60秒),R_2、R_6均较早出现,适逢E_2的3相传入阻滞保护期,未打乱E_2的自身节律。而R_4、R_8出现较晚,E_2已失去保护性传入阻滞,故侵入E_2并使其重建周期,重建的周期R_4-R_5恰等于E_2的基本周期:二、QRS波振幅较小  相似文献   

3.
沈文定 《心电学杂志》1995,14(3):152-153
患者男性,62岁,临床诊断;右下肺炎,冠心病.附图aVF为连续记录,除c行末2个心搏为连续的窦性搏动外,每3—4个QRS构成一组搏动.将a行分为3组心搏,第1组4个心搏中,R_1为下传的窦性搏动,其T波降肢上重叠有直立的房早P’波,并下传产生稍畸形的R_2,P’-R_20.  相似文献   

4.
例1 患者男性,66岁.既往有阵发性房颤史.临床诊断: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慢-快型).ECGⅡ导联3组三联律(图1)示:QRS呈室上性型,每组的R_1-R_2间距1.08s,各波前无窦P,后于T波升降两肢各见一形态相仿的逆行P~-波,R_1-P~-(180ms)和R_2-P~-(360ms)间期短长交替,互差180ms.每组的R_2-R_3间距0.56s,组成R_2-P~--R_3(V-A-V)序列,P~--R_3间期0.20s,R_2-P~->P~-R_3,R_3形态略异,其后无相关P波.上述征象,酷似单源交界性逸搏心律逆行快慢径路交替传导及反复搏动三联律并室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60岁,临床诊断:冠心病。ECG 系房颤,QRS 形态有3种:Ⅱ导联 R_(4、6、9、17、18、)aVR 导联 R_(2、3)和 V_1导联 R_(2、5、9)宽大畸形为室性搏动,Ⅱ导联 R_(3、12)为室性融合波,其余 QRS 为室上性。室性搏动均以逸搏形式出现,Ⅱ导联 R_(4-6、17、18、)aVR 导联 R_(2、3)为连续出现的室性搏动,R-R 间距为1.32和1.34s,但第1个逸搏和单个出现逸搏则无固定的配对关系,长异位搏动间距(Ⅱ导联 R_6-R_9、R_9-R_(12)、R_(12)-R_(17)、V_1导联 R_2-R_5、R_5-R_9)是短异位搏动间距的倍数,这说明该异位起搏点与主导起搏点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78岁,临床诊断:冠心病。记录心电图前2周内无药物治疗史。附图(见第170页)Ⅱ、Ⅲ导联未见直立P,随R波之后均跟有逆行P~-波,R-P~-逐搏延长,P~--P~-逐搏缩短,最后出现长P~--P~-,来见正常QRS后P~-脱漏。仅见R-P~-延长至0.18—0.20秒后出现一畸形的QRS距前一QRS<0.50秒,畸形QRS出现在周期突然缩短时,系反复心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多数R-R间距为0.84—0.88秒,即室率71—68次/分。Ⅱ导联R_2-R_3、R_4-R_5间距为1.28秒,与R_7-R_9相等,R_8为显性反复心搏,推测在R_2-R_3、R_4-R_5中有隐匿性反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43岁,反复心悸八年,近一周心悸加重,来我院就诊。既往有病毒性心肌炎史。查体:血压15/9KPa(113/68mmHg),心率80次/min,律不齐。临床拟诊: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图为V_1导联,窦性节律,心率为71次/min,P-R间期0.16s,提早出现P′波后跟随有连续两次呈左束支及右束支阻滞型的交替室内差异性传导的QRS波,提前的P′波与T波重叠。呈左束支型第一个房早R-R′=0.44s、P_1′-R_1′=0.14s、第二个房早R_1′-R_2′=0.32s、P_2′-R_2′=0.20s。呈右束支型的第一个房早R-R_3′=0.48s、P_3′-R_3′=0.20s.第二个房早R_3′-R_4′=0.32s,P_4′-R_4′=0.12s。心电  相似文献   

8.
本例长Ⅱ导联P-P间距基本规则,频率84次/min,P_(4、8、12)重叠在QRS波群之中,使该QRS波振幅增高,P-R间期由0.28—0.36s(P_4-R0.34s、P_5-R0.28s、P_9-R0.36s)→0.41s→0.71s延长,R_2-R_3、R_5-R_6、R_8-R_9间距固定为1.03s。根据这些心电图表现,此例心电图有2种可能:(1)Ⅱ度一型A-VB,房室呈4:2传导,交界性逸搏(R_(3、6、9),该搏动干扰了每组文  相似文献   

9.
双重性室性逸搏所致伪束支文氏现象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80岁.因心动过缓10年、晕厥2次入院.图IA、B为连续同步记录,示窦性P-P间期0.58s,心房率103次/min,R-R间期1.25~1.32s,心室率45~48次/min,两者无传导关系.R_2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时间0.12s,R_3近似正常波形,时间0.11s,R_2-R_3貌似右束支不全性隐匿型反文氏周期;其余QRS波群呈不同程度左束支传导阻滞型,R_7-R_9 QRS时间分别为0.10、0.12和0.14s,R_7-R_9貌似左束支直接显示型正文氏周期.除R_2来自左心室的激动,R_1、R_5和R_9来自右心室的激动外,其余均为两者不等比例组合而成的室-室融合波群.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双重性室性逸搏心律及室性融合波群构成伪双束支文氏  相似文献   

10.
逸搏、夺获及折返可形成不同组合的二、三联律,国内曾有报告。现报告另一种罕见的“逸搏-夺获-折返”三联律和四联律。例1 患者女性,50岁,头昏、疲乏、阵发心悸1年余,发作时胸闷,临床诊断为病窦综合征,1985年5月20日心电图(图1,见第101页,后同):示Ⅱ、aVF、V_1导联均可见周期性呈现3个心搏(以R_1-R_2-R_3示意)一组之序列继以长间歇,后复现R_1-R_2-R_3。各导联R_1之T互有轻微变化,V_1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性,69岁,临床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电图Ⅰ导联(附图)示窦性心律,频率14次/min.P_1直立,从P_2开始P波变低平,同时P-R由0.18s延长到0.23s(R_3),为窦房结内游走心律.R_(1、2)为窦性,呈宽钝R型,QRS时间0.12s,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型.R_(5-7)前无相关P波,QRS是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型,R-R匀齐,频率46次/min,为室性逸搏心律,R_(3、4)前有相关P波.且R_5-R_1、R_1-R_5间距符合室性逸博周期长度,R_(?)、R_1应为窦性与室性逸搏的室性融合波.R_(?)QRS呈较正常的窄R型,考虑逸搏点在左束支阻滞区之下,逸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56岁。因头晕、心慌一周来诊。临床诊断: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食管心房调搏: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3100ms,窦房传导时间(SACT)560ms,房室结文氏点110次/分。附图为入院后描记的Ⅱ导联:QRS波群呈三联律(R_1-R_2-R_3)形式出现,QRS时限均为0.07s,R1在长间歇(1.56s)后出现,前无P,为交界性逸搏,其T波平顶切迹,有一P波重叠其上,并以0.36s的P-R间期下传R_2,为窦性夺获,R_2后0.36s见一逆行性P’波,P’-R30、14s R_1R_2R_3振幅呈递增,从1.25→1.50→1.60mV而T波振幅则呈低→高→中改变;P-P间期2.74s。以上改变周而复始出现。心电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54岁。临床诊断:风心病。心电图(附图,见第172页)基本心律为房颤。V_1中R_(4、11)和V_3中R_(3、11-13)。之前皆有相对较长之R-R间期,本身呈右束支阻滞图形,符合Ashman现象,为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V_3中R_(11)-R_(13)则为右束支内蝉联现象。然而V_3中R_9-R_(10)与R_(17)-R_(18)皆为0.51秒,比R_(11)(配对间期0.37秒)更早发生之R_(19)(配对间期0.34秒)却继以正常QRS波,类  相似文献   

14.
隐匿型预激征和房室结双径路并存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44岁,阵发性心悸10余年.体检未发现心肺异常,心电图正常.Holter检查次日分析磁带时发现患者已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20余h.室上速发生时的Holter记录(图1A,13:52:56),可见室上速由房性早搏R_1所诱发,其前有P’波,P’-R_1 160ms.R_1后有一逆行P~-波,R_1-P~-120ms,应为房室旁道逆传所致;P~--R_2 350ms,较P’-R_1延长190ms,提示存在房室结双径路.以后则形成室上速.R_3呈右束支阻滞型,符合长短周期规律.发生室上速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39岁。查体未见异常。附图为Ⅱ导联,窦性频率54~59次/分,尚规整。PR逐渐延长,出现了3个完整的文氏周期,但不典型。房室比例从4:3~6:5。Ⅱa可见2组不同PR间期的心搏,如R_1-R_3,PR较长(0.36~0.38s);R_4-R_3,PR较短(0.16~0.24s)。2组PR分别显示逐渐延长,最后R波脱漏。在另外一个文氏周期中,以长间歇前PR突然显著延长为特点,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49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图示Ⅲ导,P波直立,P-P 0.84s-0.98s(bpm71-61)QRS波呈三种形态:①窦性:如R_1-R_5,呈qR型,时间0.08s,其前均有窦P,虽P-P间期不等,但P-R间期恒定为0.14s;②室性:如R_7-R_(10),呈Rs型,时间0.14s,R-R 0.92s(bpm 65)。R_7-R_9前虽有部分P波,但“P-R”不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20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附图为Ⅱ及 V_1连续记录。窦性 P 波不规则出现,最短的 P-P 间期为1.09s,最长 P-P2.07s,长的 P-P 间期为明显窦性心律不齐或室早逆行重整所致,平均心房率约49次/min。V_1的 ORS波呈3种不同形态:(1)V_1上行的 R_(1、6、11)及 V_1下行的 R_(1、5、9、13)为 rS 型,时间0.07s,其前无 P 波或 P-R 明显小于0.12s,QRS 均在1.30s 后发生,为房室交界性逸博。(2)V_1上行的 R_(3、5、8、10、12)及 V_1下行的 R_(3、7、11)仍为 rS 型,但 S 波振幅明显小于前者,而 r 波反大于前者,时间0.07s,其前均有 P 波,P-R 大于0.12s,为窦性心律。(3),V_1上行的 R_(2、4、7、9、13)及 V_1下行的 R_(2、4、6、8、10、12)亦为 rS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63岁。患者近20年来,发作性心前区剧烈疼痛并向左肩放射近20年,常因劳累而诱发,口含硝酸甘油能使其迅速缓解。心电图各导联均显示心肌严重缺血型改变。诊断为“冠心病”。1987年8月19日因心前区剧烈疼痛,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2天入院。体检:心界向左下扩大,律不齐,可闻及早搏10—12次/min。心率76次/min,心音低钝,心尖部可闻Ⅱ级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即时心电图(图1)I—V_1导联均无P波,可见一系列快速宽大畸形的QRS波,由两种形态不同、方向相反的QRS波(R_1和R_2)交替出现所组成,QRS时间分别为0.16和0.14s,R_1-R_2时间与R_2-R_1时间不同,T波方向与QRS主波相反。V_3导联R_2后连续出现4个较宽的形状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81岁。右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半个月诉心慌气急而急诊测心电图。附图为Ⅱ导联连续记录。除下行中段外P波消失,为极性正向、频率约400次/min、节律匀齐的F波代替,R-R绝对不等,QRS为室上型,上行R_2-R_3长达1.52 s。自下行R_2恢复为窦性心律,R_2的T波前肢上有1次房早(P′)未下传,在不全性代偿间歇后一系列窦性P波形态畸变,构成“钟氏现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43岁。因左足红肿痛伴间歇性跛行2年,加重20天入院。心率72次/min,律不齐,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BP15/9kPa(110/70mmHg),左足红肿,局部温度增高。超声心动描记术示:左心室稍大。X线胸片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下肢静脉炎。入院第2天心电图Ⅱ导联(附图上)示:窦性心律,多数P-P间期0.88s,P-R间期0.14s,长R_4-R_5间期正好为短P-P间期的3倍。R_4-R_5间无P波,R_5-R_6间有一逆行P~-波,R_5-P~-间期0.16s,P~--R_6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