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汪沛  朱玲 《中医学报》2020,35(9):1885-1888
崩漏病位在冲任胞宫,其发病源于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失调,虚、热、瘀是其常见病因,致病之根首责于肾。罗元恺教授认为,妇人以血为本,崩漏下血量多或时间长,因损及阳,而经水出于肾,气血之本在于肾,崩漏日久必损及肾阳,肾阳不足则难以温煦脾阳,导致脾不统血,经血不循其经,非时暴下不止。因此,脾肾不足是崩漏发病的主要病机,补肾健脾、益气养血为治疗崩漏的基本原则。二稔汤有岗稔根、地稔根、续断、制首乌、党参、白术、熟地黄、棕榈炭、桑寄生、赤石脂、炙甘草组成。诸药合用,相辅相成,共达止血养血、补肾健脾之效,全方固摄止血之力较强,并兼顾气血和肝脾肾三脏。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认为,环卧胞宫,郁而化热,热扰冲任,迫血妄行,以致经行量多;或素体虚弱,中气不足,气虚摄纳无权,冲任不能制约经血所致。临床治疗以摄血治其标,而平时采用安冲、固冲治其本,可用清热止血、凉血止血、益气止血、化瘀止血之法。因热易动血,故少用或不用辛温之品,从而使“冲气安则血海宁”。  相似文献   

3.
浅析张景岳对妇科的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人规》中说:“女人以血为主,血旺则经调而子嗣。身体之盛衰,无不肇端于此。故治妇人之病,当以经血为先。”意即女子以血为主,其生理特点以月经为重点,月经之调与不调可以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和气血的盛衰,故妇女首重调经。《内经》指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相似文献   

4.
《灵枢·五音五味》曰 :“今妇人之生 ,有余于气 ,不足于血 ,以其数脱血也。”由于妇女有经、孕、产、乳的生理特点 ,每月经来潮 ,易耗血伤气 ;孕期阴血聚于胞宫以养胎 ,相对气血不足 ;生产过程中又极易耗伤气血 ;产后乳汁的分泌又系血液所化生 ,故妇人一生多处于血不足的状态。四物汤作为补血和血之剂 ,能弥补妇人由于生理因素所造成的气血不足 ,其中以当归活血、补血、温血、生血为君 ;生地滋血养阴为臣 ;芍药敛阴为佐 ;川芎通上下而行血中之气为使。四药合用 ,既能养五脏之阴又调经补血 ,滋而不腻 ,温而不燥 ,甚为医者所喜 ,是以问世以来…  相似文献   

5.
更年期崩漏从肝论治三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认为 :肝藏血 ,主疏泄。全身气血营养周身 ,储于肝 ,下注血海为月经。清·傅山著《傅青主女科》说“妇人经来断续 ,或前或后无定期 ,人以为气血之虚 ,谁知是肝气之郁结乎 ?”妇女由于经孕产乳 ,数伤于血 ,相对血不足 ,气有余 ,而肝以血为本 ,以气为用 ,故气血的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肝脏失常。在另一方面 ,妇人最易受情志所伤 ,肝主情志 ,七情所伤最易导致肝之病变 ,故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再者更年期妇女肾元精血不足 ,肝肾同源 ,肝藏血 ,肾虚水不涵木 ,肝阴不足 ,肝阳偏亢 ,则发崩漏。若情志抑郁 ,肝失疏泄 ,血不藏肝亦发崩漏。…  相似文献   

6.
慢性盆腔炎是西医的病名,其病、脉、证、治散见于祖国医学著作的“带下”“症瘕”“痛经”不孕等篇章中。 《景岳全书·妇人规》曰:“瘀血留滞作症,惟妇人有之。其证则或由经期、或由产后,凡内伤生冷,或外受风寒,或恚怒伤肝,气逆而血留;或忧思伤脾,气虚而血滞;或积劳积弱,气弱而不行。总由血动之时,余血未净,而一有所逆,则留滞日积,而渐以成症矣。”《校注妇人良方》:“妇人带下,其名有五。因经行、产后,风邪入胞门,传于脏腑而致之。”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刘宝文教授为辽宁省名中医、全国首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从事血液病工作三十五年余,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辨证论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颇丰。刘教授认为该病病因无外乎血热妄行、气不摄血、阴虚火旺、瘀血阻络四方面。病机的关键是热、虚、瘀。主要病机是热扰营血、迫血妄行,或脾气亏虚、气不摄血,或阴虚火旺、灼伤脉络,而致血不循经,血溢脉外。以气阴亏虚为本,热迫血行、血溢脉外、瘀血阻络为标。将其分为血热妄行型、气不摄血型、阴虚火旺型,遵循《血证论》"止血、消瘀、宁血、补虚"治血四法,遣方用药,分别给予紫癜汤、加味四君子汤、滋阴凉血汤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临证中总结了四法合参、中西合参、分清部位、补气护脾、牢记化瘀、生活调理等经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何学红教授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己多年临床实践,认为肾小球性血尿的病机为下焦肾及膀胱脉络受火热熏着、迫血妄行、血不循经、血随尿出或阴虚火旺、虚火灼伤膀胱脉络,或气血虚弱导致气不摄血、血溢脉外随尿而出。何师认为,肾小球性血尿可以分为湿热内蕴、气机郁滞、瘀血内阻证、阴虚内热、脾肾气阴两虚5个基本证型,并在临床上根据病机的侧重及兼证,辨证施治,辨病结合,随症加减,灵活用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代仙汤治疗鼻衄39例西宁市回族医院马少华青海省中医院吕华血液从鼻道说出称为鼻衄。多因肺、肝、肾火盛。迫血妄行,血溢于清道,亦有少数因肾精亏虚或气虚不摄所致。而现代医学认为鼻出血是局部或全身性疾病所出现的一种症状。我们根据中医理论,从1990~1994...  相似文献   

10.
崩漏一证,为临床常见证之一,祖国医学对此早有详述,如“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说:“妇人经行之后,淋离不止名经涌,经血忽然大下不止,名为经崩。”济生方更明确具体的指出:崩漏之疾,本乎一证,轻者为之漏下,甚者为之崩中,崩中漏下可为同J病的不同阶段,病情或急或缓,或崩或漏,两者造成病理上的恶性循环而成险恶之近。本病的发生,是由一月卜。E损伤,不能白摄所致。素间阴阳别篇。凳“月虚阳博谓之崩,”阳盛之体,邪热灼伤冲任,损及开肾,迫血妄行。”诸病源候论有“劳伤冲任之说。”素体不足,劳思伤脾耗气;脾虚不摄,…  相似文献   

11.
抑又论妇人经事改常.自有地机、血海;女子少气漏血.不无交信、合阳.经事改常是指妇女月经的经期、经量、经色或经质发生异常.如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取足太阴脾经的地机配血海,实热证者针之,虚寒证者灸之或针灸并用,都可起到调气和血的作用.少气漏血即脾肾气虚,不能摄血,出现经血淋漓不断或不规则间歇,长期不愈.针刺足少阴肾经的交信,配足太阳膀胱经的合阳穴,是标本兼顾的表里配穴法,具有健脾固肾、益气摄血的作用.据临床观察,本病多属虚证,故宜针灸并用或单灸足三里、隐白疗效佳。带下产崩,冲门、气冲宜审;月潮违限,天枢、水泉细详.妇女带下有五,但以黄带、白带为多见.其因多由脾胃虚弱不能化湿或湿热下注所致.针刺足太阴脾经的冲门穴和足阳明胃经的气冲穴,治疗带下产崩则有健脾渗湿的功效.虚寒者加灸,湿热或血热者宜针.月潮违限指月经周期失常.一般经行先期多属血热;经行后期多属虚寒或气滞;先后  相似文献   

12.
一、“凡治血证,须知其要,而动血之由,惟火惟气耳。”是谁提出的?你如何理解?(15分) 答:是明代张景岳提出的。其意思是治疗血证应明确出血的原因不外火与气两方面。因于火者,有实火与虚火之分,实火迫血妄行,治宜清热泻火止血;阴虚火旺,灼伤血络出血,治宜滋阴降火止血。因于气者,有气苑、气虚、阳虚、气虚血瘀之分。气血并苑于上者,应清气降气以止血;气虚不摄者,当益气摄血;阳虚经脉失于温煦者,应温经止血;气虚血瘀者,宜益气活血以止血。二、简述脾胃气虚、脾肾气虚、脾肾阳虚泄泻的证治要点。(20分) 答:脾胃气虚由中气不足、运化功能减退引起。临床以食少、便溏、倦怠乏力,舌  相似文献   

13.
邹燕勤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发生气血运行不畅而郁滞的机理很多,主要有: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而致瘀;肾阳虚衰,寒自内生,阳不运血,血遇寒则凝而为瘀,血虚脉道不充,血行迂缓,易于停滞成瘀,精不化气而化水,水停则气阻,气滞则血瘀;患病日久,缠绵不愈,深而入络,而致脉络瘀阻;因虚而易感外邪,外邪入侵客于经络,使脉络不和,血涩不通,瘀结成肿,阴虚生火,灼伤血络,或气不摄血,血溢脉外,均可停于脏腑之间而成瘀.因而肾病更须十分注意活络,运行血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中医治疗儿童脐部疾病.方法根据患儿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中医治疗.结论治疗脐湿、脐疮以祛湿生肌、清热解毒为原则.若热毒炽盛,邪陷心肝则凉血清营,息风镇惊.轻症单用外治法便有效,重症需用内治并配合外治法治疗.治疗脐血应分清原因,不能见血止血.因脐带结扎失宜所致者,应重新结扎;因胎热内蕴,迫血妄行者宜凉血止血;中气不足,气不摄血者应益气摄血.脐突的治疗,采用外治或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15.
欧田田  代兴斌  孙雪梅 《中医学报》2020,35(7):1416-141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lastic syndromes,MDS)属于中医的"髓毒劳",其基本病机为正虚毒结,是由毒邪内犯髓府导致精血不得化生所致,治疗当以解毒祛邪、扶正固本为主。首先,主靶方选用升麻鳖甲汤主攻毒邪内蕴。其次,根据不同的体质选用次靶方:若气血为痰湿之邪壅滞不通,当祛痰化湿,方选涤痰汤;若邪盛迫自妄行之自行不畅,当清热凉血,方选犀角地黄汤;若邪盛迫血妄行之血行不畅,当活血化瘀,方选血府逐瘀汤;若病邪迁延不愈,邪毒暗耗肾阴或损伤肾阳,致阴阳互损,当补益肾阴肾阳,方选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最后,可将西医节拍式化疗运用到MDS治疗中,具体方案是口服依托泊苷,一次50 mg,一周2次,再联合升麻鳖甲汤等中药汤剂随证加减,持续性抑制作用与间歇性打击可以从更大程度上减缓疾病的进展,抑制肿瘤细胞过度增殖,降低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浙江省名中医章勤教授临床辨证施治先兆流产的经验。[方法]通过跟随章勤教授临诊并学习章勤教授的医案,选取章师临床治疗宫腔积血伴胎盘低置、复发性流产伴血栓前状态、宫腔大量积血伴阴道反复流血等各类难治性先兆流产之验案,分析总结老师治疗先兆流产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结果]章勤教授认为先兆流产的发生总以肾虚为主,有兼气虚提摄无力者,治以补气健脾,固摄胎元;有兼阴虚内热,蕴久成瘀者,治以滋肾养阴,化瘀止血;亦有因血热,迫血妄行而致者,治以益气固肾,凉血止血。随证治之,疗效确切。[结论]章勤教授辨治先兆流产的经验,特色鲜明,疗效肯定,值得深入学习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医学理论和临证实践上均达到较高的造诣。其代表著作《类经》、《景岳全书》中涉及医学心理学思想的内容颇多。兹仅就张氏在妇产科方面的医学心理学思想初探如下。 1 妇女的一般心理生理特征 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妇人规》中首引谚语“宁治十男子,莫治一妇人。”并指出“此谓妇人病不易治也。何也?不知妇人之病,本与男子同,而妇人之情,则与男子异。盖以妇人幽居多郁,常无所伸,阴性偏拗,每不可解。加之慈恋爱憎,嫉妒忧恚,罔知义命,每多怨尤,或有怀不能畅遂,或有病不可告人,或信师巫,或畏药饵,故染着坚牢,根深蒂固,而治之有不易耳,此其情之使然也。”本段指出妇科病之难治缘在一个“情”——心理因素。也就是说,女性多偏重于情感,对感情的体验较男子为细腻,性格偏于内向(属阴),故每因情志变化而致病。当今的临床病例统计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点,即在相同的环境和相同的刺激下,不同的性别和性格所产生的反应也有着明显的差异。临证因情志因素而致病者,女性远远高于男性。与男子相较,女子有经、带、胎、产等生理特点。中医认为,男子属阳,女子属阴;女子以血为本,其经、孕、产、乳等生理过程中,无一不损耗有形之血,且气与血,一阳一阴,阴血匮乏势必导致相对的阳亢气盛。正如《灵枢*五音五味》所谓的“今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这是妇女的一般生理特点。  相似文献   

18.
《景岳全书血证篇》曰:“凡治血者,须知其要,而血动之由,推火惟气耳。”张景后又曰;“中风非民”。笔者认为本证属火迫血沸,冲激脉络,脉络受损,致使血液溢于脉外。经云:“热者寒之,治热以寒,定其血气,各守其乡。”叶天士曰:“入血犹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故笔者采用凉血散瘀法,有神昏者增用开窍法,以犀角地黄汤为主方,邪热深入血分,不清其热则血不宁,故用犀角咸寒凉血,血热得清,其血自宁,则请经之火自平,而血证自止,故为方中主药。生地甘苦凉,清热凉血而滋阴液,使已失之阴血得以恢复,协助犀角清热凉血,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名老中医丁泽民主任医师治疗痔病出血主症的系列自拟方药(内服方痔血合剂、榆槐脏连丸、补气摄血汤和外用注射方矾黄消痔液等)组方规律研究,总结了丁老对痔病出血的辨证论治思想。痔病出血病机特点为风热(火)燥邪下迫大肠,脉络郁阻,血溢脉外,以实证为主;其治法重视清热凉血、标本兼顾,活用炭药、内外兼治,病证结合,挖掘共性,从而体现中医独特的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20.
1指导思想妇人以血为本,气血贵乎充盈。血生之于脾,藏之于肝,统领于心,此3脏的功能协调,则气血旺盛,血海充盈,脏腑藏泻得宜,则经水按期而至,血尽复生。《素问·评热病论》:“月事不来者,胞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素问·腹中论》:“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不来。”由此可见,月经与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妇人之体,气机贵乎调达,因气调则血调,气郁则血瘀。《傅青主女科》:“妇人有经来断续,或前或后或不定期,人以为气血虚也,谁知是肝气郁结乎!”《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可见气机的调达对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