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关念  陈浩明  胡志广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2):2237-2239
目的:对仙桃市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进行调查,了解幼儿屈光状态,以发现超出生理范围的屈光异常。方法:横断面研究。对仙桃市幼儿园及散居儿童共12 716例25 432眼6月龄~6岁的学龄前儿童用Suresight屈光筛查仪进行屈光状态筛查,屈光异常的1 581例3 162眼进行散瞳验光确诊。结果:仙桃市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检出率为12.4%,男女童间屈光异常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年龄组间屈光异常检出率存在差异(P<0.05),且随年龄增加屈光异常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类型以单纯远视、复性远视散光为主。Suresight屈光筛查仪显示屈光异常的1 581例3 162眼由专业眼科医师进行散瞳验光确诊弱视261例522眼,占16.5%。结论:仙桃市6月龄~6岁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对屈光异常的儿童应尽早散瞳验光,以及时发现弱视及其他先天性眼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0~2岁早产儿与足月儿屈光发育特点,为早产儿早期开展视力筛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健康体检的早产儿264例(528眼),按矫正月龄分为6月龄、9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共5组,各年龄段同期随机选取50名(100眼)足月儿作为对照组,使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测量双眼屈光度,分析早产儿与足月儿屈光状态,描绘屈光发育曲线。结果早产儿与足月儿在0~2岁期间屈光发育曲线走势基本一致,球镜值和柱镜值均随年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屈光状态以远视为主者,早产儿412眼,占78.0%,足月儿428眼,占85.6%;近视发生率早产儿高达2.7%(14/528),足月儿仅为0.8%(4/500);混合散光发生率早产儿为17.0%(90/528),足月儿为10.6%(53/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早产儿存在近视和散光的高风险。对早产儿应早期开展眼保健工作,定期连续进行视力筛查,及时发现屈光状态异常并矫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uresight验光仪筛查婴幼儿屈光的异常标准。方法采用suresight验光仪,对2108名6个月~3岁儿童进行屈光筛查,结合弱视发病率及视力不良情况分析检查结果,探讨Suresight验光仪检查婴幼儿屈光异常的合理判断标准。结果≤1岁婴儿屈光度最简表达式球镜S<-1.00或≥3.00,柱镜绝对值C≥2.00;1~2岁组S<-1.00或≥2.50,柱镜绝对值C≥1.50;2~3岁组S<-1.00或≥2.50,柱镜绝对值C≥1.25DC确定为屈光异常。结论根据婴幼儿屈光发育规律及特点,不同年龄确定不同屈光异常判断标准较合理,可以早期发现婴幼儿屈光异常,为指导儿童眼保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乌鲁木齐市6月~6岁儿童屈光状态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6月~6岁儿童屈光状态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使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乌鲁木齐市的幼儿园及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门诊体检的10041名儿童进行屈光状态的检查,同时对这些儿童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指标有家族屈光不正史、母孕史、儿童发育史、用眼卫生等多种项目。结果 6月~2岁组的屈光异常率为26.5%,2~4岁组异常率为10.7%,两组屈光异常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4~6岁组异常率为9.9%,与2~4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汉族儿童屈光异常率为18.8%,维吾尔族儿童屈光异常率为7.1%,两组屈光异常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其他民族(哈萨克、蒙古等)儿童屈光异常率为7.2%,与汉族儿童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与维吾尔族儿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相关因素中屈光不正家族史、婴儿出生时体重、早产窒息史、用眼不当史、看电视电脑时间过长、营养不良等与儿童屈光异常相关。结论 6月~6岁的儿童屈光异常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汉族儿童屈光异常率明显高于少数民族儿童,儿童屈光异常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武汉市新洲区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状况及弱视患病率。方法:受检儿童3211例使用目前我国通用的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视力。3岁及以上视力低于0.5,4~5岁低于0.6,6~7岁低于0.7或双眼视力相差两行以上者,通知到医院门诊复诊。结果:受检儿童3211例视力异常检出率为7.51%。视力异常眼的屈光状态以远视为主;在屈光不正性弱视中,轻度弱视占比例最大,中度弱视次之,弱视患病率为6岁组3.68%,5岁组3.76%,4岁组7.93%,3岁组16.48%。各年龄组的视力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提高,各年龄组视力主要分布:3岁(0.5518±0.1910)、4岁(0.6444±0.1584)、5岁(0.6662±0.1544)、6岁(0.7601±0.1119)。视力异常率在3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异常率在4~6岁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的视力呈动态发育过程,对弱视的诊断应考虑年龄因素。应加大弱视常识及危害性的宣传,提高家长、社会对弱视的认识和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无锡市滨湖区0~6岁儿童视力发育状况,为制定无锡市滨湖区儿童眼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无锡市滨湖区3695名0~6岁学龄前儿童运用SureSight手持验光仪视力快速检测眼屈光状态,参照由美国伟伦公司提供的各年龄段屈光筛查转诊标准来确定筛查结果。并且在筛查视力的同时完成全面的眼部检查。结果:视力筛查儿童总异常率为9.76%,可疑率为5.40%,我们发现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异常和可疑检出率有上升趋势,并且各年龄段视力筛查结果有差异(χ2=15.913,P=0.014),但男孩和女孩之间无差异(χ2=7.200,P=0.066)。在各个年龄组中视力异常比例最高的是散光(13.89%、17.96%、17.62%、11.50%),其次是远视(0.35%、1.91%、3.60%、8.86%)和屈光参差(0.69%、0.67%、1.64%、2.07%)。五种类型在各年龄段中分布的比例如下:远视(4.38%)、近视(0.82%)、散光(15.65%)、屈光参差(1.42%)和其他屈光问题(0.466%)。0~3岁学龄前儿童散光患病率为6.94%(95%CI:4.90%~9.00%),3~4岁为8.98%(95%CI:7.80%~10.20%),4~5岁为8.81%(95%CI:7.70%~9.90%),5~6岁为5.75%(95%CI:4.80%~6.70%)。在不同年龄组中散光患病率无差异(χ2=0.872,P=0.929)。结论:从我们的筛查结果中发现散光是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屈光不正类型,其次是远视和屈光参差,但我们并没有发现近视,从而证实了先前的研究,即近视并没有在早期发展。最后我们强调应定期实施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倡导社会重视学龄前儿童视力保护及眼睛的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7.
Suresight筛选仪在儿童屈光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为了快速、初步了解学龄前儿童群体中的屈光状态及变化,及时发现超出生理范围可能影响视力的屈光异常,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弱视。方法用Suresight筛选仪自然状态下筛查15933人(31866眼)。对屈光异常者中313人(626眼)做散瞳验光明确诊断。结果6月~5岁儿童群体屈光筛查,屈光异常率为18.89%。超过仪器测量范围及仪器测量不出者占2.31%。各年龄段中,6个月屈光异常率最高,1岁以后下降,4~5岁又有上升趋势,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统计学意义(χ2=431.05,P<0.01)。复查屈光异常者313人(626眼),自然状态下Suresight筛查仪筛查的屈光异常结果与散瞳检影比较,球镜度数相关系数r=0.536(P<0.01)。柱镜度数相关系数r=0.754(P<0.01)。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自然状态下Suresight筛选仪在仪器测量范围内的屈光筛查异常者中,24.45%确诊为弱视。超过仪器测量范围及仪器检测不出者,均为弱视。结论Suresight筛选仪适用于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屈光筛查,对屈光筛查异常者应尽早行静态屈光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1~6岁儿童进行屈光检查,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学龄前儿童屈光度范围和影响因素。方法使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在上海市闵行区儿童健康筛查的1~6岁儿童7656名(15312只眼)进行屈光检查。将受检儿童分成6组,了解双眼球镜屈光度和柱镜屈光度的频数分布、P50参考值和P25~P75参考值范围,并统计性别、户口类型、高危因素对儿童屈光的影响。结果 1~6岁儿童的P25%~P75%球镜屈光度范围+1.00~+2.00DS,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兰州市城关区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及其屈光状态进行调查,以发现超出生理范围的视力异常及屈光异常。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兰州市城关区10所幼儿园的2 841例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裸眼远视力及Suresight屈光筛查仪检查,实际受检2 754例(5 508眼),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分类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线性趋势检验。结果兰州市城关区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检出率为13.9%,不同年龄组间视力异常检出率存在差异(?字2=31.80,P<0.05),且随着年龄增长视力异常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字2lineartrend=31.59,P<0.05)。屈光异常占检查总人数的13.13%,随着年龄增加,复性远视散光人数和单纯远视人数均逐渐减少(?字2lineartrend,复性远视散光=16.01,P<0.05;?字2lineartrend,单纯远视=9.11,P<0.05)。结论兰州市城关区3~6岁的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提示视力随年龄增加逐步升高;屈光异常以单纯远视为主,远视屈光度向远视减小方向发展,符合儿童视力及眼屈光发育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幼儿屈光状态,尽早发现屈光异常,及时排除有关眼病,诊断、治疗弱视.方法 Suresight 筛查仪于自然光线的室内筛查眼保健门诊的20336名6个月~5岁的幼儿屈光状态,对3~5岁屈光异常的287人(574只眼)散瞳验光确诊.结果 40672只眼屈光筛查,屈光异常为17.89%,6月~组屈光异常率最高,占26.06%,随年龄增长,屈光异常有下降趋势,3岁~组稍有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1).3岁~组筛查仪在仪器测量范围内的屈光筛查异常者中,17.99%确诊为弱视.对筛查仪显示±9.99的57眼散瞳检影均确诊为弱视.多次筛查仪无读数的5例6个月幼儿,4例确诊为先天性白内障,1例确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结论 Suresight筛查仪适用于儿童眼保健门诊使用,特别是6个月~5岁幼儿的屈光状态观察,筛查仪显示±9.99者要尽早散瞳验光,对多次筛查仪检测无读数者及时做相应的眼科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学龄前儿童的视力现况,并对其屈光状态进行分析。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于2021-12/2022-01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北京市通州区9所幼儿园3~6岁儿童1 513人3 026眼,均进行视力和屈光度检查,并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视力和屈光度分布情况。结果:纳入儿童视力低常率为15.47%,屈光异常率为14.24%,且随着年龄增长,屈光异常检出率减少,而屈光异常类型以单纯近视性散光为主(11.46%),随着年龄增加,单纯性远视率逐渐降低,单纯性近视率逐渐增加。屈光度检查结果显示,纳入儿童球镜度为0.50(0.25,1.00)D,柱镜度为-0.25(-0.50,-0.25)D,等效球镜度为0.375(0,0.625)D。不同年龄段儿童球镜度和等效球镜度均无差异(P>0.05),但柱镜度有差异(P<0.001)。结论:3~5岁儿童视力低常率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6岁后又呈增加趋势。3~6岁儿童屈光异常以单纯近视性散光为主。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情况应重点关注,应定期进行视力和屈光状态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激光治疗术后的视力改变和视力发育情况。方法对ROP激光治疗术后3~5岁的儿童,共48例(96只眼)在门诊进行普通视力检查及阿托品散瞳验光,并对屈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OP激光治疗后3~5岁儿童48例(96只眼)中,远视68只眼(70.8%),近视12只眼(12.5%),散光6只眼(6.3%),正视眼10只眼(10.4%),该组儿童中远视所占的比例最大,各年龄中远视所占比例有一定差异,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远视比例有所下降,正视和近视比例逐渐增加,视力正常率明显提高,同时ROP激光治疗后的儿童弱视比例为10.4%,明显高于足月产儿童的平均发生率,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结论 ROP激光治疗术后的屈光状态和视力发育变化趋势与正常儿童大致相同,随着年龄的增长,屈光状态有由远视向正视和近视发展的趋势,ROP激光术后儿童弱视发病率高于足月产儿童的平均发生率,ROP激光术后的屈光情况应尽早进行视觉追踪和屈光筛查。  相似文献   

13.
青岛市学龄前儿童视力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青岛市幼儿园儿童进行视力筛查,以期得到各年龄组的正常视力值和视力异常率,分析视力异常儿童的屈光状态.方法 以整群抽样方式抽取10所幼儿园2593人,应用EDTRS视力表检查幼儿视力.结果 各个年龄组正常视力:3岁组0.57,4岁组0.64,5岁组0.72,6岁组0.76;各年龄组的平均视力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提高.视力异常率在各年龄组中没有统计学意义.在各年龄组中,远视尤其是轻度远视占较大的比例.结论 在学龄前儿童中,应根据不同的年龄判断是否有视力发育不良的危险性;早期筛查有利于儿童视力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0~6岁儿童进行屈光检查,寻找0~6岁儿童屈光发育的规律,探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检查屈光常规保健及转诊的评估标准。方法使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我院健康体检的0~6岁儿童4853名(9706只眼)进行屈光检查。将受检儿童分成9组获得了各年龄组双眼球径屈光度和柱径屈光度的频数分布、P50参考值和P25~P75参考值范围。结果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双眼球径屈光度和柱径屈光度的参考值范围均逐渐缩小,至1岁后相对稳定。结论可将各年龄组双眼球径屈光度P25~P75参考值范围及柱径屈光度P75、双眼柱径屈光度>P75参考值范围的儿童可列为转诊对象,转入眼科进行阿托品散瞳进一步确诊。  相似文献   

15.

弱视是一种由视觉敏感期异常视觉经验引起的以神经系统发育异常为主、无眼部器质性病变的疾病。视力检查是儿童弱视筛查与诊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不能言语表达的低龄儿童,视力检查受到限制。而屈光不正和屈光参差是引起弱视的最常见危险因素,近年来,对弱视的早期筛查不断延伸至对弱视相关危险因素的早期筛查,针对屈光状态的筛查方法与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发展。本文试对视力检查方法和屈光性质筛查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分析早产儿的屈光状态和视力发育情况。方法:对4~6岁早产儿156例312眼门诊进行视力和静态屈光检查并记录结果。结果:4~6岁早产儿156例312眼远视238眼(76.3%),近视15眼(4.8%),散光28眼(9.0%),正视眼31眼(9.9%),生理性远视所占的比例最大,各年龄远视比例有所不同,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远视比例下降,正视和近视比例逐渐增加,视力正常率明显提高。结论:4~6岁早产儿屈光状态和视力发育与正常儿接近,随着年龄的增长,屈光状态有由远视向正视和近视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3~6岁视力低常儿童的屈光状态分布并探讨不同屈光类型与弱视发生的关系。方法描述性研究。对674例(1 348眼)3~6岁裸眼视力低于正常(3岁≤20/40,4岁≤20/32,5岁及以上≤20/25)儿童进行阿托品散瞳后验光检查屈光状态及矫正视力。分析不同年龄段、弱视眼和非弱视眼的屈光状态分布,不同年龄段屈光参差分布以及屈光参差与弱视发生的关系。不同年龄段屈光分布的构成比及弱视发生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视力低常儿童中屈光分布以远视为主,近视发生率较低;随着年龄增加,远视所占比例逐渐降低,近视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99.7,P<0.001)。弱视眼和非弱视眼屈光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0.1,P=0.01);弱视眼中前3位屈光类型分别为复性远视散光(59.4%)、单纯远视散光(17.8%)和混合性散光(15.8%),而单纯近视眼中无弱视发生。双眼等效球镜度差值≥1 D时容易引起屈光参差性弱视,并且弱视发生率随屈光参差程度增大而升高(χ²=62.9,P<0.001)。结论学龄前视力低常儿童的屈光状态分布以远视为主,远视性屈光不正、散光、屈光参差等屈光异常更容易引起弱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海淀区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状态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状态,为防治屈光不正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0所幼儿园2776例3~6岁儿童,应用儿童图形视力表和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视力;应用美国伟伦Suresight手持自动验光仪进行屈光检查。结果: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率为12.64%,随着年龄增长,视力低常率增高,5岁最高,6岁又稍有下降。视力正常眼的屈光状态以远视和散光为主,且均以轻度为主。中度远视和>1.50D的散光分别占1.79%和3.61%。视力低常眼中近视(3.18%)、中度远视(4.49%)、>1.50D的散光(22.47%)和混合散光(11.05%)所占的比例增多。结论: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是儿童眼保健的重要指标,了解各年龄视力及屈光状况非常必要,可以发现潜在问题,预测发展趋势,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危新生儿视网膜黄斑出血与屈光异常的关系,并分析屈光发育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7-01/2018-01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高危新生儿1229例2458眼于出生后7d内进行RetCamⅢ眼底照像检查,并于1~1.5岁进行屈光筛查,分析高危新生儿屈光发育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高危新生儿中视网膜出血未累及黄斑者205眼(A组),其中屈光异常者6眼(2.93%);视网膜出血累及黄斑者57眼(B组),其中屈光异常者17眼(29.82%);无视网膜出血者2196眼(C组),其中屈光异常者40眼(1.82%),B组患儿屈光异常率高于A组和C组(均P<0.001),而A组与C组之间无差异(P=0.2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黄斑出血、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屈光发育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视网膜黄斑区出血的新生儿中屈光发育异常率较高,黄斑出血和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导致屈光发育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此类新生儿群体加强观察和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西宁市的4家幼儿园共1 084名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及其屈光状态进行调查,以发现超出正常范围的视力异常及屈光异常。

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于2019-10在西宁市城东、城西、城南和城北分别抽取4家幼儿园总计1 084名3~6岁学龄前儿童,检查其裸眼远视力,并使用屈光筛查仪检查屈光状态。

结果:西宁市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检出率为12.21%,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异常检出率有增加的趋势(χ2lineartrend=94.40,P<0.05),且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具有差异性(χ2=293.55,P<0.05)。屈光异常占检查总人数的6.09%,随着年龄增长,复性远视散光比例降低(χ2lineartrend=1.79,P>0.05)。

结论:西宁市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 屈光状态以散光为主,其中混合散光和单纯近视散光比例最高,其次为单纯远视散光和复性远视散光; 随着年龄增长,复性远视散光屈光度逐渐降低,符合儿童眼屈光发育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