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匮》脉象,主病独特,有一脉主病截然相反者,如浮虽主表,但不可概言表;沉虽主里,但不可慨言里;迟虽主寒,但不可概言寒:数虽主热,但不可概言热。《金匮》论脉,既论述具体脉象,又以之解释病机、辨别证候、指导治疗、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3.
凡崇尚《金匮》者 ,无不擅长祛湿。如成都中医药大学已故著名《金匮》学家、内科教授彭履祥、冉品珍有“彭痰饮”、“冉二陈”之雅号。因为《金匮》内科杂病部分由湿而致者 ,共 13个篇章、2 5个病证 ,约占该书内科杂病部分的 70 %。“湿”随少阳三焦水道 ,可内外上下泛滥。湿邪外犯 ,归于肌肤 ,与外湿相合 ,则为“痉湿蝎病” ;湿热戾气 ,壅遏肝经或浅表络脉 ,则为“狐蜮阴阳毒病” ;痰湿阻于半表半里 ,则为“疟疾病” ;水气泛滥全身 ,则为“水气病” ;湿潴腰部肌肉 ,则为“肾着病”。湿邪内侵 ,直中筋骨 ,则为“历节病” ;留于中焦 ,痹阻脐…  相似文献   
4.
《金匮》脉象,主病独特,有一脉主病,截然相反,或表或里,或寒或热,或虚或实者。临证之际,既要辨脉之具体部位、有力无力,尚要“四诊合参”,乃能同中辨异,识病求本。今举浮沉迟数四脉,讨论于下。  相似文献   
5.
《金匮·痰饮咳嗽病篇》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温药和之”,似乎但为痰饮一病而设,实则为《金匮》除湿之总则。《金匮》一书,由痰饮水湿而病之篇章,凡二分有一。痰饮乃五脏阳气虚衰,三焦气化乖戾所致,故“当以温药和之”,温通三焦,振奋阳气,气化则饮化矣。一、饮停上焦,麻桂和之肺主气属卫,外合皮毛。若饮停上焦皮  相似文献   
6.
为制订娃娃乐口服液质量标准,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制剂中党参、黄芪、白术及枳壳味药,均得正反应结果。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其标准曲线回归方程 A=0.5185C 0.0027,相关系数 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6.36%,相对标准偏差 RSD=1.78%。4项鉴别试验及总黄酮含量测定,可作为本品临床研究用药品质量标准中“鉴别”及“含量测定”的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7.
8.
寒温合一论     
本文对《温病学》、《伤寒论》在感邪途径、证侯类型、治疗方法、寒温转化方面进行了讨论,说明了温病、伤寒(狭义)代表了外感热病的两个方面。因此,只有寒温合一,认识热病,才符合客观,指导临床,疗效佳良。  相似文献   
9.
《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篇》:“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文字简炼,旨义奥秘。颇难理解,甚难掌握,更难运用。后世注家,颇不一致。或曰:中寒家伤寒而发热色和善嚏。是说以《金匮要略选读》(成都中医学院主编)、《金匮要略浅述》(谭日强)、《金匮要略通俗讲话》(何任)为代表。《选读》云:“素体虚弱的人,……感受寒邪后,在表之阳虽受阻遏,但里阳不虚,仍有伸展之机,故常呵欠。同时又见其人鼻流清涕,发热而面色如常人,这是新感外邪的现象。此时由于里阳不虚,正气有驱邪外出之势,故常嚏。”《浅述》亦云:“中寒家,一般  相似文献   
10.
桂枝汤治疗荨麻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一:李××,女,45岁,81年5月16日诊。全身瘙痒5年,皆于夜晚发作,奇痒难忍,皮肤潮红,小者如米粒,大者成片。天明则痒止块消。数年来经中西医治疗,皆未获效。舌质淡,苔薄白,脉迟缓。治以桂枝汤加味:桂枝12克、白芍15克、生姜9克、大枣5枚、炮姜6克、红花10克、甘草6克。一日一剂,水煎服,共八剂而痊愈。后访未有复发。例二:杨××,女,25岁,82年4月9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