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癌基因的激活以及抑癌基因的失活起到重要作用。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亦参与了这一过程。由于MSI可反映肿瘤分子水平上的变化,在预测肿瘤发生及肿瘤检测中显示出诱人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胸腺鳞癌微卫星不稳定(MSI)和杂合性缺失(LOH)发生频率,以探讨胸腺鳞癌MSI现象的合适微卫星(MS)位点.方法 选择5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从石蜡包埋的存档标本中选取9例肿瘤组织和其对应的自身正常组织,提取DNA后用PCR扩增,6%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显色后进行MSI和LOH分析.结果 9例胸腺鳞癌均出现MSI或LOH.在所检5个位点中D6S1708、TP53、DM、D11S988和D8S136微卫星不平衡发生率分别为66.7%(6/9)、33.3%(3/9)、33.3%(3/9)、33.3%(3/9)和0%(0/9).D6S1708遗传学改变多为LOH(5/6),D11S988位点仅见于LOH.结论 D6S1708、TP53、DM和D11S988可以作为研究胸腺鳞癌微卫星的位点;微卫星不平衡可能在胸腺鳞癌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其与胸腺鳞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检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和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发生频率,探讨上述遗传学改变与HCC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选择5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对32例HCC进行了MSI与LOH分析。结果 32例HCC中有14例出现MSI,其中有6例出现2个位点MSI,后者癌肿转移率明显低于其他的组(P=0.001),在所检5个位点中D1S484和TP53 MSI发生频率最高,而D9S1604昨D8S555遗传学改变多为LOH且发生频率较低。结论 MSI是部分HCC发生、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遗传改变,尤其在在无癌肿转移的肿瘤中。D1S484和TP53是HCC中对MSI敏感的检测位点。  相似文献   

4.
肺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是治疗的关键所在。外周血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具有无创伤、可重复、费用低等优点是肺癌诊断和随访的理想手段。微卫星DNA(microsatellite,MS)是指以少数几个核苷酸为单位多次串联重复的DNA序列。微卫星异常主要表现为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和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微小RNA(micro RNA,mi RNA)是一种非编码蛋白的RNA,参与转录后水平基因的表达调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外周血微卫星改变和mi RNA标志物的表达也表现为显著的肿瘤相关性、组织特异性和表达稳定性。本文就外周血微卫星改变和微小RNA的检测与肺癌相关性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在Ⅲ期结肠癌中导致的差异表达的肿瘤相关基因,以解释为何MSI与复发呈负相关。方法按特定筛选条件,搜寻NCBI公共基因表达数据库,使用R软件处理相关表达谱数据,包括统计学分析和差异基因分析。结果Ⅲ期结肠癌患者,在MSI未复发组与微卫星稳定性(MSS)复发组之间,通过差异基因表达分析,发现CAPN1、FLT3LG、SFN、ECT2、PTGS2、JUNB、ELF3、FOS、FOSB等基因在MSS复发组中高表达。PNAS4、ABCD3、CLDN8则在MSI未复发组中高表达。结论 PNAS4、ABCD3和CLDN8这3个基因的高表达,可能是MSI患者复发率低的原因。而MSS患者复发率高,可能是因为癌基因JUNB、FOS的高表达,促使细胞癌变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汉族人散发性直肠癌的微卫星不稳定状态(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扩增患者肿瘤组织和对应正常组织的DNA,分析微卫星不稳定状态,并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评估预后.结果 MSI分为高频率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低频率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low,MSI-L)、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ility,MSS).93例直肠癌患者中,MSI-H 11例(12%),MSI-L和MSS分别为23例(25%)和59例(63%).与MSI-L和MSS相比,大多数MSI-H为高分化肿瘤、患者年龄小、术前CEA水平高、总的生存率高.结论 在汉族人群散发性直肠癌中,MSI-H发生率高,且MSI是一个相对较好的预后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正>对于早期结直肠癌(CRC)患者来说,微卫星不稳定结肠癌(MSI)比微卫星稳定结肠癌(MSS)具有更好的生存率。BRAF V600E突变与MSS的较差生存率有关,这种突变存在于40%的MSI中且尚未明确此突变是否会导致MSI更差的生存率。KRAS突变对于MSI和MSS的预后价值尚未明确。故de Cuba EM等研究了BRAF对Ⅱ期及Ⅲ期MSI结肠癌患者生存率的  相似文献   

8.
微卫星不稳定性 (MSI)在 10 %~ 15%的散发性结直肠癌病人中出现 ,根据 MSI的水平可分为三型 :高度 MSI(MSI- H)、低度 MSI(MSI- L )、微卫星稳定(MSS)。作者通过检测散发性结直肠癌病人 MSI- H,确立 MSI- H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2 38例散发性结直肠癌病人 ,入选条件为 :肿瘤分期符合改良 ACPS- C期 (相当于 TNM 期 ) ,单纯手术治疗 ,未行化疗 ,随访时间至少 5年。从上述病人的石蜡包埋组织中分别提取正常及肿瘤 DNA,通过放射标记的 PCR技术扩增。作者检测了 7个微卫星标志系列 (BAT2 5、BAT2 6、c- myb、D5S346…  相似文献   

9.
胃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与错配修复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研究发现错配修(MMR复酶)表达缺失与肿瘤发生关系密切。MRR家族有9种错配修复酶,尤以人类mut-S同系物1(hMLH1)功能最重要,其在很多肿瘤中出现表达缺失或减少。微卫星(Merosatellite.MS)是由1~6个核苷酸串联排列的简单DNA重复序列,当MRR表达缺失或减少时.MS的复制错误不能被修复,从而产生微卫星不稳定(MSI)。MSI可使整个基因组稳定性下降,随机突变率增高,导致一系列肿瘤相关靶基因改变,引起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骨肿瘤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Qiu J  Zhu Q  Wang L  Li Y  Huang L  Zhang M  Chen P  Tian W  Liu W  Zhang J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5):340-343
目的 探讨骨肿瘤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改变。 方法 采用染色体分析技术、免疫组化技术、分子杂交技术、PCR SSCP技术、DNA序列分析技术及基因转染技术等对常见骨肿瘤分子细胞遗传学进行了系列研究。 结果  5 0例侵袭性骨肿瘤瘤细胞普遍存在染色体畸变 ,数目畸变率达86 96 % ,结构畸变率达 93 94% ,但不同肿瘤间存在差别 ;5 3例骨肿瘤患者外周血细胞染色体不稳定性明显高于正常人 ,且患者染色体脆性部位、瘤细胞染色体高度非随机断裂点与癌基因位点密切相关 ;对 30 5例骨肿瘤p5 3基因和 89例骨肿瘤Rb基因的研究发现 ,骨肿瘤p5 3和Rb基因的异常为多发事件 ,p5 3蛋白积聚和Rb蛋白缺失多见于有恶性倾向的骨肿瘤 ;对 12 4例骨肿瘤相关癌基因 (ras,myc ,fos,bcl 2 ,met等 )进行了结构分析和蛋白表达研究 ,发现骨肿瘤可出现多个原癌基因的异常 ,不同骨肿瘤间癌基因的异常存在差别 ;将外源性野生型p5 3基因转导入人骨肉瘤细胞株中 ,可导致骨肉瘤细胞生长抑制及引起瘤细胞凋亡。 结论 骨肿瘤细胞普遍存在染色体、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异常 ,骨肿瘤的发生与多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11.
肝细胞癌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类型,也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然而在分子和细胞水平,肝癌的发病机制仍然不清楚。一般来说,肿瘤形成通常被认为是抑癌基因失活或原癌基因激活致DNA突变而诱导人类正常细胞向恶性细胞转化的过程。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表观遗传学改变与肝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DNA甲基化是人类基因组发生最为常见的一种表观遗传学事件,也是表观遗传学研究最为深入的一种机制。本文将就DNA甲基化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胆管癌基因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内、外胆道肿瘤发病率近年来均有显著上升趋势。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有资料表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伴随有一些基因和遗传学改变,并且发现与胆管癌相关的肿瘤基因不断增多,常见的癌基因有K-ras、c-myc、c-erbb-2、c-met、cox-2和fhit;抑癌基因有bcl-2、p53、p16、Rb、DPCA、ras及其配体基因等。现将主要基因研究现状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3.
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生物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 (MSI)发生与胃癌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酚氯仿异戊醇法从胃癌组织切片中提取 DNA.组织切片中肿瘤成分不足 50%时采用显微微切割方法.以 PCR为基础的单链构像多态性方法分析胃癌组织分别在 BAT26、 BAT40、 D2S123、 D5S346和 D17S250 5个位点的微卫星不稳定性.结果按照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发生频率将胃癌患者分为 3组 出现 2个或 2个以上微卫星位点不稳定性为高 MSI组( MSI-H);出现 1个位点不稳定性为低 MSI组( MSI-L);无 MSI发生为微卫星稳定组( MSS). 61例胃癌患者中, 12例( 19.7%)为 MSI-H, 11例( 18.0%)为 MSI-L, 38例( 62.3%)表现为 MSS. MSI-L组与 MSS组患者在胃癌各临床病理生物学参数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05),但这两组与 MSI-H组比较,在肿瘤的发生位置、 Lauré n分型、淋巴结是否转移和肿瘤分期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05). MSI-H型胃癌多发生于胃窦部,多见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肠型和较早期胃癌,其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大小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MSI-H型胃癌与 MSI-L或 MSS型胃癌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学行为, MSI-H型胃癌与肿瘤位置、淋巴结是否转移、 Lauré n分型及肿瘤分期密切相关.微卫星不稳定性可能是胃癌发生的另一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4.
尿微卫星不稳定性研究对膀胱肿瘤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卫星不稳定性改变(MSI)与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在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36例TCC患者5个微卫星位点,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银染法分析尿微卫星的改变。结果:36例中有22例(61.11%)出现微卫星不稳定性改变(LOH/MSI),并与肿瘤的分期、分级无关(P>0.05);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为22.22%(8/36),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沉渣微卫星不稳定性分析对膀胱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意义,是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重要补充。所选微卫星位点为本地区膀胱癌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82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SI及HGF表达情况。所有资料采用SPSS 20.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行t检验,MSI及HGF表达阳性率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MSI与HGF表达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MSI阳性患者32例,占39.0%;HGF表达阳性58例,占70.7%。MSI与分化程度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大体类型、淋巴转移无关(P0.05)。HGF表达与上述指标均无关(P0.05)。MSI与HGF表达之间具有明显负相关性(r=-0.6531,P=0.032)。年龄、淋巴转移、MSI和HGF表达阳性是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HGF在结直肠癌中表达较MSI更明显,MSI和HGF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微卫星不稳定(MSI)、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与大肠癌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07例行大肠癌根治术治疗的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7例患者手术标本肿瘤组织内MSI及VEGF表达情况,并比较MSI、VEGF表达与患者病理特征、预后相关性。结果 MSI与患者淋巴结转移与浸润深度相关(P<0.05);VEGF表达与患者血行转移、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浸润深度相关(P<0.05);高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大肠癌VEGF的表达显著减少。结论MSI与大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与浸润深度相关,而VEGF表达与大肠癌患者血行转移、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与浸润深度相关,MSI-H患者其生存及预后情况显著优于MSS及MSI-L患者;VEGF阴性患者其生存情况显著优于VEGF阳性患者。MSI-H大肠癌与微卫星稳定性(MSS)大肠癌可能存在两种不同的新生血管形成的途径,MSI-H肿瘤较低的VEGF表达或许可解释为何MSI-H大肠癌有较低的侵袭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定(MSI)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选取82例前列腺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和相应的癌旁组织,采用PCR扩增和变性凝胶电泳-银染法检测MSI,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82例前列腺癌中,微卫星稳定(MSS)、低微卫星不稳定(MSI-L)及高微卫星不稳定(MSI-H)发生率分别为64.6%(53/82)、25.6%(21/82)、9.8%(8/82)。前列腺癌组织中MSI发生与患者血清PSA和Gleason评分存在相关性(P0.05),与年龄、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MSI前列腺癌侵袭性较低,可能是预后良好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乳腺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60例乳腺癌组织标本,选择5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位点),DNA的提取,PCR扩增,电泳,EB显色后进行MSI分析.结果 乳腺癌MSI发生率为33.3%,正常乳腺组织MSI发生率为0,乳腺癌MSI与分化程度有关.结论 MSI是乳腺癌发生的早期分子生物学...  相似文献   

19.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 ,其确诊依据是膀胱镜检查加活检。简便的方法如 B超、CT对小的肿瘤不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准确度。近年来 ,人们发现微卫星在肿瘤及相关疾病中表现出不稳定性 ,并对某些肿瘤有较高的特异性 ,因而成为肿瘤研究中的一个热点。1 微卫星不稳定性微卫星 ( microsatellite,MS)是广泛存在于原核及真核细胞基因组中的简单、串联、重复的 DNA序列 ,重复单位长度一般为 1~ 6个核苷酸 ,最常见的是 2~ 4个核苷酸 ,双核苷酸重复单位常为 ( CA) n和 ( TG) n。多个重复单位结构相同 ,重复次数 1 0到60次不等 ,约占人基…  相似文献   

20.
既往研究结果显示遗传因素在食管癌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Aurora-A/STK 15,又称STK15)基因参与调节G2/M期转换,在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扩增和过表达使中心体异常扩增,导致染色体的异常分配及不稳定,最终癌基因激活,导致肿瘤产生,因此进行STK15T+91A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发生易感性的研究很有必要.我们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MALDI-TOF MS)技术,探讨STK1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癌发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