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关于药证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证是中医用药的指征和证据,是客观的,具体的,综合的,稳定的,科学的。药证相应是中医取效的前提,是天然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张仲景的药证是中医的经典药证,通过《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最简方研究,最大量方研究,加减方研究,类方研究等,可以搞清张仲景用药的规律,继承好中医的优秀遗产。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病、方、药证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读<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伤寒论>证、方、药特点>一文很受启发.<伤寒论>的精髓在于辨证施治,本文亦对病、方、药证辨浅析于后.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方证辨证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伤寒论》方证辨证探析顾武军(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主题词《伤寒论》,仲景学说,辨证论治《伤寒论》法寓于方,方有主证,论中“桂枝证”、柴胡证”等首创以方名证,使方、证紧密结合,开方证辨证之先河。方证辨证是《伤寒论》辨证论治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相似文献   

4.
谈《伤寒论》中寒热药并用组方汤国祥(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伤寒论》,寒热辨证,中药配伍《伤寒论》为仲景所著之不朽之作.其方剂组成严谨,配伍精当,特别是将寒热药同伍一方,不仅治疗各种寒热并见之证,亦用于热闭于肺及阴盛格阳等证。其寒热并用组...  相似文献   

5.
论《伤寒论》类方研究的学术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伤寒论》类方研究的学术意义黄煌(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210029)主题词《伤寒论》,类方打乱《伤寒论》原有以六经为纲的编次顺序,改为以方剂为中心的分类形式,从逐条解释原文,转向归纳分析方证药证,这是18世纪以后我国及日本《伤寒论)研究的主要动向...  相似文献   

6.
活用《伤寒论》方治疗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伤寒论》方治疗心血管疾病归纳总结为温振心阳、温阳健脾、温补肾阳、滋阴和阳、和解少阳等6种主要方法,并分析了其病机和证候特点。指出临床运用《伤寒论》方治疗心血管疾病,只要辨证准确,皆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浅谈黄元御、陈修园应用运气学说在《伤寒论》研究中的贡献青海省中医院刘香春《伤寒论》是一部理、法、方、药、辨证论治自成体系的医学专著。为研究《伤寒论》而在医学发展史中逐渐形成了医学的一大流派,即伤寒学派。在伤寒学派中,黄元御、陈修园、张志聪、张锡驹等医...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临床医学巨著,创立了辨证论治,理、法、方、药融于一体的理论体系,为后世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伤寒论》载方共113方,应用药物82种。笔者仅就张仲景《伤寒论》所载方药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药规律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根据"肺为娇脏""小儿之肺尤为娇嫩"的理论,临床小儿常易出现肺寒证而用温肺法治疗。以五版《中药学》肺寒证主证设计入选标准,选取秦汉至清代主治肺寒证之方剂。收集、整理《伤寒论》《金匮要略》《小儿药证直诀》《幼幼集成》《医宗金鉴》等二十余部著作中的儿科温肺方剂,对其涉及药物频次进行排序,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归纳、分析,从而探索其遣方用药的特点,为现代中医儿科临床提供有益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中文所论经方,系指《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记载的方剂,为《方剂学》主要组成部分。病有主证,治有主方,仲景据证立方,每一证候,有一对应主方,疾病是发展变化的,临床往往在主证的基础上出现一些兼症、变症、夹杂症。此时则需在主方基础上随证加减、灵活化裁,以增强对病证的针对性。纵观经方组成变化,不外药物味数、药物剂量的增减。1药味增减变化1.1佐使药的加减变化适用于主证不变,仅次要症状或兼症发生变化的病情。临床在主方内随证加人与之相对应的药物或减去与之不相适宜的药物,以增强对病证的针对性,而主方的功用主…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用药特色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伤寒论》方独特的用药和组方,至今被临床广泛应用,不仅用于治疗外感疾病,而且广泛地用于内伤杂病。本文从组方遣药、配伍、用量、煎服法、药后调护等方面探讨了《伤寒论》方用药组方特点,旨在加深对经方的配伍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临床遣方用药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方临床运用要义范仁忠(伤寒教研室合肥20038)关键词《伤寒论》,方剂应用笔者曾就《伤寒论》方的具体应用,着重从撷取主证、明察病机、合方投治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0年第4期)。然仲景方乃众方之祖,垂万世不易之法,其...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在古典医籍中以辨证论治著称。辨证论治的精神贯穿于全书的始终,理、法、方、药丝丝如扣一脉相承.本文欲以泻心汤的证治加以印证.再者,泻心汤的主证——痞证,不仅是一种病证,而且也是临床常见的证候之一,尤其在脾胃疾病中更为多见,它遍及六经,在《伤寒论》中直接论及痞证的达35条之多。加之,泻心汤亦为临床常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六经证治辑要李广龙《伤寒论》为后汉张仲景所著,是一部阐述外感疾病的专书。他将有关多种外感热病的证候演变作了系统归纳,创立六经证治,严密而系统地将理、法、方、药一线联系,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典籍,成为历代学习中医和业医者的必读专书由于...  相似文献   

15.
张仲景善用芍药,在《伤寒论》113方中,配有芍药的竞达30方之多,遍及三阴三阳六经诸证。其配伍之精心,运用之灵活,是后人无法比拟的。然纵观《伤寒论》全书,芍药的功用笔者认为可概括为通调营血、通利水饮两大方面。本文就此略举汤证浅谈之。  相似文献   

16.
研读、分析《伤寒论》中与痞证相关条文,厘清痞证的病因病机、类证鉴别及辨证治疗,并进一步探究张仲景遣方用药特点,以裨益临床。  相似文献   

17.
概要考察了张仲景《伤寒论》的《脉经》木、敦煌古医籍本、《千金要方》本、《千金翼方》本、《太平圣惠方》本、《金匮玉函经》本、宋本、《注解伤寒论》本等传本的情况、特点,以及《外台秘要》、《医心方》、《圣济总录》所收我的《伤寒论》条文及其特点。为研究《伤寒论》的版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论《伤寒论》脾胃方中的药对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统计《伤寒论》治疗脾胃病61首方剂(脾胃方)的药对应用频率,分析脾胃病六经主方药对、脾胃病主证药对、脾胃病补脾益胃药对,探讨仲景用药组方规律。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理论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的《伤寒论》开创了理,法,方,药系统的辨证论治先河,因而古今国内外治伤寒学者对其研究者众多,各有所见。然而对《伤寒论》中六经与六病,经证与腑证,六经提纲及伤寒处处为扶阳而设等基本理论,也造成与原著本意相悖的混乱。综合古今医家学者的见解,对《伤寒论》理论研究上述有关问题进行了反思辨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完善《伤寒论》栀子豉汤病机及类方,拓展栀子豉汤及类方临证应用。[方法]以《千金方》《伤寒论》《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所载为参考,从方证、药证角度对栀子豉汤及类方的病机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千金方》创新性地将栀子豉汤用于治疗虚劳病,较好地拓展了栀子豉汤临证应用范围;其所载栀子豉汤类方如黄芩汤、麻黄汤、大黄黄芩汤等,是汉唐经方栀子豉汤类方不可或缺的部分,并极大地丰富了栀子豉汤类方临床诊治内容。[结论]栀子豉汤的全面解析以及类方的系统研究,不仅有利于学者对栀子豉汤及类方认识的完善,更有利于发现方证病机和方药配伍的关联规律,指导医者临证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