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为防止震灾后传染病的发生,我们奉命组建新疆军区防疫队赴理县某乡执行震后卫生防疫工作。到达灾区后我们采取了应急消杀灭工作,同时展开环境治理消除媒介生物孳生和栖息场所,有效防止了灾后疫情的发生。1震灾后农村消杀灭工作的特点1.1环境卫生质量下降,媒介生物大量孳生地震过后,动物的尸体未及时处理、大量食物及其他有机物质的腐败、生活等污水在地面上的滞留、生活废物的乱堆乱放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抗震救灾中卫生防疫工作做法,确保灾区人民的健康。方法根据地震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实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总结出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卫生防疫6点做法:(1)疾病监测与巡诊相结合;(2)分层次培训防疫人员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相结合;(3)消杀灭与环境治理相结合;(4)食品卫生监督与水质监测相结合;(5)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相结合;(6)效果评估与检查指导相结合。由于采取的措施得当,任务区无传染病暴发流行,无食物中毒发生,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改善。结论总结出的做法对特殊时期农村卫生防病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地震重灾区疟疾疫情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地震灾区疟疾流行态势,为灾后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地震灾区的疟疾疫情进行分析和风险评估。结果地震灾区疟疾疫情稳定,虽存在散在输入病例,但未发生2代病例。结论地震使震区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等发生了很大变化,风险犹存,仍需对蚊媒、流动人员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4.
<正> 1998年入夏以来,黑龙江省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灾区的居民生活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各种传染病随时可能发生和流行,灾区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这关键时刻,黑龙江省卫生防疫站先后派出了56个防疫小分队,8个卫生防疫专家指导组,3个突发事件应急小分队,共出动卫生防疫专业人员160人次,深入到全省洪涝灾区的4个市、21个重灾县(市、区)57个乡、314个村屯 及时向灾区发放了近500吨消杀灭药品和23万人份疫苗。深入各灾区指导开展救灾防病工作,督导落实全省救灾防病预案,培训基层专业人员掌握卫生防病工作手段,提高卫生防病监督监测水平,大力宣传卫生防病知识。省站在这次救灾防病工作中,得到了省、市、县各级政府和灾区人民的称赞和信任,获得了省委、省政  相似文献   

5.
胡鸿宝 《职业与健康》2009,25(12):1314-1315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里氏8.0级强烈地震,地震灾区满目疮痍,一片悲惨景象,重灾区面积波及四川、陕西、甘肃省等18个县市。地震发生后,卫生部迅即从全国各地抽调医疗救护、卫生防疫人员赶赴灾区开展卫生应急救援工作。作为首批代表江苏省的卫生防疫救援人员,笔者于5月16日随队直接赶往重灾区绵阳市北川县开展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等工作,现将在灾区工作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5.12”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发生后,我部于2008年5月13日凌晨接军区命令紧急飞赴地震灾区执行抗震救灾卫生防疫任务,随即部署于四川重灾地区——彭州市,成为全军第一支到达灾区的外援专业卫生防疫力量。在开展消杀灭、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检测和健康教育工作中,我们走村人户,冒着余震危险、穿梭于瓦砾之上,发挥专业和人才优势,对重点场所、重点部位开展消毒、杀虫,对重点人群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牢牢抓住卫生防病关键环节,做好饮食、饮水卫生监督和传染病症状监测,创造性地开展卫生防疫工作,确保了中央提出的“大灾之后无大疫”目标的实现,被灾区群众誉为“防疫铁军”和“带不走的防疫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5.12”抗震救灾卫生防疫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的卫生防疫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灾区没有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卫生防疫网络体系已经初步形成,灾区民众卫生自救意识逐步提高。在局部上还存在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重点要解决好合理消杀灭、改善环境卫生和饮食饮水卫生、进一步提高灾区民众保护环境讲究卫生的自觉性、满足灾区救灾部队指战员各种卫生健康的需求、充分利用卫生防病专家队伍的力量,强化卫生防疫工作的决策科学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控制站车鼠、蟑螂危害是改善客运卫生的重要标志。消杀灭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铁路安全运输生产和职工旅客的身体健康 ,关系着铁路运输企业的文明形象。我站消杀灭工作始于 195 8年 ,1998年重新组建为消杀灭科 ,就如何加强站车消杀灭工作 ,积极探索站车鼠、蟑螂控制管理模式 ,开展创新活动 ,建立了站车消杀灭工作良性运行的有效机制 ,为铁路部门赢得运输市场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 ,提高了客货营销和消杀灭技术在市场的竞争力。1 转变观念 ,理顺机制1 1 从业人员配比上给予高度重视以前防疫站的消杀灭工作由站车卫生科人员兼职 ,存在着…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地震灾害后食品卫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探索解决方法,保障食品卫生安全。方法结合在四川灾区进行食品卫生工作的实际,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边提高。结果针对遇到的问题,提出4点对策:(1)食品卫生工作重点与灾后不同时期食品保障特点相结合;(2)培训食品卫生监督员与普及卫生知识相结合;(3)卫生检测内容与灾区实际相结合;(4)食品卫生工作与消杀灭及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由于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了“四个结合”,食品卫生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确保了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的圆满完成。结论总结在地震灾后农村地区开展食品卫生工作做法,为今后部队参与救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发生后,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南京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南京市卫生局迅速启动了支援地震灾区的卫生应急预案,并先后派出了几十名医疗卫生人员奔赴灾区,参加一线卫生救援工作。  相似文献   

11.
曾光教授近期调研了地震灾区德阳和绵阳,他在视察了地震现场、灾民安置点、医疗救助站后认为,到目前为止,四川地震灾区没有大的疫情发生,这是可以肯定的。但是今天没问题,并不说明今后就没有问题。要加强灾区的防疫工作,重建灾区卫生防病体系。曾光提出的政策建议第一条是:结合新的医改方案精神,率先实行公共卫生机构体制改革试点,解决好社会公益机构的运行补偿问题,解除卫生防疫人员后顾之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灾后的防病工作,这是公共卫生体系灾后重建的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发生后,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南京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南京市卫生局迅速启动了支援地震灾区的卫生应急预案,并先后派出了几十名医疗卫生人员奔赴灾区,参加一线卫生救援工作.  相似文献   

13.
王乐民 《中国卫生》2009,(10):69-69
最近在四川地震灾区采访发现。许多医疗机构尤其是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在重建工作中存在着求大、求全的倾向,不少医疗机构在捐献药品、医疗设备的保管与使用等方面也存在问题。就此,记者在灾区采访了援灾医疗队、援建人员以及当地有关部门的人员,他们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分析评估鲁甸6.5级地震灾区卫生防疫形势特点,总结鲁甸地震灾区卫生防疫经验,为今后的抗震救灾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深入地震灾区,实地调研地震灾区的卫生防疫形势与防疫措施,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结果鲁甸地震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的主要做法是:地震发生后迅速启动响应机制,做好抗震救灾准备;深入实地了解卫生防疫形势,制定科学的卫生防疫措施;震区卫生防疫坚持预防为主、军地一体、科学防控。并根据卫生防疫实践提出做好地震灾区卫生防疫的三点启示。结论鲁甸地震灾区的卫生防疫保障措施为抗震救灾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浅析如何开展地震灾后公共卫生状况与需求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灾区各卫生防病专业人员开展了不同范围、不同形式的公共卫生状况与需求的评估工作,为灾区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如何在自然灾害发生后科学地组织实施卫生评估积累了许多经验.笔者在借鉴国际上通用的灾后公共卫生状况与需求评估理论、方法与工具的基础上,结合灾后开展的评估工作,重点介绍在地震灾后不同阶段开展卫生评估的重点与方法,从而为灾后开展灾区公共卫生评估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江苏省卫生防疫应急队立即进行了消杀药械等物资应急准备,迅速到达灾区宝兴县灵关镇进行卫生防疫工作。在对灾区开展卫生情况摸底调查后立即有针对性地组织展开了餐饮具消毒、病媒生物控制、健康教育和专业人员网络建设等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工作,并及时对控制效果进行了评估,为后续方案的制订和对传染病科学防控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九寨沟县"8.8"地震后灾区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工作措施和方法,探讨地震后消毒防疫工作的经验,为今后地震灾区消毒防疫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地震灾后消毒和媒介生物控制工作实施方案,对灾区安置点、水源等环境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明确饮用水以及临时安置点、公共厕所等环境为消毒的重点。监测灾区饮用水,同时监测和控制蚊、蝇等病媒生物。结果科学合理使用消毒剂和杀虫剂,对重点环境进行消毒和控制病媒生物,阻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同时加强对饮用水监测控制病媒生物。结论通过以上多种措施的实施,灾区未发生与地震相关的传染病聚集性疫情。  相似文献   

18.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卫生系统在紧急救援的同时,也着手准备灾后健康教育。在震后很短的时间里,全国卫生系统调集了大量的卫生防疫人员进入灾区,健康教育是他们的主要工作之一。本文结合在四川省茂县灾区开展健康教育的实践,对做好应急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地震初期卫生防病的有效方法. [方法]分析汶川大地震初期卫生防病的策略、措施、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结果]结合灾区实际,卫生应急救援队迅速制定地震初期卫生防病方案,认真梳理各个环节,逐条细化各项措施,并迅速实施.救援队紧紧围绕疾病监测、饮水和饮食卫生、环境卫生、消杀灭、健康教育等关键环节开展工作,成效显著,灾后防大疫目标初见端倪. [结论]汶川大地震初期,卫生防病工作非常出色,对处理其他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具有借鉴作用和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中国疾控中心作为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及卫生部的指示,全力投入地震灾区的救灾防病工作,截至灾后3个月内先后派出20支工作队,500余名救灾防疫人员,并还将继续派出队员奔赴灾区。这次救灾防病工作具有人员众多、持续时间长、工作任务繁杂的特点。本文从项目管理的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