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种出生缺陷监测方法中缺陷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利用河北省沧州地区1986年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比较了以医院为基础和以人群为基础监测的出生缺陷率的关系。1986年沧州地区监测7 742例总出生,其中在县级及以上医院出生4 245,占监测总数的55%,非医院出生3497,占45%。分析结果发现,医院监测的出生缺陷率为30.9%,人群监测的出生缺陷率为10.5‰,二者之间的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医院监测出生缺陷率较人群监测缺陷率高可能主要与在医院分娩产妇中高危妊娠的比例较一般人群大,而且高危妊娠中畸形儿的发现率较高有关,医院与人群监测的缺陷率之间的定量关系及各因素的影响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包头市5所较大型医院1980年1月~1989年12月出生的28454名婴儿的出生资料进行了回顾调查分析。发现各类缺陷24种,143例,总发病率为5.03‰,以神经系统、面部和四肢等系统的缺陷发生率为高。死胎、死产的出生缺陷率明显高于活产(P<0.01);3胎以上者出生缺陷率较高;产妇年龄在30岁以上者缺陷率显著高于低年产妇的婴儿(P<0.01),第一季度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季度(P<0.01)。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潜在类别分析(latent class analysis,LCA)对具有不同出生缺陷相关因素分布特征的人群进行分类,识别出出生缺陷高危人群,为采取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近亲结婚、亲属缺陷儿、自然流产史、既往缺陷儿、孕期发热、孕期感冒、居住地存在污染源、孕期用药、育龄9个出生缺陷相关因素作为显变量,进行潜在类别分析,识别出潜在类别,进而对人群进行分类。结果当潜在类别数目为4时模型拟合最佳,依据各因素在4个潜在类别中的条件概率的分布特征,将类别1~类别4分别命名为:一般人群组、家族缺陷史组、孕期感冒发热组、单纯用药组。对个体进行聚类后,4类人群的出生缺陷率比较,χ~2值为3099.254,P0.001。不同潜在类别人群缺陷率有差别。家族缺陷史组(73.7%),感冒发热组(3.8%),单纯用药组(2.5%),一般人群组(1.0%)缺陷率依次降低,其中家族缺陷史组缺陷率最高,提示家族缺陷史组人群为出生缺陷高危人群,应该有重点有针对地进行干预。结论潜在类别分析可以应用于出生缺陷高危人群识别中。依据各因素在潜在类别中的条件概率的分布特征进行人群的分型,通过比较不同类别人群的缺陷率的差异,识别出生缺陷高危人群,揭示出生缺陷预防的重点人群和内容,为制定出生缺陷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海安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海安县共监测围产儿27 074例,其中出生缺陷153例,死亡21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6.5/万,死亡率为7.76/万,均呈下降趋势。围产儿缺陷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前5位的出生缺陷疾病依次为:多指并指(趾)、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小耳、直肠肛门闭锁或狭窄(包括无肛)。20岁和≥35岁孕产妇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25~30岁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安县出生缺陷发生率、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未来须加强婚前、孕早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和筛查水平,做好出生缺陷的各级预防工作,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于君  刘淑莉  叶明  王晓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6):2012-2013
目的:降低出生缺陷率,减少残疾儿的出生。方法:对沈阳市1998~2003年围产儿出生缺陷进行分析。结果:6年间沈阳市出生缺陷率有上升趋势;除1998年外,出生缺陷儿中可致残儿与致死儿比值大于或等于1。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做好一二级预防是降低出生缺陷率、减少残疾儿出生的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桂林市5年出生缺陷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了解桂林市的出生缺陷发生及变化趋势,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出生缺陷发生,提高人口素质。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结果 2009-2013年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12.45/万、108.81/万、103.04/万、102.58/万、108.87/万,桂林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呈先降低后上升趋势。结论监测结果表明实施了农村育龄妇女免费补服叶酸项目;婚前保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率逐年提高,以及广西政府为民办实事实行的"一免两补"政策,这些在可以用财政投入解决的风险因素得以有效干预桂林市出生缺陷率降低之后,高龄产妇、环境污染等问题,是桂林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呈升高趋势的风险因素,应重视环境保护,高危孕妇的追踪随访管理和孕早期保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时终止妊娠。减少出生缺陷儿出生。  相似文献   

7.
沈阳市新生儿出生缺陷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冰  杨柳  李静  王博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7):1181-1182
目的:了解沈阳市出生缺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妇幼保健三级网络收集的出生缺陷资料,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出生缺陷495例150种,其中单发403例63种,多发92例87种,缺陷率为115.03/万。前10位为先心病、总唇裂、多指趾、外耳畸形、直肠肛门闭锁、神经管畸形、脑积水、先天性巨结肠、食道闭锁、肢体短缩共266例,占单发缺陷66.05%,发生专率61.81/万。结论:通过多变量主成分因子分析,得出出生缺陷与孕妇年龄、孕次、产次成正比,与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成反比。出生缺陷与受孕季节无关。  相似文献   

8.
沈阳市人群出生缺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冰  杨柳  李静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7):991-992
目的:了解沈阳市出生缺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妇幼保健三级网络,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出生缺陷资料,应用Visual Fox Pro6.0数据库统计,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出生缺陷1392例160种,其中单发1124例68种,多发92例268种,缺陷率为118.94/万。前10位为总唇裂、先心病、神经管畸形、脑积水、外耳畸形、多指趾、直肠肛门闭锁、尿道下裂、唐氏综合征、并指趾共1025例,占总出生缺陷的73.63%,发生专率为87.58/万。结论:多变量主成分因子分析显示,出生缺陷与孕妇年龄、孕次、产次成正比,与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成反比,与受孕季节无关。  相似文献   

9.
2003~2006年莆田市出生缺陷现状及干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2003~2006年莆田市出生缺陷状况,寻求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残疾儿的相应对策。方法:对莆田市以住院分娩为基础的全市20家医疗保健机构的111035例围产儿的出生缺陷动态进行跟踪调查。结果:4年来,莆田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23.74/万,城市为141.17/万,乡村为120.60/万;男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26.91/万,女婴为119.98/万;>35岁的高龄孕产妇和<20岁的低龄孕产妇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38.55/万,20~35岁孕产妇组为118.68/万。莆田市出生缺陷率呈上升趋势。结论:把握不同的发生特征,分析研究出生缺陷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启动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对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围产儿出生缺陷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为了解该地区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时发现影响出生缺陷的可疑因素。方法:在监测医院内出生的15175例围产儿中,男8051例,女7124例,出生缺陷儿254例,进行χ2检验等统计分析。结果:出生缺陷的发生与孕母年龄、出生性别有显著差异(P<0·05),提出预防出生缺陷发生的内容、重点和需求。结论:出生缺陷的防治,重在预防,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加强健康教育能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为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三亚市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为制定和采取预防措施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工作方案,对三亚市2001~2007年在3家监测医院出生的围产儿出生缺陷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近7年来监测医院中共出生21856例围产儿,其中出生缺陷儿248例,死亡138例,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为113.5/万,死亡率达556.45‰;前3位出生缺陷分别为先天性脑积水、肢体短缩、唇裂合并腭裂。神经管畸形占248例出生缺陷的25.00%;男婴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婴;孕母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低,出生缺陷发生率越高。结论:做好出生缺陷监测工作,积极探讨致畸原因,加强出生缺陷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可减少残疾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和评估现行的医院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和人群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的监测效率.方法 以湖南省某县2006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人群出生缺陷监测数据作为第一来源资料,以同时期当地医院出生缺陷监测数据作为第二来源资料,利用捕获-标记-再捕获法(CMR)进行评价.结果 人群监测系统发现缺陷儿49例,医院监测系统发现缺陷儿28例,重复病例为20例;根据CMR法的计算公式,该县2006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出生缺陷总体估计值为68例(N=68),95%CI:56~70;人群监测系统和医院监测系统的符合率分别为72.1%和41.2%,总符合率为83.8%,两种监测系统来源相互之间的符合率为57.1%;漏报率分别为27.9%与58.8%.结论 人群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和医院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均存在一定的漏报情况,可应用CMR法尽可能的校正.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分析长沙市2001年~2010年间医院出生缺陷监测结果数据,为上级医疗行政部门制定降低出生缺陷患病率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对长沙市13所有产科的医院进行出生缺陷监测.13所医院均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及《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手册》中有关出生缺陷的定义特征和诊断标准,经专职医生临床对新生儿进行体检和相关检查,确诊出生缺陷. 结果 13所出生缺陷监测医院10年总的围生儿为173 527例,出生缺陷3 856例,出生缺陷患病率为222.2/万;10年间出生缺陷患病率呈上升的趋势;10年间前5位的出生缺陷分别是先天性心脏病,外耳及其他畸形,多指(趾)、并指(趾),唇裂、腭裂合并唇腭裂,先天性脑积水;先天性心脏病的构成比由2001年的14.00%增至为2010年的44.06%,其4它种出生缺陷的构成比均呈下降趋势. 结论 降低出生缺陷首先要加强孕前及围孕保健的宣传,其次要加强基层医院医技人员业务培训尤其是要提高病理超声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近5年上海市闵行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基本特征,为更好地完善出生缺陷预防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8年闵行区5家接产医院围产儿出生缺陷数据,上报至上海市出生缺陷残疾儿童信息报告系统,分析近5年平均出生缺陷率、出生缺陷率年度变化趋势,并与上海市同期数据比较;同时,对不同户籍、不同性别和常见缺陷病的构成进行分析。【结果】2014—2018年围产儿平均出生缺陷率为6.24‰,总体呈上升趋势(2014年的5.32‰至2018年的7.90‰),低于上海市同期水平(2014年的9.7‰至2018年的14.00‰,平均为11.02‰)。上海市户籍缺陷率(9.15‰)高于非上海市户籍(5.57‰)。男婴的总体缺陷发生率(6.81‰)高于女婴(5.59‰)。最常见的两种缺陷病是先天性心脏病和多指/趾,唇裂及唇裂合并腭裂的发病顺位逐年下降。【结论】闵行区近5年的出生缺陷率呈波动中上升的趋势,与上海市水平一致,妇幼保健机构对出生缺陷的防治工作仍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动态分析郑州市各级医院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为出生缺陷预防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2011年7月~2012年6月郑州市各级医院正常分娩婴儿及治疗性引产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共监测围产儿138376例,死亡1408例,死亡率为10.18‰;出生缺陷儿1315例,出生缺陷率为953.4‰;1408例死亡围产儿中缺陷儿488例,占34.66%;≥35岁孕妇分娩围产儿出生缺陷率1260.6‰;缺陷儿产前诊断率为45.40%,产前诊断的出生缺陷疾病前3位分别是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和先天性脑积水,出生后诊断的出生缺陷疾病前3位分别是多指(趾)、外耳畸形和总唇裂。结论:出生缺陷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重视优生知识宣传,加强产前筛查,提高产前诊断技术是降低出生缺陷儿出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五年来我院产科出生的围产儿出生缺陷者进行分析。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产科出生围产儿(孕28周至产后1周)7 200例围产儿出生缺陷进行检测(包括死胎、死产变化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发生缺陷率为13.6‰,常见出生缺陷中胎儿水肿综合征5.83‰,先天性心脏病3.19‰,马蹄内翻足1.11‰,脊柱裂0.97‰,五年来随着产检的重视及产前诊断水平的提高,产前诊断引产例数也有所升高。结论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重点进行婚前、孕前孕期、分娩期的系统保健工作,特别是要制定有效的行政和医疗保健干预措施,围产期保健更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衡阳市2016-2018年医院出生缺陷监测结果,了解衡阳市出生缺陷发生状况,为今后出生缺陷综合防控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国家妇幼卫生监测中心制定的《中国妇幼卫生监测方案》中的出生缺陷监测要求,以医院为监测点收集资料,对衡阳市175家监测医院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18年共监测围产儿215 294例,所有出生缺陷2793例,总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29. 73/万。≥28周出生缺陷1802例,发生率为83. 70/万。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96. 43/万)高于女性(67. 96/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5岁年龄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前十位出生缺陷分别为:先天性心脏病、唇裂合并腭裂、多指(趾)、外耳其他畸形、肾脏畸形、马蹄内翻足、唐氏综合征、并指(趾)、先天性脑积水、肢体短缩、唇裂。结论衡阳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低于全国水平,但仍需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控,减少出生缺陷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与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10月1日至2003年9月30日在户县6家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检查。[结果]检查围产儿3453名,检出出生缺陷儿29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8.40‰。出生缺陷发生率农村高于县城,神经管畸形居各种畸形首位。出生缺陷产前确诊率为41.38%,出生缺陷儿死亡率为27.59%。[结论]户县监测医院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某二级医院病案首页数据上传过程中的问题,阐述病案首页数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方法对某二级医院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共6 812份病案首页数据上传中反馈的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基本信息缺陷率为2.42%,诊断及编码缺陷率为3.93%,操作及编码缺陷率为5.65%,其他住院信息缺陷率为0.92%。结论该二级医院病案首页缺陷率较高,通过分析病案首页数据上传反馈信息,加强对临床、病案管理、财务、信息等各职能科室的培训,加大力度对医院信息管理的投入,完善信息系统,最终达到降低病案首页缺陷率,提高病案首页数据质量水平,保障病案首页数据上传的准确性、完整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阜康市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种类、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2008年在阜康市医院出生的围产儿出生缺陷检测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在医院内出生的6 822例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儿93例,其中死亡25例,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为136.32/万,出生缺陷儿死亡率为36.33/万。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农村高于城镇、男性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性。出生缺陷种类前5位是总唇裂、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发育畸形、多指(趾)、足外翻。结论:加强优生优育科普知识宣传的力度和广度,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气氛,减少残疾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