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主产云南、广西,具有止血、散瘀、消肿、止痛等功效。本研究选择三七根茎进行皂苷成分的化学研究,从中分离到8个单体化合物:人参皂苷Rg2(1),20-O-葡萄糖人参皂苷Rf(2),三七皂苷R2(3),韩国人参皂苷R1(4),人参皂苷Rg1(5),20(S)-人参皂苷Rg3(6),20(R)人参皂苷Rg3(7),三七皂苷Fa(8)。其中化合物4,6,7为首次从三七根茎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人参药性菌质中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半制备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常数鉴定其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人参药性菌质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并鉴定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20(S)-人参皂苷-Rg2(1),20(R)-人参皂苷-Rg2(2),人参皂苷Rg1(3),20(S)-人参皂苷Rf(4),人参皂苷Rb1(5)。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人参药性菌质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中国红参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五加科人参属常用中药红参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红参中分离并鉴定了14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三七皂苷R2(1),20(S)-人参皂苷Rg3(2),20(R)-人参皂苷Rg3(3),20(S)-人参皂苷Rg2(4),20(R)-人参皂苷Rg2(5),20(S)-人参皂苷Rh1(6),20(R)-人参皂苷Rh1(7),人参皂苷Rh4(g),-R.(9),-Rb1(10),-Rg1(11),-Re(12),-Rf(13),麦芽酚(14).结论:化合物1,4,6为首次从红参中分到的人参皂苷类成分.化合物2与3,4与5,6与7分别为3对对映异构体,其中对映异构体6与7为首次分离得到的单体.  相似文献   

4.
李珂珂  弓晓杰 《中草药》2019,50(16):3747-3752
目的研究人参Panax ginseng花蕾中的人参皂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Diaion HP-20、MCI gel、硅胶及半制备高效液相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NMR、MS等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人参花蕾中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乙酰人参皂苷F1(1)、12α-羟基人参皂苷Rd(2)、20(S)-人参皂苷Rg3(3)及5,6-二脱氢-20(S)-人参皂苷Rg3(4)。结论化合物4为1个新的化合物,化合物1和2为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5.
林下参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钟方丽  刘金平  卢丹  李平亚 《中草药》2009,40(6):869-871
目的 对林下参 Panax ginseng 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及制备HPLC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方法 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林下参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单体化合物,并鉴定为20(S)-人参皂苷Rg3(Ⅰ)、20(S)-人参皂苷Rh1(Ⅱ)、20(R)-人参皂苷Rh,(Ⅲ)、20(S)-人参皂苷Rg2(Ⅳ)、20(S)-人参皂苷Rh2(Ⅴ)、人参皂苷Rbs(Ⅵ)、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Ⅶ)、5,6-二氢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Ⅷ)、β-胡萝卜苷(Ⅸ)、β-谷甾醇(Ⅹ).结论 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林下参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人参果中的皂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MCI gel、硅胶等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NMR、MS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人参果的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了22个化合物,分别为人参皂苷F2(1)、越南人参皂苷R8(2)、假人参皂苷Rc1(3)、人参皂苷Re(4)、三七皂苷R2(5)、人参皂苷F5(6)、人参皂苷F3(7)、人参皂苷Ia(8)、人参皂苷LM1(9)、20(S)-人参皂苷Rg2(10)、人参皂苷Rc(11)、人参皂苷F1(12)、竹节参皂苷Rd(13)、人参皂苷Rb2(14)、人参皂苷Rb1(15)、人参皂苷Rh6(16)、人参皂苷Rh4(17)、人参皂苷Rh5(18)、绞股蓝皂苷XⅦ(19)、绞股蓝皂苷IX(20)、三七皂苷Fe(21)和西洋参皂苷L10(22)。结论:化合物2、3、5、8、9、16、18~22为首次从人参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林下参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林下参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HPLC法对化合物进行分离,通过TLC和NMR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林下参75%乙醇提取液的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0(S)-原人参二醇(1)、人参皂苷Rc(2)、20(S)-人参皂苷Rg2(3)、20(S)-人参皂苷Rg3(4)、20(S)-人参皂苷Rh1(5)、人参皂苷Rb3(6)、20(S)-原人参三醇(7)、人参皂苷Rf(8)。结论:化合物20(S)-原人参二醇、20(S)-原人参三醇和人参皂苷Rf为首次从林下参中分离得到,本研究为综合开发利用林下参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尹建元  李静  卫永第 《中草药》1998,29(11):731-733
从野山参茎叶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人参皂苷-Rg1、-Rg2、-Rg3、-Re、-Rb1,其中人参皂苷-Rg3和-Rb1为首次从野山参中获得。  相似文献   

9.
中国红参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等柱色谱以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系统性分离、纯化中国红参的化学成分,根据MS、NMR等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从中国红参的水煎液中分离得到52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0(S)-人参皂苷Rh1(1),20(R)-人参皂苷Rh1(2),人参皂苷Rg6(3),20(22)E-人参皂苷F4(4),人参皂苷Rk3(5),20(22)E-人参皂苷Rh4(6),人参皂苷Rg1(7),20(S)-人参皂苷Rf-1a(8),20(S)-人参皂苷Rf(9),20(R)-人参皂苷Rf(10),20(S)-三七皂苷R2(11),20(R)-三七皂苷R2(12),20(S)-人参皂苷Rg2(13),20(R)-人参皂苷Rg2(14),人参皂苷Rs2(15),人参皂苷Rs1(16),人参皂苷Rd(17),三七皂苷R1(18),人参皂苷Re2(19),人参皂苷Re(20),20-葡萄糖基人参皂苷Rf(21),西洋参皂苷R1(22),人参皂苷Ro-甲酯(23),人参皂苷Ro(24),人参皂苷Rb1(25),人参皂苷Rc(26),人参皂苷Rb2(27),人参皂苷Ra2(28),人参皂苷Ra3(29),人参皂苷Rb3(30),20(22)Z-人参皂苷Rh4(31),竹节参苷IVa丁酯(32),20(22)Z-人参皂苷Rs4(33),人参皂苷Rs5(34),20(22)E-人参皂苷Rs4(35),姜状三七苷R1-6'-丁酯(36),竹节参苷IVa甲酯(37),20(S)-人参皂苷Rs3(38),20(R)-人参皂苷Rs3(39),姜状三七苷R1-6'-甲酯(40),人参皂苷Rz1(41),人参皂苷Rk1(42),人参皂苷Rg5(43),23-O-甲基人参皂苷Rg11(44),12β,25-二羟基达玛-20(22)E-烯-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苷(45),20(22)Z-人参皂苷F4(46),3β,12β-二羟基达玛-20(22)E,24-二烯-6-O-β-D-吡喃木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苷(47),20(S)-人参皂苷Rg3(48),20(R)-人参皂苷Rg3(49),20(22)E-人参皂苷Rg9(50),人参皂苷Ro-6'-丁酯(51),聚乙炔基人参皂苷Ro(52)。化合物8,12,31~33,36,37,44,45,47,51为首次从人参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9,23,46为首次从红参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吉林产西洋参的皂苷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吉林产西洋参根中的皂苷成分。方法 :西洋参根的甲醇提取物用氯仿和正丁醇萃取 ,正丁醇萃取物经硅胶和RP-8反相硅胶反复柱层析分离 ,得到纯化合物。通过谱学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 10个单体皂苷 ,分别鉴定为 24(R)-假人参皂苷RT5 ( 1) ,人参皂苷Rg1( 2 ) ,20 (R)-人参皂苷Rg3( 3 ) ,24(R) 假人参皂苷F11( 4 ) ,人参皂苷Re( 5) ,三七皂苷K( 6) ,人参皂苷Rd( 7) ,人参皂苷Rc( 8) ,人参皂苷Rb1( 9) ,以及人参皂苷Rb2(10)。结论 :对吉林产西洋参的皂苷成分进行了较系统的化学研究 ,分离鉴定 10个单体皂苷 ,其中 ,化合物 1为首次从西洋参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范辉  顾泉琳  贝伟剑 《中成药》2012,34(7):1280-1283
目的建立乌参醒脑滴丸(人参、首乌,银杏叶提取物)中人参皂苷Rg1、Re、Rb1和Rd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C18色谱柱(150 mm×4.6 mm,5.0μm),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和水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03 nm。结果人参皂苷Rg1、Re、Rb1和Rd分别在11.68~58.4μg/mL、15.30~153.0μg/mL、13.25~132.5μg/mL、7.65~76.5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4种皂苷类成分的平均回收率为97.5%(RSD为1.56%)、100.3%(RSD为2.13%)、97.6%(RSD为1.98%)、98.6%(RSD为1.53%)。结论该法灵敏、简便、准确,可用于乌参醒脑滴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寿爽  章建民  俞忠明  陈坤 《中成药》2010,32(1):68-71
目的:建立参芪颗粒(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等)中人参皂苷Rb_1、Rc、Rb_2与Rd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微管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色谱柱为Microsil C_(18)微管色谱柱(150 mm×1.0 am,3 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50μL/min,检测波长为203 nm.结果:人参皂苷Rb_1在0.24~2.40μg范围内呈良好线件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14%,RSD=0.67%(n=6);人参皂苷Rc在0.20~2.013μg范围内旱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04%,RSD=0.99%(n=6);人参皂苷Rb_2在0.11~1.10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4),平均同收率为98.79%,RSD=0.75%(n=6);人参皂苷Rd在0.025~0.50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1),平均回收率为97.97%,RSD=1.46%(n=6).结论:本法简便、准确,能够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人参皂苷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血液和造血系统等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达玛烷型人参皂苷是人参属药材的主要药效成分,分为原人参二醇型和原人参三醇型2类。通过查阅近10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和分析,分析人参皂苷Rb1,Rg1,Rc,Rd,Re等成分的药代动力学数据,发现达玛烷型人参皂苷的药代动力学过程与其结构密切相关。结构不同,2种类型的达玛烷型人参皂苷药代动力学过程存在显著差异。本文拟通过对原人参二醇型和原人参三醇型人参皂苷类成分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及二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为达玛烷型人参皂苷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十味香鹿胶囊(人参、香附、鹿角脱盘等)中人参皂苷Rg1、Re、Rf、Rb1、Rb3的含有量。方法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EC-C18色谱柱(4.6 mm×150 mm,2.7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5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03 nm。以人参皂苷Rb1为内标,计算其他4种人参皂苷的相对校正因子,测定其含有量。结果 5种人参皂苷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99.05%~101.4%,RSD 1.12%~2.67%,一测多评所得结果与外标法接近。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十味香鹿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王静  姚长良  张建青  李佳媛  姚帅  果德安 《中草药》2022,53(11):3286-3294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对人参配方颗粒标准汤剂化学成分进行快速表征,阐明人参配方颗粒的化学物质基础,并建立指纹图谱方法对人参配方颗粒进行质量控制。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采集人参配方颗粒标准汤剂的质谱数据,通过MS DIAL软件辅助解析、数据库检索和对照品比对等方法快速分析人参配方颗粒标准汤剂化学成分。并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50 mm×2.1 mm,1.8μm),乙腈-0.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建立人参配方颗粒指纹图谱方法。结果 从人参配方颗粒标准汤剂中共鉴定出57个化合物,包括皂苷25个、氨基酸及其衍生物12个、碱基及核苷5个、其他类成分15个。建立的人参配方颗粒指纹图谱有8个共有峰,分别为人参皂苷Rg1、Re、Rf、Rc、Ro、Rb1、Rb2、Rd。指纹图谱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不同厂家不同批次人参配方颗粒的成分基本相同,仅含量上存在一...  相似文献   

16.
正交试验优化人参提取物带式干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人参提取物的带式干燥工艺。方法以人参皂苷Rbl、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gl总量和提取物收率为考察指标,选择加热板温度、履带速度、进料速度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确定人参提取物最佳带式干燥工艺。结果最佳干燥工艺条件是:加热板温度110℃,进料速度为25L/h,履带速度为180mm/min。结论带式干燥所得提取物含量高,收率稳定,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7.
HPLC测定生脉注射液中4种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夏晶  王钢力  季申  王柯  林瑞超 《中成药》2006,28(1):27-3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生脉注射液(红参、麦冬、五味子)中4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生脉注射液中的4种主要成分: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和五味子醇甲的含量,以Waters symmetryshieldTMRP18(4.6mm×250mm;5.0μm)色谱柱为分析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3nm。结果:本色谱条件下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和五味子醇甲之间有良好的分离度,4种成分的浓度和各自峰面积之间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重现性及加样回收率的相对标准误差均小于1。结论:本方法可同时测定生脉注射液中的4种成分,可作为生脉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18.
Panax japonicus, which in the Tujia dialect is known as "Baisan Qi" and "Zhujieshen", is a classic "qi" drug of Tujia ethnomedicine and it has unique effects on disease caused by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This paper serves as the basis of furthe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Panax japonicus. The pharmacology effects of molecular pharmacology were discussed and summarized. P. japonicu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n several diseases, such as rheumatic arthritis, cancer, cardiovascular agents, and this review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P. japonicus as promising agents to substitute ginseng and notoginseng.  相似文献   

19.
南山茶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南山茶叶中的化学成分。 方法 对南山茶叶体积分数 95% 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采用各种色谱法进行分离,根据波谱学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 结果 从南山茶叶中分离并得到了 10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 1 )、槲皮素 -3-<>O- β -<>D- 葡萄糖苷( 2 )、 槲皮素 -3-<>O- β-<>D- 半乳 糖苷( 3 )、山柰酚 -3-<>O- β -<>D- 芸香糖苷( 4 )、山柰酚 -3-<>O- β -<>D- 葡萄糖苷( 5 )、东莨菪素( 6 )、茵芋苷( 7 )、 羽扇豆烷醇( 8 )、 β- 谷甾醇( 9 )和胡萝卜苷( 10 )。 结论 化合物 1 ~ 8 均为首次从南山茶叶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 2 ~8 为首次从山茶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生脉超微粉中3 种人参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250 mmx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A)-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35 min,19%A;35~55 min,19%~29% A;55~70 min,29%A;70~100 min,29%~40%A,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03 nm,柱温30℃,进样量10 μL。结果: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 线性范围分别为0.083~0.834 μg、0.086~0.863 μg、0.091~0.911 μg;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0.7%、100.5%、100.5%。结论:本方法快速、灵敏,重现性好,适 合于生脉超微粉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 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