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褥期妇女生命质量状况。方法:应用MOSSF-36健康调查量表和自制母婴保健知识调查问卷对555例产后42天回医院检查的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产褥期妇女生命质量整体状况较好,社会功能、生理机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4个维度水平较高,生理职能、情感职能2个维度水平较低。接受健康教育不同,产褥期妇女生命质量有所不同,系统健康教育组与非系统健康教育组比较在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2个维度得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非系统健康教育组产妇阴道炎、子宫颈糜烂的发生率较高。结论:产前接受健康教育程度、产褥期母婴保健知识和护理能力会影响产褥期妇女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城乡妇女产褥期生活及卫生习惯情况,探讨现代妇女科学的产褥期行为方式。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山东省青岛市市区(城市组)及莘县农村地区(农村组)2 342名产后1年以内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组有2.6%的妇女产褥期从不下床活动,高于城市组的1.5%(P<0.05);农村组平均每天下床活动时间为2.59 h,低于城市组的3.35 h(P<0.05);农村组比城市组更注重保暖(P<0.05);农村组不洗澡、不洗头、不洗脚等行为发生率分别为52.0%、49.9%、26.6%,高于城市组的41.3%3、3.0%6、.7%,而不做产后体操、不做简单家务等行为的发生率分别为70.2%、26.4%,低于城市组的76.9%5、2.4%(P<0.05);农村组认为串门、吹风为产褥期行为禁忌的人数比例高于城市组,而认为晒太阳、洗澡、碰凉水、下床为禁忌的人数比例低于城市组(P<0.05)。结论城乡妇女产褥期不良行为发生率均较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城乡妇女产褥期健康状况及行为的差异.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在泰安市中心医院住院的886名初产妇产后6周以内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产妇每天下床活动时间、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情况、产褥期患病情况、乳房及哺乳情况、全身检查及妇科检查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农村组产妇平均每天下床活动时间少于城市组(t=3.216,P=0.021<0.05);农村产妇和城镇产妇血性恶露持续时间有明显差异(t=8.756,P=0.032<0.05);农村产妇产褥期一些疾病的患病情况较城镇产妇高.农村产妇中产后子宫恢复欠佳占11.5%、而城镇产妇只占3.3%.农村产妇仅有20.6%在产后到医院进行检查,城镇产妇为71.7%.结论 妇女产褥期存在诸多健康问题,建议建立良好的孕产期保健服务体系,加强对产褥期妇女特别是农村产妇的健康教育,最大限度地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城乡孕产期妇女健康状况及分娩情况,为有效地改善孕产期妇女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抽取青岛市区和莘县农村地区共2 448名产后1年以内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城市1 248人,农村1 200人,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面对面的回顾性调查。结果:城市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率为0.89%,明显高于农村孕妇的0.09%(P<0.05);城市孕妇孕期贫血患病率为17.49%,明显高于农村孕妇的8.55%(P<0.05);农村孕妇孕期发生小腿抽筋的比例为27.65%,明显高于城市孕妇的22.85%(P<0.05);城市孕妇能在爱婴医院分娩的比例是96.21%,明显高于农村孕妇的86.49%(P<0.05);城市孕妇采取剖宫产分娩方式的比例是53.19%,明显高于农村孕妇的33.27%(P<0.05);分娩后城市产褥期妇女超重的比例为39.58%,明显高于农村产褥期妇女的25.25%(P<0.05)。结论:城市孕妇妊娠期糖尿病患病率及产褥期妇女超重率均高于农村妇女,城乡孕妇孕期小腿抽筋现象均比较严重,建议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城乡孕产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城市和农村剖宫产率均远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15%界限,建议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剖宫产率,促进优生优育,保证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佛山地区妇女产后6周产后抑郁症发生现状。方法:采用爱丁堡抑郁量表(EPDS)对2010年12月~2011年11月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门诊作产后42天检查的3 947名产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30.50%,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在不同的年龄、文化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依次是:低年龄(44.14%)、阴道助产(38.46%)、文化水平低(35.99%)、孕4次以上(33.44%)、3产次(33.33%)、无业人员(31.98%)、工薪阶层(31.17%)。产妇主要表现为自责(59.84%)、焦虑(51.16%)、应付能力差(33.72%)、恐惧(30.05%),有7.02%产妇有自伤意念。结论:妇女产后6周产后抑郁症发生率高,应加强妇女产褥期的护理干预,关注产褥期后产妇心理变化,给予积极的社会和家庭的支持,以减少产妇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产妇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王海花  张彩虹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4):4884-4885
目的:了解农村产褥期妇女配偶的心理状况,为农村妇幼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127名农村产褥期妇女配偶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特质焦虑问卷(T-AI)进行调查,并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结果:农村产褥期妇女配偶SAS、T-AI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6、3.28,P<0.01),与婴儿性别、育婴知识、有无访视、家庭收入有相关性(P<0.01)。结论:农村产褥期妇女配偶普遍具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提示临床工作者应重视产褥期妇女配偶的心理状态,改善其负性情绪状态,提高其心身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湖北省武汉市产褥期妇女饮食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随机抽取472例于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武汉市产后1年内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逐一问卷调查。结果:妇女在产褥期肉禽鱼蛋类摄取较丰富,而水果、牛奶和蔬菜摄取不足,有39.9%的妇女从不吃水果,16.0%从不喝牛奶,29.7%很少甚至从不吃蔬菜,一些妇女红糖摄入过多,每周3次以上者达36.6%。χ2检验结果表明,产褥期经常摄入牛奶、红糖、蔬菜、水果和豆类这些行为在妇女有无产后检查这一项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常喝红糖在各项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常吃水果在家庭人均年收入、本人及配偶文化程度三项中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常吃大豆在高龄和非高龄产妇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女在产褥期的饮食方面依然存在着许多禁忌,有针对性地在产妇及其家人、社区中开展营养宣教,以纠正错误的传统行为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预防肥胖产妇产褥期并发症的效果。方法: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分娩的肥胖产妇156例分为两组各78例,观察组针对肥胖产妇产褥期并发症的各种高危因素,采取各项优质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产妇胃肠功能恢复与泌乳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与爱丁堡产后抑郁测量表(EPDS)评价睡眠质量与心理状态;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胃肠功能与泌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SQI评分(4.10±2.31)低于对照组(5.62±2.89)(P<0.05);观察组EPDS评分(5.57±3.21)低于对照组(8.94±3.52)(P<0.05);观察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7.69%)低于对照组(30.77%)(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有效促进产褥期肥胖产妇胃肠功能与泌乳,提高睡眠质量,改善心理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后护理延伸服务对产褥期产妇的影响。方法 100例产褥期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统计比较两组产妇产后42天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产前产后爱丁堡产后抑郁表(EPDS)评分,及对相关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产后42天观察组产妇各种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产前两组EP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观察组EP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产前两组产妇对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观察组对产后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延伸护理服务可以显著促进产褥期产妇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州市产妇中产褥期焦虑的发生率及其社会学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专门设计的社会人口学调查表,对广州市2000名产后3月内的产妇进行调查。结果:广州市产妇中焦虑的发生率为10.35%;产后休养地在农村、产后居住条件越差、产后2周及3个月的产妇焦虑的发生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褥期焦虑的发生率较高,对产后休养地在农村、产后居住条件差以及产后2周及3个月的产妇应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以减少产后焦虑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内蒙古中西部农村产褥期妇女的文化程度对营养知识及产褥期妇女营养知识来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内蒙古中西部3个城市农村(包头市、乌海市、巴彦淖尔市)1 000名出生月龄在6个月以内的婴儿母亲为研究对象,入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孕期接受孕期教育的人数占71.6%,文化程度越高对营养知识的正确应答率越高,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文化程度越低,获得产褥期营养知识来源于医务人员和父母亲朋的比例越高。结论:根据农村的产褥期妇女的文化程度现状建议利用现有的便利条件多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讲座,提高医务人员的营养知识水平,加强咨询和讲座,通过媒体广播进行宣传营养知识,通过加强产褥期妇女及家庭成员的健康教育促进母子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城乡社区人群孕产期保健状况。方法对接受产后保健的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1126名城乡初产妇进行产后42天的问卷调查。结果在1126例产妇中,产前检查率为100.0%,城乡产妇孕早期(≤12周)产检率分别为85.4%及73.8%,产检次数超过11次的城乡产妇分别占36.7%及26.8%,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13.310、7.657,均P〈0.叭)。城乡产妇做6次及以上B超的人数分别达14.4%及16.5%,参加孕妇学校的城乡产妇比例仅分别为60.0%和29.7%,孕期增重〉15kg的城市及农村产妇分别为51.6%和49.3%。城市产妇剖宫产率为44.3%,其中社会因素剖宫产占剖宫产的39.5%;农村产妇剖宫产率为44.1%,其中社会因素剖宫产占剖宫产的42.6%。新生儿出生体重超过3600g的城乡产妇分别为26.6%和27.9%。结论对城乡产妇孕产期保健服务的提供存在过度与不足并存的现象,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孕产妇及大众进行广泛宣教、对医务人员进行广泛培训,从而持续改进孕产期保健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已婚育龄妇女分娩保健服务的状况与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我国已婚育龄妇女分娩保健服务状况及其变化。方法: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抽取的调查前三年有生育史的1962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合1997年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资料,对两次调查前三年有生育史妇女最近一次活产的分娩保健服务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与1997年调查前三年相比,2001年调查前三年育龄妇女的入院分娩率增加,家庭分娩的比例明显减少;②农村妇女家庭分娩比例明显降低,由1997年调查时的61·41%降为2001年调查时的40·78%,1998~2000年间,92·54%城镇妇女接受分娩保健服务,农村妇女家庭分娩比例高出城镇7·4倍,为40·78%;③分娩保健服务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和中部地区发展快,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南地区发展相对较慢,1998~2000年间,西部地区妇女中,一半以上在家分娩,西部地区农村家庭分娩妇女一半以上由家人接生,约为东部和中部地区的6倍;④少数民族妇女家庭分娩和由家人接生的比例明显高于汉族妇女;⑤随着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的增加育龄妇女对分娩保健服务的利用增加,文盲、经济收入低的妇女家庭分娩比例和由家人接生的比例非常高。结论:我国分娩保健服务状况在改善,但发展极不平衡,西部地区农村的分娩保健服务急待提高。应加强对西部地区分娩保健服务的支持力度,研究制定应对策略,加强对西部农村接生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巴彦淖尔市城区产褥期妇女的膳食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式,抽取巴彦淖尔市城区1周岁以内儿童的母亲共482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产褥期调查问卷进行逐一入户问卷调查。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468份。468名产褥期妇女以顺产为主(57.5%);饮食主要由妈妈提供(63.5%);鱼虾禽畜肉油脂类摄入过多,蔬菜水果奶制品类摄入过少;蛋白质、胆固醇摄入过多(分别为理想摄入量的118.3%、441.3%),维生素C、膳食纤维摄入过少(分别为目标值的16.6%、27.0%);摄入奶制品在产妇年龄和营养保健知识来源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彦淖尔市城区产褥期妇女膳食结构不合理,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多,植物性食物摄入过少,部分营养素摄入不足,应适当调整膳食结构,以保证产褥期妇女的营养均衡。  相似文献   

15.
九江市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九江市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的现状,探讨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的差异。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九江市3476例农村育龄妇女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结果:农村育龄妇女普遍存在孕产期保健意识缺乏现象,孕期保健和住院分娩地点主要选择县、乡两级,农村育龄妇女孕期保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胎儿的发育情况;半数以上不愿意接受医生指导的孕期常规筛查项目,调查对象认为"没必要"筛查;尚有17.3%的农村育龄妇女在停经4个月后才进行初次产检;1.4%的农村育龄妇女选择家庭、村级卫生所为分娩地点。结论:建议给予县、乡两级孕产期保健服务能力建设以持续和重点支持。建议采用进村入户发放传单、张贴标语、讲解典型事例、与家庭成员商谈等更深入细致的健康教育形式,消除农村育龄期妇女孕产期保健知识的盲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全面了解和评价贵阳市不同户籍妇女的健康现状。方法: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贵阳市不同户籍妇女643人进行现场调查。结果:2周患病率表现为城市妇女>农民工妇女>农村妇女(P<0.01);与同龄人相比较,自评健康水平表现为农村妇女>农民工妇女>城市妇女(P<0.01),但生活压力感的表现恰好相反(P<0.01);在主、客支持维度和总分上均表现为农村妇女高于农民工妇女和城市妇女(P<0.05或P<0.01),但农民工妇女与城市妇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户籍妇女之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农民工妇女有"透支"自己健康的倾向,需要政府增加扶持力度,解决相关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7.
尚井兰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7):2579-2581
目的:调查城市与农村产妇产前情况及教育实施情况并进行分析,探讨健康教育掌握情况与分娩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 050例产妇临床资料,其中来自城市4 500例,农村3 550例。调查两组产妇产前知识认知度及产前相关教育。结果:城市和农村产妇产前对产前检查的意义、合理饮食、抽烟喝酒的危害、传染病的预防、妊娠反应、妊娠早期注意事项等内容了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产妇顺产、阴道助产、剖宫术产在对照组、观察组与农村产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农村产妇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顺产、阴道助产、剖宫术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产妇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疼痛4~5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产妇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疼痛0~1级、4~5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产妇与农村产妇对照组在疼痛0~1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产妇与农村产妇观察组在疼痛0~1级、2~3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城市产妇农村产妇对分娩的相关知识不太关注和比较欠缺,加强产前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农村和城市产妇的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地区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知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使用中国健康教育中心项目办统一开发设计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入户询问调查。结果健康相关知识、理念的正答率城乡居民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部分知识点差异明显,如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平衡膳食、控制体重这两项,城市的正答率分别为86.42%、48.30%,农村的正答率分别为62.19%、29.64%;个别知识点,如妇女怀孕后至少要进行5次孕期检查,城市与农村的知晓率均较低,城市为27.07%,农村为23.08%。结论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相关知识知晓率不平衡,农村普遍低于城市,个别知识点城乡知晓率都很低,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尤其应加强农村居民的健康教育,缩小城乡的健康素养差距。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中国城市和农村妇女人群妇女常见病普查健康知晓情况和差异,为制定相关健康教育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城乡妇女病普查率的提高。方法:于2007年12月~2008年1月选取北京、福建、山西、湖北、安徽、黑龙江、新疆、四川、甘肃、广西为调查现场,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7 261名调查对象进行入户调查,了解城乡适龄妇女妇女常见病普查健康知晓的状况。结果:城市及农村妇女的妇女病普查相关知识知晓率均较低,城市和农村妇女的妇女病普查普治知识知晓率基本一致,分别为40.7%、40.4%(P>0.05)。不同调查问题城市和农村妇女的知晓情况存在差异,多数问题城市妇女的知晓比例都要高于农村妇女(P<0.05)。城市和农村妇女获得妇女病普查普治知识途径中,最常见的途径均为朋友或者同事、医生讲解和咨询,分别占了56.4%、57.1%、42.5%、38.8%,其他途径如热线电话、宣传壁报和专栏、网络等所占比例均很小。此外,城市和农村妇女获得妇女病普查普治知识除了通过朋友或者同事这一途径没有差异外,其余多数途径所占比例城市妇女均高于农村妇女(P<0.05)。结论:城市、农村妇女在妇女常见病普查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以及知晓途径方面存在差异,应制定城乡差异性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