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跃 《河南医学研究》2002,11(3):255-256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 (THP)膀胱内灌注化疗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 46例膀胱癌术后 (电切或局部切除 )并有随访结果的病例 ,术后定期膀胱内灌注THP 3 0mg/3 0ml 1次 /周 ,连续 8次后改为 1次 /月 ,连续 10个月。根据随访结果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46例术后患者平均获得 10 5个月的随访。无肿瘤复发 41例 (89 1% ) ,复发 5例 (10 9% )。未见有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 ,仅有 4例出现短期尿路刺激症状。结论 :膀胱灌注THP对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确有满意疗效 ,患者耐受性好 ,副作用小 ,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2.
张斌  王志金  陈军 《安徽医学》2010,31(9):1044-1045
目的评价羟基喜树碱(HCPT)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近期疗效。方法对73例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HCPT20mg作膀胱内灌注,疗程为每周1次,连续8次后改为2周1次,连续8次后每月1次,连续用药3年。结果随访8~44个月,肿瘤复发11例,复发时间均在术后18个月内,复发率15.07%。结论 HCPT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沙培林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定期用沙培林3ku溶于40ml生理盐水中,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连续6周后,改为每月1次连续12个月,每次药物在膀胱内保留2小时。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18个月,无肿瘤复发27例(84.4%),复发5例(15.6%),未见有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仅4例膀胱灌注后出现短时间轻度膀胱刺激症状。结论沙培林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病人耐受性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近期疗效。方法对4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1周THP 60mg做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1年,每次药物在膀胱内保留1小时。平均随访15个月。结果无肿瘤复发35例,复发2例,复发率为4.76%;不良反应者8例(19.05%),均为不同程度膀胱刺激症状。结论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近期效果满意,副作用小,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鸦胆子油乳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膀胱癌术后患者62例随机分为鸦胆子油乳组32例乖丝裂霉素C组30例,分别接受鸦胆子油乳、丝裂霉素C治疗,随访18—36个月。结果:鸦胆子组32例中复发5例,复发率15.6%;丝裂霉素C组30例中复发11例,复发率36.7%,鸦胆子组优于丝裂霉素C组(P〈0.05),且副作用小(P〈0.05)。结论:鸦胆子油乳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有较好的疗效,且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6.
徐桂范 《黑龙江医学》2008,32(5):373-374
目的评价羟基喜树碱(HCPT)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HCPT 20 mg/30 mL作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共12次。以后1次/2周,共6次,然后1次/月,共6次,最后1次/3个月,共4次,持续2年。结果随访18-45个月,平均31.35个月,术后2年无肿瘤复发,2年后膀胱肿瘤复发2例,复发率5.5%。结论HCPT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鸦胆子油乳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立国  王禾  武国军  刘建平  王强 《医学争鸣》2003,24(11):1032-1033
目的:观察鸦胆子油乳灌注对膀胱癌术后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对保留膀胱手术治疗的63例膀胱癌患,术后采用鸦胆子油乳行膀胱灌注治疗,并与同期做其他药物灌注进行比较.结果:63例全部随访,随访时间1~6(平均3.8)a,复发12例,复发率为19.0%(12/63),优于同期内其他药物灌注的预防效果,且并发症和副作用小.结论:鸦胆子油乳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有较好的效果和较多优点,毒副作用少,明显优于其他灌注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浅表性膀胱肿瘤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预防复发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48例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24h内即用吡柔比星(30mg/50mL)灌注1次,术后1周开始进行膀胱内定期灌注,每次药物在膀胱内保留32min,每周1次,连续6次,后改为每2周1次,连续6次,最后每月1次,共8次,并随访14~24个月。结果:48例患者均未见明显的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仅6例出现轻微膀胱刺激症状,复发5例,复发率为10.42%。结论:膀胱灌注吡柔比星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复发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化疗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预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4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应用THP(40mg)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8次。结果随访24个月 ̄36个月,全组无肿瘤复发率为85.2%,复发率为14.8%,28例出现局部症状,除1例出现高热外,其余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全身性症状。结论THP用于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有满意疗效,体内应用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5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预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1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应用THP(40 mg)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6次;以后每月1次,共6次。结果随访6~24个月,全组肿瘤复发率为17.6%,26例出现局部症状,均未出现明显全身性症状。结论THP用于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有满意疗效,体内应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THP)灌注对膀胱癌术后预防肿瘤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7年3月~2009年4月收治的121例膀胱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术后给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每次30mg,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2个月后改为每月治疗1次,总疗程为12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21例患者坚持完成灌注治疗者118例,对118例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每3个月做膀胱镜及相关病理检查,术后6个月复发7例,6个月复发率为5.1%;术后12个月复发12例,12个月复发率为10.2%;总复发19例,总复发率为15.3%。治疗期间副反应轻微。结论应用吡柔比星行膀胱灌注化疗对预防膀胱癌复发疗效满意,患者耐受性好,副作用少,提高患者术后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对 13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的患者采用羟基喜树碱 10mg溶于 30ml生理盐水中膀胱灌注 ,每周一次 ,连续 10周 ;每两周一次 ,连续 10周 ;以后每月一次 ,维持 2~ 3年。结果  1年内复发 1例 ,2年内复发 1例 ,11例 3年以上无复发。结论 羟基喜树碱用于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的膀胱灌注疗效确切 ,且副作用少而轻。今后应对其药代动力学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田中战 《中原医刊》2011,(13):30-31
目的探讨术中黏膜下注射吡柔比星(THP)及术后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45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中黏膜下注射吡柔比星及术后膀胱灌注1年。结果4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60个月,中位时间为45个月。患者1、2、3年复发率为8.8%(4/45)、14.1%(7/45)、17.8%(8/45);复发患者肿瘤分级和分期进展率为12.5%。88.9%膀胱癌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或轻度膀胱局部症状。全身不良反应率为2.2%。结论术中黏膜下注射吡柔比星及术后膀胱灌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有效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徐强  宗朝晖  邢家龙 《河北医学》2003,9(7):627-628
目的:研究卡介苗(BCG)和顺铂(DDP)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6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作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用卡介苗120mg和顺铂40mg作每周交替膀胱灌注,各12次后改每二月灌注一次,持续二年。结果:随访6年平均3.2年,复发率为8%。结论:卡介苗和顺铂交替灌注可以有效地减少膀胱癌的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噻替哌和卡介苗化学免疫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对65例浅表性膀胱癌患术后应用噻替哌40mg和卡介苗60mg,每周1次进行交替膀胱灌注,共灌注12次,以后每间隔3个月灌注1次,持续2年。结果 随访2-9年,平均4.6年,肿瘤复发率为8.1%。结论 噻替哌和卡介苗交替膀胱灌注具有协同治疗,经只应用其中一种可明显减少膀胱癌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小剂量卡介苗(BCG)、丝裂霉素C(MMC)交替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5月~2001年6月的45例浅表性膀胱癌患的临床资料,29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6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定期应用卡介苗60mg、丝列霉素C 10mg交替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6次,间歇3个月,再每月1次,持续12个月。其中Ta、T1期22例、T2期23例。结果 所有病人随访12~24个月,45例患中,共有2例复发,均为TURBt后T2病人,总有效率95.2%,无全身不良反应,仅2例应用BCG后出现轻度膀胱刺激症状。结论 小剂量MMC、BCG交替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好、病人耐受性强、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