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RT-3D-TTE)评价右室流出道( RVOT)间隔部与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对左室收缩同步性和收缩功能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65例缓慢心律失常患者采用掷硬币随机法分为RVOT间隔起搏组35例,RVA起搏组30例.于起搏器植入术前当天、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分别行RT-3D-TTE检查并采集三维全容积图像,用Qlab软件测量左室16节段的最小容积点距离心电图QRS起始点平均时间的标准差(Tmsv 16-SD)和最大时间差(Tmsv 16-Dif).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RVOT组和RVA组术前当天Tmsv 16-SD、Tmsv 16-Dif、LVEDD和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Tmsv16-SD、Tmsv 16-Dif均较术前增大(P< 0.05); RVOT组术后LVEDD和LVEF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RVA组术后6个月、12个月LVEDD较术前增大,LVEF减小(P<0.05).两组间术后1个月、3个月Tmsv 16-SD、Tmsv 16-Dif、LVEDD和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VOT组术后6个月、12个月Tmsv 16-SD、Tmsv 16-Dif、LVEDD较RVA组小;LVEF较RVA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VOT和RVA起搏均可引起心脏收缩不同步,对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有一定影响.RVOT间隔部起搏较RVA起搏对左室同步性的影响小,是较好的右室起搏部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不同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收缩同步性的价值,探讨不同步性与心电活动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应用GEViVid7.0采集40例心衰患者(A组)、40例心衰高危因素患者(B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C组)的左室全容积图像。采用左室16节段时间-容积曲线分析后,计算左室16节段、12节段达到最小收缩容积的时间(Tmsv)的标准差(SD)和最大差值(Dif):即Tmsvl6-SD、Tmsvl6-Dif、Tmsv12-SD、Tmsv12-Dif;获取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常规体表心电图获取P-R间期、QRS波宽度。结果①A、B两组LVEDV、LVESV、LVEF及收缩不同步性指标与C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A组LVEF与收缩不同步性指标有良好的负相关性,以Tmsvl6-SD%相关性最高,(r=-0.721,P<0.001);Tmsvl6-SD%与QRS宽度呈弱相关(r=0.314,P=0.049),并且有27.5%的患者QRS<120ms,但存在左室机械不同步;③B组Tmsvl6-SD%与LVEF、QRS宽度之间无相关性。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真实反映左室收缩功能及收缩同步性,能客观揭示机械不同步性与心电活动的关系,为慢性心力衰竭的防治提供简便、有效、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玲  王静  郑敏  李婵  王荣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8):1098-1101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尿毒症性心肌病(UM)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其同步性的应用价值。方法:①对30例尿毒症性心肌病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RT-3DE采集其左心室容积和射血分数,同时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Si mpson法、M型Teichholz法进行检测,将三种方法所测的数据与磁共振显像技术所测的数据进行比较;②RT-3DE检查获取左心室全容积图像,应用QLAB4.2软件分析左心室17节段达到收缩期最小容积点时间(Tmsv)的标准差(Tmsv16-SD、Tmsv12-SD和Tmsv6-SD)及最大时间差(Tmsv16-Dif、Tmsv12-Dif和Tmsv6-Dif),对标准差及最大时间差行心率校正。结果:①UM组Teichholz法、Si mpson法所测LVEDV和LVESV均高于或低于RT-3DE测值,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正常组与UM患者16节段、12节段(中间段和基底段)和6节段(基底段)Tmsv的标准差和最大时间差值均有显著性差异,UM组均大于正常组(P0.05或P0.01)。结论:①在UM患者中,RT-3DE法的左室容积及射血分数数据准确性高;②RT-3DE为临床评价UM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化及收缩功能提供了更加快速、简便、准确及无创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功能性单心室患儿的整体心功能及同步性,探讨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功能性单心室患儿的应用。方法研究对象分两组,病例组为36例功能性单心室患儿,对照组为36例正常儿童,应用Q-lab软件分析并计算单心室主心腔及正常儿童左心室的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射血分数(EF)、16节段达到收缩末最小容积时间的标准差和最大差值(Tmsv16-SD、Tmsv16-Dif)、被标准化为心动周期的百分比(Tmsv16-SD%、Tmsv16-Dif%)、12节段达到收缩末最小容积时间的标准差和最大差值(Tmsv 12-SD、Tmsv 12-Dif)、被标准化为心动周期的百分比(Tmsv 12-SD%、Tmsv 12-Dif%)。结果病例组的EDV(48.64±33.62)ml明显大于对照组的EDV(35.82±16.71)ml,P<0.05。病例组的ESV(25.12±19.81)ml明显大于对照组的ESV(11.42±5.94)ml,P<0.05。功能性单心室患儿的EF(49.80±8.83%)明显小于正常儿童的EF(68.26±5.50%),P<0.05。功能性单心室患儿的Tmsv16-SD、Tmsv16-Dif、Tmsv16-SD%、Tmsv16-Dif%、Tmsv 12-SD、Tmsv 12-Dif、Tmsv 12-SD%及Tmsv 12-Dif%与正常儿童相比,有明显增大,P<0.05。结论功能性单心室患者存在收缩功能不全及不同步,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评估功能性单心室患者整体心功能及同步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评价不同QRS波时限的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其同步性上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27例正常对照组(A组)及35例病例组(B组)均进行二维和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依据QRS宽度将B组分为B1组、B2组。获取各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应用Qlab软件描绘左室容量一时间曲线,计算左室16节段、12节段收缩期容积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msv—SD)、最大差异(Tmsv—Dif)及其标准化值(Tmsv—SD%、Tmsv—Di物);常规体表心电图记录QRS时限。结果①Bl、B2两组LVEF、LVEDV、LVESV及收缩同步性参数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左室收缩均呈同步性,B1组中33%的患者收缩不同步,B2组中78%的患者收缩不同步。结论①无论心力衰竭患者的QRS波时限增宽与否,均有一定比例患者存在心脏运动不同步现象。②RT-3DE能够准确评价不同宽度QRS时限心衰患者的心肌收缩同步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评价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和同步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所有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冠脉狭窄程度分为三组,Ⅰ组22例,狭窄率50%~75%,Ⅱ组18例,狭窄率≥76%,正常对照组40例,无明显狭窄。所有患者行2D-STI检查,运用Qlab8.1软件脱机分析获得左心室整体纵向、圆周、径向应变(GLS、GCS、GRS)等左心室收缩功能参数及16节段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ls-l6-SD)、12节段径向、环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rs-12-SD、Tcs-l2-SD)等左室同步性参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Ⅰ组常规超声心动图无阳性发现,而2D-STI显示GLS明显降低(P0.05),Tls-16-SD明显延长(P0.05),与Ⅰ组和对照组比较,Ⅱ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及2D-STI均有明显阳性表现。结论与常规超声心动图相比,2D-STI可早期客观评价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与同步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CABG组28人,PCI组33人,应用Acuson公司的Aspen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于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进行多谱勒组织成像(DTI)及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心脏收缩功能。结果 CABG及PCI术后,左室射血分数(EF值)及应用DTI技术检测的二尖瓣环四点(室间隔、侧壁、前壁、下壁)收缩期主峰速度的平均值(S值)均较术前提高,但两种手术对左室EF值及S值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ABG及PCI重建冠心病患者心肌血运后,存活心肌功能逐步恢复,左室收缩功能逐步改善;这两种手术方法在改善冠心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方面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缬沙坦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的变化,探讨缬沙坦对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5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n=25)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30),缬沙坦组除常规抗心衰治疗外加用缬沙坦40~80mg/d,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不同时间采静脉血测定BNP值,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和心室重构指标.结果缬沙坦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浆BN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但缬沙坦组下降得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和左室重量指数缬沙坦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可显著抑制心衰患者BNP的分泌和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化矿泉浴对冠心病患者左室心肌活动指数(MPI)及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将诊断明确的冠心病患者132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法随机分为两个组,每组66例,观察组行磁化矿泉浴,对照组行单纯矿泉浴,每天治疗1次,每次15 min,15 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左室MPI及QTd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PI与QTd均明显缩小,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血流峰值之比(E/A)与射血分数(EF)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及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化矿泉浴可提高冠心病患者左室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2个月以上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中国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现状调查研究(OPT-CAD)中接受12个月DAPT且随访时无临床不良事件的6 314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出院12个月后是否继续应用DAPT分为12个月后DAPT组(n=4 771)与未超过12个月DAPT的单抗血小板药物(SAPT)组(n=1 543)。比较接受和未接受延长DAPT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主要观察终点为12~24个月缺血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次要终点为全部出血事件。结果 SAPT组患者既往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既往卒中史及高血压病史比例明显高于DAPT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APT组患者吸烟比例高于SAPT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T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SAPT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PT组12~24个月MACCE事件发生率为1.55%(74/4 771),低于SAPT组的2.33%(36/1 5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全部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长DAPT可以降低ACS患者12~24个月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其主要得益于降低心源性死亡和卒中事件发生率,同时未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1.
戊二醛消毒剂在内镜消毒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戊二醛消毒剂对内镜消毒的效果.方法:采用安必洁多酶清洗液清洗,2%碱性戊二醛消毒剂浸泡内镜15min并检测其杀菌效果,与传统的NCX 12-Ⅱ型自动超声雾化内镜消毒机和HJ 31型内镜自动洗消机清洗消毒法进行比较.结果:2%碱性戊二醛消毒剂消毒的内镜,其细菌、病毒的检出率均低于传统清洗消毒法,χ2 =310.526,P<0.001.结论:用2%碱性戊二醛消毒液进行内镜消毒可降低交叉感染的机率,从而达到高标准的消毒要求.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初步探讨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的有效成分。方法杂色豚鼠15只,活杀断头暴露咽鼓管咽口,生理盐水冲洗咽鼓管,每次0.1ml,反复10次。冲洗液标本分为两组(原液组和备份组),每组5份。备份组给予二倍体积的氯仿/甲醇(2:1,V/V)混合液,进行磷脂和蛋白的分离、提取和预处理。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研制的可控闭泡式表面张力测定仪进行活性测试,由可读显微镜和计算机算出最大表面张力(γmax)、最小表面张力(γmax)及稳定系数(S)。结果生理盐水组γmax、γmin均为最大,而S最小;原液组γmax、γmin最小,S大于生理盐水组但低于蛋白组和磷酯组;磷脂组γmax、γmin介于原液组与生理盐水组之间,与原液组接近;蛋白组γmax接近盐水组,γmin仅略大于原液组,S明显大于其它组。结论豚鼠咽鼓管内确有表面活性物质存在和作用,蛋白和磷脂协同作用形成了降低表面张力的活性特性。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在其中不仅起着促进稳定的协同作用,同时具有降低表面张力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
姜素预防犬运动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姜素预防犬运动病的效果和对豚鼠视前庭相互作用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实验设计 ,观察 7 2mg/kg ,3 6mg/kg和 1 8mg/kg 3种剂量姜素及苯海拉明 (乘晕宁 3 2mg/kg)、盐酸苯环壬酯 (飞塞乐 0 2mg/kg)对犬运动病预防效果和对豚鼠视前庭系统的影响。犬运动病采用三角离心摆动方式 (峰速 2 4 0°/s ,频率 0 0 5Hz)诱发 ,以一定时间内犬的呕吐发生率作为犬运动病的观察指标 ;以正弦摆动 (峰速 6 0°/s,频率 0 0 5Hz)加光条刺激方式诱发豚鼠视前庭相互作用眼震 ,以眼震次数、慢相速度和增益作为视前庭相互作用观察指标。 结果  3种剂量姜素均可显著降低犬呕吐发生率 ,且在 7 2mg/kg和 3 6mg/kg剂量时其效果较苯海拉明、盐酸苯环壬酯显著 ,各种药物对豚鼠VVOR眼震均无显著影响。 结论 姜素用于预防对抗运动病效果显著且不会影响正常的视前庭功能  相似文献   

15.
护耳器对次声防护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几种护耳器(耳塞、耳罩)对次声发生器次声场的隔声效果。方法 在次声发生器工作现场,采用挪威840型实时分析仪,分别测量B.K.4128型模拟头裸耳(无防护)和闭耳(佩戴护耳器)2种状态下的线性声压级(dBSPL)、A声级(dBA)、次声级及4~20000Hz1/3倍频程声压级,2种状态声压级的差值为护耳器的隔声值。结果 3种耳塞对次声的隔声值为16.4~19.4dB,对线性声压级和A声级的隔声值比较接近,分别为20.0~21.6dB和23.0~25.6dBA;两种子罩对次声基本无防护效果,隔声值分别为0.4dB和—0.3dB,对线性声压级的隔声值分别为7.2dB和3.2dB,对A声级的隔声值分别为22.4dBA和19.5dBA;耳塞 耳罩复合防护,对次声频和低频声防护无相加效果,隔声值主要取决于耳塞的隔声性能,但对中、高频声有明显的相加隔声效果。结论 耳塞比耳罩对次声暴露有更好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微波照射乳房对促进产后泌乳的效果,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依照纳入标准随机选取产妇160例分别置入对照组、口服催乳糖浆组、微波治疗组,口服催乳糖浆+微波治疗组,口服催乳糖浆组产后当日口服催乳糖浆20 ml,1/8 h,共3 d.微波治疗组产后当日予以双侧乳房微波照射30 min,2/d,共3 d.口服催乳糖浆+微波治疗组产后当日口服催乳糖浆并予以双侧乳房微波照射3 d.观察四组产后第1天和第3天的泌乳情况、血清PRL水平及乳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产后第3天产妇的乳汁分泌及血清PRL水平口服催乳糖浆+微波治疗组>口服催乳糖浆组和微波治疗组>对照组(P<0.01),乳腺炎的发生率对照组和催乳糖浆组>微波治疗组和口服催乳糖浆+微波治疗组(P<0.01).结论 微波照射乳腺可以增加产后乳汁的分泌同时降低乳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医院船手术台合理配置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预计不同规模医院船手术台昼夜伤员通过量,提高医院船手术能力的组织指挥方法。方法运用随机服务系统理论对医院船手术台利用排队系统进行研究。结果模拟了不同手术台昼夜伤员通过量,提出了不同床位医院船手术台配置理论值,指出了提高医院船手术伤员通过量的措施。结论排队论理论在医院船手术台配置与利用中的运用,创新了手术台昼夜伤员通过量传统理论值,丰富了卫勤组织指挥理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胰蛋白酶抑制剂萘莫司他(FUT-175)对创伤性胰腺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压缩气流冲击法建立创伤性胰腺炎大鼠模型,以生理盐水和加贝酯分别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考察FUT-175在造模后1 h腹腔注射给药后大鼠的生存率、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以及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腹腔注射FUT-175后可显著提高创伤性胰腺炎大鼠生存率(60% vs.30%),降低血清淀粉酶[(3030.8±869.4)vs.(6126.5±791.3)U/L]和脂肪酶水平[(203.4 ± 62.5)vs.(646.5 ± 99.3)U/L],同时有效减轻胰腺组织损伤;与阳性对照药加贝酯相比,FUT-175给药后大鼠的生存率更高(60%vs.40%),血清淀粉酶[(3030.8±869.4)vs.(4111.4 ± 683.1)U/L]和脂肪酶水平更低[(203.4 ± 62.5)vs.(336.7±70.2)U/L]。结论胰蛋白酶抑制剂FUT-175对创伤引起的急性胰腺炎大鼠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百赛诺对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百赛诺 (双环醇 )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百赛诺治疗 2 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总结分析其治疗前后肝功能、HBVDNA、HBV抗原抗体变化。结果 :2 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百赛诺 3个月后ALT明显下降 ,与服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5 4 82± 3 4 68vs14 2 0 5± 71 4 8,P <0 0 1) ;AST明显下降 ,与服药前相比具有明显差异 (68 64± 5 1 4 7vs93 82± 5 1 19,P <0 0 5 )。半年疗程后复查ALT仍低于服药前 (5 6 5 5± 64 0 2vs14 2 0 5±71 4 8,P <0 0 1) ,AST仍保持在较低水平。 2 2例病人中 ,半年疗程后及停药 3个月后共有 4例发生HBeAg转换 ,由HBeAg( )变为HBeAb( ) ,有 2例HBVDNA转阴 ,另有 2例HBVDNA定量明显下降。结论 :百赛诺具有明显的降酶护肝作用 ,可能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雄性Wisiaf大鼠腹腔1次注射碘-13l, 注入活度分别为0.59×104Bq,2.37×104Bq, 4.34×104Bq, 8.23×104Bq, 碘-125注入活度分别为3.7×104Bq, 7.4×104Bq, 14.8×104Bq, 22.2×104Bq.碘-131诱发肿痛实际注入活度在2.37×104Bq以下,碘-125的为7.4×104以下.诱发的肿瘤以甲状腺肿瘤为主,其次为垂体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