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覃婷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0,3(10):1025-1029
中国每年约有3万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在各种出生缺陷中排第三位,是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为了减少唐氏综合征患儿的出生,近年绒毛、羊水、脐血介入性产前诊断已广泛开展,使部分唐氏综合征得到产前诊断,并行治疗性引产,降低了唐氏综合征患儿的出生率,但侵入性手术操作的风险和诊断结果的漫长等待亦给孕妇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植入前产前诊断、分离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分离孕妇血浆中胎儿游离DNA、宫颈管内滋养细胞等新技术正在展开研究,已经成功地无创性获取胎儿细胞或DNA样本.荧光定量PCR、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引物原位标记技术(PRINS)、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等为快速、准确诊断唐氏综合征开辟了新前景.现就唐氏综合征产前诊断基础性研究及临床应用的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朱志英  姜丽军 《山东医药》2010,50(47):75-76
目的探讨孕中期产前筛查降低先天缺陷儿出生率的价值。方法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对6500例孕妇于孕中期(14—20周)行血清标记物[甲胎蛋白(hAFP)和绒毛促性腺激素(FreeHCGβ)]检测,结合孕妇年龄、B超检查测定胎儿颈后皮肤厚度(NT值)及孕周、体质量,应用随机软件计算唐氏综合征(DS)和神经管畸形(NTD)发生风险概率。对高风险孕妇行羊水细胞或脐静脉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及B超检查确诊。结果6500例孕妇中320例位高风险孕妇,占5.45%。确诊为DS3例,NTD5例,其他染色体异常2例,异常率3,13%。结论孕中期产前筛查简单易行,结合产前诊断可降低先天缺陷儿的出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侵入性产前诊断指征选择对胎儿染色体异常核型检测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004-07~2009-09间1 133例因妊娠中期孕母血清学筛查高危、孕母年龄≥35岁、超声筛查或检查异常、不良孕产史(包括自然流产史、死胎死产、胎儿畸形、出生缺陷)等不同指征的孕妇进行侵入性产前诊断,取材羊水或脐带血,经培养成功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指征分单一指征及复合指征。结果全部病例中共检出异常核型38例(3.35%)。在单一的指征中,超声测量胎儿NT值增高、母高龄、母血清学筛查高危的常染色体三体(包括21+三体、18-三体)检出率分别为5.0%、1.62%和0.49%;总的异常核型检出率最高为生育畸形儿或畸胎史11.76%,其次为胎儿B超异常6.9%,自然流产史5.9%。而复合指征中,高龄+NT值增高的常染色体三体检出率为14.29%;高龄+胎儿B超异常的常染色体三体检出率为5.88%;总异常核型检出率为17.65%。结论对高龄孕妇直接进行产前诊断,仍是一条检测出胎儿常染色体三体综合征的主要途径。关注超声检测胎儿NT值增高、胎儿异常以及有不良孕产史孕妇,尽可能地在孕期检出患有染色体疾病的胎儿,降低出生缺陷。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孕早期产前筛查在降低染色体异常胎儿出生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对2 806例单胎孕妇外周血妊娠相关蛋白-A (PAPP-A)和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β-HCG)含量进行检测,综合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膜厚度(NT)及孕妇年龄、体质量和孕周,用LifeCycle3.0软件计算出胎儿患21-三体和18-三体的风险率,高风险孕妇经绒毛或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结果 在2 806例孕妇中共筛查出高风险孕妇115例,阳性率为4.1%,其中83例高风险孕妇经绒毛或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异常核型14例,异常发生率为16.9%,其中包括6例21-三体,1例21-三体嵌合体,3例18-三体,2例Turner综合征,1例三倍体和1例染色体结构异常核型.结论 孕早期产前筛查可以有效筛查出染色体异常胎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测量胎儿颈背皮肤透明带厚度(nuchalskinfold thickness,NT)在染色体异常疾病21-三体综合征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腹超声测量孕12~27周孕妇1500例胎儿颈背皮肤透明带厚度,并与染色体核型分析及随访后结果作对照.结果 1 500例胎儿中,21-三体综合征的发病率为3.3‰,其中NT增厚者有62例,其中4例为21-三体综合征;无NT增厚中,有1例21-三体综合征.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96.07%,准确性为96.12%,阳性预测值为6.45%.结论 NT检测对于21-三体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早中期妊娠阶段产前筛查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艳丽  李华锋  高刚 《山东医药》2011,51(38):20-21
目的观察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产前诊断羊水细胞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效果。方法唐氏综合征筛查高危或高龄(≥35岁)孕妇1 121例,经腹部穿刺抽取羊水,应用FISH技术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数目检测,并将其结果与羊水细胞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作比较。结果均获得诊断结果,发现16例异常胎儿,其中7例为21三体,4例为18三体,5例为其他异常。FISH检测与核型分析结果一致。结论用FISH产前诊断羊水细胞染色体数目异常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唐氏综合征筛查临界风险的产前诊断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检验科因唐氏筛查临界风险自愿接受诊断的孕妇20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给予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进行检测,检测血清生化标志物,具体检测项目有甲胎蛋白、游离雌三醇、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浓度等,综合孕妇的个体化情况选择羊水穿刺检查染色体,追踪所有对象的产后情况。结果对2000例孕妇筛查结果显示,临界风险孕妇共72例,其中20例孕妇实施羊水穿刺检测染色体,通过彩超定期筛查随访,发现有2例孕妇染色体有异常表现。结论临界风险孕妇产前筛查诊断能提高唐氏综合征检出率,从而唐氏儿出生,提高我国新生人口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12~2014-05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孕龄在18~24周的高龄妊娠、唐氏综合征生化筛查高风险和(或)彩超显示胎儿异常并同意产前诊断的孕妇60例,抽取孕妇羊水,提取羊水DNA,制备测序文库,应用Ion Proton测序仪检测,所得的基因序列与人类的参考基因组比对并作统计分析。并与同一样本经细胞培养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60例羊水样本处理后经大规模平行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判定3例为染色体拷贝数异常,57例无明显异常;以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为对照,检出6例异常结果。结论利用大规模平行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孕妇羊水中DNA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其特异性与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该技术具有高准确性、高通量、高灵敏度和低成本等优点,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针对处于妊娠中期的孕妇,在产前检查中采用唐氏筛查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将2018年3月-2019年4月在我院接受产前检查的2120例孕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这些孕妇分为低龄组与高龄组,低龄组孕妇年龄20-25岁,高龄组孕妇年龄>35岁,每组均为1060例孕妇。采用唐氏筛查高龄组高风险孕妇发现率为18.30%,低龄组高风险孕妇发现率为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风险孕妇进行绒毛活检与羊膜腔穿刺检查,高龄组DS有6例,NTD有1例;DS检测阳性率为3.09%,NTD为0.52%。低龄组DS有2例,DS检测阳性率3.70%,对两组高风险孕妇进行产前诊断DS的阳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个年龄组低风险孕妇,进行无创DNA高通量筛查,发现高风险孕妇14例,经羊膜腔穿刺检查,产前确诊DS有1例。本次研究2120例孕妇,唐氏筛查发现DS的有效率为88.89%。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8月~2014年5月来我院要求做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的孕周20~26周的孕妇1568例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心动图对孕妇行胎儿心脏检查,对胎儿左右室流出切面、四腔心切面以及主动脉弓切面等的二维声像图进行全面仔细的观察,并结合彩色多普勒进行分析。结果 1568例被检胎儿中发现先天性心脏病21例(1.33%)。证实与诊断相符18例(85.7%);误诊1例(4.8%);漏诊2例(9.5%)。结论采用超声心动图对孕妇进行产前诊断,其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的准确性与敏感性很高,在胎儿产前心脏畸形筛查中意义重大,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