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行开颅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手术时间、手术次数、颅脑损伤类型、侵入性操作情况、置管情况、切口脑脊液漏情况、脑外室引流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营养治疗方式等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颅内感染12例,设为感染组;未出现颅内感染88例,设为未感染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糖尿病、术前GCS≤8分、手术时间>7 h、手术次数>1次、有切口脑脊液漏、有脑外室引流、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4 d、肠外营养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95% CI为2.224 ~ 29.338、2.412 ~ 33.584、0.014 ~ 0.923、0.009 ~ 0.223、2.722 ~ 65.319、1.187 ~77.544、0.024 ~0.397、1.557 ~35.980, P = 0.002、0.001、0.042、0.000、0.001、0.034、0.001、0.012)。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与糖尿病、术前GCS评分、手术时间、手术次数、切口脑脊液漏、脑外室引流、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经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分成小骨窗开颅手术组与骨瓣开颅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瞳孔恢复时间、术后意识改善情况、病死率及优良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瞳孔恢复时间、术后意识改善情况、病死率及优良率等无显著差异。结论小骨窗开颅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且同样能达到骨瓣开颅手术的效果,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彭军  杨柏林  余超  王欢  徐其明 《武警医学》2016,27(7):658-660
 目的 探讨对冲性硬膜下血肿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预防急性脑膨出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05至2015-05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6例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大骨瓣开颅减压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3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大骨瓣开颅减压组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大骨瓣开颅减压组患者的术中脑膨出率39.53%、术后切口疝发生率11.63%均显著地低于常规组的67.44%、34.88%(P<0.05),大骨瓣开颅减压组患者术后脑中线恢复率72.09%显著地高于常规组的46.51%(P<0.05);两组患者迟发性血肿发生率、术中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3、7天大骨瓣开颅减压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值显著地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预后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冲性硬膜下血肿颅脑外伤患者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于防治术中急性脑膨出具有显著地效果,同时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4.
迟发性横窦沟处硬膜外血肿病例少见 ,我院自 1993年至 2 0 0 3年间收治 3例。现报告如下。例 1 女 ,18岁。车祸致伤头部入院。伤后昏迷 10min ,清醒后自觉头痛、呕吐 ,右枕部见一长 4.0cm伤口 ,四肢活动自如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14分。伤后 4h行头部CT扫描未见异常。入院后止血、神经营养药物、预防感染治疗 ,伤后 2 6h仍诉头痛 ,有喷射性呕吐 ,眼底有视乳头水肿 ,四肢活动自如 ,GCS10分。复查CT示右侧横窦沟处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约 4.0ml,脑血流图示右侧大脑半球血流缓慢 ,行血肿清除术。术后复查CT示血肿已完全清除 ,脑血流图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肺活检术后速发性气胸和迟发性气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32例接受CT引导下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肺活检术后4 h和出院前至少两次复查胸片。根据患者病变和肺活检相关变量评估速发性和迟发性气胸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158例患者发生气胸,其中速发性气胸132例,迟发性气胸26例。病变大小是速发性和迟发性气胸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肺气肿、肺下叶位置、肺内穿刺距离长是速发性气胸的独立危险因素。肺上叶位置和胸膜穿刺次数多是迟发性气胸独立的危险因素。有14例(8.9%)患者需要置胸管或引流管,其中速发性气胸9例,迟发性气胸5例。迟发性气胸组胸管置入率高于速发性气胸组(P<0.01)。结论对于肺气肿、肺下叶病变、肺内穿刺距离长的患者,CT引导下肺活检后往往立即发生气胸。由于迟发性气胸对胸管引流的要求较高,多次穿刺累及肺上叶的小病变需注意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3月~2004年3月收治的42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结果:42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中,行开颅血肿清除术20例,锥颅血肿内置管 增强尿激酶引流术12例,非手术治疗10例。40例治愈,2例死亡,死亡率4.78%。结论:进行性意识障碍加重、头痛、呕吐和生命体征不稳定是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基本临床特征,高度警惕本病的发生,及时再次CT扫描有利于早期诊断;掌握好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指征,是治愈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方法:对2002年3月—2007年4月20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例均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死亡6例,重残4例,轻残2例,恢复正常者8例。12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2年半,其中10例健在,8例正常工作,2例生活能自理。结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据受伤机制、症状、体征及术中脑组织膨出情况,首次CT等综合分析及时发现血肿,必要时进行探查手术。术后动态CT观察,早期发现及时清除血肿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CT导引下超早期细孔钻颅引流术和开颅术2种不同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4月2012年8月在我院分别接受CT导引下血肿细孔钻颅引流尿激酶溶解术67例和开颅血肿清除术64例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资料(出血量在102012年8月在我院分别接受CT导引下血肿细孔钻颅引流尿激酶溶解术67例和开颅血肿清除术64例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资料(出血量在10160ml),对2组的年龄、出血量、死亡率、肢体瘫痪、语言障碍、植物状态进行比较。结果:2组年龄、脑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肢体瘫痪、语言障碍、死亡率、植物状态有明显差异。结论:高血压脑出血CT导引下钻孔引流尿激酶溶解术的疗效明显优于开颅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的螺旋CT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两个医院2002-07 ~2005-09临床资料比较完整的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12例的螺旋CT表现.结果:12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中,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脑实质出血3例、硬膜下出血4例、脑室内出血2例和混合性出血1例.结论:螺旋CT能准确诊断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并能检查出极少量出血灶,确定出血的部位、出血量、范围、周围情况以及是否并发有脑梗塞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高血压脑出血脑疝病人锥孔引流后再常规手术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观察组为2003年4月—2005年4月,入院时已出现脑疝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14例,在CT定位下,床旁直接锥孔置管入血肿腔引流,缓解高颅压症状,尔后行常规小骨窗开颅清除残余血肿;对照组为2001年4月—2003年3月收治的有脑疝的高血压脑出血13例,行常规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结果观察组ADL平均得分为64.78±25.24,死亡1例,死亡率为7.14%;对照组ADL平均得分为42.65±21.14,死亡3例,死亡率为23.08%。结论高血压脑出血脑疝病人床边锥孔引流后再常规手术,可明显降低死亡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外伤性迟发性脑挫裂伤的CT特点、指征及出现时间。方法 18例外伤性迟发性脑挫裂伤患者均经颅脑CT扫描,主要对迟发性挫裂伤的时间、部位、大小等进行了分析。结果 迟发性脑挫裂伤的出现时间为外伤后24h之后,血肿较小。居脑外围。额叶最多。结论 本研究发现迟发性脑挫裂伤最佳检查时间为外伤后48~72h。对临床症状持续加重的患者。应复查CT。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脑挫裂伤伴脑疝形成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近6年脑挫裂伤伴脑疝形成术后患者的病历资料,将符合要求的病例按照治疗过程中是否愿意接受高压氧治疗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高压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1个疗程以上的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患者外伤性癫痫、脑积水、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及特定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C)评分。结果:155份病历资料被纳入统计,其中高压氧组85例,对照组70例。2组各发生外伤性癫痫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145, P=0.70);2组分别发生外伤性脑积水3例、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676, P=0.03);2组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分别出现8例、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390, P=0.004)。术后2周高压氧组GCS评分为(7.72±1.51)分,高于对照组的(7.26±1.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64, P=0.03);术后4周高压氧组GCS评分为(8.94±1.74)分,高于对照组的(8.08±1.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261, P=0.001)。术后6个月GOS评分高压氧组[(3.75±0.65)分]高于对照组[(3.16±0.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883, P<0.001)。 结论:脑挫裂伤伴脑疝形成术后高压氧治疗有助于降低脑积水和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术后不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维持时间对迟发性脑缺血的影响。 方法 连续纳入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在茂名市人民医院接受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16例,进行前瞻性分析。根据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维持时间,将患者分为短期组(n=127,持续3个月)、中期组(n=174,持续6个月)、长期组(n=115,持续≥9个月)。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统计3组迟发性脑缺血累积发生率,Log-rank法进行组间对比。采用Cox比例回归模型分析迟发性脑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随访期间416例患者中15例(3.61%,15/416)出现迟发性脑缺血,其中短期组8例、中期组7例,均发生于停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2个月后。短期组、中期组迟发性脑缺血累积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长期组(P<0.05)。单因素Cox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瘤颈宽>4 mm、Raymond栓塞效果分级、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持续时间是迟发性脑缺血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Raymond栓塞效果分级、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持续时间为迟发性脑缺血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颅内动脉瘤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延长至≥9个月,有助于降低迟发性脑缺血风险。Raymond栓塞效果分级越高,患者越有可能发生迟发性脑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简易头皮定位联合CT引导下微创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成两组,其中39例采用头皮定位联合CT引导下行微创钻孔手术(简称头皮定位组),34例采用单纯CT定位下行微创钻孔手术(简称CT定位组),对比临床效果。结果在血肿清除率、拔管时间、术后再出血、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比较,头皮定位组优于CT定位组。结论简易头皮定位联合CT引导下微创治疗基底节区出血,血肿清除率高,拔管早,再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开颅术后迟发性血肿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52例TBI患者开颅术后迟发性血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患者出院时GOS评分:Ⅰ级11例,Ⅱ级9例,Ⅲ级12例,Ⅳ级11例,Ⅴ级9例。结论TBI术后发生DTICH患者的预后取决于早期发现,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应用小骨窗开颅术和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收治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分为小骨窗开颅术组52例与骨瓣开颅术组34例。小骨窗开颅术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术的治疗方法,骨瓣开颅术组采用骨瓣开颅术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小骨窗组总有效率为84.62%显著高于骨瓣开颅术总有效率为61.76%,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更应使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该方法较骨瓣开颅术,具有创伤小,时间短,术后病人肺部感染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
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于2009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10例行单侧或双侧去骨瓣减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83例,女性27例;年龄14~82岁,平均47.2岁。重点观察年龄、受伤至开颅手术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瞳孔大小、对光的反射程度以及CT检查等相关因素与预后之间的关系,并将患者6个月以内的扩展的Glasgow预后量表以评分的形式对预后进行评价。结果据单因素法分析结果表明,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在年龄[(139.08±14.45)岁vs.(53.91±14.65)岁]、受伤至开颅手术时间[(35.64±47.71)h vs.(9.55±12.19)h]、瞳孔大小[(12.85±0.49)mm vs.(3.57±1.01)mm]、GCS评分[6.37±1.56vs.4.55±1.08]及CT值[3.55±0.89 vs.4.48±0.96]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统计学意义;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受伤至开颅手术时间、瞳孔大小、GCS评分及CT值与预后之间有密切联系。结论患者年龄、受伤至开颅手术时间、GCS评分、瞳孔大小、对光的反射程度以及CT检查等相关因素与预后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可作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进行评价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8.
急性巨大硬膜外血肿合并脑疝患者的急诊救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亭秀 《中华创伤杂志》2004,20(12):733-733
我院自 2 0 0 1年至 2 0 0 4年收治巨大硬膜外血肿合并脑疝患者 2 2例 ,均在门诊处置室行急诊钻孔减压 ,然后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患者预后较好。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男 1 4例 ,女 8例 ;年龄 1 5~ 5 6岁 ,平均 36 .5岁。交通伤 1 4例 ,高空坠落伤 4例 ,钝器击伤 4例。入院就诊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均 <6分 ,一侧瞳孔散大 1 7例 ,双侧瞳孔散大 5例。急诊CT扫描示硬膜外血肿合并脑疝 ,出血量为 80~ 1 2 0ml,平均 92 .5ml。1 2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根据头颅CT片在头皮上画出血肿的范围及脑膜中动脉在头颅表面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额颞部扩大翼点入路开颅减压治疗弥漫性脑肿胀致双侧脑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4例弥漫性脑肿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8例,行双侧额颞部传统"?"形入路开颅减压术。观察组36例,行双侧额颞部扩大翼点入路开颅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死亡率及格拉斯哥分级(GO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术中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死亡率、致残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额颞部扩大翼点入路开颅减压手术能有效降低术中脑膨出及术后脑梗死,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在开颅术后并发高渗性高血糖非酮性昏迷,病情严重,治疗非常困难,临床的死亡率非常高,现将我院近年来发现的6例开颅术后并发高渗性高血糖非酮性昏迷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25~60岁.诊断垂体瘤2例,颅咽管瘤1例,外伤性颅内血肿脑疝术后3例.其中有5例无糖尿病史.术前查血糖正常,6例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开颅术切除肿瘤及清除血肿.术后甘露醇加地塞米松等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