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对15例患者保留真皮下血管网游离皮片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结果进行了分析。15例中恶性肿瘤6例,良性肿瘤9例。面部8例,颈部4例,项部1例,硬腭2例。其中6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肿瘤部位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感染。移植后皮片坏死1例(7.7%);部分成活2例(13.3%);全部成活12例(80.0%)。术后经3个月~1年的随访,皮片质地柔软、弹性好、无色素沉着、无明显挛缩。是修复头颈部中、小面积浅表缺损的较理想的修复方法。本文还对手术操作步骤,愈合过程的观察进行了叙述,并对皮片成活的要点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1992年2月~1993年8月我们对12例创面缺损者用其自身过长的包皮作游离移植进行修复,移植皮片100%成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供区丰富、含真皮下血管网的全厚皮肤组织来修复血运较差的足部缺损。方法:切取腹部皮肤及皮下组织尽可能修成少含脂肪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打包加压缝于足部损伤处。结果:11例13足不同原因的足部缺损所植皮片全部成活,随访功能良好。结论:含真皮下血管网游离皮片在血运差的足部可完全成活,较用皮瓣移植修复起来困难的缺损,供区丰富、操做简单、损伤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全厚皮片游离移植治疗四肢关节部位疤痕挛缩畸形.方法对23例35处四肢关节部位疤痕挛缩畸形进行疤痕切除、松解、矫正关节畸形,用全厚皮片移植修复创面.结果本组移植皮片全部成活、经3月至2年随访,皮片质量良好,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改善.结论全厚皮片游离移植治疗四肢关节部位疤痕挛缩、皮片成活后质量好,手术简单安全,关节部位外观和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5.
胡政权  李治国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0):1453-1454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对8例足部皮肤缺损患者切取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结果:8例皮瓣全部成活,成活皮瓣外观、功能较好,皮瓣供区组织损伤轻。结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创面对供区破坏小,受损区重建满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四肢大段骨缺损修复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2年6月至2009年6月对18例四肢长骨骨缺损(其中6例合并皮肤缺损),皮肤缺损8cm×3cm~20cm×7cm,骨缺损6~14cm;采用吻合血管的腓骨(皮)瓣移植加自体植骨治疗,其中切取骨皮瓣面积9cm×4cm~23cm×8cm,切取腓骨瓣长8~18cm。结果 6例骨皮瓣及12例骨瓣全部成活;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骨生长良好,骨折全部愈合,获得满意外形及功能,移植骨12个月后增粗与受区骨基本相似。结论游离腓骨(皮)瓣是修复四肢长段骨缺损伴皮肤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联合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与游离植皮修复全足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叶平  邵新中  曲宪芳 《河北医药》2005,27(10):752-752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皮瓣与游离植皮联合应用修复全足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与游离植皮治疗全足皮肤缺损7例。结果 7例联合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与游离植皮全部成活,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全足皮肤缺损应用联合股前外侧皮瓣与游离植皮的移植有效解决了全足皮缺损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手足组织缺损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鹏程  王新正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1):1641-1641
目的:总结足背皮瓣修复手足组织缺损的经验,探讨足背皮瓣的应用价值。方法:切取足背皮瓣及其携带肌腱、拇甲瓣、足趾的复合组织瓣21例。采用游离移植及带蒂转移的方法,分别修复手部缺损17例及足踝部皮肤缺损4例。结果:20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大部分成活。20例随访1~3年,皮瓣血液循环佳,皮肤质量好,感觉恢复好。复合移植修复的手部肌腱及再造的拇手指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足背皮瓣切取方便,移植成功率高,修复效果好。游离移植的最佳适应证是修复手部组织缺损,带蒂转移主要用于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9.
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缺损、骨及内固定物外露合并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伤性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及内固定物外露37例,其中合并感染16例。伤肢软组织缺损面积6.0cm×7.0cm-14.0cm×24.0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34例,部分成活2例,坏死1例。皮瓣发生血管危象4例,经探查后完全成活2例,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植皮后愈合1例,皮瓣浅层组织全部坏死但深筋膜成活经植皮后创面闭合1例。术后随访4~26个月,平均6.5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修复感染创面者中5例有不同程度的伤口感染,其中形成窦道2例,经换药后愈合,愈合时间1~12个月。皮瓣感觉:吻合神经5例,S2~S3;未吻和神经32例,S0~S1。供区直接闭合29例,皮片移植8例,均愈合良好,无功能障碍。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血管恒定、蒂长、供区隐蔽创伤小、切取面积大、抗感染能力强,可携带股外侧肌形成肌皮瓣,是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骨和内固定物外露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游离股外侧肌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对25例伴有骨外露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游离肌瓣移植.术前、术中彻底清创受区,切取股外侧肌瓣修复创面,处理血管危象,二期植皮.结果:术后发生血管危象3例,经探查及对症处理后3例均存活;肌瓣坏死1例,坏死原因考虑系打包植皮时加压过紧导致肌肉坏死.成功23例,成功率为92.00%.23例患者均获6~12个月随访,供区伤口均愈合良好,受区肌瓣、皮片成活良好,足部外观满意.结论:股外侧肌瓣简便实用,供区隐蔽,可用于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头颈部皮肤钙化上皮瘤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头颈部皮肤钙化上皮瘤的诊疗方法 ,提高临床诊断的正确率。方法 对 17例头颈部皮肤钙化上皮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5 2 9% (9例 )钙化上皮瘤病人年龄小于 15岁 ,病变部位多样化 ,临床误诊率较高 ;B超诊断具有较高的符合率 (6 / 7) ;手术切除后无复发。结论 增强临床医生对钙化上皮瘤的临床特征的认识 ,必要时结合B超检查有利于提高头颈部钙化上皮瘤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颞浅筋膜瓣在头面部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对8例头面部软组织损伤(面部恶性肿瘤根治3例,头部皮肤部分撕脱伤3例,面部外伤皮肤缺损2例).伴深部组织外露应用该筋膜瓣加筋膜瓣外植皮修复.结果 8例筋膜瓣全部存活,外观形态良好.随诊6个月~3年,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 颞浅筋膜瓣范围广泛,分离难度不高,对头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核医学显像(SPECT-CT)鉴别头颈部可疑异位甲状腺的临床价值,更好地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检查服务。方法 50例头颈部甲状腺异位可疑病灶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B超检查、CT检查、活检以及SPECT-CT检查。以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B超检查、CT检查、SPECT-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活检结果中共有50个病灶, B超检出35个、CT检出45个, SPECT-CT检出49个。SPECT-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8.0%(49/50),高于CT检查的90.0%(45/50)和B超检查的70.0%(35/50)。结论采用SPECT-CT检查可以充分的发挥核医学检查和CT成像技术的自身优势,可以对头颈部位的可疑异位甲状腺患者的病情做出判断,更好地为治疗提供数据基础,促使患者早日发现疾病,接受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芦荟联合山茶油预防头颈部肿瘤患者急性放射性皮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7月在我院首次就诊的8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采用在放疗后及临睡前涂抹芦荟联合山茶油+常规皮肤护理,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皮肤护理。结果 当累积放射剂量达到30~40 Gy时,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仅发生Ⅰ级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分别为12.50%、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累积放射剂量达到60~70 Gy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分别为67.50%、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分别为42.50%、47.50%,Ⅱ级及以上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分别为25.00%、42.50%。结论 预防性使用芦荟联合山茶油能显著降低头颈部肿瘤患者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头颈部肿瘤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30例晚期头颈部肿瘤进行化疗,方案为多西紫杉醇75mg/m2,dL;奈达铂80mg/m2,dL。21d为1个周期,治疗两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30例均可评价疗效,共完成周期数为106个,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9例,稳定11例,进展8例,总有效率为36.6%,疾病控制率为73.3%,中位疾病进展时间6.5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0.8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头颈部肿瘤,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头颈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病理确诊为头颈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中误诊5例,误诊率为29.4%,后经反复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诊。结论对于头颈部近中线部位疾病,特别是咽淋巴环疾病应高度怀疑非霍奇金淋巴瘤。准确的活检取材及免疫组化检查可以其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临床分期、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1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6例行手术、放疗和化疗,5例行手术加免疫治疗。结果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5例,无效为4例,随访3-5年,3年生存者为4例,5年生存者为0例。结论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预后差,生存期短,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采用免疫治疗辅助手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头颈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颈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Ⅰ)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两个医院近20年来收治的23例头颈部NF-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中位年龄21岁,男女之比3∶4。颈部12例、口腔内5例、颧部2例、颞部1例、睑额顶部1例、翼腭凹及下颌骨各1例;除了牛奶咖啡斑及皮肤赘瘤两大特征外,1例有枕骨缺损、1例有颈椎后凸畸形,1例瘤体自发性大出血死亡,1例恶变,2例合并血管外皮肉瘤、2例有颅内占位病变、1例伴有垂体瘤且智力低下。17例有详细家族史记载的5例有遗传史,其中1例父亲及同胞4人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结论NF-Ⅰ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病程长,青春期为主要就诊年龄段。临床表现形式多样,恶变及自发性大出血应引起重视。手术仍为主要治疗手段,减少术中出血及提高修复水平是保证手术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蔡歆  谢燕平 《肿瘤药学》2011,(3):229-231
目的探讨3年来头颈肿瘤患者家庭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情况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83例头颈肿瘤患者家庭肠内营养随访资料,其中喉癌36例,下咽癌10例,口底癌12例,舌癌25例。输注途径中75例是采用鼻胃管途径,输注方法80例采用间断滴注的方法输注,营养液的选择主要以自制匀浆联合商品化肠内营养制剂为主。结果在头颈肿瘤患者家庭肠内营养并发症中,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3.7%,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均为38.6%,误吸并发症发生率为26.5%,同时并发症的发生在出院后第1周高于第2周,患者恢复进食例数第1周低于第2周。结论头颈肿瘤患者家庭肠内营养应用相对安全,但在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进食训练方面需要得到关注与指导,尤其是患者出院后第1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光子治疗仪Carnation-11红光疗法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引起的放射性皮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首次住院治疗头颈部肿瘤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放疗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日常护理(健康宣教、皮肤自我护理、皮肤防护剂等),实验组在放疗治疗期间除常规日常护理,增加光子治疗仪红光疗法,2次/d,10 min/次,持续至放疗结束.每天评估患者疼痛及皮肤情况,两组皮肤疼痛及皮炎分度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完成放疗,实验组与对照组放射性皮肤炎反应程度比较,统计量U=4.79,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主要以0~2级放射性皮肤炎为主,对照组主要以2~3级放射性皮炎为主.用卡方检验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口腔疼痛情况进行组间差异比较显示,第2、3、4周的疼痛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口腔疼痛情况经组内比较,其卡方检验结果分别为(x2=65.083、27.091),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各组内随着时间延长,疼痛发生情况有所加重.结论 光子治疗仪在治疗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中的应用能明显改善患者放射性皮炎,缩短了愈合时间,提高了临床疗效,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和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